全球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國誕生

2021-02-13 港青快線

 ▼ 全球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國誕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世界上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中」,2017年11月27日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至12月5日,第二隻複製猴「華華」誕生。

中國培養出世界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中」和「華華」(大公報)

這一重大成果於25日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發表。「這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複製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中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研究團隊認為,該項研究成果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等新藥的研發進程。

複製羊多莉(網絡圖片)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複製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複製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複製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複製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傳給下一代。除精子和卵細胞及它們的母細胞外,高等生物細胞差不多都是「體細胞」。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資料圖片)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五年不懈努力,成功突破這個生物學前沿難題。辛苦的付出換來回報,孫強認為,複製猴的誕生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科學家在中國即將啟動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主導地位。

點擊查看大圖

 

近20年來,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多家科研機構在此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和嘗試,但始終未能成功。孫強解釋稱,一個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體細胞核在受體卵母細胞中的不完全重編程導致胚胎發育率低。同時,用作受體的卵母細胞數量有限,且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操作技術尚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在多年攻關中,孫強團隊克服了眾多技術難點,其中困難的一步是「去核」技術。孫強說,「猴子卵母細胞不透明,去核過程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使用了偏振光的方式給細胞照明。同時也要求研究人員對卵母細胞的注入速度極快。」

中國培養出世界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中」和「華華」(大公報)

 

孫強表示,體細胞複製猴的成功,將推動中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同時,以中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神經聯接圖譜計劃的實施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將進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孫強稱,從理論上講複製猴後複製人也將實現,但從倫理和法律上看目前不可行,我們也呼籲相關立法盡快出臺。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1月14日,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園研究中心科學家宣布複製出第一隻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猴子,牠是名叫泰特拉(Tetra)的短尾猴。然而,泰特拉並非誕生自「體細胞複製技術」,美國研究團隊用一種叫「胚胎分裂術」的方式將泰特拉複製出來,在當時而言,這種方法曾用於複製牛,複製猴子尚屬首次。

相關焦點

  • 文匯報:SCI和JCR易主,中國科研評價怎麼辦?
    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 on Index)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易主是否會影響它的相對公正性? 是否還能成為科研評價的參考因素?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SCI易主短期之內並不會影響科研評估,但隨著科研的發展,SCI的盈利能力長遠來看顯然令人擔憂。
  • 「中國南京周」發起全球微笑傳遞活動
    近日,「中國南京周」以一枚南京六朝人面紋瓦當作為起點,在境內外社交媒體發起「文化中的力量」——全球微笑傳遞活動,邀請全球文化機構在線上傳遞展示帶有微笑內容的藝術作品、文物珍藏、文化活動,希望人們能從人類文明中汲取戰勝困難的勇氣,在文化交流交融中增進友誼和共識,也期盼一些臨時關閉的文化機構能發揮更多社會功能
  • 中國克隆猴領先全球背後:同行成果是墊腳石,美國已偃旗息鼓
    長期從事克隆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員、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的培育者賴良學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重編程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把細胞核放進一個卵子,這個卵子的環境是我們控制不了的。這就像我們把一個石頭扔到一個大海裡面,這個石頭具體到了哪兒,將來流向哪裡,我們是控制不了的,你也很難對它進行有效幹預。」  根據孫強的介紹,克隆猴主要有三個難點。
  • 領航新徵程|中國克隆猴領先全球背後:美國已偃旗息鼓
    這隻實際上出生於1996年5月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自此成為動物界的「明星」,也徹底顛覆了人類對生殖發育經典理論的認識。「多莉」誕生22年之後,和人類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的克隆體誕生。這一次,突破性成果發生地是中國。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蒲慕明領導的研究團隊為最先誕生的這兩隻克隆猴取名為「中中」和「華華」。
  • ...B:自願公告-SN1011 I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
    [HK]中國抗體-B:自願公告-SN1011 I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 時間:2021年01月15日 17:56:00&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國抗體-B:自願公告-SN1011 I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
  • 外交部︰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潘潔、王卓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說,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 世界首例!這幾隻克隆猴可不簡單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過去十多年,全球各類疾病給社會造成的負擔中,腦疾病佔28%,已超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然而,時至今日,腦疾病的致病機理仍不清楚,尚缺乏特異的藥物靶點。而且,相關神經性藥物研發動輒需要十多年,耗資數十億美元,失敗率卻大於90%。為何?
  • 首例亨廷頓舞蹈症豬誕生:症狀、病理與人類似
    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2個月以前,中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也發表在該期刊。
  • 中國上半年器官捐贈案例同比增長45% 成就受國際專家認可
    與會的中外專家表示,中國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相關法規、制度以及標準已經與國際公認標準保持一致,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中國模式」受到國際專家的認可。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主任王海波透露,據該系統的統計,2015年中國完成器官捐獻2766例,捐獻大器官7785個,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
  • 導演:請中國帶我上太空
    《地心引力》導演:請中國帶我上太空   阿方索·卡隆。   年度太空神片來了!今日,在全球拿下5個億美元票房,詹姆斯·卡梅隆贊為「有史最佳太空片」,以及在爛番茄的好評率為98%的好萊塢年度神片《地心引力》正式以2D/3D、IMAX版登陸全國院線。昨日下午,影片導演阿方索·卡隆亮相北京首映禮。現場直言,片中涉及的「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並非討好中國市場,因為中國航天科技本來就很先進。
  •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7)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 →"翻頁 繼2017年底在國際上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核克隆這一世界性難題、成功誕生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 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啥大事?
    緊接著,上午,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頂尖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九章」量子計算機以光速「拍死」了2019年美國谷歌發布的「懸鈴木」量子計算機,居然計算速度比美國人的「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一天兩個大消息已經夠讓人感覺到「很刺激」了,但你以為今天的「科技轟炸」到此結束了那就錯大了。
  • 克隆猴橫空出世,複製人還遠嗎?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橫空出世了。去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今天,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將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啥叫體細胞克隆?
  • 全球首例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
    全球首例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據報導,日本團隊在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外海進行洋流發電實證實驗,通過藉助黑潮轉動渦輪機成功發電,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KW),這是使用實驗機實際利用洋流成功發電的全球首例
  • 《流浪地球》香港上映日期成謎,看中國故事總是難 |中環一筆
    習主席提出,要說好中國故事。但對著一出生就被洗腦的香港新生代,或者被殖民者奴化了、吃《蘋果》毒吃壞了的老中青,要說中國故事,談何容易。該戲7月27日全國上映,7月28日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北美等地同步上映,8月是英國及紐西蘭,但屬於中國領土的香港,卻要9月才上映,幾乎是全世界最後一個上映地。
  • 與猴為伴九年,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
    2001年的時候,它出生了,這是全球第一個轉基因猴,它的誕生意味著人類可以對猴子進行遺傳操縱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猴子做得比較標準化,成為符合我們要求的特定「考生「的一個「考卷」,比如對特定疾病,我們可以做特定的模型。
  • 【學術前沿】牛昱宇/龍承祖/劉光慧/季維智合作建立首例人類兒童...
    研究通過顯微注射將第四代BE系統,BE4max和靶向LMNA突變位點的gRNA導入猴受精卵,通過胚胎移植成功獲得6隻新生小猴,高通量測序證實有5隻(83%,5/6)動物存在靶向位置胞嘧啶到胸腺嘧啶的突變。其中有3隻(50%,3/6)靶向位點編輯效率為100%的純合模型猴。另外兩隻為嵌合體,一隻編輯效果約為50%,另一隻則是在11%-3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