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小編的百家號,我認為站立位置與姿勢在右區發球時,站立的位置越近中線點處越好。這樣球容易打到對方反手處,同時又把底線平分為二,減少對方回球後自己去擊球的跑動距離。在左區發球時,離中線點約1.5米處站立,從這個較好的角度,把球發到對方的反手。

發球時,運動員的站立姿勢,對發球的好壞很有影響。發球開始前,雙腳與身體上部處在一條線上,側向擊球的目標,兩腳舒展分開,左手把球拿在腰的高度處,全身肌肉放鬆,形成穩定的開始發球,然後照準目標擊球。這樣的姿勢,能夠以靈活流暢的搖動,使身體重量向前轉移,並容易搖轉身體上部到發球上。結果以較小的努力,得到較大的力量和準確性。
握拍方法使用大陸式握拍法,即東方式正手握拍與東方式反手握拍兩者中間的位置,使「V」處在球拍的項部,這樣能夠以手腕上的較小壓力,促進球的較大旋轉性。

發球動作發球的秘訣在於及時地使雙肩、上身、臀部連通手臂,作出聯合的協調旋轉,以產生簡單靈活而又有節奏的動作,把身體重量和手臂力量包括腕力全部轉到球上,從而發出巨大的動力,取得發球的良好效果。這是發球的關鍵所在。
在發球時,需要協調兩個同時進行的移動,即拋球與擊球的動作。拋球動作是用中指託住球,拇指和食指控制球,手臂徐徐向上抬起,最後放鬆,球自然離手放出。球在身體前面放到球拍能達到的最高限度。同時,執拍的右臂約按膜的高度向後方移動,到達水平位置。

在右肩轉向拋出的球和雙臀展開時,執拍的手臂在肘處自然彎曲,使球拍向後下降到腰部處。球的這個弧形動作,若不被中斷,是發球力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球拍下降越多,在升起時發出的力量越大。在發球者把球拍搖到背後時,前膝彎曲。然後身體搖動,球拍向上、向前提升,身體象拉緊的彈簧,再利用腿部肌肉向前彈起的動力,使球拍頭部十分迅速地打在球上。
同時肘與手腕向球下壓。要感覺到擊球是向上和向外,而不是向下,球的向下是藉手腕的撲力達到的。擊球點是在球拋至最高點,尚未下降而停留時的一瞬間處。由於擊球點是在身體前面離開右肩約0.6米之處,身體重量能自然地向前移動,打出有力而安全的球,並讓擊球後的弧形動作驅使身體進入場內。

小結:我認為在整個搖動過程中,頭部保持向上,下巴抬起,身體不要下垂,把球打進網內。眼要自始至終盯在球上,看它被打在球拍線的中央位置。對球要有良好的控制。在球拍觸球時,前腳起,後腳提高,使球拍伸到所能達到的最高點。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如果大家覺得文章內容還不錯,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小編,歡迎大家下期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