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坑坑窪窪的表面隱藏著地球和太陽系的歷史

2020-11-22 中國科學技術館

雖然小行星撞擊在地球上名聲不佳(這是恐龍標誌性的公關勝利),但真正帶著小行星撞擊傷痕繼續生活的是我們糟糕的鄰居月球。

這是因為地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慢慢地風化撞擊留下的撞擊坑。這讓那些想要更好地了解在太陽系周圍飛馳的這些碎片的科學家們感到非常沮喪。因此,一項新的研究利用了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面來追溯物質撞擊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發現我們的鄰居月球在2.9億年前的處境要糟糕得多。

密西根阿爾比恩學院的物理學家Nicolle Zellner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他說:「這是一項很炫酷的研究,主要研究我們動態的太陽系,它的存在是件好事,這會讓人們思考和測試它,所以這很令人興奮。」

在太陽系範圍內,地球和月球的距離足夠近,以致於偏離軌道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月球的頻率應該差不多。(地球引力越大,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小行星,而地球表面面積越大,可能會遭受更多的撞擊——但就每平方英裡的撞擊量而言,地球和月球應該是差不多的。)

科學家們在地球上只發現了大約180個隕石坑,但在月球上則發現了數十萬個隕石坑。地球用風、雨、海洋和板塊構造把它這些撞擊坑痕跡全都抹去了。「月球非常適合研究隕石坑,撞擊的一切痕跡都呆在那裡,」薩拉·馬茲魯伊(Sara Mazrouei)說,她是一名行星科學家,在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攻讀博士期間領導了這項新研究。

但是為了追溯撞擊的歷史,科學家不僅需要識別撞擊坑,還需要估算撞擊坑的年齡。這項工程在月球上要比在地球上困難得多,因為地質學家目前還不能直接採集月球隕石坑的樣本。

因此,這項新研究背後的團隊採用了一個可能令人非常驚訝的測量方式:在漫長而寒冷的月球夜晚,撞擊坑附近的巖石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保持熱量。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非常隨機的測量,但當一個巨大的隕石撞擊月球時,它會撞出一個坑,並在周圍的環境中散布來自這種材料的巨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巨大的巖石會被更小的撞擊物撞碎,這些撞擊物會把它們擊成越來越小的巖石,最終形成塵土風化層。因此,研究小組認為,較老的隕石坑會被更細的巖石所包圍,而較年輕的隕石坑會被更大的巖石所包圍。

然後,當月球從14天的太陰日過渡到14天的太陰夜時,這些巖石會以不同的速率改變溫度。馬茲魯伊說:「我們的想法是大巖石可以在夜間保持熱量,而風化層或沙子則會損失熱量。隨著隕石坑年齡的增長,隕石坑周邊的巖石會變得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它們冷卻得更快。

因此,馬茲魯伊和她的同事們研究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上一種名為「佔卜者」(Diviner)的儀器的熱成像數據。研究小組確定了111個已知年齡小於10億年的隕石坑並分析了它們的熱特徵,再並利用月球巨石崩解速度的模型估算了它們的年齡。

結果顯示了一個有趣的模式:大約2.9億年前,月球的隕石撞擊率激增,撞擊坑的發生率似乎翻了一番還多。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太陽系在那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研究小組提出,也許是小行星帶中的一塊巨大的太空巖石發生分裂並且運行的距離離地球和月球更近了。將我們在地球上已知的隕石坑與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小組發現了一些類似的模式,這表明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隕石坑集合,儘管這個集合很小。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普渡大學的行星科學家Jay Melosh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他說:「這個結果很有趣,但是我認為這些結論的實際支持非常薄弱。」特別是他不相信他們所使用的巖石崩解模型,他認為這個模型沒有恰當地解釋當巖石變得更小的時候崩解過程是怎樣加速的。他沒有看到足夠的地球撞擊坑來支持有力的統計分析;他擔心他們的研究樣本太小。

「這並不意味著它是錯誤的,但也不意味著它是正確的——我們是真的不知道,」Melosh說,「不過這是一項比數據支持更進一步的宏偉嘗試。」

Zellner明白研究月球隕石坑有多麼困難:她研究的是撞擊產生的玻璃液滴,這些玻璃液滴是阿波羅號太空人帶回地球的採集樣本。但是,即使有了實驗室技術,確定這種玻璃的年代仍然是一個挑戰,而且這些樣本都來自月球表面的一小塊區域;而軌道飛行器的數據雖然可以讓科學家們覆蓋整個月球表面,但同時也有了更大的距離——這兩種方法都不完美。

Zellner說:「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這就是科學,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我們再找方法來檢驗這些想法,而這些想法要麼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要麼不能。」

為了說明為什麼研究月球的撞擊史是值得的,三位科學家都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首先,第一個理由聽起來有點自私:隕石撞擊地球除了帶來隕石坑之外還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副作用。

「每個人都對地球上的隕石坑率感興趣,因為我們不想像恐龍那樣滅絕,」Melosh說。那次撞擊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使當時四分之三的物種都遭到了滅絕,儘管這些物種的滅絕給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留下了大量繁衍的空間。「我們應該感謝我們幸運的隕石,但它對地球上的其他所有物種來說都是災難性的。」該理論認為,如果我們對隕石撞擊的影響有足夠的了解,下次我們或許就能拯救自己。

對Zellner來說,這種研究還有一種更奇特的吸引力: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不僅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我們的鄰居,還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他們正在不斷發現的外星太陽系的塑造過程。

馬茲魯伊將這項工作視為不同太陽系天體可以如何相互啟發的一個例子。她的一位合著者已經在期待著BepiColombo任務登陸水星,該任務現在已經裝備了一種類似於在月球上使用的儀器,屆時將會為撞擊坑研究提供另一個角度。

地球是一個很適宜生活的地方,但是科學家們不能在地球拼湊出地球的過去。馬茲魯伊說,要了解我們的星球經歷了什麼,我們需要研究月球及其原始的坑洞表面。「我們還可以梳理出地球的許多歷史。」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1月17日的《科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月球坑坑窪窪的表面隱藏著什麼古老的秘密?
    月球坑坑窪窪的表面隱藏著什麼古老的秘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巨大的隕石撞擊在大約40億年前月球外殼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是科學領域中的一個領域,具有多個相互競爭的思想和假設,所有這些都遭到了激烈的爭論。
  • 月球背面隱藏什麼?衛星傳回清晰圖像,又被霍金說對了?
    月球背面「秘密」大公開,根據衛星傳回照片,發現它的新面孔!小時候聽父母講的神話傳說,能夠了解神仙的家都在月亮上,月亮是各種神仙的聚集地,當然嫦娥姐姐才是最為重要的,有人說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就在月球的背面,月球背面隱藏眾多神仙。
  • 月球表面發現「黑色彎曲物」,和地球上的鉤子相似,是誰留下的?
    「黑色彎曲物」鑲嵌在月球表面,科學家:或是外星文明留下的證據!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不斷地走出地球,探索其他的星球,可是受到了科技的限制,我們的探索領域也僅僅在太陽系範圍之內,研究最多的應該就是月球這個星球了,因為它距離我們比較近,各國都在用不同的手段探索著同樣一個天體,這不僅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大國實力,更重要的是月球上面的物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未來到底哪國能首先佔領月球,我們無從得知。
  • 地球生命起源被找到了?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在地球上留下了生命?
    針對於這一問題,科學家的觀點各不相同,部分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40億年前,在海底熱泉口所誕生的,因為這裡的溫度適宜,還擁有充足的水資源,生命在這裡誕生是理所當然的,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起源,都是由海洋生物所進化而來的。除了這一觀點之外,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太陽系中生命的產生很有可能會和40億年前,太陽系的一場意外有很大的關係。
  • 月球表面藏有太陽系歷史資料,與地球生命有關,美國渴望再次登月
    月球和地球數十億年來相生相伴,關於月球的產生有很多說法,首先月球和地球上的元素組成及比例大體一致,所以地月本為一體,主流的說法是,地球在形成之初就被一個小行星撞擊,撞擊產生的部分物質拋射到了近地軌道上,凝聚形成了月球,然後滄海桑田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到了現在的軌道位置,接下來,月球還會離地球越來遠越遠。
  • 地球失去月球會怎樣?科學家:月球正偏離地球,模擬器展示畫面!
    這也並不是人類單純的想像而是根據科學家現在的研究顯示,月球真的在一點一點的偏離地球,在未來未知的某一天,可能月球真的會和地球相分離,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月球作為地球的一顆衛星一直圍繞著地球旋轉,它們中間有著強大的引力,而根據美國航空中心研究,地球在發展之初形成的時候,實際上是並沒有月亮存在的,周圍都是一些星環,所以這也就導致在地球上沒有黑夜,只有白天這些360度圍繞著地球的星環為地球提供充足的光亮,月球在划過地球的時候,兩者之間有著強大的引力,所以月球才成為了地球的一顆衛星,地球失去月球會怎樣?
  • 月球背面隱藏了什麼?嫦娥四號發現2180萬億噸異物,科學家大喜
    導語:月球背面隱藏了什麼?嫦娥四號發現2180萬億噸異物,讓科學家大喜!在地球上,使用望遠鏡觀測月球表面時,看到的都是沒有多少瑕疵的然而通過宇航局發出來的月球圖片,反而是坑坑窪窪的,與平時所見的月球毫不相同。這其中的原因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細想,只當是距離造成的差異問題,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人們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僅僅只是月球的正面,而宇航局發出的照片則是在月球的背面拍攝所得,月球的正面與背面相差十分巨大,光看圖片,你幾乎想像不到這是同一個星球。
  • 深290公裡,重達218萬億噸,月球背面發現的金屬物究竟是什麼?
    第一個作用是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公轉傾斜角,正是這個傾斜角度讓地球產生了四季變化,四季變化對物種多樣性的產生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個作用在於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潮汐作用,潮汐是平衡地球熱量的主要推動力,有了潮汐,地球熱帶地區的熱量才可以到達亞特帶、溫帶和寒帶,如果熱量無法平衡會導致熱的地區更熱,冷的地區更冷,地球宜居的地區會大大縮小;第三個作用就是月球為地球阻擋了無數隕石、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的隕石坑就是最好的證明
  • 科學家為月球遠端奇怪的不對稱性提供了新的解釋
    我們現在知道為什麼月球的近面和遠面看起來如此不同了嗎?月球無疑是太陽系中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天體,除了地球之外。但科學家們仍有一些困惑。例如,為什麼月球的一側與另一側如此不同?當然,現在科學家已經繪製了整個月球表面的地圖,也收集了關於我們這顆天然衛星的各種科學數據。也已經把太空人送到那裡,帶回了數百公斤的月球風化層,在地球上進行研究。但令人困惑的問題仍然存在:為什麼一邊坑坑窪窪,而另一邊沒有?為什麼近地一側更光滑,並被廣闊的玄武巖和火山平原所控制?為什麼這種古老的火山活動主要局限於一面,即面向地球的一面?
  • 太空旅行(space travel)第一站--月球
    歡迎來到太空旅行第一站:月球站。首先和大家介紹一下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大概在40億年前,太空中一顆年輕莽撞的行星到處橫行,不巧的是它與另一顆行星撞在了一起,後者大概有火星那麼大被稱之為Theia。而前者這顆年輕的行星就是我們的地球,這次撞擊從地球上撞下一塊物質飄入了太空。
  • 月球正面和背面差別很大,但和地球關係大麼
    眾所周知,月球的正反兩面,外表有非常大的差異。不少人相信是地球為月球提供了保護,但事實真的如此麼?從照片中能看到,月球正面也有隕石坑,但數量少很多。而月球的背面,隕石坑多到堪比一顆高爾夫。坑坑窪窪的不光坑多,而且大坑內還有小坑。同時灰暗色的月海區域少的可憐。但我們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正是在月球背面著落的!月前正面和背面地表差異如此之大,讓很多人著迷,紛紛給出解釋。其中,不少人認為是地球的保護,讓月球很少被隕石砸到。而月亮背面面朝宇宙,所以傷痕累累。
  • 現代人用望遠鏡才能看清月亮,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清月球表面?
    古時候關於月亮,就已經有了很多的傳說,還有很多詩人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句;另外專家在一些古籍上面也發現,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們就已經知道月球表面有一些坑坑窪窪的,而現代人呢,我們要想看清楚月球表面,必須要藉助於天文望遠鏡才可以,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到呢?
  • AI幫月球數「麻子」:從嫦娥圖像中新發現10萬多個撞擊坑
    新新舊舊,坑坑窪窪眾所周知,月亮是個「麻子臉」。月球表面的這些坑坑窪窪由天體撞擊形成,跨越了五個月球地質時期長達40億年的時光,是記錄月球演化和太陽系歷史的化石。然而,這些不太容易辨認的撞擊坑可能比較古老,是重要的歷史記錄。地層覆蓋關係是判斷撞擊坑相對年齡的基礎方法,其次,邊緣和階梯清晰度、邊緣紋理、隕石坑形狀、隕石坑壁和疊加隕石坑等因素也能反映撞擊坑形態的退化情況和新鮮程度。光學成熟度(OMAT)則能基於月壤暴露於空間的改性情況做出判斷,適用於大型射線坑。
  • 遠古太陽系被「轟炸」,才誕生了生命
    而且從太陽系中生命出現的時間來看,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大約42.8億年前,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員,地球上就有生命存在了,而太陽系誕生至今,也不過才46億年左右的歷史,那麼,究竟為何太陽系誕生早期,就有生命出現了呢?
  • 地球迎來新伴侶?已經圍著地球轉了3年,人類才後知後覺!
    對於人類來說,月球是極為重要的一顆星球,哪怕在遠古時期,人類還不知道月球在地球身邊,不僅能給人類的夜晚送來了光明,同時還是地球的保護星。古人就已經將月球美化成了仙女嫦娥居住的地方,借著一輪皎潔的月光,送去了無數的相思。而在現如今,隨著人類文明的提升,人類愈發的知道了月球對於地球來說,重要性有多麼大。地球作為太陽系內的一顆生態行星,其外界環境是缺一不可的。
  • 月球表面為何坑坑窪窪?不只是流星撞擊這麼簡單
    9月13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月球表面布滿流星撞擊留下的環形山,但新的研究暗示,月球地貌的形成還有其他因素。
  • 暴雨連連「啄」出小坑洞 高速公路也「坑坑窪窪」
    浙江在線06月16日訊 連續的雨水天氣,使原本很少出現路面問題的高速公路也出現了「坑坑窪窪」的情況,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一連下了多天的雨,諸永高速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諸暨段的瀝青路面,經受不住雨水的浸泡和重型貨車的碾壓,出現了很多比較嚴重的路面坑洞和積水,引發了一些事故。
  • 月球傳來好消息!其表面存在赤鐵礦,這證明了上面有氧氣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看到月球表面的圖片時,會被它表面的坑坑窪窪所震驚,原來月球的「臉」如此多疤痕。根據研究,月球表面的坑窪幾乎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之所以會砸出如此明顯的痕跡,除了和小天體的規模有關之外,還與月球沒有大氣層的防護有關。在沒有大氣層的防護下,月球遭受大量宇宙輻射和小天體撞擊。
  • 古籍中發現了有關月球的離奇記載,如今已被證實,但依然無人敢信
    月球是太陽系中非常有重量的衛星,它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月球大約是在五十億年前形成的,但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也無法確定,學術界一直流傳著許多種月球起源的假說,而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是說它形成於地球與另一顆星體的撞擊,撞擊後產生的大量碎片匯集起來形成了現在的月球。
  • 隕石也只能留下很淺的印跡,月球表面為什麼這麼堅硬?
    提到地球我們可能會想到美麗富饒,生物繁榮,有大氣層的保護,蔚藍星球;提到其他的巖石行星,我們會聯想到的是千瘡百孔,經常受到隕石的撞擊,坑坑窪窪,死氣沉沉.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因為隕石在落到地面的過程之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力在撞擊地面的時直接進入到了地表以下的區域,從而消失不見.雖然這種解釋可以在大多的星球上解釋得通,但是對於地球的衛星—月球,這個解釋卻與月球表面較為平整的隕石坑產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