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招標集團等聯合推出的海絲一號衛星應急圖像協助聯合國抗震救災

2021-02-15 招標集團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等單位根據海洋科學研究與遙感應用市場需要提出需求、天儀研究院等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詳見:

【賀】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招標集團發射衛星‖《福建日報》整版說這事 

衛星入軌一周內即完成衛星各個狀態確認及SAR載荷的成像測試。12月25日,海絲一號衛星首次成像工作即成功獲得首批在軌圖像,填補我國商業SAR衛星的空白,實現了商業SAR衛星數據的國產化。截至2021年1月22日,衛星在軌運營已滿30天。期間,衛星各團隊開展多項在軌測試任務,成功獲取了大量星載SAR圖像,並在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島馬穆朱發生6.2級地震後,立即開展應急成像任務,於2021年1月17日11時56分對該區域進行成像。

該景SAR圖像已提交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並已由其提供給聯合國有關機構,以供印度尼西亞震後救災使用。除了對於複雜氣象條件下的應急遙感監測應用方面具有其獨特優勢,海絲一號衛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尤其是可以獲得物體在微波波段的散射特性。

下面是我們精選出部分海絲一號衛星在1米聚束模式及3米條帶模式的SAR圖像,帶您遊覽世界,體會海絲一號衛星的獨特視角。

該機場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機場,也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海絲一號衛星SAR圖像中清晰的顯示出了機場的各個航站樓,其中一號航站樓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細節顯示出停機坪上停放的各型飛機,你能看出型號嗎?

該景SAR圖像右上角為紐倫堡足球俱樂部的主場馬克斯·莫洛克體育場。圖像左下方是紐倫堡的港口區,流經市郊的美因-多瑙運河帶動了紐倫堡的航運業。

刻赤海峽是連接黑海和亞速海的水道以及唯一航道。海絲一號衛星SAR圖像清晰的顯示出繁忙的航道和路上種植多樣作物的農田。

廈大馬來西亞校區是第一所中國名校全資設立的、具有獨立校園的海外校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是中馬兩國高等教育合作新的裡程碑,為當地社會培養亟需的優秀人才,深化中馬兩國友誼。
海絲一號衛星是中國的第一顆平板可摺疊衛星,衛星僅185公斤、厚度僅7.5釐米。區別於國際同行,該衛星全新自研了基於有源相控陣的天線,使其綜合效能可以提高3-5倍。同時,海絲一號衛星還具備1米解析度聚束模式、3米解析度條帶模式和20米解析度掃描模式等三種主模式。目前,衛星在軌測試任務正按計劃進行,預計2個月內完成全部在軌測試任務,屆時該衛星將具備向用戶提供多樣化、高質量、極致性價比的標準產品的能力。

來源:天儀研究院

相關焦點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東南網12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張靜雯 通訊員 黃仡凡)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市投資集團助力「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省招標集團、市投資集團、天儀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策劃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廈大官方發布消息,「海絲一號」衛星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  海絲一號檔案  體重:約180公斤  波段:C波段  最高解析度:1米  最大成像幅寬:100公裡  可穿透雲層,不受時間和惡劣條件限制,獲取全天時、全天候的二維高分辨地球表面雷達圖像  還有這些厲害之處  「海絲一號」是
  • 福建這所高校又牛了!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廈大官方發布消息,「海絲一號」衛星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當海絲一號掃過特定區域時,它會不斷地運動,運動的同時又對某一特定目標進行拍攝,獲取一系列的影像。這些影像還只是半成品,海絲一號還會對這些影像進行「數字」合成,最終獲得高清的遙感影像。 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快速低成本發射和衛星模塊化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球微小衛星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發射數量逐年大幅增長。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0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中國「海絲一號」衛星發布太平洋衛星照,可帶來哪些實際用途?
    圖為太空衛星照片最近,中國的「海絲一號」衛星發布了一張太平洋衛星照,在這張照片上,海面上的浪花清晰可見,這顯然讓人感到驚訝,那麼它可帶來哪些實際用途?圖為美軍航母俯視圖當然,讓像是「海絲一號」這樣具備強大對地搜索功能的衛星對海域進行掃描,搜索在海洋上進行機動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僅僅只是其能夠實現的最為簡單的功能之一,因為只要通過人工智慧使用特殊算法去判斷照片中出現的對應航行軌跡異常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海絲一號」衛星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可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為我國海洋環境、災害監測和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務。
  • 看海洋一號C衛星的「神通廣大」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本領強大的 「瞰海天眼」  近年來,海洋衛星「家族」的規模不斷壯大,本領也越來越強。  「在軌運行以來,海洋一號C衛星在海洋災害預警預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極地海冰預報與航行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應用上也遍及農業、環境、水利、應急管理等領域,為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劉建強說,太空中的「瞰海天眼」,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防災減災領域,海洋衛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海洋數據源。
  • 海洋一號C衛星「馳援」青島小珠山火情監測
    本報訊 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顆海洋水色業務衛星——海洋一號C衛星不僅能撥雲瞰海,在陸地林火監測中同樣能大顯身手。4月23日14時許,山東青島市黃島區小珠山發生一起山林火情。火情發生後,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迅速啟動應急監測,調用海洋一號C衛星密切監測火情形勢,並及時將火情信息發送給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及山東省和青島市相關應急指揮部門,為科學滅火提供決策支撐。據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該中心利用海洋一號C衛星21日、24日提供的影像數據,監測到火點位置和火場覆蓋範圍,並製作出遙感專題圖。
  • 福建泉州:千年古港重塑「海絲」輝煌
    新華社福州12月1日電(記者 邰曉安 宓盈婷 胡蘇)精彩紛呈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系列活動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福建泉州舉行。藉助「一路一帶」戰略春風,泉州這座古代東方大港正著力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重新譜寫「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壯美詩篇。
  • 「人民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人民數據正式進軍衛星大數據領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太原1月15日訊 (記者 賀浪莎)北京時間1月15日10時53分,「人民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進軍衛星大數據領域。
  • 「合肥造」衛星傳回高清「合肥照」!
    1月6日,中國電科38所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研製的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從太空為合肥拍下新年第一張SAR圖像紀念照。2020年12月22日,「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高景一號雙星發射 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建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今天(1月9日)11點24分,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景一號03、04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與同軌道的高景一號01、02星組網運行。這是2018年我國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正式建成。  2016年12月,高景一號01、02星發射成功。相比01、02星,高景一號03、04星進行了星地一體化的圖像質量優化設計,圖像幾何質量將大幅度提升。
  • 相控陣衛星通信車正式亮相!我區企業聯合北汽越野推出!
    合肥高新發布日前,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越野車分公司聯合推出的相控陣衛星通信車正式亮相,該車於2020年5月通過工信部汽車產品許可公告。據悉,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後,首款相控陣衛星通信車問世,或將推動衛星網際網路終端市場全產業鏈布局加速。
  • 「合肥造」 衛星傳回高清「合肥照」!
    中國電科38所  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研製的  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  從太空為合肥拍下新年第一張SAR圖像紀念照。  「海絲一號」衛星曆時1年研製完成,具有低成本、高解析度等特點,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
  • 高分衛星家族再添丁 將打破國外亞米級遙感圖像壟斷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7月3日11時10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簡稱「高分多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成為我國又一顆重要的遙感衛星,打破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對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的壟斷局面。高分多模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抓總研製,是我國首顆亞米級民用解析度並具有多種敏捷成像模式的光學遙感衛星。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成都商報3月2日報導減速、下落、撞擊……北京時間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
  •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9日11時56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以下簡稱「巴遙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至此該院已出口17顆國際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 可用於應急管理業務
    (中國新聞網)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中巴兩國研製資源一號04A衛星紀實
    同時,中巴資源衛星的首次合作解決了衛星公用平臺、動量輪、帆板驅動結構、載荷等一大批關鍵技術國產化難題。 1999年10月14日,由航天科技五院與巴西空間研究院聯合研製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發射升空。01星是我國首顆技術難度最大、用途最為廣泛的實時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創造了當時我國衛星研製史上首次發射成功就投入應用的紀錄,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