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兩國研製資源一號04A衛星紀實

2020-12-07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9年12月20日,資源一號04A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4A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航天合作30周年後的首發星,是中巴航天合作新篇章的開啟者。它承載著中巴兩國開展航天合作的美好期許,也是中巴航天合作徵程中的裡程碑。

自1999年資源一號01星成功發射,20年間,經過幾代航天人的共同奮鬥,雙方已合作研製了包括04A星在內的6顆CBERS系列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農業、災害、水利、沙漠、城市、環境監測等領域,截至目前,CBERS系列衛星是中巴兩國各行業重要、連續的數據源之一。

資源一號04A星總設計師張慶君介紹,中巴雙方以CBERS衛星項目為基礎建立起了各自的遙感衛星研製和應用的基礎體系。同時,在多年的相互配合下,雙方的太空飛行器研製技術和應用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

樹南南合作典範

31年前,中巴兩個發展中國家在北京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西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議定書》,至此,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合作拉開了序幕,中巴地球資源衛星項目成為中巴兩國政府間合作的重要內容。

彼時,中國的航天事業正處於上升水平的關鍵階段,國民經濟尚未達到小康水平。中巴合作,通過中方70%、巴方30%的出資比例,解決了國內立項的燃眉之急。同時,中巴資源衛星的首次合作解決了衛星公用平臺、動量輪、帆板驅動結構、載荷等一大批關鍵技術國產化難題。

1999年10月14日,由航天科技五院與巴西空間研究院聯合研製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發射升空。01星是我國首顆技術難度最大、用途最為廣泛的實時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創造了當時我國衛星研製史上首次發射成功就投入應用的紀錄,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在它之前,我國的遙感衛星還處於返回式階段,衛星拍照後需返回地面進行膠片的衝洗。這顆衛星的出現使我國的衛星遙感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從此,遙感圖像可以如數位相機一般,從太空直接傳回地面。

攜手提升技術

多年來,隨著中國空間技術的不斷發展,航天科技在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研製中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成果共享原則,不斷將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新成就運用在國際合作中,在衛星研製中不斷提升性能、提高技術水平。

資源一號04A衛星主任設計師雷勇坦言,每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研製都會不同程度地改進技術狀態,提升衛星的可靠性。此次發射的資源一號04A星是04星的接替星,也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針對04星的改進型衛星。

2013年6月,巴方提出參考02B星研製模式,利用巴方03、04星的正樣備份設備,採取一步正樣的研製策略,配置符合用戶要求的有效載荷,研製04A星,以保持CBERS系列衛星的數據連續性。於是在04星發射之後,中巴雙方在04星基礎上提升載荷性能,配置1臺解析度優於2米/8米、幅寬優於90公裡的寬幅全色多光譜相機。

經過五院508所5年的創新攻關,這臺寬幅全色多光譜相機終於研製成功,它也是04A星上唯一一個全新研製的分系統。

資源一號04A星載荷副總師王軍介紹,這臺寬幅全色多光譜相機是中巴資源合作衛星中解析度最高的相機,解析度從04星相機的5米/10米,提升至全色解析度優於2米,多光譜解析度為8米;拍攝幅寬也從04星相機的60公裡,提升到了90公裡,相機採用對地推掃方式成像,其全色圖像可分辨地面2米的景物。王軍形象地解釋,這樣的數值意味著從太空「望去」,一輛小汽車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此外,其強大的高解析度能力,也促進了數據存儲和傳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雷勇介紹,星上提供900M比特每秒數據傳輸和1.5T比特的數據存儲能力。

數據分發量世界第一

通過前期對中巴兩國用戶需求的調研,兩國用戶要求04A星可提供1∶25000製圖所需的2米級光學遙感數據,同時可單次覆蓋國內中大型城市,這樣,對於災害預警、環境變化等應急監測需求,可穩定快速響應。

為此,除了3臺光學相機的搭載,衛星還具備了滾動方向±32度以及偏航90度定標的機動能力,可實現南北緯80度範圍內全球無縫覆蓋,即使星下點不在觀察區域,也能迅速調整姿態,「舉起相機,說拍就拍」。

此外,資源一號04A星採用了高精度星敏和載荷一體化、雙頻GPS接收機及秒脈衝高精度時統等設計,將寬幅全色多光譜相機的圖像定位精度由350米提升至優於50米,能夠為用戶提供幾何精度更高的圖像產品。

雷勇介紹,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屬於多種解析度有效載荷聯合成像的遙感衛星,該系列衛星在1個月內可完成對全國陸域範圍的覆蓋,主要提供高中低等解析度較大幅寬的地面景物圖像,可獲取我國50萬以上人口城市、經濟建設熱點地區以及大中型礦山的數據。

目前,我國該衛星用戶共有2000餘家,衛星數據惠及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災害監測等各個領域,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巴西,該衛星的應用更加廣泛。巴西境內擁有60%佔比的亞馬孫熱帶雨林。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可以通過星上DCS(數據收集)分系統與地面無人值守站的配合,在人力資源配備最小化的情況下實現境內300多萬平方公裡熱帶雨林管理。

目前,中巴雙方正在就下一階段合作開展研討,衛星副總設計師韓波透露,「巴西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種植國,後續的中巴資源衛星合作將以應用為牽引,把遙感服務運用於精準農業領域,進一步推進兩國經濟發展。」

從第1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到第6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20年的牽手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提升。目前,該系列衛星已免費向世界各國提供衛星獲取的20米解析度數據累計50萬景,成為世界上數據分發量最大的對地觀測衛星系列。

對於未來,資源一號04A衛星中方項目經理李一凡說,「下一步,我們將瞄準國家需要、服務用戶的目標繼續加強合作,一同探索衛星研製的新模式,讓中巴地球資源衛星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之「眼」 見證航天國際合作新篇章——聚焦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
    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12月20日,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31年來合作的第六顆中巴資源衛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和巴西空間研究院共同研製,共搭載了3臺光學載荷,包括五院抓總研製的寬幅全色多光譜相機,巴方負責研製的多光譜相機、寬視場成像儀。
  •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星成功發射
    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一同發射的還有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搭載衛星。
  •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的功能及使用
    1986年國務院批准航天工業部《關於加速發展航天技術報告》確定了研製資源一號衛星的任務。  1988年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聯合議定書批准,在中國資源一號原方案基礎上,由中、巴兩國共同投資,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代號CBERS)。
  •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圖)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時間9月19日11時26分,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中新網客戶端太原12月20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9顆衛星。
  •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新聞...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中新網客戶端太原12月20日電(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9顆衛星。
  • 中巴地球資源04A星和天琴一號發射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九顆衛星。賀萌 攝本次任務還同時搭載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合作研製的第6顆衛星,將接替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獲取全球高、中、低解析度光學遙感數據,為中巴兩國資源系列衛星數據應用拓展至全球高解析度業務領域奠定基礎,為巴西政府實現對亞馬遜熱帶雨林及全國環境變化監測等提供高技術手段。
  •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創新未來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9顆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 中國和巴西在航天領域合作...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與巴西航天局局長德莫拉祝賀發射任務成功本次發射任務的主星是中巴資源衛星04A星,該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合作研製的第6顆衛星,將接替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獲取全球高、中、低解析度光學遙感數據,為中巴兩國資源系列衛星數據應用拓展至全球高解析度業務領域奠定基礎,為巴西政府實現對亞馬孫熱帶雨林及全國環境變化監測等提供了高技術手段
  •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天琴一號」等衛星
    IT之家12月20日消息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任務,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衣索比亞寬幅多光譜遙感微小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巴西小衛星等9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9顆衛星,其中「天琴一號」系「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
  • 「千裡眼」「順風耳」,我們的衛星比你想像中更厲害!|中國航天日
    1984年4月,「東方紅二號」試驗衛星駐留地球靜止軌道,國產衛星轉播電視、廣播和電話信號的時代就此開始。1997年5月,「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其通信容量和使用壽命都有了長足進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系列衛星、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都以「東方紅三號」公用衛星平臺為基礎研製。
  • 吳邦國在中巴企業家委員會年會上致辭(全文)
    在訪問巴西期間,有機會出席中巴企業家委員會年會,我感到十分高興。中巴企業家委員會是中國與南美之間的第一個由企業自發組成的合作組織,集中了中巴兩國眾多知名企業及企業家,委員會成立兩年多來,為增進兩國企業間了解,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這裡,我首先向參加這次會議的各位企業家朋友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 中巴合作研發的CBERS-4號衛星將提前至2014年發射
    -2B號衛星,在780千米高的運行軌道上。中國網3月19日訊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3月17日報導,繼去年發射的中巴衛星CBERS-3失敗後,巴西航天局已證實將在今年提前發射繼任衛星。「要給出一個確定的發射日期還為時尚早,但我們初步計劃在十二月發射。」佩特羅尼奧•諾羅尼亞•德•索薩,巴西航天局的航天政策與戰略投資部主任表示。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此次任務同時搭載了主載荷由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與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共同研製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牽頭,國家立項的技術試驗衛星。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中國的衛星事業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由以錢學森、潘厚仁為中心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此後,研發生產了各種特殊功能的衛星,主要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科學實驗衛星等。 一、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
  • "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時勢造英雄     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40歲以下青年佔71%左右,平均年齡不到30歲;託舉「嫦娥一號」衛星升空的長徵三號甲火箭發射試驗隊共188人,40歲以下人員佔到60%以上。
  • 揭秘太原衛星發射中心:50多年,37名烈士,100多顆衛星
    NO.3:我國第一顆中巴資源衛星1999年10月14日由長徵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中國和巴西共同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又稱「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一號」。,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將氣象衛星「風雲一號D」和中國第一顆海洋探測衛星「海洋一號」一同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數據服務淮河救災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二十日從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獲悉,淮河進入汛期以來,該中心一直密切關注淮河汛情發展,應中國減災部門要求,在國防科工委統一協調下,立即安排「資源一號」衛星零二星進行側擺觀測,及時獲取相關數據並迅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