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一詞耳熟已久,但細品確也奇怪,何故去說一個「瓜「傻呢? "歪瓜裂棗"、"瓜葛"倒是說得很形象。
據說"傻瓜"與戰國時期的一個戎人部落有關,秦國的擴張使得戎人部落只好逃到瓜州(今甘肅一帶)定居,形成了「瓜子族」,由於瓜子族人過於憨厚老實,只會埋頭做事不懂偷懶,人們覺的他們腦袋不靈活,呆傻。慢慢地形成了「瓜子」、「瓜娃子」的說法,至今甘肅和四川方言裡還用到就不足為怪了。似乎也可解釋"傻瓜"的由來了,可是古文中瓜可做蝸的通假字,代指蝸牛。臺灣人叫「蝸(wo)牛」為「蝸(gua)牛;陝西方言、蘭州方言蝸牛也讀作:guagua牛;康熙字典的記錄,蝸有幾種發音,其中的蝸(wo)牛」原本讀作「蝸(gua)牛」。
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傻瓜"就是"傻蝸"呢?就是一隻傻傻的蝸牛呢?「長笑蝸牛戴屋行「,危險來臨時,聽過「縮頭烏龜」沒聽過「縮頭蝸牛」啊!據說蝸牛隻有兩個腦細胞,"傻蝸"用得很貼切啊!
方言中的「瓜子」、「瓜娃子」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蝸子」、「蝸娃子」呢?似乎有那麼一點韻味了。
再說下瓜洲吧,王安石的七絕《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瓜洲就是指甘肅的瓜州麼?非也!是揚州的瓜洲,以地形象瓜而得名。甘肅的瓜洲據說是以產密瓜聞名於世。
外國人會怎麼理解「傻瓜」呢?外國的「傻瓜」叫fool;「蝸牛」 叫 snail, snail也可形容行為遲鈍的人。fool和snail好像扯不上邊啊!那說下fool吧,兩個o是不是像兩個圓圓的瓜呢?或者因為蝸牛隻有兩個腦細胞就畫兩個o呢?有兩個o的英文 food 、wood 、cool 、wool、look……為什麼用fool來形容「傻瓜」呢?
外國人不會說fool snail,蝸牛也不是世界上最笨的動物,它雖然只有兩個腦細胞,但同樣能夠進行複雜的思考,做出複雜的決定,而且蝸牛還是雌雄同體的動物。
註:
英語單詞fool來自拉丁語follis,本意是鐵匠燒火鼓風用的皮囊。鼓風皮囊的特點就是特別能吹,然而裡面空無一物。因此古羅馬人就用follis(鼓風皮囊)來比喻那些誇誇其談、實際上腦子裡空無一物的人。這就是英語單詞fool的來源和初始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