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曾經在中國有著十分廣泛的分布,輻射大半個中國。並且,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它主要在華東南地區分布,但是在晉南等某些地區,華南虎的數量也非常可觀,但由於歷史原因以及自然環境的改變,時常發生「人虎」衝突,導致華南虎成了當時的捕殺對象。
因此,僅僅不過20年的時間,華南虎的野外數量大幅度減少,以至絕跡!如今,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聯合國發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中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物種,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
野外滅絕等於物種滅絕嗎?
答案是否定的,196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先行制定了劃分物種瀕危等級的簡單標準,再經過長時間研究的不斷優化,最終成為了當今的瀕危物種等級標準,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數據缺乏、未評估——這九個等級。這是目前國際認可度比較高的瀕危物種等級劃分標準,也被許多國家廣泛接受採用的標準。
這9個等級從後到前,分別將當前物種的生存狀況由未調查到危及物種存亡,大致可以理解為從多到少,從有到無。當自然狀態下沒有任何辦法恢復物種,就代表該物種成為了滅絕這一等級,完完全全在地球上消失。
直到現在,全世界的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都面臨著滅絕的風險,更有不計其數的生物處於瀕危、極危。 而華南虎所處的等級是「野外滅絕」,就是指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還存在,但在野外的所有野生個體已經消失。
野生華南虎是如何陷入危機?
華南虎常活動於山脊、灌木叢、密林等環境,是非常典型的山地林棲物種。作為叢林之王,華南虎以林中各種大中型動物為食,例如野豬、羚羊、鹿類等。在一些人類生活生產活動與野生動物生存活動區域的邊緣地帶裡,華南虎也會捕食人類飼養的牛羊等牲畜。
50年代後,人口數量明顯提升,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大量開墾荒地,野生動物生存空間因此被迫縮小,最終導致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而華南虎就此走向滅亡的道路。當時,虎患的嚴重程度,還產生了類似湖南「百虎圍村」這種帶有傳說色彩的故事。
「百虎圍村」講的是20世紀50年代,上百隻老虎將湖南雪峰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圍困了三天三夜。這三天,不管人們怎樣敲鑼打鼓製造聲響恐嚇老虎,老虎們就是不肯離去,最後將村莊中所有牲畜捕食殆盡才離去。雖然白虎圍村的公信度不高,並且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科學規律,但當時「虎患」很嚴重,但卻是非常真實的,例如1952年,湖南耒陽縣就累計有120人被老虎咬死,而咬死咬傷的牲畜就更不計其數。
由於人們大規模的捕殺,同時華南虎的生活範圍不斷減小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華南虎的數量在全國消失速度極快,70年代初,專家們估計當時華南虎數量僅僅只有不到80隻。
滅絕的華南虎變種
先於華南虎滅絕的是它的變種——馬其他虎,一種非常罕見的中國華南虎的變種,這種藍虎的毛是由白、黑和淺灰色的條紋組成。馬其他虎據說生在福建,而且被獵獲過,但馬其他虎從未在任何地方展出過。
清末,據說美國傳教士和大獵物獵手哈利·卡德維爾曾在中國福州附近親眼見過馬其他虎,卡德威爾還在他的書《藍虎》中詳細描述了他對傳說中藍虎的搜尋,他在書中也描寫過藍虎:「老虎的底色有點像是淺灰,腹部顏色是淡淡的藍灰色。各種條紋之間界限十分分明,與尋常老虎身上的條紋大致相同。
但據著名動物學家譚邦傑先生記述,在20世紀50年代,有人在北京密雲縣陳家峪鄉,發現兩隻黑虎,並且身形不大。幾年後,有人用幾百斤小米,從當地農民手中得到一張小黑虎皮。1957年,傳說中的黑虎又出現在陳家峪,並且長得很大,並傳言自從黑虎出現後,附近幾十裡都不再出現狼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