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鹼基編輯器「新星」ABE8e究竟如何比早期ABEs快1100倍的?

2021-01-13 DeepTech深科技

近日,CRISPR 基因編輯奠基人 Jennifer Doudna 在 Science 雜誌發表了題為 DNA capture by a CRISPR-Cas9–guided adenine base editor 的論文,首次解析了單鹼基編輯器 ABE8e 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 ABE8e 如何實現 DNA 上的快速脫氨,為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安全應用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來源:Science)

CRISPR/Cas 系統可以說是目前生物學界的「明星產品」。早在 30 年前,九州大學生物科學和生命技術部的 Yoshizumi Ishino 教授首次發現 CRISPR,但當時它的生物學功能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

CRISPR 基因編輯器的早期發展史

2000 年初,阿利坎特大學免疫和生理部的 Francisco J M Mojica 教授帶領的小組發現了 CRISPR 的間隔區與細菌病毒、古菌病毒和質粒的序列相似性,終於揭示了 CRISPR 作為免疫系統的功能。並於 2005 年由三個研究小組獨立發表在刊物上。與此同時,他們還發現早前一些編碼極端嗜熱古菌特有 DNA 修復蛋白的基因與 CRISPR 有著強烈關聯性,並將其命名為 cas (CRISPR-associated)基因。在當時,該發現的重要性顯然為世人所低估。

比較基因組分析表明,CRISPR 和 Cas 蛋白 (cas 基因產物) 實際上是一起工作的,共同構成了一個獲得性免疫系統,以保護原核細胞抵禦入侵的病毒和質粒,類似於真核生物的 RNA 幹擾 (RNAi) 系統 。因此,研究人員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

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是 DNA 的基本構成單元,按照 A-T、C-G 的配對形式搭建起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CRISPR-Cas9 鹼基編輯器由 RNA 引導的 Cas 蛋白與一種脫氨酶融合而成。沒有任何天然的酶讓 DNA 中的腺嘌呤脫氨,因此,當天然的轉移 RNA 脫氨酶融合到 Cas9 上,並進化出一種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時,基因編輯界就實現了全新的突破。

將基因組 DNA 中的 A-T 鹼基對轉換為 G-C 鹼基對,將 C-G 鹼基對轉換為 T-A 鹼基對,有望糾正人類約 60% 已知致病性單鹼基變異。這種轉換可以通過 CRISPR-Cas9 鹼基編輯器,RNA 引導的 Cas 蛋白與單鏈 DNA(ssDNA)脫氨酶融合來實現。DNA 中的 A-T 到 G-C 轉換需要將腺苷脫氨為肌苷,而肌苷被細胞機制識別為鳥苷(圖 1,A 和 B)。在 DNA 沒有脫氨基酶的情況下,大腸桿菌 tRNA 腺苷脫氨酶(TadA)與 Cas9 融合,並進化成 ABE7.10,它能催化脫氧腺苷的靶向脫氨 。

ABE7.10 編碼兩個 TadA 的副本,一個 N 端野生型(WT)TadA 連接到進化的 TadA(TadA-7.10),它的 C 端連接到一個 "缺口酶"[即切割雙鏈 DNA(dsDNA)的一條鏈]版本的嗜熱鏈球菌 Cas9(nSpCas9)(圖 1C)。此後,ABE7.10 作為一種工具被廣泛應用於許多細胞類型和生物體的基因組 DNA 的脫氨。研究人員還發現 ABE7.10 變體在細胞中催化非靶向 RNA 編輯,這種活性通過 TadA-7.10 域的突變或去除 N 端 WT TadA 域而降低,生成一個截短版的 miniABEmax(圖 1.C)。

然而,無論是 ABE7.10 還是 miniABEmax,早期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效率都很低,運行也緩慢。待 ABE7.10 進一步發展以後,誕生了 ABE8e,它能編碼單個 TadA 域(TadA-8e),並與 8 個測試的 Cas 效應器廣泛兼容(圖 1.C)。

圖 1丨編輯器具體介紹(來源上述論文,Science)

ABE8e 究竟強在哪裡?

為了了解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s)DNA 腺嘌呤脫氨的分子基礎,亞利桑那州大學助理教授 Lapinaite 等人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以 3.2A 解析度解析了 ABE8e 結合 DNA 時的 3D 結構,其中用於捕獲催化構象的模擬物取代了目標腺嘌呤。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正在工作中的單鹼基編輯器,也首次了解到融合後的 ABE 編輯器實際上仍然分相對獨立的兩個模塊在工作,這讓我們看清了 Cas9 融合蛋白的融合模式。

研究人員觀察到,脫氨酶與 CRISPR/Cas9 R - 環複合物內暴露的 DNA 結合。動力學和結構數據表明,ABE8e 催化 DNA 脫氨的速度比早期的 ABEs 快約 1100 倍,因為突變使 DNA 底物穩定在一個受限的、類似轉移 RNA 的構象中。此外,ABE8e 加速的 DNA 脫氨表明,在 CRISPR/Cas9 監控雙鏈 DNA 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以前未觀察到的瞬時 DNA 融化。

ABE8e 的快速多轉位反式 ssDNA 脫氨動力學研究顯示,ssDNA 中的任何腺苷,包括那些被 Cas9 短暫暴露在溶劑中的腺苷,都可能被 TadA-8e 脫氨。為了探究這個想法,研究人員使用 dsDNA,其中 NTS 含有多個腺嘌呤,比較了 ABE7.10、miniABEmax 和 ABE8e 的體外編輯特性(圖 2E),發現 ABE7.10 和 miniABEmax 主要是對單個 PAM - 端腺嘌呤進行脫氨,ABE8e 則是對多個腺嘌呤進行脫氨,包括存在於 R 環雙鏈區域內的腺嘌呤(圖 2E 和圖 S10,A 和 B)。

圖 2 丨動力學分析結果(來源 Science)

此外,ABE8e 的結構數據還闡明了新版本鹼基編輯器速度更快的秘訣。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早期版本,新版本上有兩個點突變,可以使蛋白質更緊密地抓住 DNA,從而更有效地把 A 替換為 G。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了鹼基編輯器 ABE8e 是如何在 DNA 上實現快速脫氨這一過程。這一實驗結果有望為未來的鹼基編輯器設計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相關焦點

  • CRISPR鹼基編輯器「新星」ABE8e究竟如何比早期ABEs快1100倍的?
    近日,CRISPR 基因編輯奠基人 Jennifer Doudna 在 Science 雜誌發表了題為 DNA capture by a CRISPR-Cas9–guided adenine base editor 的論文,首次解析了單鹼基編輯器 ABE8e 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 ABE8e 如何實現 DNA 上的快速脫氨,為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安全應用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 CRISPR-Cas9引導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捕獲DNA
    CRISPR-Cas9引導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捕獲DNA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55:18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ennifer A.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在人類遺傳疾病中,大約60%(超過15000種)的致病單鹼基變異有望利用現有的鹼基編輯器來糾正。(ABE)效率很低,但經過多次篩選,最新的版本ABE8e速度提高了約1100倍,能在15分鐘內完成幾乎100%的鹼基編輯工作。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本研究的兩位通訊作者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教授(圖片來源:UC Berkely & Broad Institute [credit: Casey Atkins Photography])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早期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 奠基人Doudna揭示了鹼基編輯器的分子作用機制
    CRISPR-Cas指導的鹼基編輯器將細胞DNA中的A•T轉換為G•C,或將C•G轉換為T•A,以進行精確的基因組編輯。在體外,ABE8e的脫氨DNA速率分別比ABE7.10和miniABEmax高590倍和1170倍。相對於WT TadA,ABE7.10和ABE8e在其進化的TadA域內分別包含14和22個胺基酸取代。
  •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
    鹼基編輯器在4年前首次被構建出,可與DNA結合,但不切割DNA,而是精確地用一種核苷酸替換另一種核苷酸。它們已經用於校正人類基因組中的單核苷酸突變。在目前已知的1.5萬多種遺傳性疾病中,大約60%可能可以由目前可獲得的鹼基編輯器加以校正。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Gavin Knott說,「我們第一次能夠觀察到鹼基編輯器在發揮作用。
  • CRISPR鹼基編輯器!讓失明小鼠重建光日的新療法
    「這次概念驗證研究展示了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s)在臨床應用的潛力,它可以糾正視網膜遺傳疾病引起的突變,修復視覺功能,」Krzysztof Palczewski博士接受採訪說。雖然此前已有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拯救失明小鼠的研究,但他認為他們這次結果是迄今最為成功的一次。
  • 單鹼基編輯為何易脫靶?冷凍電鏡帶來全新視角
    今天,CRISPR基因編輯奠基人 Jennifer Doudna 在 Science 雜誌發表最新論文,首次解析了單鹼基編輯器ABE8e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ABE8e高效以及高脫靶率的原因,為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安全應用鋪平了道路。
  • Nature Biotechnology:新的CRISPR C-G DNA鹼基編輯器
    新的鹼基編輯器也被設計成最低化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意外(「偏離目標」)突變。新的CRISPR引導的DNA鹼基編輯技術旨在有效地誘導DNA鹼基的「易位」改變,同時最小化不需要的「看熱鬧的」突變水平。這篇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的文章描述了這款名為CGBE1和一個更小的版本miniCGBE1的概念驗證,Ibrahim C.
  • Nat Biotech 導讀 | 雙鹼基編輯器、編輯器定向優化等
    撰文丨十一月2020年7月刊,Nature Biotechnology共發表7篇文章,其中包括3篇Brief Communications、2篇Letters、2篇Articles,主要介紹了雙鹼基編輯器、基於CRISPR-Cas12進行COVID-19病毒快速檢測、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定向優化等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美國哈佛大學David Liu(劉如謙)實驗開發的單鹼基編輯器就是為此而生的。David Liu實驗室開發了三種不同的鹼基編輯器,分別是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和先導編輯器(Prime Editor),這些鹼基編輯器在工作時不依賴DSB的產生,也不需要供體DNA的參與。2.
  •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13:15:54 美國哈佛大學劉如謙(David R.
  • CRISPR C-G鹼基編輯器誘導人類細胞靶向DNA顛換
    CRISPR C-G鹼基編輯器誘導人類細胞靶向DNA顛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1 15:12:57 哈佛醫學院J.
  •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本報記者 陳 曦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轉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胞嘧啶(C)與鳥嘌呤(G)的特異性轉換。
  • 張鋒升級CRISPR新系統「REPAIR」!新型鹼基編輯器精準轉換鹼基對!
    知名華人學者張鋒教授的團隊在Scinece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帶來一款全新CRISPR系統「REPAIR」,能有效地對RNA中的腺嘌呤(A)進行單鹼基編輯。有望在不修改基因組的前提下,精準地矯正致病的遺傳突變。由麻省理工學院廣泛研究所和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分校David Liu教授實驗室主導開發的新基因編輯系統——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能將A-T鹼基對轉換為G-C鹼基對。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Nat Biotechnol:構建出具有自我編輯活性的DNA鹼基編輯器
    為了增加體內編輯效率,第二代鹼基編輯器(BE2)系統除了將胞苷脫氨酶與dCas9連接在一起之外,還將鹼基切除修復抑制劑UGI與dCas9融合在一起,從而將編輯效率提高三倍,最高達到20%左右。對BE1和BE2而言,鹼基插入或刪除(insertion or deletion, indel)發生率是非常低的(<0.1%),這是因為它們並不直接切割DNA。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之後出現的第三代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
  • 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5月11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大力課題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論文,介紹了最近開發的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
  • 中美學者各自開發新型雙鹼基編輯器,同時實現兩種單鹼基編輯
    單鹼基編輯器依據 Cas9 nickase(D10A)融合不同的鹼基修飾酶,分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可分別在實現精準的CG到TA或AT到GC 的替換,由於其高效、精準和低脫靶性,以及不依賴DNA雙鏈斷裂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