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構建出具有自我編輯活性的DNA鹼基編輯器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9月21日訊/

生物谷

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個鹼基長的XTEN接頭(XTEN linker)將大鼠胞苷脫氨酶APOBEC1與dCas9連接在一起,從而構建出第一代鹼基編輯器(BE1)。BE1表現出大約5個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點4~8。

為了增加體內編輯效率,第二代鹼基編輯器(BE2)系統除了將胞苷脫氨酶與dCas9連接在一起之外,還將鹼基切除修復抑制劑UGI與dCas9融合在一起,從而將編輯效率提高三倍,最高達到20%左右。對BE1和BE2而言,鹼基插入或刪除(insertion or deletion, indel)發生率是非常低的(<0.1%),這是因為它們並不直接切割DNA。

為了將鹼基編輯效率提高到50%以上,人們需要採取一種方法將靶DNA鏈上的鹼基編輯複製到另一條DNA鏈上。為了做到這一點,Komor等人將dCas9換為Cas9n來模擬錯配修復,從而構建出第三代鹼基編輯器(BE3)。BE3在非互補DNA鏈上產生切口,使得它在細胞看來是「新合成的」。因此,細胞使用含尿嘧啶(U)的DNA鏈作為模板來進行修復,從而複製這種鹼基編輯。

第三代鹼基編輯能夠產生複雜的產物;人們已觀察到不想要的C->G或C->A轉換,而不是始終如一的C-> T轉換。2017年,Komor等人猜測這些副產物是在鹼基切除修復期間尿嘧啶N-糖基化酶(UNG)切除引起的。雖然第三代鹼基編輯器包含UNG抑制劑UGI,但是添加第二個UGI拷貝可提高鹼基編輯產物的純度。此外,Komor等人通過延長APOBEC1-Cas9n和Cas9n-UGI中的接頭長度提高了鹼基編輯產物的純度,這三項改進一起代表了第四代鹼基編輯器(BE4)。與BE3相比,BE4使得C->G和C->A基因編輯產物減少了2.3倍,並且讓indel發生率減少了2.3倍。

直到最近,鹼基編輯僅限於靶DNA鏈上的C->T轉換,或互補DNA鏈上的G->A轉換,因此BE1、BE2、BE3和BE3都屬於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Gaudelli等人尋求構建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它將腺嘌呤轉化為肌苷,從而導致A->G變化。他們最終成功構建出四種ABE:ABE7.10、ABE 6.3、ABE 7.8和ABE 7.9。

然而,2019年4月,Julian Grünewald等人已證實CBE和ABE也能夠誘導全轉錄組範圍內的不依賴於嚮導RNA(gRNA)的RNA鹼基編輯,並且構建出降低不想要的RNA編輯活性的SECURE-BE3變體(詳細報導參見生物谷新聞:

Nature:震驚!CRISPR鹼基編輯器能夠誘導大量的脫靶RNA編輯

)。

圖片來自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236-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Julian Grünewald等人描述了對SECURE-BE3變體進行結構引導的改造,其中SECURE-BE3變體具有下降的脫靶RNA編輯活性和可比較的在靶DNA編輯活性,也是迄今為止描述的最小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Cas9鹼基編輯器之一。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9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ISPR DNA base editors with reduced RNA off-target and self-editing activities」。

他們還測試了基於除APOBEC1以外的胞苷脫氨基酶的CBE,結果發現基於人APOBEC3A的CBE誘導大量的RNA鹼基編輯,然而基於APOBEC3A的增強型CBE6、基於人激活誘導的胞嘧啶脫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的CBE7和基於七鰓鰻(Petromyzon marinus)胞苷脫氨酶的CBE Target-AID4誘導較少的RNA編輯。

最後,他們發現表現出RNA脫靶編輯活性的CBE和ABE也能夠對它們自身的轉錄本進行自我編輯,從而導致鹼基編輯器編碼序列出現異質性。(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ulian Grünewald et al. CRISPR DNA base editors with reduced RNA off-target and self-editing activitie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236-6.

相關焦點

  • Nat Biotech 導讀 | 雙鹼基編輯器、編輯器定向優化等
    儘管鹼基編輯器對於精準的基因組編輯非常關鍵,但是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轉化腺嘌呤或者胞嘧啶。作者們所開發的雙鹼基編輯器A&C-BEmax,通過融合脫氨酶和Cas9切口酶可以同時實現C-to-T與A-to-G的轉換。與單鹼基編輯器相比,A&C-BEmax編輯腺嘌呤的活性略有降低,而胞嘧啶活性較高,RNA脫靶活性顯著降低。
  •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轉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轉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胞嘧啶(C)與鳥嘌呤(G)的特異性轉換。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可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如今獲得了這些最有前途的工具之一---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的三維結構,這為調整鹼基編輯器使之在患者中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可控提供了一個路線圖。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NA capture by a CRISPR-Cas9–guided adenine base editor」。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對非編輯鏈的剪切使BE3的編輯效率比CBE2高2~6倍。但是,缺點是能產生複雜的產物,人們已觀察到不想要的C->G或C->A轉換,而不是始終如一的C-> T轉換。第三代胞嘧啶鹼基編輯器的不同子版本 BE3編輯的活性窗口可覆蓋sgRNA的第4~8位,依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對編輯活性窗口做相應的改變。
  •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團隊研發超高活性基因編輯器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課題組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攻關,研發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這一系列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針對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展示出基因治療的巨大潛力。該研究於5月11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  「這一組鹼基編輯系列新工具,在實現更高編輯效率和更寬編輯窗口的同時,仍然保持了其精準的工作性能。」
  • 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5月11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大力課題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論文,介紹了最近開發的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
  • 中美學者各自開發新型雙鹼基編輯器,同時實現兩種單鹼基編輯
    單鹼基編輯器依據 Cas9 nickase(D10A)融合不同的鹼基修飾酶,分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可分別在實現精準的CG到TA或AT到GC 的替換,由於其高效、精準和低脫靶性,以及不依賴DNA雙鏈斷裂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快速發展。
  • ...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校正點突變
    如今,來自Liu團隊的這個新的編輯器能夠修復這種點突變。該團隊再次將gRNA與dCas9融合在一起,但是已知沒有一種能夠將A轉化為G的酶。因此,他們利用來自大腸桿菌的酶TadA開出一種新型酶。這種新型酶將A轉化為一種被稱作肌苷(inosine, I)的鹼基。隨後不論是一種細胞修復機制,還是DNA自我複製過程,都會將I變成G。
  • 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
    但是除非細胞發生分裂,HDR的修復效率比較差,這意味著這種策略不能在腦細胞和肌肉細胞中發揮作用,這是因為這些細胞不再自我複製。即便在分裂細胞(dividing cells)中,供者DNA也很少會插入這個切割位點。校正點突變鹼基編輯器借用CRISPR的組分---gRNA和Cas9或其他的核酸酶,但並不切割DNA雙螺旋,而且利用TadA和ADAR等脫氨酶以化學方式改變單個鹼基。
  • 【學術前沿】 李大力課題組開發超高活性的系列胞嘧啶鹼基編輯器...
    而通過將胞嘧啶脫氨酶與nickase Cas9(D10A)融合而成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Cytosine base editor, CBE), 在不引入 DNA 雙鏈斷裂同時也不需要重組修復模板的情況下對編輯窗口(距離PAM遠端起的第4-7位)內的胞嘧啶脫氨,實現C>T的鹼基轉換,具有更加安全、高效、精準的特點【3】。在基因治療,農作物遺傳育種,藥物篩選等領域展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1】。
  • 新型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拓展C/G-T/A單鹼基編輯適用範圍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以新的胞苷脫氨酶為基礎構建出多種新型的CBE工具。與傳統CBEs相比,新型CBEs的單鹼基編輯窗口更加多樣化,脫靶風險也顯著降低,這為C/G-T/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更廣泛應用提供了有力工具。CRISPR/Cas9技術的誕生讓高效基因編輯成為可能,但同源重組介導的精準基因編輯效率有限,限制了該技術的廣泛應用。
  • 科學家開發出更高活性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科學家開發出更高活性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6 11:55:30 美國 Beam Therapeutics公司Giuseppe Ciaramella、Nicole M.
  • 《自然》:基因編輯獲重大突破!全新技術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今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研究[1],科學家們利用一種細菌毒素DddA開發了針對線粒體DNA的單鹼基編輯器DdCBE,可直接針對雙鏈DNA將C-G鹼基對編輯為T-A鹼基對,而且編輯效率很高,也幾乎沒有脫靶效應。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劉如謙和Joseph D. Mougous。
  • Nature 重磅,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橫空出世! 劉如謙繼續革新鹼基編輯器
    此前,針對 mtDNA 基因編輯技術 MitoTALEN 和 mtZFN 通過產生 DNA 雙鏈斷裂降解突變線粒體 DNA,致線粒體 DNA 拷貝數下降。故新的鹼基編輯器對人類線粒體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意義重大。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然而,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催化單一類型鹼基的轉換,這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因此,開發新的鹼基編輯器能高效地同時產生兩種不同鹼基的突變,這既是概念上的創新,也將極大地豐富鹼基編輯工具,在基因治療,物種改良和分子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 上海科學家研發雙鹼基編輯工具助力基因治療
    這四個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名稱各異,但構建方案和功能類似,其中以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開發的工具活性最高,編輯窗口更寬泛,具有優勢。   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繼今年5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論文報導超高活性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max後,於6月1日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論文,展示又一款基因編輯新工具A&C-BEmax。
  • 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同時並不會產生任何雙鏈的斷裂(DSBs,double-strand breaks),但潛在的脫靶效應常常限制了這些方法的應用,腺相關病毒(AAV)是DNA編輯基因療法中最常用的傳遞系統,由於這些病毒能夠在體內持續維持基因表達的功能,因此DNA鹼基編輯器所誘導的潛在RNA脫靶效應的程度在臨床中得到了極大的關注。
  • Science子刊:新型鹼基編輯器A3G-BE可將基因編輯準確度提高高達...
    2020年7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和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以大幅提升基因編輯準確性的技術。與目前被認為是最先進的鹼基編輯器BE4max相比,他們推出的基因編輯工具可在疾病序列模型中將基於CRISPR的編輯準確度提高高達6000倍。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