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更高活性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2021-01-13 科學網

科學家開發出更高活性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6 11:55:30

美國 Beam Therapeutics公司Giuseppe Ciaramella、Nicole M. Gaudelli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具有更高活性和更廣應用前景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相關論文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研究人員使用腺苷脫氨酶變體庫進一步進化了ABE7.10,從而產生了ABE8。與ABE7.10相比,在NGG原型間隔子相鄰基序(PAM)位置,ABE8在原型間隔位A5-A7處的編輯度高約1.5倍,在位置A3-A4和A8-A10處的編輯度約高3.2倍。非NGG PAM變體的總體目標編輯效率比ABE7.10高約4.2倍。

 

在人類CD34+細胞中,ABE8可以在γ-珠蛋白基因HBG1和HBG2的啟動子上重建天然等位基因,效率高達60%,從而使得胎兒血紅蛋白持續存在。在原代人類T細胞中,ABE8可實現98-99%的靶標修飾,當在三個基因座上多重修飾時,該高效率仍得以維持。

 

作為信使RNA傳遞,ABE8在基因組DNA中不會誘導顯著水平的不依賴單個嚮導RNA(sgRNA)的脫靶腺嘌呤脫氨,而在細胞mRNA中只產生非常低水平的腺嘌呤脫氨。

 

據了解,基礎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例如,ABE7.10)能夠編輯A•T到G•C的點突變,但在修飾原代人類細胞中的基因座時,編輯效率可能很低。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rected evolution of adenine base editors with increased activity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Author: Nicole M. Gaudelli, Dieter K. Lam, Holly A. Rees, Noris M. Sol-Esteves, Luis A. Barrera, David A. Born, Aaron Edwards, Jason M. Gehrke, Seung-Joo Lee, Alexander J. Liquori, Ryan Murray, Michael S. Packer, Conrad Rinaldi, Ian M. Slaymaker, Jonathan Yen, Lauren E. Young, Giuseppe Ciaramella

Issue&Volume: 2020-04-13

Abstract: The foundational adenine base editors (for example, ABE7.10) enable programmable AT to GC point mutations but editing efficiencies can be low at challenging loci in primary human cells. Here we further evolve ABE7.10 using a library of adenosine deaminase variants to create ABE8s. At NGG 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 sites, ABE8s result in ~1.5× higher editing at protospacer positions A5–A7 and ~3.2× higher editing at positions A3–A4 and A8–A10 compared with ABE7.10. Non-NGG PAM variants have a ~4.2-fold overall higher on-target editing efficiency than ABE7.10. In human CD34+ cells, ABE8 can recreate a natural allele at the promoter of the γ-globin genes HBG1 and HBG2 with up to 60% efficiency, causing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 In primary human T cells, ABE8s achieve 98–99% target modification, which is maintained when multiplexed across three loci. Delivered as messenger RNA, ABE8s induce no significant levels of single guide RNA (sgRNA)-independent off-target adenine deamination in genomic DNA and very low levels of adenine deamination in cellular mRNA.

DOI: 10.1038/s41587-020-0491-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491-6

相關焦點

  • 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催化胞嘧啶轉化
    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催化胞嘧啶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24 15:33:53 韓國漢陽大學的Sangsu Bae研究組與首爾國立大學的Jin-Soo Kim研究組合作發現
  • 中美學者各自開發新型雙鹼基編輯器,同時實現兩種單鹼基編輯
    Keith Joung 的研究基礎上首次開發出了單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在不依賴DNA雙鏈斷裂的情況下,實現對單個鹼基的定向修改。  李大力團隊通過將胞嘧啶脫氨酶、腺嘌呤脫氨酶,及Cas9切口酶相融合,開發出了
  • Nat Biotech 導讀 | 雙鹼基編輯器、編輯器定向優化等
    儘管鹼基編輯器對於精準的基因組編輯非常關鍵,但是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轉化腺嘌呤或者胞嘧啶。作者們所開發的雙鹼基編輯器A&C-BEmax,通過融合脫氨酶和Cas9切口酶可以同時實現C-to-T與A-to-G的轉換。與單鹼基編輯器相比,A&C-BEmax編輯腺嘌呤的活性略有降低,而胞嘧啶活性較高,RNA脫靶活性顯著降低。
  • CRISPR-Cas9引導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捕獲DNA
    CRISPR-Cas9引導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捕獲DNA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55:18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ennifer A.
  •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13:15:54 美國哈佛大學劉如謙(David R.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但是,但是,但是,單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BE) 還是被聰明的科學家們創新性的開發了出來!美國哈佛大學David Liu(劉如謙)實驗開發的單鹼基編輯器就是為此而生的。David Liu實驗室開發了三種不同的鹼基編輯器,分別是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和先導編輯器(Prime Editor),這些鹼基編輯器在工作時不依賴DSB的產生,也不需要供體DNA的參與。2.
  • 新型鹼基編輯器精準轉換鹼基對!
    知名華人學者張鋒教授的團隊在Scinece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帶來一款全新CRISPR系統「REPAIR」,能有效地對RNA中的腺嘌呤(A)進行單鹼基編輯。有望在不修改基因組的前提下,精準地矯正致病的遺傳突變。由麻省理工學院廣泛研究所和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分校David Liu教授實驗室主導開發的新基因編輯系統——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能將A-T鹼基對轉換為G-C鹼基對。
  • Nat Biotechnol:構建出具有自我編輯活性的DNA鹼基編輯器
    2019年9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個鹼基長的XTEN接頭(XTEN linker)將大鼠胞苷脫氨酶APOBEC1與dCas9連接在一起,從而構建出第一代鹼基編輯器(BE1)。BE1表現出大約5個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點4~8。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ing)依據nickase Cas9(D10A)融合了不同的鹼基修飾酶分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s, 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s, ABE)。
  • 科學家開發出廣適用性水稻鹼基編輯系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首次將SpCas9突變體SpG和SpRY應用於植物,在水稻中實現NRN PAM和NYN PAM的靶向操作,開發的系列工具大大擴展了CRISPR系統在植物基因組中的應用範圍。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新型鹼基編輯器橫空出世:人體細胞中效率為50%—新聞—科學網
    保證DNA雙鏈不斷裂的同時,高效地替換DNA特定的鹼基——過去,這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所無法完成的任務。如今,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鹼基編輯器」,使其成為可能。 由於多數遺傳病的根源在於單核苷酸突變,這一鹼基編輯器的出現,有助於人類對抗遺傳頑疾。
  • 科學網—科學家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通過對人類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並結合新型胞嘧啶鹼基編輯篩選方法
  •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轉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轉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胞嘧啶(C)與鳥嘌呤(G)的特異性轉換。
  • Science子刊:一種新型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讓細胞RNA編輯最小化
    2019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使用鹼基編輯器會導致細胞中出現意想不到的RNA編輯。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對CRISPR類型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的研究,以及他們取得的發現。圖片來自Vossman/Wikipedia。ABE將一個DNA鹼基對轉換成另一個DNA鹼基對,從而允許修復某些細胞類型中的突變,而不會產生不想要的編輯效應。據認為,ABE還有潛力校正幾乎一半已知的導致醫學疾病的遺傳異常。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2019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四川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鹼基編輯器能夠產生成千上萬個脫靶的RNA單核苷酸變異(SNVs),同時通過將點突變引入脫氨酶或能消除這些脫靶的SNVs;本文研究揭示了此前DNA鹼基編輯器風險中被忽略的一方面,同時研究者通過引入工程化的脫氨酶或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5月11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大力課題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論文,介紹了最近開發的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
  • CRISPR鹼基編輯器「新星」ABE8e究竟如何比早期ABEs快1100倍的?
    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是 DNA 的基本構成單元,按照 A-T、C-G 的配對形式搭建起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CRISPR-Cas9 鹼基編輯器由 RNA 引導的 Cas 蛋白與一種脫氨酶融合而成。
  • CRISPR鹼基編輯器「新星」ABE8e究竟如何比早期ABEs快1100倍的?
    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是 DNA 的基本構成單元,按照 A-T、C-G 的配對形式搭建起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CRISPR-Cas9 鹼基編輯器由 RNA 引導的 Cas 蛋白與一種脫氨酶融合而成。
  • 遺傳所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鹼基編輯技術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該技術由於不需要DNA雙鏈斷裂和外源供體DNA可以實現對目的鹼基的精準替換,在疾病治療、植物性狀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不過,其脫靶效應仍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