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川大合作新成果!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2020-11-24 生物谷

2019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四川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鹼基編輯器能夠產生成千上萬個脫靶的RNA單核苷酸變異(SNVs),同時通過將點突變引入脫氨酶或能消除這些脫靶的SNVs;本文研究揭示了此前DNA鹼基編輯器風險中被忽略的一方面,同時研究者通過引入工程化的脫氨酶或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DNA鹼基編輯方法能夠直接在基因組DNA中進行點突變的校正,同時並不會產生任何雙鏈的斷裂(DSBs,double-strand breaks),但潛在的脫靶效應常常限制了這些方法的應用,腺相關病毒(AAV)是DNA編輯基因療法中最常用的傳遞系統,由於這些病毒能夠在體內持續維持基因表達的功能,因此DNA鹼基編輯器所誘導的潛在RNA脫靶效應的程度在臨床中得到了極大的關注。

此前多項研究都評估了因DNA鹼基編輯器所誘導的基因組DNA脫靶突變,同時常用的DNA鹼基編輯器所必須的脫氨酶通常會表現出DNA的結合活性,比如,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s)中所使用的胞嘧啶脫氨酶APOBEC1能夠靶向作用DNA和RNA,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s)中的腺嘌呤脫氨酶TadA則會誘導RNA上的位點特異性肌苷形成,然而DNA鹼基編輯器所誘發的任何潛在RNA突變,研究人員並未進行評估。

為了在RNA水平下評估DNA鹼基編輯器所引發的脫靶效應,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個CBE和ABE處理的細胞中每次複製產生的脫靶RNA SNVs的數量,並通過工程化的DNA鹼基編輯器脫氨酶來探索是否能夠有效消除脫靶RNA SNVs。文章中,研究者將BE3 (APOBEC1-nCas9-UGI)(一種CBE)、ABE7.10 (TadA-TadA*-nCas9)(一種ABE)及攜帶或不攜帶單鏈RNA的GFP轉染到HEK293T培養的細胞中,在證實了BE3和ABE7.10對HEK293T細胞的DNA高效編輯效率後,研究者以平均125X的深度對樣本進行了RNA測序,並定量評估了每個複製細胞中的RNA SNVs。

為了保證高效的編輯,每個CBE或ABE處理的細胞複製體都要評估其目標編輯效率,隨後研究者將兩組的脫靶RNA SNVs的數量與GFP對照組進行對比,他們發現,在DNA鹼基編輯器處理的細胞中,RNA SNVs數量驚人地高。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BE3和ABE7.0處理的細胞突變偏倚分別與APOBEC1和TadA的突變偏倚相同,這就說明,脫靶效應或許是DNA鹼基編輯器的過表達所引起的,此外研究者還在這些脫靶的RNA SNVs中鑑別出了CBE和ABE特異性的基序和遺傳區域。

為了消除鹼基編輯器的RNA脫靶活性,研究者還分析了引入點突變對APOBEC1和TadA的影響效應,他們發現,三個高保真的變異:BE3W90Y+R126E, BE3 (hA3AR128A) and BE3 (hA3AY130F)能夠在基準水平上降低RNA脫靶SNVs的水平,同樣地,ABE突變ABE7.10F148A還能夠完全消除脫靶效應。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在脫氨酶中引入點突變獲得了CBEs和ABEs的高保真變異,並提出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利用工程化操作手段來提高鹼基編輯器的特異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Changyang Zhou,Yidi Sun, Rui Yan, et al. Off-target RNA mutation induced by DNA base editing and its elimination by mutagenesis,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314-0

相關焦點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CRISPR C-G鹼基編輯器誘導人類細胞靶向DNA顛換
    CRISPR C-G鹼基編輯器誘導人類細胞靶向DNA顛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1 15:12:57 哈佛醫學院J.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團隊與合作者率先建立了一種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DNA脫靶檢測技術,並使用該技術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因而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 ...課題組和楊輝課題組揭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誘導大量的單位點脫靶...
    Steinmetz課題組開發出一種稱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 利用雙細胞胚胎注射進行全基因組脫靶分析)的方法來評估三種經常使用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胞嘧啶鹼基編輯器3(BE3, rAPOBEC1-nCas9-UGI)、腺嘌呤鹼基編輯器7.10(ABE7.10, TadA-TadA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突變優化」消除RNA脫靶活性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  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校正點突變
    CRISPR很難高效地和乾淨利落地校正這些所謂的點突變,因此鹼基突變可能提供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在Liu的初次報導之後,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DNA鹼基編輯技術校正從一名患有遺傳性血液疾病的病人中克隆出的人胚胎內的一種致病性突變(參見新聞報導:Science:基因編輯療法在中國已佔先機,在癌症、遺傳病治療等領域 9 項試驗值得關注)[4]。
  • Nat Biotechnol:構建出具有自我編輯活性的DNA鹼基編輯器
    為了將鹼基編輯效率提高到50%以上,人們需要採取一種方法將靶DNA鏈上的鹼基編輯複製到另一條DNA鏈上。為了做到這一點,Komor等人將dCas9換為Cas9n來模擬錯配修復,從而構建出第三代鹼基編輯器(BE3)。BE3在非互補DNA鏈上產生切口,使得它在細胞看來是「新合成的」。因此,細胞使用含尿嘧啶(U)的DNA鏈作為模板來進行修復,從而複製這種鹼基編輯。
  • Science:我國李亦學課題組和楊輝課題組揭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誘導...
    Steinmetz課題組開發出一種稱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 利用雙細胞胚胎注射進行全基因組脫靶分析)的方法來評估三種經常使用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胞嘧啶鹼基編輯器3(BE3, rAPOBEC1-nCas9-UGI)、腺嘌呤鹼基編輯器7.10(ABE7.10, TadA-TadA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然而,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催化單一類型鹼基的轉換,這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因此,開發新的鹼基編輯器能高效地同時產生兩種不同鹼基的突變,這既是概念上的創新,也將極大地豐富鹼基編輯工具,在基因治療,物種改良和分子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 CBE單鹼基編輯器的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評估及優化
    2016年哈佛大學David Liu實驗室開發出新型單鹼基編輯器CBE(Cytosine Base Editor),可實現C·G--T·A鹼基對的轉換,這對上述的點突變遺傳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因而在基因治療領域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2】。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Science子刊:一種新型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讓細胞RNA編輯最小化
    2019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使用鹼基編輯器會導致細胞中出現意想不到的RNA編輯。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對CRISPR類型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的研究,以及他們取得的發現。圖片來自Vossman/Wikipedia。ABE將一個DNA鹼基對轉換成另一個DNA鹼基對,從而允許修復某些細胞類型中的突變,而不會產生不想要的編輯效應。據認為,ABE還有潛力校正幾乎一半已知的導致醫學疾病的遺傳異常。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Nat Biotech 導讀 | 雙鹼基編輯器、編輯器定向優化等
    儘管鹼基編輯器對於精準的基因組編輯非常關鍵,但是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轉化腺嘌呤或者胞嘧啶。作者們所開發的雙鹼基編輯器A&C-BEmax,通過融合脫氨酶和Cas9切口酶可以同時實現C-to-T與A-to-G的轉換。與單鹼基編輯器相比,A&C-BEmax編輯腺嘌呤的活性略有降低,而胞嘧啶活性較高,RNA脫靶活性顯著降低。
  • Science:中科院高彩霞課題組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引發意想不到的...
    2019年3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的高彩霞(Caixia Gao)課題組通過對作為一種重要的作物物種的水稻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對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產生的脫靶突變進行全面調查。他們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誘導全基因組脫靶突變。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David Liu實驗室在BE3的基礎上,通過突變胞嘧啶脫氨酶上與DNA作用的關鍵活性位點,開發了YE1-BE3、YE2-BE3、EE-BE3和YEE-BE3,從而將編輯活性窗口由5nt縮小至1~2nt,但同時對靶標C的編輯效率有所降低。通過對CBE3引入突變來減少脫靶效應,產生了高保真的鹼基編輯器(HF-CBE3).
  • 華人科學家最新兩篇Nature Biotechnology構建出超精準的鹼基編輯器
    鹼基編輯器的工作原理是靶向DNA的特定區域,然後將某些鹼基轉換為其他的鹼基。在轉換之後,鹼基編輯器,比如將C•G轉化為T•A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有時會執行不必要的脫靶編輯。到目前為止,即便是最好的CRISPR工具---來自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Cas9核酸酶(SpCas9),也僅能與DNA上16個位置中的大約一個結合,從而使得許多基因突變無法校正。在第一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設計出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將一種難以捉摸的脫靶編輯減少了10~100倍,從而使得這些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特別有望用於治療人類疾病。
  • 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
    CRISPR很難高效地和乾淨利落地校正這些所謂的點突變,因此鹼基突變可能提供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在Liu的初次報導之後,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DNA鹼基編輯技術校正從一名患有遺傳性血液疾病的病人中克隆出的人胚胎內的一種致病性突變(參見新聞報導:Science:基因編輯療法在中國已佔先機,在癌症、遺傳病治療等領域 9 項試驗值得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