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編給大家科普了千奇百怪的生物性別決定方式,讓大傢伙打開眼界(詳見小編往期文章《》2020-6-11發布),有好奇的小夥伴就問道:生男生女到底誰決定?人的性染色體的組成只有兩種嗎?傳說中的石女真的存在嗎?看來小夥伴果然是好奇寶寶。今天小編就在這裡給大家一一揭示這些秘密。
從上面的遺傳圖解我們看到,父親(XY型)產生精子有兩種類型,一種含X染色體,一種含Y染色體,母親(XX型)只提供帶X染色體的卵子,當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形成XX型的受精卵,將來就會生女孩,當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形成XY型的受精卵,將來就會生男孩,所以從遺傳的角度來講,生男生女由父親決定。
然而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有些夫妻連續生育了好幾個女兒,想生兒子卻想不到,也有連續生育好幾個兒子,想生女兒也想不到的情況。如果按照上面的圖解看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佔一半,也不至於出現這種情況,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考慮遺傳對性別影響的同時,也要考慮環境因素,父親能夠提供攜帶X的精子或者攜帶Y的精子,但父親並不能決定哪個精子與卵子結合。事實上,精子進入生殖道後就開始長時間的遊泳,奮勇遊向輸卵管壺腹部,但多達上億個精子中最後只有一個能與卵子結合。與卵子結合的精子是眾多精子中遊得最快的、最強壯的、也是最優秀的精子,當然這個精子有可能是X精子,也可能是Y精子。究竟是攜帶X的精子還是攜帶Y的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中結合是隨機的,並且兩種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因此,生男生女與父母有關,但父母都無決定能力,父母只是提供了精卵結合的場所和細胞。
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決定著生物的各種性狀,並且世代相傳,它保持相對穩定。人類正常細胞內染色體為46條,其中男性為44+XY,女性為44+XX。但是,也有性染色體異常數目發生變化的情況,常見的有:①男性多1條X染色體,其發生率約為1/1000,染色體組成為47條(44+XXY),也稱&34;,主要特徵是睪丸和男性性徵發育不全,呈現&34;;②男性多1條Y染色體,其發生率1/1500,染色體組成也為47條(44+XYY),亦稱&34;,表現為身體高大,身高可達190cm;③女性少1條X染色體,其發生率1/2500,染色體組成為45條(44+XO),也稱&34;,表現為女性的第一性徵和第二性徵發育不全;④女性多1條X染色體,其發生率為1/2000,染色體組成為47條(44+XXX),也稱為&34;、&34;,這類人常表現為軀體外形正常,但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障礙。除了以上四種常見情況外,還有XXXX、XXXXX等超雌個體和XXYY、XYYYY等超雄個體變異。這些染色體組成的個體多不能存活,往往胎死腹中。產生這些異常染色體組成的原因,很顯然是受精卵染色體數目的非整倍體變異,從而引起性別畸形。
性別決定是針對細胞內遺傳物質對性別的作用而言的,受精卵的染色體組成是性別決定的物質基礎,不同的生物,性別決定方式不盡相同。常見的有:①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由性染色體組成的差異決定。例如,哺乳類、鳥類等;②受精與否決定性別,例如蜜蜂雌性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雄峰則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
性別分化是指受精卵在性別決定的基礎上,進行雄性或者雌性性狀的分化和發育的過程,它主要與環境有關,凡是有性別分化的生物,幼體都有可能向雌雄兩方面發育。但是,不論分化成什麼性別,其遺傳物質都是一樣的,沒有發生變化。例如,①同是蜜蜂受精卵發育的幼蟲獲取蜂王漿較多的個體發育為蜂王,其餘的發育為工蜂,主要是蜂乳酸有利於雌性器官的發育;②溫度影響性別的分化。例如,甲魚卵在孵化時,25℃孵化多為雄性,30℃孵化多為雌性;③激素影響性別的分化,&34;就是母雞變公雞後清晨啼鳴的現象,由於母雞卵巢不能分泌雌性激素抑制精巢的發育,結果退化了的精巢發育起來,分泌出雄性激素。
因此,性別決定與性別分化的本質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