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工博會不僅助推了產業的發展,也成為了各高校展現科創「硬核」實力的重要平臺。今年的工博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也是首次推出了雲展覽和雲展示。
今年,參展的國內外高校共計69所,工博會高校展區亮點多多。你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打開一款app後選擇自己的症狀,AI就會自動幫你開方;有一款三維地圖可以替代垃圾堆場的人力工作,實現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城市管理……
當人工智慧遇上醫學,早癌患者也能早發現早治療
後疫情時代,醫療和健康成為了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在本次的工博會上,武漢大學的展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據了解,今年,武漢大學帶來了一款人工智慧診斷儀,這也被稱為內鏡醫師的「第三隻眼」,是一種消化內鏡輔助診療系統。
展覽現場,一位武漢大學的負責老師告訴小編:「我國的癌症早期患者在增多,但是能及時發現的卻很少,尤其是消化道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且我國內鏡醫師的檢查水平參差不齊,漏診和誤診也會導致很多早期病人得不到及時的醫治。」
基於這樣的一個想法,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於紅剛教授帶領武漢大學醫學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組建團隊,歷時三年共同研製了這款儀器,實時監測內鏡醫師的操作規範,在醫生的檢查過程中,做到避免盲區、提高內鏡質量、提高早癌的診斷率。
這款診療儀已經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投入使用,截止到去年已經發現了223例早癌病人,讓他們及時得到治療。
2019年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如今已經在我國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和預防,其中,中醫藥的治療也成為了中國方案的亮點。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展臺也成為了本次工博會高校展區的一大亮點。
一臺溫針灸實訓教學儀,現場的負責老師介紹說:「這款儀器用於我們學校的針灸課堂,這也使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溫針灸蒸療儀由一塊觸控屏幕和9個模擬穴位組成。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扎錯穴位時,屏幕上也會給出提示,比起以往的在包著布的棉花上練習更為精確和直觀。
此外,上海中醫藥大學也推出了AI開方app,只需選擇症狀,系統便會自動為患者開藥;學校的團隊還研發了一款制丸機,通過把中藥製成藥丸,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在出行時也可以更加便利。
垃圾處理、河道治理……科技為更便利的日常生活賦能
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的城市生活得到了大力的改善,人類的智慧和創意也讓一款款高新產品應運而生。在南京大學的展臺前,一款基於複合納米材料的深度水處理集成技術與裝備能夠讓城市的環境得到更好的治理。
展臺上展示了一個納米複合材料的網孔結構模型,相關老師說:「納米複合材料相比傳統離子交換材料吸附選擇性提高了1-3倍,起到了除汙染物和吸附的作用,主要用來為河道除氟、除磷。」
這款由南京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團隊打造的設備已經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為城市的水處理系統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如今,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可是你們知道垃圾堆場的工作流程是怎麼樣的呢?整個城市每天所產生的垃圾,需要多少人力來進行垃圾處理呢?
在同濟大學展區,基於雷射掃描在堆場管理系統中的應用,一款三維地圖系用的研發大大減輕了垃圾堆場的工作量。
研發團隊的老師說:「以前,垃圾堆場的工作主要靠人力,而這款設備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設定好路徑和地圖,未來將實現全自動化的堆場。」
這款設備的最初研發主要用於貨櫃碼頭,用來抓貨櫃,這一操作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風險,也推進了現代化工廠無人化的一次重要轉型。如今,這款三維地圖已經投入了使用,應用於多個港口、發電廠、垃圾焚燒站等等,真正實現了堆場的智能化管理。
除了智能化的堆場,本次展會上海海洋大學也帶來了一款近海海洋儀器試驗場測試裝備,主要用來測試水質和附著物,填補了國內高濁度、高營養鹽海域多站點綜合性海洋試驗場的空白。
未來,更高速的交通拉近世界的距離
「現在,我們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是電磁懸浮,需要靠充電來維持運營,而未來,我們的磁懸浮列車將利用超導體靠近磁極,不用充電就可以讓列車動起來。」上海大學18級物理系凝聚鈦物理專業學生楊康樂介紹道。
高校展區中,高溫超導塊材磁體及電機技術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高溫超導塊材是一種鈣鈦礦結構的人工晶體,在液氮及以下溫度作為磁體可以產生17斯特拉的感應磁場,也就具有了磁懸浮的特性。
上海大學學生也在現場為觀眾演示,超導體在低溫零下190度時會產生互相排斥的力。據悉,未來,超導磁懸浮在軌道交通方面是一條重要的技術線路,也將為人類創造更高效、更快速的全新生活方式。
未來,談及更加高速的生活,航空產業是未來發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本次工博會的高校展區中,江蘇大學帶來了航空複雜構件雷射表面強化技術和裝備。
本展品依託雷射衝擊波強化和雷射沉積成形工藝,創建高性能複雜構件雷射製造成套技術,突破了整體葉盤、艙門搖臂、垂尾梁等航空複雜構件的製造難題,建成了我國第一條整體葉盤強化生產線,支撐了新一代戰鬥機航空發動機、盾構機等高端構件表面強化和再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