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品德養成教育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首次把個人品德與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並列,作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四個著力點。持續強化個人品德建設的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是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和基礎。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是個人品德養成教育,榜樣教育是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牽引點,守正創新是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重難點,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落腳點。

  以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為基礎,養小德才能成大德。這要求我們每一位公民要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以此為基礎,踐行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裡互助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踐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以個人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為起點,開啟新時代培育良德之人才、美德之家園、文明之社會、禮儀之國家的新徵程。

 

新時代公民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牽引點:榜樣教育

  我們黨歷來重視道德榜樣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新時代的榜樣教育更是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牽引點。《綱要》明確指出,要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作用,黨員幹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響著全社會道德風尚、修身立德的青少年是國家希望和民族未來、社會公眾人物的良好形象可以引領社會道德風向。

  新時代的榜樣教育要堅持挖掘、評選、培養、宣傳、教育五個方面的統一,持續發揮新時代道德榜樣教育養成個人品德的獨特作用,激勵黨員先鋒和優秀幹部成為道德「排頭兵」,帶頭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等品格,做社會主義道德示範者;鼓勵優秀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和學生黨員成為道德「生力軍」,學習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道德風範,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和好青年;發揮社會公眾人物道德「風向標」作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爭做新時代德高望重的科研工作者、「四有」好老師和師德標兵、國家英雄模範和時代楷模、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形成人人嚮往的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美好生活氛圍。

 

新時代公民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重難點:守正創新

  中華文明的延續與進步,既需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也需要積極創新。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保持社會主義道德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自覺傳承以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譜系,把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內化為個人品德修養,立根塑魂方能守正,這是新時代公民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重點。

  新時代公民個人品德養成教育要以習近平關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為遵循,以個人品德建設為基礎,統籌兼顧,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系統協調推進《綱要》的落地落實。難點在於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創新」。為此,要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齊心協力,創建新時代「學校教育+宣傳教育和+自我教育」一體化新模式,進一步增強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系統化、接續性和實效性,落實大中小幼道德教育一體化,縱向接力、一以貫之。過往經驗證明,只要個人品德養成教育堅持守正創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水平就能更上一層樓,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就永遠充滿希望。

 

新時代公民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落腳點:培養和造就時代新人

  新時代個人品德養成教育任重道遠,其目的在於不斷提升我國公民道德素質,促進14億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築牢理想信念。新時代青少年個人品德養成教育顯得極為重要又十分緊迫,既要堅持養成教育常態化,又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養成,在歷練中成長。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勢而謀、順勢而為,激活社會主義道德力量,老中青三代「逆行者」彰顯了社會主義的道德優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行各業青年挺身而出,奔赴戰「疫」一線。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1.2萬多名是「90後」「95後」「00後」青年,另外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青年黨員、青年團員、青年軍人、青年警察、青年公務員、青年社區工作者、快遞小哥等生力軍,他們響應號召、服從安排、同心同德,在各條戰線上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最美的微笑、堅定的眼神,詮釋了新時代新青年破繭成蝶的青春故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國內外各種形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加強個人品德養成教育得民心、順民意,正當其時。把握養成教育的規律,加大個人品德養成教育的工作力度,全面提質增速,激發14億中華兒女嚮往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強大道德內驅力。增強明德修身意識、堅定崇德守德信念、養成明德守禮習慣、提高個人品德修養,滿足「美德」之需,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積小流而成江河,推動新時代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執筆人:戴劍飛,系四川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副部長】

相關焦點

  • 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重在三看
    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強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題意識,切實增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主題意識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鞏固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儀式感、參與感、現代感,是檢驗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創造力、凝聚力的時代標誌。
  • 為公民道德建設刻上中華文化的時代印記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探賾索隱:公民道德建設汲取中華文化精華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民眾社會行為具有較高的道德規範性。古人提倡進德修業,注重對人進行禮儀教導,注重傳授為人的道理、行為的準則。中國傳統的蒙訓、家風、家規傳承,是極具特色的道德養成實踐體系,代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成就。
  • 新時代公民培養的五維空間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頒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著重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1]新時代公民培養的二維空間當一條線穿過一條線,我們就擁有了二維空間。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公民道德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陸曉禾會長表示,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發以來已有13年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新動力,有必要從倫理學的角度深入探討。  趙修義教授認為,在討論如何使人們遵守規則之前,首先要問「規則是否合理」。
  • 瞭望|為偉大復興匯聚強大道德力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2019年10月,《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11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印發。這兩個綱要的制定出臺,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既是新時代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 如何進一步推動兩個《綱要》在湖南落地落實?專家學者這麼說
    導讀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先後於2019年10月、11月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奠定了制度基礎。
  • 道德教化之德慧智教育在大同
    在復興偉大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領導的黨中央和國家,越來越清晰地把全民的道德建設提高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基礎性、戰略性位置來對待、布局與實施,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繼2001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以中發{2001}15號頒布首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簡稱《綱要》)整整十八年之後,2019年10月又進一步由中央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印發了
  • 代表建議開展公民教育增加「道德血液粘稠度」
    全國人大代表、升華集團董事長夏士林等向正在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建議,加大公民道德建設,完善公民道德教育體系,提升「道德血液黏稠度」。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表示,現如今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範,一些人身上沒有「道德血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將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 發揮黨員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也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為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發揮了關鍵作用。
  • 把立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特別是近百年來,我們黨把立德作為教育之本,培養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有力推動了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前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多種思潮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念的交織激蕩,我們該怎樣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教育的光榮傳統,如何認識把握立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近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幾位專家。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何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同時,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偉大抗疫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風骨與氣概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深度|精神文明建設全國表彰,江蘇為何「先進」這麼多?
    11月30日,江蘇省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表彰會議在南京召開,隆重表彰江蘇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突出主流價值引領,從「愛、敬、誠、善」入手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強化公益傳播、文化滋養和道德講堂涵育,推進志願服務、誠信建設和文明新風行動,持續開展「八禮四儀」養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動,大力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
  • 大學生信息素養價值構成與養成途徑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標誌著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正式邁入2.0時代,這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將對實現教育強國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 隴南武都區城關中學:開設網上課堂 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國甘肅網3月9日訊據隴南日報報導(記者 許成兒)開學延期,但學生的思想教育沒有「延期」。武都區城關中學為了讓學生在疫情期間精神不放鬆,思想不懈怠,在家期間能夠接受良好品德教育,3月5日,武都區城關中學利用網絡直播課堂平臺,在網上開《明德講堂》課,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據了解,《明德講堂》是該校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此次是該校《明德課堂》第七講,以「抗擊疫情、勵志學生、塑造品德」為主題設置內容,分年級實施。
  • 美國品德教育的六大支柱
    我認為,到美國讀高中,除了英文環境以外,主要是美國中學的品質教育。如果僅僅從學習數理化的角度,國內的高中應該不輸給美國的高中。 美國中學比較流行的品德教育包括六條,簡稱六大支柱,它們分別是誠信,尊重,責任,公平,關愛和公民意識。我孩子高中的大門上和教學樓門上,都貼著這幾條。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
    第二節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一、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  二、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三、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  四、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  第三節 做忠誠的愛國者  一、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二、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三、增強國防觀念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
    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做好新時代家庭工作的科學指南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家庭、怎樣建設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的重大問題,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強烈的時代特徵和寬廣的社會視野,是做好新時代家庭工作的科學指南。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順應國際形勢複雜變化,更好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儘管二者融合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推進教材改編、教師培訓等,將取得良好效果。
  • 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時也是多層次的。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關係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係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規範功能是指在正確善惡觀的指引下,規範社會成員公共領域、職業領域、家庭領域的行為,並規範個人品德的養成,引導並促進人們崇德向善。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認識、規範、調節、激勵、導向、教育等功能的揮發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