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吐槽如今好萊塢大片,除了特效都是套路,我很驚訝,啥時候特效地位這麼高了?後來我回看老電影就明白了,我們眼睛都被特效寵壞了!1993年的金剛和1955年的哥斯拉太呆萌了…
1948年的超人只怕我都打得過,2013年的超人才像有了超能力!
以前的機甲打怪獸就像過家家,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裡,機甲虐怪獸,那才叫一個霸氣!
一部電影,沒有特效啥模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個藍棚「大澡堂子」,這個藍布團「老虎」連眼睛都亂畫!《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是人扮演的,這是真正的「跑龍套」呀!
視覺特效很重要,於是導演放開手腳造!《阿凡達》耗資近18億,第三部《復仇者聯盟》砸了約63億!《黑客帝國:重裝上陣》拍場打鬥戲,花2.5億製作了上百名史密斯的分身!
特效貴在哪?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告訴你!3月23日上映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在講述人類操控巨型機甲打怪獸的故事時,也延續了大手筆,投資數億做特效。
都說特效貴,到底貴在哪裡了?導演道格拉斯·史密斯認為,貴在製作難、產量低、人力成本大。特效,考驗的是導演和製作團隊的想像力、腦補能力。光看《環太平洋:雷霆再起》花絮照,你能想像出,藍色方塊是重型機甲「復仇流浪者」嗎?你能想像出機甲施展升級版肘擊火箭、鏈鋸,以及引力彈弓的樣子嗎?
特效再貴,導演斯蒂文·S·迪奈特為了追求極致觀感,不願意「省著點花」。他給機甲配上各種炫酷「神兵」:「軍刀雅典娜」有背部離子雙刃劍,「英勇保護者」甩電弧鞭,「鳳凰遊擊士」漩渦磁軌炮、M-19「晨星」巨錘!機甲出場方式有空投,有火箭噴射,還有小機甲滾來滾去,大夥猜,導演是想說…
做特效要從零開始,確實難,《捉妖記》特效做了一年半,《大聖歸來》一個鏡頭改幾十遍,直接導致製作公司一年產量才幾分鐘,特效不貴才奇怪!當然了,一分錢一分貨,靠錢「燒」出來特效,能不好看嗎?
光看預告片就很震驚了,現在預售已經全面開啟,請鎖定3月23日上映的大片噢!
短秀菌:知道完美特效和什麼最配嗎?那就是3D、巨幕、IMAX、杜比影院……電腦手機屏幕,體現不了震撼!在特效不發達的年代,導演們又是如何追求視覺特效的呢?《現代啟示錄》火燒叢林,石油倒了1200加侖;《007:大破天幕殺機》中先建邦德豪宅,然後放火燒;《奪寶奇兵》動用9000條真蛇,蛇不夠才放塑料管子,導演就不怕蛇逃走嗎?《甘地》中葬禮中群演上百萬,盒飯只怕都要堆成山!這些特效的確出眾,但是都一閃而過了,觀眾真正能記住多少呢?所以說,特效只是皮毛,劇情才是骨架,兩者結合是錦上添花,只重特效輕劇情,那麼特效,只會被觀眾認為「特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