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事件連發,地球生態系統發出求救信號?

2020-11-28 騰訊網

痛心!數百頭巨頭鯨在澳大利亞擱淺而亡

9月21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西海岸,斯塔拉恩小鎮,人們在沙灘上發現了270頭擱淺的巨頭鯨。

當地居民 布格斯:我昨天過來的時候,以為只有20或30頭鯨擱淺,但竟然有幾百頭,淺海和沙灘上到處都是鯨的屍體。這是我見過最大的擱淺事件。

很快,由40名政府救援人員、20名當地漁民以及17名衝浪救生員組成的救援隊伍開始救助鯨群行動。

兩天後,9月23日,在10公裡外另一處沙灘上,人們又發現大約200頭擱淺的巨頭鯨。

飛行員 佩頓: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鯨群擱淺,心裡真是不舒服。

據澳大利亞官方報告稱,兩處擱淺的鯨應屬同一鯨群,只是發現地點和時間不同,較晚發現的擱淺鯨群已全部確認死亡。

體型較小的鯨,擱淺後如果得不到及時救助,會死於脫水或體溫過高。而巨頭鯨體型巨大。一頭成年雄性巨頭鯨最長可達8.5米,最重可達3.8噸,由於生活在海洋裡,巨頭鯨並沒有能夠支撐自身重量的強硬骨骼。一旦擱淺,自身重量就會壓迫著陸的身體,導致骨頭斷裂、內臟破裂,最終死亡。

野生動物學家 卡萊恩:我們優先營救生存可能性最大,以及我們有能力營救的鯨。

通常,擱淺在淺海處的巨頭鯨會優先獲得救助。

藉助海水浮力,救援人員將巨頭鯨拖至救援船隻處,較大體型的巨頭鯨安置於救援船隻兩側,較小體型的則放到救援船隻上,將他們引導送至海洋深處。

對於擱淺在沙灘的巨頭鯨,救援人員會依據體型及健康狀況採取不同的救助方式。

如果體型適中且狀態較好,就會先為鯨保溼,並保證它的呼吸順暢。隨後用起重器託起巨頭鯨,移至淺海處,再機組引導它返回海洋。

而那些體型大並處於窒息痛苦中的巨頭鯨,若來不及救助,則可能給予人道安樂死。

截至9月25日,有88頭巨頭鯨已被成功解救,返回海洋。

救援志願者 馬德利:它們(鯨)挺溫順的。有一些鯨好幾噸重,力氣肯定很大,跟它們打交道還是有風險的。但是它們好像知道我們是在救它們,所以目前進展順利。

鯨群擱淺的澳大利亞海岸及隔海相望的紐西蘭海岸,是鯨群擱淺事件頻發地。

兩年前,約150頭短吻巨頭鯨擱淺在澳大利亞的西海岸。

1918年,紐西蘭海岸曾發生最大規模鯨群擱淺事件,約1000頭鯨擱淺。

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是巨頭鯨生活的海域之一。

巨頭鯨性情溫和,最喜歡吃烏賊,喜歡過群居生活,最大的鯨群可包含上千頭鯨。

如果遇到長而平緩的淺海海灘,巨頭鯨的聲吶導航系統可能無法識別此類地形,一旦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追至淺海處便十分容易擱淺。

海洋生物學家 佩洛塔:關於鯨群擱淺的原因有幾種理論。塔斯馬尼亞的海岸線很複雜,有可能是鯨群巡遊時出現意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覓食不小心遊到了淺海。還有其它的可能,比如一頭生病的鯨帶著鯨群到了淺海處,或是它們被噪音嚇到了。目前這次事件還不清楚具體原因。

而將擱淺的鯨送回海洋,並不意味著任務的結束。

死亡巨頭鯨的屍體同樣需要處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發生鯨爆。

由於鯨的皮脂極厚,屍體溫度會居高不下。而在其死後,屍體內的食物殘渣及器官會極速腐敗,並產生甲烷等氣體,使鯨的屍體膨脹,甚至發生爆炸,血肉橫飛、惡臭驚人,威力巨大。

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處理鯨的屍體。任其發展的話,它們會膨脹,海潮還會讓它們飄到海裡,對航船也會產生危險。

波札那數百頭野生大象死亡 死因鎖定藍藻菌

這裡是非洲南部波札那共和國西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成群的野生大象在此覓食、尋找水源,一片祥和。

然而,今年5月開始,當地越來越多野生大象神秘死亡。

5月初,當地人在村莊附近發現了12具大象屍體。

5月25日,「大象無國界」組織在當地乘坐直升機觀察象群時,發現169具大象屍體。

6月中旬,「大象無國界」組織再次觀察時,發現大象屍體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高達350具。

而這數百頭大象的死亡時間、年齡、性別,均無規律可循,死因成謎。

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獸醫官 魯本:我們認為這次不是偷獵事件。大象屍體都很完整,有象牙,不存在象牙缺失現象。

在對初步證據逐一排查後,專家們將象群死因鎖定為三種可能:

1、某種未知的、只針對大象的病原體。

2、某種致命細菌。

3、象群被投毒。

7月,當地政府開始對大象屍體及附近的水源和土壤進行樣本採集,提交給南非、加拿大、美國和辛巴威的實驗室進行化驗。

直至本周,當地政府給出了答案。

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 陶羅:大象死亡的原因不存在人為因素,化驗結果表明是藍藻細菌。這種菌可能會產生某些毒素,對野生動物和家畜產生影響。

藍藻菌是一種古老的微生物,數十億年前,正是藍藻菌這種光合放氧生物,使地球從無氧環境轉化為有氧環境。但藍藻均含有神經毒素,可以損壞食用者的神經系統。

每年1月到2月是南部非洲的雨季,大量降雨在奧卡萬戈三角洲留下不少水坑池塘。4月,氣溫逐漸升高,水坑池塘漸漸變綠,這就是藍藻菌增多的結果。而當象群前來飲水,就可能因此中毒。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發布的《2020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至2016年,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

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斯蒂爾指出:人類燃燒森林,過度捕撈、破壞野生棲息地,這些行為都在導致野生生物數量經歷「自由落體」式變化。我們在2020年見到的鯨群擱淺、象群死亡,這些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事件,很可能正是地球生態系統發出的求救信號,在等待著人類為野生動物、為地球未來做出真正的、善意的改變。

相關焦點

  • 鯨群擱淺、象群死亡…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事件連發,地球生態系統...
    如果遇到長而平緩的淺海海灘,巨頭鯨的聲納導航系統可能無法識別此類地形,一旦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追至淺海處便十分容易擱淺。目前這次事件還不清楚具體原因。而將擱淺的鯨送回海洋,並不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死亡巨頭鯨的屍體同樣需要處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發生鯨爆。
  • 這次疫情,是野生動物發出的「求放過」信號
    破壞森林、盜獵珍稀動物、加工和食用野生動物……隨之而來的,是野生動物棲息地逐漸減少,帶有病毒的宿主四處逃竄。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小S隨同攝製組來到尚比亞,親眼目睹了一頭大象被獵殺的場景:大象的臉被殘忍砍掉大半,血流滿地,盜獵者用這種極其殘暴的方式得到了完整的象牙,地球上少了一頭無辜的大象。目睹了母親被獵殺的小象,夜晚會像人類一樣做噩夢,不停地發出哀傷的尖叫。
  • 地球發出求救信號?阿爾卑斯現「血雪」,專家:很美卻也很危險
    然而這樣的事情又再次發生了,這次是在阿爾卑斯山,和之前南極出現的血雪情況十分相似,都是因為藻類植物,但是不一樣的是,這次專家卻說,這很有可能是地球在向我們傳遞危險信號。其實,正是因為全球氣溫的升高才讓部分雪地裡的微生物有了繁殖的機會,這才有了這櫻花粉色的「雪」,雖說是正常的生物現象,但是難保在這些的雪地中會有很多我們所不熟悉的微生物,一旦氣溫繼續升高,所有冰雪融化,到那時,所有的微生物都會被釋放出來,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 地球發出求救信號?阿爾卑斯驚現「血雪」,專家:雖美卻非常危險
    然而這樣的事情又再次發生了,這次是在阿爾卑斯山,和之前南極出現的血雪情況十分相似,都是因為藻類植物,但是不一樣的是,這次專家卻說,這很有可能是地球在向我們傳遞危險信號。其實,正是因為全球氣溫的升高才讓部分雪地裡的微生物有了繁殖的機會,這才有了這櫻花粉色的「雪」,雖說是正常的生物現象,但是難保在這些的雪地中會有很多我們所不熟悉的微生物,一旦氣溫繼續升高,所有冰雪融化,到那時,所有的微生物都會被釋放出來,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 宇宙中傳來神秘信號,科學家:或是外星人發出的求救信號!
    宇宙中傳來神秘信號,科學家:或是外星人發出的求救信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人類已經不再局限於對地球的探索。探索比地球更加廣闊的宇宙,這麼多年對宇宙的堅持探索,對他的了解也不過只是皮毛而已。宇宙中傳來神秘信號,科學家:或是外星人發出的求救信號!看著這些外星人的照片就令我們更加疑惑了,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呢?在幾十年前,有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在宇宙中有一段同樣的智能信號,並且在這一年裡他連續收集了這種信號幾百次,這樣的現象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由此推斷這很有可能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那外星人到底為什麼會發出信號呢?還連續發了幾百次信號呢?
  • 野生動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野生動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的動物,野生動物的種類有很多、有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昆蟲類。無論是那種野生動物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 ...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萬物的普遍聯繫
    上一起影響惡劣的事件還是在2008年8月,一隊驢友在秦嶺陳家河至老君嶺段海拔2000米以上的深山裡,偶然發現人為設置高壓電線電殺野生動物的現場,嚮導根據黃麂子毛髮的新鮮程度判斷,麂子是在前一天夜間被電擊死亡的,偷獵者還沒來得及將它取走。後經公安機關偵辦,偷獵者夜間在山下河道裡用發電機發電,3000伏電流沿偷拉的電線直達山上,野生動物一觸即死。
  • 澳洲大規模鯨擱淺,至少380頭已死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地球生物在生態系統之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人類都無法替代的。而隨著人類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口急劇增長,對生物的生存已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少科學家已經在發出警告,警惕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出現。
  • 生態向好,人與野生動物如何相處?
    近年來,各地屢屢發生人與野生動物衝突事件。專家指出,溯本求源,是由於生態環境不斷向好,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快速增加,生存需求越來越高,而目前一些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較低,管理上搞「一刀切」,有的生態修復工程流於形式,導致野生動物不斷與人「爭地」「搶糧」。
  • 紐西蘭擱淺漏油船發出求救信號 350噸燃油洩漏
    貨輪「雷納」號發生漏油以來,浮油帶長達5公裡,已有海鳥死亡。  中新網10月11日電據外電報導,紐西蘭擱淺貨輪「雷納」號11日發出求救信號,其一個油箱因受風暴天氣影響發生破裂,350噸燃油洩漏,進一步加重了生態汙染情況。  5日,載有1700噸燃油的「雷納」號貨輪在紐西蘭東部海港陶朗阿附近觸礁擱淺,並隨後發生漏油,油汙長達五公裡,浮油已被衝至附近海岸。救撈人員正全力處理貨輪漏油和油汙蔓延問題。
  • 《死亡地帶: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中文版序
    這些雞雖然個頭很大,發出的叫聲卻是從喉嚨根裡死亡區域發出那種尖銳的「唧唧」聲,聽起來就跟小雞仔一樣。實際上,它們還不到六周大,所以的確是小雞仔。只用短短幾周,這種雞就能從毛茸茸的復活節小雞長成它們祖先的怪誕翻版。就連外表看來沒有明顯缺陷的雞也是一副隨時要倒的樣子,臃腫的身體搖搖晃晃,靠相比之下孱弱可憐的兩腿「釘」在汙濁不堪的幾釐米地面上。
  • 從深藍海底發出的SOS求救信號
    19世紀末,在歐洲,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保護陸地野生動物,但對於海洋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依然認為海洋向人類供給的食物無論從種類還是數量來說都是無限的:鯨魚、海象、海豹、海鳥、鱈魚……大型海洋動物的生長通常都很緩慢。海牛、儒艮是大象的水族近親,壽命在50年以上。供養海牛長一磅肉的草料能塞滿一間房子。
  • 野外生存之簡述國際通用求救信號
    【簡介】S.O.S.是國際莫爾斯電碼救難信號,並非任何單字的縮寫。鑑於當時海難事件頻繁發生,往往由於不能及時發出求救信號和最快組織施救,結果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組織於1908年正式將它確定為國際通用海難求救信號。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瀕危動物保護 來自網絡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複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有一種植物消失了,以這種植物為食的昆蟲就會消失。
  • 地球接收到外太空的求救信號,是真正的求助還是外星球的陷阱?
    而地球卻收到一個來自5萬年前的外星求救信號,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成功將這段信號破譯出來,但結果令人失望,這個信號來自一個未知的星球和坐標,內容大概是:求救!求救!我們所處的第四宇宙12銀河系之中,即將發生一場非常可怕的爆炸,它希望可以接收到這個信號的外星文明,可以前往第四宇宙去營救他們,否則他們就可能會遭遇毀滅危機。
  • 科學家發現「外星人」求救信號?似乎向地球發信號,這是真的嗎?
    所以目前人類還不好斷言,這條無線電波信號,一定就不是外星生命所為,當然了,如果真的是外星生命所為,這個外星生命的文明程度,大概已經達到了二級文明的標準,它們已經可以從恆星當中獲取能量,文明程度肯定是遠超人類的。   這個奇異訊息已由兩國專家將其轉換成人類可讀的文字,但他們對此事卻一直秘而不宣。
  • 科學家已偵測到海洋中大滅絕明顯信號!
    科學家已偵測到海洋中大滅絕明顯信號!生物大滅絕,顧名思義,就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又被稱作是「生物絕種」。當生物大滅絕發生時,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甚至是全部消失。
  • 宇宙深處每隔16天出現的信號,外星人的求救信號?還是呼叫地球
    雖然說他們的存在已經成為共識,但是這個共識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來支撐,我們的旅行者號攜帶著人類的希望向宇宙深處漂泊,我們在地球上向全宇宙發射人類位置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加拿大望遠鏡接收到一段「來歷不明」FBR源信號,並且這個信號極其規律,每隔16天發出一次,似乎是在傳遞某個消息,這讓許多科學家匪夷所思,難道說這是外星文明發出的「求救信息」嗎?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地球上第六次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正在加速。500多種陸地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可能在20年內消失。 此外,物種是生態系統中的紐帶,隨著它們的消失,與它們相互作用的物種也很可能也會消失。 當一個物種滅絕時,地球維持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人類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淡水的流動、農業病蟲害和病媒控制以及農作物授粉,所有這些服務都將隨著第六次大滅絕的加速而受到影響。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地球上第六次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正在加速。此外,物種是生態系統中的紐帶,隨著它們的消失,與它們相互作用的物種也很可能也會消失。當一個物種滅絕時,地球維持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人類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淡水的流動、農業病蟲害和病媒控制以及農作物授粉,所有這些服務都將隨著第六次大滅絕的加速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