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次元
專屬你的汽車次元文化集結地~
和你一起找回曾經的熱血少年~
每周日中午將影視和動漫一網打盡~
在第十期《車次元》中,咱們與各位分享了三菱「街霸」傳奇Lancer Evolution的前五代車型,書接上回,咱們接著來聊聊它的下半生。
1999 第六代Lancer Evolution
1999年
第六代Lancer Evolution問世
在設計上
標誌性的大尺寸圓霧燈縮小
並轉移到了保險槓兩側
其他並無顯著變化
不過雙層式後擾流板
是第六代車型
最具有辨識度的設計之一
第六代Lancer Evolution的
重點換代方向
依舊在於引擎動力方面
為了適應新的比賽規則
重新調校的4G63
利用機油
循環於各活塞頂部
來冷卻活塞
並提高引擎缸體
承受爆震的極限
同時
因為機油溫度大幅上升
因此
機油冷卻器
以及中冷器
都經過了徹底強化
只不過
受限於政策影響
動力參數並沒有任何變化
維持280馬力/6500rpm和
38kg·m/3000rpm的表現
為了降低車身重量
第六代Lancer Evolution
在懸掛上也用上了鍛造鋁材
並且
從這一代車型後
開始出口至其他國家
同時
第六代Lancer Evolution
還有一款六代半車型
也就是EVO Ⅵ TM-V4
全球限量40000臺
相比普通的EVO Ⅵ
限量版車型輸出
最大扭矩的轉速提升至2750rpm
百公裡加速時間為4.2秒
極速超過240km/h
2001年 第七代Lancer Evolution
第七代Lancer Evolution
在外觀上有些回收
不僅雙層的後擾流板
重新變為了單層
而且車身設計
特別是前臉設計
變得低調了不少
發動機蓋上的進氣口
也改為了盾形
變速箱方面
手動擋車型依舊為
5速手動變速箱
並且
還史無前例的推出了
自動擋車型
EVO Ⅶ GT-A
其搭載了INVECS五擋
自動變速箱
但動力方面卻調回了一些
此外
從第七代車型開始
EVO車型使用了
Lancer Cedia底盤基礎
並搭載了ACD主動電子中央差速器
對於這一代車型
有不少車迷吐槽
過多的電子系統介入
再加上平庸的外觀
讓EVO變得似乎不那麼純粹了
成就遠比前幾代車型要小得多
2003年 第八代Lancer Evolution
汲取了第七代車型
不成功的經驗
到了第八代Lancer Evolution
重新在外觀上變得兇狠激進
通過中網的三角造型
能夠輕鬆辨別
第八代車型的身份
動力方面變化不大
扭矩數值稍加
更主要的變化
還是提升了ACD系統和
已經發展至
Super AYC的電子系統的性能
增加了極限操控的上限
此外
六速手動變速箱
代替了之前的五速手動變速箱
此外
為了慶祝
三菱進軍英國市場30周年
三菱推出了
EVO Ⅷ FQ-400
堪稱馬力狂魔
400的含義便是
最大馬力400PS
百公裡加速時間為驚人的3.8S
2005 第九代Lancer Evolution
第九代Lancer Evolution
是搭載4G63引擎的
最後一代車型
從技術角度來說
這款引擎
已經達到了極限
在外形方面
第九代Lancer Evolution
回歸了第七代車型的
中網樣式
外觀上又再一次回歸了低調
動力方面
三菱為4G63裝上了
MIVEC可變正時氣門技術
這使得扭矩輸出
來到了40.8kg·m
最大功率
受到日本法規的限制
仍維持在280馬力
電子系統方面
EVO Ⅸ搭載了
ACD+Super AYC+Sport ABS
的組合
此外
自動擋車型
以及民用性能版本RS車型
也在繼續供應
2007年 第十代Lancer Evolution
時間來到了2007年
Lancer Evolution
也進化到了第十代車型
只是
這一代車型
成為了EVO的絕唱
同時也是歷代EVO
最受爭議的一款車型
原因很簡單
因為沿用了九代車型
滿載榮譽
無所不能的
4G63引擎被4B11T取代
傳動方面
則使用了雙離合變速箱
就此
擁有無限改裝潛力的EVO
似乎被擁躉們看到了盡頭
要知道
這可是拋棄了
4G63發展多年積累下的
數十種改裝方案
那個隨便改改
就能擁有四五百匹動力的
EVO不復存在
但實際上
第十代Lancer Evolution
擁有ADC、AYC、ASC的
所有功能的
S-AWC四驅系統
原廠的EVO X
最大功率達到300ps
峰值扭矩422Nm
為歷代車型最強
同時
激進的外觀
也是前輩所不及
到了2015年
三菱在推出了限量1600臺
EVO Final Edition車型
正式宣告了EVO時代的終結
一代神車
就此落幕
我猜很多小夥伴們都在等
為什麼十代EVO全部梳理完畢
還沒有那輛成龍版EVO的出現
成龍大哥名下擁有多臺EVO
而其中最出名的成龍版
是三菱邀請成龍共同參與設計的
而這款車的正式名稱
應該是三菱Evo.8 MR
屬於八代半
於2004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