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危害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著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性天氣過程。中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冰雹每年都給農業、建築、通訊、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
冰雹防治
1.預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天氣雷達、衛星雲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能力。當地氣象臺(站)發現冰雹天氣,立即向可能影響的氣象臺、站通報。各級氣象部門將現代化的氣象科學技術與長期積累的預報經驗相結合,綜合預報冰雹的發生、發展、強度、範圍及危害,使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為了儘可能提早將冰雹預警信息傳送到各級政府領導和群眾中去,各級氣象部門通過各地電臺、電視臺、電話、微機服務終端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系統等媒體發布「警報」「緊急警報」,使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提前採取防禦措施,避免和減輕了災害損失,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2.防治
我國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較早的國家之一。由於我國雹災嚴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已有許多省建立了長期試驗點,並進行了嚴謹的試驗,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開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達到減輕災害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①用火箭、高炮或飛機直接把碘化銀、碘化鉛、乾冰等催化劑送到雲裡去;
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銀、碘化鉛、乾冰等催化劑在積雨雲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氣裡,讓這些物質在雹雲裡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變小;
③在地面上向雹雲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飛機上對雹雲放火箭、投炸彈,以破壞對雹雲的水分輸送;
④用火箭、高炮向暖雲部分撒凝結核,使雲形成降水,以減少雲中的水分;在冷雲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長。
3.農業防雹措施
常用方法有:
①在多雹地帶,種植牧草和樹木,增加森林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雲條件,達到減少雹災目的;
②增種抗雹和恢復能力強的農作物;
③成熟的作物及時搶收;
④多雹災地區降雹季節,農民下地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如竹籃、柳條筐等,以減少人身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