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詞與注釋

注釋:
1、蜜燭:蠟燭。 花光:花的顏色。
2、粉衣香翅:此處指飛蛾。 團團:謂飛蛾圍繞成團。
3、為遮攔:省略賓語,為飛蛾遮攔。
4、難拼:猶難拚,難捨。
5、煙焰:此處指火燭。
6、眼瞞:謂被表象或片面的想法所欺騙、誤導。

02賞讀
這是一首關於生命哲理的詞,不僅議論紛紛,同時情感十分真摯,實現了情與理的和諧交融,讀罷引人深思。
「蜜燭花光清夜闌,粉衣香翅繞團團。」:在這清宵夜闌時分,蜜燭與花光交相輝映,無數的飛蛾在火燭旁圍聚成一團。「清夜闌」點出夜色清朗的天氣和時間,正適合飛蛾活動。「粉衣香翅」,詞人用「粉」和「香」字,可隱見詞人對飛蛾並無厭惡之意,反而有股喜愛讚嘆之情縈寓其中。「團團」將飛蛾圍聚蜜燭的情景生動寫實的表現了出來,
「人猶認假為真實,蛾豈將燈作火看。」:詞人對於飛蛾躍躍欲試、行將撲火的場景不禁觸動心魂,生發議論:人尚且被虛幻虛假的表象所欺惑,更不要說那小小的飛蛾會將燈看作是火了。這裡既是詞人理性的議論,更是詞人情感的油然而發。詞人在這簡短的兩句中包含了對飛蛾撲火而殞命的不忍和可憐之意,為下文動作的描寫作了鋪墊。
「方嘆息,為遮攔。」:詞人剛為此嘆息完,便要擋住飛蛾,不要其撲火送死。這裡用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出詞人對飛蛾無端殞命的不忍之情。
「也知愛處實難拼。」:詞人言,「我」也知道心愛的、嚮往的實在難以斷舍離,這裡似乎流露出詞人難以阻止飛蛾撲火的無奈以及思考。
「忽然性命隨煙焰,始覺從前被眼瞞」:這句話應是全詞的點睛之筆,也是詞人情感從對飛蛾撲火無端殞命的嘆息哀婉到對飛蛾撲火理想追求的讚美的轉圜,亦是詞人關於飛蛾撲火這一行為從感性的情感到理性的人生哲思的升華。詞人最終未能阻止飛蛾撲向火焰,但詞人在此的情感卻不是繼前文的嘆息之類的情感,而仿佛明悟了自己從前只關注身家性命而不能脫凡追求的反思。
關於最後兩句詞,可挖掘的內涵很多,而挖掘出來的內涵甚至會出現「矛盾」的現象。是真的「矛盾」嗎,不過是一種多元化的解讀罷了。如下:
①、對理想、光明和超越性精神(自覺性精神)的矢志追求和讚美。一談到飛蛾撲火,我就不禁想起高中課本上一段老舍對飛蛾撲火的讚美,老舍讚美飛蛾為光明敢於犧牲、敢於去死的堅貞品格和熱烈追求。真正的理想是必須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方可實現的,倘若看到「火」便不敢去趟去蹈,苟且性命,便無所謂實現理想。
②、對人生浮華雲煙的醒悟和瞭然。元代姬翼在《玉蝴蝶》詞中寫道:「難忘。恩繩愛索,火坑塵網。利鎖名韁。一向貪饕,不知青鬢染秋霜。覆焦隍、空爭駭鹿,多岐路、謾逐亡羊。」詞人對飛蛾撲火,性命觸之即滅,似乎意識到人生的脆弱,不禁領悟到許多名利權勢不過是人生追求的假目的,畢竟人生彈指聲中,富貴榮華不過雲煙過眼。
③、認為飛蛾弱小無知的心態的改變和重新感知。記得唐代詩人徐夤曾在蝴蝶詩中寫道:「莫欺翼短飛長近,試就花間撲已難。」詞人起初認為人尚且執迷假象,更別說飛蛾將燈看作火了,這裡既有對飛蛾撲火的惋惜,又沉澱著對飛蛾弱小無知的潛意識的、淺薄的認知。但最後二句詞人看到飛蛾撲火,為追求光明而殞命時,不禁恍然生悟,認識到飛蛾追求理想的實質,而感慨自己從前被淺薄的認知眼光所欺瞞。
備註:
創作不易!
感激點讚!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