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第一個裡程碑--柳三變的詞

2021-01-08 史讀書

宋代統治者結束了唐代末期和五代軍閥割據、長期裂變的混亂局面,而宋太祖趙匡胤是靠「陳橋兵變」取得政權的,因此宋朝為防止其部下效仿,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政治措施。因此宋人熱衷於讀書考試,在客觀上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宋代文學家很多都博學多才,在詩、詞、散文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績。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宋詞。宋詞是中國詞史上的黃金時代,詞作、詞派眾多,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宋詞有獨特的風格特色,與唐詩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朵奇葩。

北宋前期,詞人多沿襲晚唐五代的詞風,以美麗芬芳的語言抒寫深摯的情感,而在塑造優美的意境上,又比前人有新的發展。代表人物有晏殊、晏幾道和張先等人。晏殊的詞繼承前人的特點,亦有所創新。因其位高權重,而又富有文學修養,他的詞往往又一種清新閒雅的風致,蘊藉深細的道理,而有別於晚唐五代詞濃烈的女人味、脂粉氣。晏幾道是晏殊的兒子,他的詞在內容上與晚唐五代詞沒有多大區別,,但在格調上,晏幾道的詞較為高雅,語言優美,委屈婉轉。張先,他的詞以善於鍊字見長,尤善用「影」字,人稱「張三影」。他的詞採清麗,給人以華美之感。他的貢獻主要在詞體方面,他現存的167首詞中,有23首慢詞,其中有不少佳作,這些慢詞傳播久遠,促進了慢詞的創作,為柳永大量創作慢詞開了先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宋初的詞人雖各有成就,但總體來說,未脫離晚唐五代詞的影響,因此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到了柳永,以其大量富有個性的慢詞創作,才標誌著宋詞走向成年,走向成熟。因此柳永成為宋代前期成就最高的詞人,成為宋詞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

柳永,原名三變,出生於書香世家,他的父親,哥哥都是進士,受家人影響,他早年勤奮讀書,熱衷科舉,但他性格狂放不羈,在上京赴考時,沉醉於歌樓妓館,為歌妓填詞,詞作中坦率表露自己與歌姬的戀情,並自視甚高,認為功名唾手可得。沒想到後來名落孫山,他憤怒屈辱,卻又無可奈何,但仍狂放如故。他作「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當時的統治者卻容不得他這種狂妄的態度,聽了這首詞,便在他的考卷上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屢試不中,自嘲為「奉旨填詞柳三變」,成為一個專業創作的詞人。中年時期,柳永到處漫遊,拜訪名臣顯宦,希望求得一官半職,但都失敗了。後來改三變為永,終於考試及第,但只當了小官。後來又因作詞歌頌「祥瑞」闖禍,求援無門,被多次下放,最後死在旅途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仕途上的柳永雖然慘敗,但他的文學之路卻別開生面,為世人承認。

他的詞主要寫城市風貌和市民生活,其形式多直率抒情,語詞通俗。如《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首詞運用鋪敘的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杭州城商業的繁華、湖山的壯麗、人民的安閒、官吏的政績,盡顯太平盛世的宋代城市生活。他的詞忠實反映了北宋的城市生活,勝過那些只關注個人的詞人,所以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望海潮

他的詞善於體察市民的精神狀態與情感,寫戀情、離情,真率而大膽、熱烈而細膩,並以郎才女貌代替門當戶對的婚姻標準,反映了市民的審美趣味和婚姻觀。如《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煙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永離京與情人的話別之作。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全詞運用情景交融和鋪敘的手法,將離情寫得熱烈、深摯而細膩,不僅成為賦別得名篇,更流傳到高麗等國外。

雨霖鈴

他的詞語言通俗,多用市井口語,生動活潑,故也為大眾市民喜愛。如《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事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詞中寫的是相思之情,運用了「可可」、「無那」、「恁麼」、「伊」、「個」等宋代口語,一反士人含蓄言情等寫法,將戀情寫得袒露無遺,因此也受到晏殊等人鄙夷。他用口語來寫相思之情,如見伊人切切絮語,使讀者感到分外真切,但也有鄙俗之處。李清照就曾評價柳永「詞語塵下」。其中雖有文人偏見在內,但也真實反映出了柳永某些詞作的缺陷。

戚氏

柳永詞的另一個貢獻,就是大量創作慢詞。宋初張先已經開始寫慢詞了,但仍以令詞為主。而柳永大量創作慢詞,使慢詞流行了起來。柳永寫慢詞的第一種方法是「變舊聲作新聲」。即將晚唐五代流傳下來的小令擴展字數為慢詞。第二種是採用市井歌曲創作新調。如《戚氏》。《戚氏》為柳永首創的詞調,全調212字,為當時最長的慢詞: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裡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全詞三疊,運用鋪敘的手法,寫羈旅之愁。既按時間的順序鋪敘,又按空間轉換的鋪敘,還有交叉鋪敘,顯得明快流暢,而又變化多端。詞中領字的運用,將鋪敘中的轉折之處聯接起來,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更為貫通,渾然一體。

柳永的詞雖然以俗詞為主,但也不乏雅詞。畢竟是傳統文學出生的文人,身上也還留著傳統雅文學的痕跡。他的一些抒懷詞作也寫得相當文雅,如《八聲甘州》的「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就寫得境界闊大,語詞文雅。

柳永是宋朝前期一個富有獨創性的詞人,雖然人格上有缺陷,創作上有缺點,但他擴大了詞境,豐富了詞體,豐富了詞的創作技巧,一定程度改變了詞壇的欣賞趣味,為詞壇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他的詞成為了宋詞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

(文章節選自宋遼金元文學史)

相關焦點

  • 柳永是詞壇上卓越的開拓者和革新家,拓展了宋詞的表現領域
    詞這種年輕的藝術,在柳永的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需要有熱情、有開拓精神的詞人,因此,詞體也選擇了柳永。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北宋詞壇第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詞人——柳永應時而生了。柳永,字者卿,原名三變,排行第七,又被稱為柳七。柳永原本也想考取功名,希望「魁甲登高第」,可是事與願違,考場失意,被仁宗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 宋詞曾是流行歌曲,因為他華麗轉身,站上了和唐詩一樣的文化高度
    到了宋,詞逐漸興起,不過相比詩的廟堂之高,詞只能算音樂的載體之一,也是音樂的附屬。一個人很難說通過作詞得到主流層面的認可。就像比蘇軾成名還要略早的柳三變。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可以想像柳永作品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可即便如此,柳詞終究屬於「豔科」,貌似登不得大雅之堂,儘管《雨霖鈴》備受今人推崇,早已入選基礎教育課本。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的詞在宋朝算什麼水平?這實際上就是問柳永的詞在整個詞牌史上是什麼水平。評論一位詩詞家是有兩個角度的。一個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看,另一個則是從詩詞史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在藝術上成就極高的同時推動了宋詞的發展。柳永打開了詞牌小令的體裁限制,開創了敘事寫景類的慢詞長調;蘇軾則以詩入詞,拓寬了詞牌的書寫對象,讓詞牌從根本上飛躍,成為能和詩對抗的文體;周邦彥則集中歸納制定了詞牌名、體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稱作「詞中老杜」。這三個人在詞牌史上都非常重要。
  • 你只聽說過宋詞?那麼這幾位清朝詞人的詞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宋代的主流文學是詞,是繼唐詩之後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此段論述足以看出宋詞在中國文苑中的地位。
  • 張先作詞有創新的地方,這些創新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
    張先作詞有創新的地方,這些創新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首先,他用詞來贈別酬唱,打破了原來只用詩來唱和酬答的慣例,詞從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一部分。這就從觀念上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來蘇軾等人就有大量的唱和詞。而填詞不只是給歌妓演唱,也可以用於唱和酬答,這讓詞作的題材變得日常化。
  • 絕美插畫版《宋詞三百首》爆火!帶你品味宋詞之美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2首宋詞,情一字縱使是傷,世人還是纏綿繾綣,難捨難棄。  全譯全注全彩珍藏版-《宋詞三百首》  新增179幅絕美插畫 已火爆銷售20000+冊
  • 《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對宋詞的不同解釋
    說起古代文藝,宋詞一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無論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涼和悲傷,還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壯志,還是「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優雅與獨特,都像餘音繞梁,值得一讀。
  • 鍾語蒙:夜來風雨聲——從宋詞看家國情懷與人生雜味
    近日來,重讀《蔣勳說宋詞》,突然對蔣捷那首著名的《虞美人·聽雨》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年少時讀宋詞,驚嘆於詞中華美的語句。而今年歲漸長,閱歷漸豐,再讀宋詞更覺盪氣迴腸,其中所含的愛國篇章,以寥寥數語勾勒出無盡的家國情懷,也讓我在之後無數的歲月裡,心中始終有一盞明燈,我想這便是詩詞的力量吧。
  • 《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不一樣的宋詞解讀
    說起古代文學藝術,宋詞一定是一道醒目的風景。無論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涼悲傷,還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壯志,亦或者是「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清雅別致,讀來都如餘音繞梁,百讀不厭。
  • 這首無名氏所作的宋詞,是最稀有的一類宋詞,讀之莞爾
    宋詞兼有音樂與文學的特點,因而比之唐詩節奏更加豐富多變,婉約處淺唱低吟,豪放時慷慨激昂。但這種特點也限制了宋詞的題材範圍,早期的宋詞多寫離愁別緒、風花雪月、傷春送別等豔情題材,至蘇東坡開拓詞境以來,宋詞題材漸廣,懷古諷今、抒發性情、言志詠物皆能入詞。題材雖則豐富,但宋詞卻也徹底「雅化」,早期敦煌曲子詞中的一些以通俗幽默的語言諷刺世事的風格題材幾乎無人涉及。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至於宋詞第一人,就更難說了。俗話說文無第一,這怎麼比呢? 蘇辛都是豪放詞風的代表人物,而詞家的本色,其實還是以婉約為主。老街覺得,這個人首先在文壇要已有一定的分量,對宋詞有開拓之功,詞的數量和質量都屬上乘,而且對後人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要選第一人,您會選誰呢?
  • 宋詞裡的中秋月
    節日的歡賞盛景和民俗風情在宋詞中有充分表達,中秋節作詞也成為重要的節日風俗活動。宋詞中,寫中秋節的作品約290首,其中絕大多數會寫到月亮。  宋詞裡,中秋之月首先作為一種自然客觀物象而出現,在詞中營造純淨清雅的意境。如李光《水調歌頭》:「風定潮平如練,雲散月明如晝,孤興在扁舟。」向子諲《卜算子》:「雨意挾風回,月色兼天靜。心與秋空一樣清,萬象森如影。」
  • 宋朝皇帝絕境中寫下一詞,技壓群雄,成為《宋詞三百首》開卷之作
    每每提及喜愛舞文弄墨的天子,尤其是擅寫宋詞的皇帝,南唐後主李煜必稱清新婉約的急先鋒,他的春花秋月未了,他的一江春水東流,他的夢裡不知身是客,他的朝來寒雨晚來風,都將其輕柔地推入了花間詞壇,從此李煜這個名字被雕刻於悲傷深處,桃李春風,人間萬難,對後世影響深遠。
  • 宋詞美學|淺唱低吟中的士人情懷
    北宋的詞曲演唱,無法穿透歷史的雨幕,讓我們得以清晰聆聽,隱約身影的宋詞樂舞,在今天很難辨認其本來面目。但那些歌詞卻保留至今。宋詞如「花間美人」,獨自美麗,驚豔了歲月。她從北宋走來,歷經千年滄桑,在開封逡巡不去。在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看來,宋詞,就是宋人的生活,宛如一條河,從一千年前流到我們面前,將他們的慷慨激昂、悲歡離合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三變科技:以「變」應變謀突圍
    7月7日台州日報頭版報導我縣《三變科技:以「變」應變謀突圍》▲三變科技廠房內,工人們在熱火朝天生產中。三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68年,於2007年上市,為三門首家上市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變壓器十強企業,建立有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變壓器研究院。
  • 《宋詞三百首》最獨特的一首詞,把一種蟲子寫的如泣如訴!
    譬如下面這首宋詞便是寓情於蟋蟀的典型之作,將蟋蟀之聲寫地如泣如訴如時代之哀音,令人拍案稱絕,也因此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之中。從詞序中可知,姜夔與好友張鎡聽到夜間蟋蟀之聲,相約作詞賦之。張鎡先作了一首《滿庭芳·促織兒》辭藻華美,清新雋永,寫盡了蟋蟀之形。而姜夔則徘徊幽思之後寫下了這首《齊天樂·蟋蟀》,寫盡了蟋蟀之聲,可謂一時瑜亮。不過姜夔詞以蟋蟀之聲相寓,寄託家國之痛、人間哀思,似乎境界上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