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主流文學是詞,是繼唐詩之後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此段論述足以看出宋詞在中國文苑中的地位。
宋詞的繁榮之處,可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創作詞的人數眾多,並且出現了如柳永、蘇軾、歐陽修、秦觀、晏殊、晏幾道、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和吳文英等名家;二是詞作的數量也十分巨大,近人唐圭璋編撰的《全宋詞》收錄了1330餘位作者的約20000首詞作,尚不算遺佚的詞作,可見宋詞的數量之大;三是詞的地位得到提高,打破了唐末五代以來「詩莊詞媚」的觀點,把詞的地位大大提高。
詞至宋朝迎來巔峰,然元明之際,詞則稍有下滑之勢,直至清朝,才迎來了它的中興時代。
清代詞的這次中興,主要是以這三位詞人為代表。他們分別是陽羨詞宗陳維崧、浙西詞派開創者朱彝尊、納蘭性德,前兩位並稱為「朱陳」,三人又被並稱為「清詞三大家」。
一、陳維崧及其詞: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是清朝陽羨詞派的開創者,他把詞抬高到和「經」「史」並肩的地位,擯棄了「詞為小道」和「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繼承了《詩經》和白居易的「新樂府」精神,注重詞對現實生活素材的吸收。
陳維崧出生於明清改朝換代之際,故國的滅亡,異族的入主中原,這些對他詞的創作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他常常在詞中懷念一些悲劇的英雄,以抒發自己身世之悲的感慨,如《南鄉子·邢州道上作》:
秋色冷並刀,一派酸風卷怒濤。並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在詞中,作者先點明了時間和環境,為下闕抒發英雄的悲戚做了鋪墊。詞的下闕則通過追憶荊軻和高漸離易水送別之事,和現在剛走過的豫讓橋遙想到當年豫讓數次刺殺趙襄子不成而自殺身亡之事,表達了對昔日英雄悲劇的感慨之情。
這類的詞作又比如《醉落魄·詠鷹》,把自己比喻成鷹,像鷹一樣睥睨一切,搏擊人間的「狐兔」,卻難以奮飛,最後只剩下苦悶異常的感慨: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二、朱彝尊及其詞: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紹興)人。雖然跟陳維崧一樣是明亡後入清的詞人,但是他卻在康熙十八年(1679)應博學鴻詞試,出仕清廷,他精通經史,工於詩詞古文,尤其擅長寫詞。是浙西詞派的開創者,和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一起被稱為「浙西六家」。
朱彝尊作詞自視甚高,自述「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題詞集》),就是說自己作詞既不學秦觀,也不學黃庭堅。他還認為詞的作用就是「宜於宴嬉逸樂,以歌詠太平」(《紫雲詞序》)。
當然,畢竟身處改朝換代之際,時代和社會對他的影響還是明顯的,所以他的詞作中也有一些感慨歷史變遷、物是人非的作品,如《賣花聲·雨花臺》: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詞中表現出作者對江南六朝的歷史盛衰有感而發的愁緒,語言上,注重刁琢鍊字,風格清醇高雅。
三、納蘭性德及其詞:
清詞的中興,陳維崧、朱彝尊和納蘭性德都有很大的貢獻,但是詞學成就最高當數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4——1685),原名納蘭成德,因避諱而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太傅明珠的長子。他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官至一等侍衛,也深受寵信,但是他厭倦這樣的仕宦生活,再加上目睹官場的腐敗,這種失望之感更深。如作者納蘭性德隨康熙出塞時所作的《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若是一般的御用文人隨皇帝出行而作之詞,必當大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但是納蘭性德沒有。他在這首詞中處處流露出的都是一種幽怨和惆悵,如放眼山河時,他說「滿目荒涼誰可語」,曾經南徵北戰的「鐵馬金戈」,作者卻說「青冢黃昏路」是其造成的,表現了納蘭性德對歷史滄桑的獨特觀感。
當然,納蘭性德最吸引讀者的地方是他在詞中抒發的纏綿悱惻的幽情。以愛情為主題的詞又是這其中的主要部分,他與他的妻子盧氏二人在婚後伉儷情深,可是婚後才三年,盧氏就因難產而死,此後的每個朝朝暮暮、日日夜夜,納蘭性德都陷入了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中,為此而作的詞包括明確標出「悼亡」二字以及未有明顯標註但是內容為悼念亡妻的詞約有三四十首之多。
這類詞感情深摯,讀來感人至深,大有東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風格,這類詞如《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以愛情為主體的詞,還比如《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從陳維崧、朱彝尊和納蘭性德三位詞人的影響及成就來看,清詞的中興以及取得的成就亦大有可觀之處。所以,詞,不僅有宋詞,也有清詞,尤其是上述這三大家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