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聽說過宋詞?那麼這幾位清朝詞人的詞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2021-01-11 體壇點將官

宋代的主流文學是詞,是繼唐詩之後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此段論述足以看出宋詞在中國文苑中的地位。

宋詞的繁榮之處,可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創作詞的人數眾多,並且出現了如柳永、蘇軾、歐陽修、秦觀、晏殊、晏幾道、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和吳文英等名家;二是詞作的數量也十分巨大,近人唐圭璋編撰的《全宋詞》收錄了1330餘位作者的約20000首詞作,尚不算遺佚的詞作,可見宋詞的數量之大;三是詞的地位得到提高,打破了唐末五代以來「詩莊詞媚」的觀點,把詞的地位大大提高。

詞至宋朝迎來巔峰,然元明之際,詞則稍有下滑之勢,直至清朝,才迎來了它的中興時代。

清代詞的這次中興,主要是以這三位詞人為代表。他們分別是陽羨詞宗陳維崧、浙西詞派開創者朱彝尊、納蘭性德,前兩位並稱為「朱陳」,三人又被並稱為「清詞三大家」。

一、陳維崧及其詞: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是清朝陽羨詞派的開創者,他把詞抬高到和「經」「史」並肩的地位,擯棄了「詞為小道」和「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繼承了《詩經》和白居易的「新樂府」精神,注重詞對現實生活素材的吸收。

陳維崧的詞集

陳維崧出生於明清改朝換代之際,故國的滅亡,異族的入主中原,這些對他詞的創作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他常常在詞中懷念一些悲劇的英雄,以抒發自己身世之悲的感慨,如《南鄉子·邢州道上作》:

秋色冷並刀,一派酸風卷怒濤。並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在詞中,作者先點明了時間和環境,為下闕抒發英雄的悲戚做了鋪墊。詞的下闕則通過追憶荊軻和高漸離易水送別之事,和現在剛走過的豫讓橋遙想到當年豫讓數次刺殺趙襄子不成而自殺身亡之事,表達了對昔日英雄悲劇的感慨之情。

這類的詞作又比如《醉落魄·詠鷹》,把自己比喻成鷹,像鷹一樣睥睨一切,搏擊人間的「狐兔」,卻難以奮飛,最後只剩下苦悶異常的感慨: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二、朱彝尊及其詞: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紹興)人。雖然跟陳維崧一樣是明亡後入清的詞人,但是他卻在康熙十八年(1679)應博學鴻詞試,出仕清廷,他精通經史,工於詩詞古文,尤其擅長寫詞。是浙西詞派的開創者,和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一起被稱為「浙西六家」。

朱彝尊畫像

朱彝尊作詞自視甚高,自述「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題詞集》),就是說自己作詞既不學秦觀,也不學黃庭堅。他還認為詞的作用就是「宜於宴嬉逸樂,以歌詠太平」(《紫雲詞序》)。

當然,畢竟身處改朝換代之際,時代和社會對他的影響還是明顯的,所以他的詞作中也有一些感慨歷史變遷、物是人非的作品,如《賣花聲·雨花臺》: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詞中表現出作者對江南六朝的歷史盛衰有感而發的愁緒,語言上,注重刁琢鍊字,風格清醇高雅。

三、納蘭性德及其詞:

清詞的中興,陳維崧、朱彝尊和納蘭性德都有很大的貢獻,但是詞學成就最高當數納蘭性德。

鍾漢良飾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4——1685),原名納蘭成德,因避諱而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太傅明珠的長子。他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官至一等侍衛,也深受寵信,但是他厭倦這樣的仕宦生活,再加上目睹官場的腐敗,這種失望之感更深。如作者納蘭性德隨康熙出塞時所作的《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若是一般的御用文人隨皇帝出行而作之詞,必當大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但是納蘭性德沒有。他在這首詞中處處流露出的都是一種幽怨和惆悵,如放眼山河時,他說「滿目荒涼誰可語」,曾經南徵北戰的「鐵馬金戈」,作者卻說「青冢黃昏路」是其造成的,表現了納蘭性德對歷史滄桑的獨特觀感。

當然,納蘭性德最吸引讀者的地方是他在詞中抒發的纏綿悱惻的幽情。以愛情為主題的詞又是這其中的主要部分,他與他的妻子盧氏二人在婚後伉儷情深,可是婚後才三年,盧氏就因難產而死,此後的每個朝朝暮暮、日日夜夜,納蘭性德都陷入了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中,為此而作的詞包括明確標出「悼亡」二字以及未有明顯標註但是內容為悼念亡妻的詞約有三四十首之多。

這類詞感情深摯,讀來感人至深,大有東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風格,這類詞如《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以愛情為主體的詞,還比如《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的《木蘭花》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一生一代一雙人

從陳維崧、朱彝尊和納蘭性德三位詞人的影響及成就來看,清詞的中興以及取得的成就亦大有可觀之處。所以,詞,不僅有宋詞,也有清詞,尤其是上述這三大家的詞。

相關焦點

  • 絕美插畫版《宋詞三百首》爆火!帶你品味宋詞之美
    而今我為你推薦的這本全新版本的《宋詞三百首》,則是以他的詞學思想鼎盛期的重編定《宋詞三百首》稿本為底本,  反覆校訂和重新編排,以求讓你讀到原汁原味、完整準確的宋詞  翻開這本全新版《宋詞三百首》,你可以透過至真至純、如夢如幻的宋詞,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錦、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之中,撫琴、調香、賞花、聽風、採菊、交友、把酒問青天.....
  • 一代詞人晏殊寫的三首經典詞,句句唯美,道盡人生冷暖!
    一代詞人晏殊寫的三首經典詞,句句唯美,道盡人生冷暖! 文|小航與你分享歷史說起宋詞,大家肯定對很多名人都很熟悉了,像辛棄疾,柳永,李煜。這些人寫的詞有對國家危亡的擔心,有對人生苦短,無法及時上進的悲傷。而有些詞人在歷史上雖然沒那麼大名氣,但他們留下的詩確實一代經典傳奇,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詞人在文學和詞的創作上都有很大的天賦,許多詞都成了千古名篇,用來表達生活無奈。一起來看看。介紹晏殊詩詞前,先說說他的履歷,他生於北宋。
  • 這首宋詞是歌頌愛情的千古名篇,但是詞人的名字卻很少有人記住!
    在唐詩裡有一個現象,詩句千古流傳,但是詩人的名字很少有人關注,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大家都聽過這句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者是誰?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現象對於詩人來說,當然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無獨有偶,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現象也屢屢出現在宋詞中,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首宋詞,它雖然被選進了《宋詞三百首》,很多人都知道這首詞,可是就是想不起詞人是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宋詞的第一個裡程碑--柳三變的詞
    宋詞是中國詞史上的黃金時代,詞作、詞派眾多,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宋詞有獨特的風格特色,與唐詩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朵奇葩。北宋前期,詞人多沿襲晚唐五代的詞風,以美麗芬芳的語言抒寫深摯的情感,而在塑造優美的意境上,又比前人有新的發展。代表人物有晏殊、晏幾道和張先等人。晏殊的詞繼承前人的特點,亦有所創新。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至於宋詞第一人,就更難說了。俗話說文無第一,這怎麼比呢? 蘇辛都是豪放詞風的代表人物,而詞家的本色,其實還是以婉約為主。老街覺得,這個人首先在文壇要已有一定的分量,對宋詞有開拓之功,詞的數量和質量都屬上乘,而且對後人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要選第一人,您會選誰呢?
  • 李清照這首詞,向丈夫撒嬌有多妙,讀罷才知道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唐詩宋詞,都不缺少才子佳人。像是我們熟知的蘇軾、李白、杜甫等,這幾位要是問他們的學問誰人最好,估計一千個人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們所留下來的作品,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後人幾經品讀依舊覺得其中儘是滋味。
  • 宋詞裡的中秋月
    然而人世間常聚少離多,宋代詞人多處官僚階層,歷經仕宦,轉徙各地,中秋佳節,團圓之時,詞人往往漂泊異鄉,宋詞裡的中秋月有時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現,其中寄寓遊子客居他鄉的孤獨寂寥之感,如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範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均在詞中借月表露孤獨冷清的心境。
  • 納蘭性德這首詞寫出了最傷感的重逢,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納蘭性德一生寫過了無數的愛情詞,並且他的這些愛情詞,每一首都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往往可能只是那信手拈來,只有那麼寥寥數語,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卻是最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清朝的詞人自然是無法與宋詞的大師相比,但是納蘭性德又是別具一格,他更是被王國維評北宋以來一人,也就是說在他的心目中納蘭性德是可以媲美北宋那些文壇大師,他的作品也有他們的水平。當然他的這種評價也是他個人的一種觀點;但作為清朝最偉大的一位詞人,納蘭性德的很多作品應當說還是極為經典,裡面一些經典的詞句也都是膾炙人口。
  • 詞人最後一次中秋賞月,寫下絕筆詞,卻成為北宋最好的賞月詞
    唐詩宋詞中寫中秋的詩詞佳作不少,自然也不乏描寫賞月的佳句。如蘇東坡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晏殊的「十輪霜影轉庭梧」;辛棄疾的「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等等都將中秋圓月的形態動作描寫得極為傳神。不過大多中秋詩詞中的賞月情景多是為抒情而借景,一筆帶過並不細緻描寫,因而很少出現整篇都賞月描寫月亮的詩詞。
  • 生僻而驚豔的宋詞:斜陽只與黃昏近
    今天來鑑賞一首鮮為人知的唯美宋詞,北宋詞人王灼的《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墜粉飄香,日日紅成陣。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這暮春景象,不由觸發了詞人的傷春情懷。他尚未從殘酒中清醒過來,又飲下新酒,去年春愁未減,今年的新愁又添。春恨刻刻不已,年年有加。蝴蝶和黃鶯不知道飛去了何方,就像詞人的心上人一樣離他而去。他登上水邊的一座高樓,遠望懷人,然而終究還是杳無音信。到了黃昏時分,斜陽殘照,詞人滿目都是悽涼之景,心中的哀愁也就更深了。這首詞寫傷春閨思,情景交錯,辭婉情濃,言短而意長。
  • 柳永是詞壇上卓越的開拓者和革新家,拓展了宋詞的表現領域
    詞這種年輕的藝術,在柳永的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需要有熱情、有開拓精神的詞人,因此,詞體也選擇了柳永。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北宋詞壇第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詞人——柳永應時而生了。柳永,字者卿,原名三變,排行第七,又被稱為柳七。柳永原本也想考取功名,希望「魁甲登高第」,可是事與願違,考場失意,被仁宗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有沒有做好準備,它都會成為你生活裡必須面對的一部分,只有把死亡融入到我們的生命裡,我們活著才更有意義。這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全新感悟。「北醫」教授王一方講過兩個遭遇:一位高級幹部,好喝酒,一喝就兩瓶茅臺,犯兩回病都被搶救回來了。第三次犯病,沒救回來,死了。其兒子不依不饒,找醫生大鬧:「他怎麼會死呢?我從沒想過我爸會死。」王一方說:「你怎麼會從沒想過你爸會死呢?
  •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含淚寫下一首孤獨的詞,婚姻不幸之人才能讀懂
    提到宋代的文化,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宋詞,雖然詞並非起源於宋代,卻在兩宋時期發展到極致,成為宋代文化的標籤。從寫詞風格來看,宋詞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分別有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豪放派以蘇東坡和辛棄疾最為知名,婉約派以李清照為代表,她用無與倫比的才華,反駁了女子不如男的觀點。
  • 夜半時分,失眠的納蘭性德用一首詞,道盡心頭感傷與無奈
    納蘭性德是我國歷史上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因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在18歲的時候,他便已經考中了舉人。第二年,便已經高中了貢士。因為納蘭性德出身顯赫,他的家族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很早,他便被父親送往康熙帝身邊,做一名御前侍衛。看似非常重要的職位,卻並不是納蘭性德想要的。孔子有言,20而立,三十而不惑。
  • 家破人亡孤身漂泊,詞人寫下一首詞,最後13字真乃精彩之筆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宋詞就是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看題目很像她之前的作品,以為還是在抒發少女情懷,抒寫相思之苦。但實際上李清照這首詩詞寫於他家破人亡之後,孤身漂泊南渡。當時家中所有的金石文物都已經散佚,丈夫也已經去世。只剩下這個孤獨的中年女詞人一路南下,力爭尋求一份可以寄居的地方。上片在一片晚春的景色當中開始抒發。
  • 200個宋詞裡好聽詩意的男孩名:個個眉秀似山,眼擁星霜
    很多人對宋詞取名存在誤解,覺得宋詞婉轉悠揚更適合女孩,其實不然,我們就拿蘇東坡的詞來舉例吧。著名評論家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那麼蘇軾的詞到底是如何傾蕩磊落呢?皓新出處:且嘯傲幽居,清風皓月,光景常新-木蘭花慢(和舊詞韻)-全宋詞「皓新」選自宋詞,這句話的意思是:況且我逍遙自在不受禮俗拘束,清微的涼風,潔白的皓月,於我而言,無時無刻不是嶄新的開始。
  • 南宋詞人張炎:他用備極蒼涼的詞作唱響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它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它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之前講過晚唐詩人韓偓帶著唐詩的榮耀謝幕了,說到宋詞謝幕者,那一定是張炎,他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
  • 宋詞美學|淺唱低吟中的士人情懷
    詞最初是接近口語的,宋詞既用口語,也用雅言。宋詞的語言總是質樸委婉的,但又不失浪漫。雅是宋詞的基本格調。無論是婉約詞,還是豪放詞。詞顯然已成了宋人生活的一部分。虹橋臥波,輕舟畫舫,槳聲燈影,宋詞吟唱。悠悠宋韻,醉了時光。
  • 宋朝皇帝絕境中寫下一詞,技壓群雄,成為《宋詞三百首》開卷之作
    或許正是這位國君強大的感染力,宋朝迎來了詞的高峰,風花雪月不再局限於個人,而是覆蓋到社會各級階層,堪稱「全民宋詞」: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賞詞,文人個個寫詞,百姓個個唱詞。在這些個愛詞的皇帝之中,宋徽宗必須是毫無爭議的領頭羊,他不僅精於繪畫、工於書法,更對宋詞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李煜之境遇近乎如出一轍,總是在國破家亡之後,他的文字才真正脫離豔俗,浮現真諦,讀來催人淚下。
  • 納蘭性德深情的一首詞,含情脈脈,動人心弦,第一句就成千古名句
    「我願意受五百年風吹雨打,只求你從橋上走過」,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古今痴男痴女,為了「情」字,奮不顧身,甚至搭上了自己的生命來詮釋「我愛你」,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我願意墜落深淵,只換你平安喜樂,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