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一共有四種,分別為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肉豆蔻。
這其中,草豆蔻是我國本土產品,另外三種,都是舶來品。而這三種舶來品中,白豆蔻是最早引進的,其引進時間大概在宋朝初年。
顯而易見,唐朝之前的古人,他們用來比喻少女的豆蔻,指的是本土的草豆蔻,與那三種舶來品無關。
曾經,有網友曬出一張肉豆蔻的照片,然後大罵以豆蔻來比喻少女的杜牧是個老流氓。
是的,那張開裂的肉豆蔻很容易讓人產生出不雅的聯想。
l
但是杜牧冤枉啊,他所生活的時代,可是從沒見到過肉豆蔻長什麼樣。
這個肉豆蔻的原產地是印度尼西亞境內的摩鹿加群島,中世紀傳入歐洲時,非常名貴。在英國,兩磅肉豆蔻,可以換一頭牛。
不過,話又說回來,杜牧的私生活是有些汙。
他離開揚州時寫了一首《贈別》詩,贈給一個名叫張好好的小女孩。
詩的第一句明確提到,這個小女孩才「十三餘」,即十三歲多一點。
當時的杜牧已經是四十幾歲的人了,一個老大叔,還涎著臉皮和一個小女孩套交情,是讓人真不敢恭維。
詩的第二句出現了「豆蔻」二字,並點明了這是二月初的豆蔻。
這是關鍵。
再一次強調,杜牧說的「豆蔻」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草豆蔻,與那三種舶來品無關。
我國的草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姜目、姜科、山姜屬,最早生長於嶺南一帶,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北宋蘇頌的《圖經本草》均有提到。
肉豆蔻的花期就比較靠後,而草豆蔻的花期卻在農曆二月,開花作穗,嫩葉包卷,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紅色,又稱「含胎花」。
另外,豆蔻花多為兩花同蕊,正可以擬託相思情愫。
還有,豆蔻和紅豆一樣,長於南方,也成了南方的象徵。
想想看:含羞、相思、南方,這三方面因素糅合在一起,杜牧用它來比喻自己愛慕和相思中的南方少女,自然再好不過了。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如果大家要想多了解一些中國的歷史,我給大家推薦史學家蔡東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歷朝通俗演義》,包括《前漢演義》、《後漢演義》、《兩晉演義》、《南北史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共十一部,時間跨度計劃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歷史。
讀了這套書,基本就通曉中華歷史的變遷過程了。
現在,理工大學將這套書做成精裝禮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漢演義》等十一部書,再加一部由許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義》,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訂無刪減版本的,絕對超值,是專門拿到頭條做活動的,團購價是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