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看過照片才發現形容很貼切,確實很像
在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許許多多偉大的文學家都會留下自己的詩篇,其中規律都逃不脫盛世出辭藻以及亂世出現象這句話,小編在中學的時候,學得最多的就是魯迅的文章,他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他是一個勇士。但是除此之外還有著一些才華橫溢的詩篇,比如和「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相對比的「豆蔻年華,玲瓏可愛「。古人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看過照片才發現形容得很貼切,確實很像。
這兩句話描述的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不同的人生階段,前者是年華逝去但是仍然富有氣質的婦女形象,後者是錦瑟年華,即將展露自己一切美麗的少女形象。
很多人都知道,豆蔻年華描寫的是少女,但是極少有人知道,為什麼在那麼多事物中,我們偏偏選擇了用豆蔻來指代。這個典故出自於一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所作的《贈別詩二首之一》。杜牧在落魄的時候曾經在揚州寫過一篇讚美詩,讚美的對象是一位十三歲的妓女,首句「娉娉嫋嫋十三餘 「就直截了當的讚美了這個少女的優美的身姿,美麗的容顏。第二句」 豆蔻梢頭二月初「則是用花來比喻少女的年輕、美麗與稚嫩,最後兩句」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則是以星拱月,揚州十裡路上到處都是年輕貌美的姑娘,但是都不能和眼前的這一位相比。
杜牧的這一封情書可以說是十分的犀利、精準,於是後來很多人都引用「豆蔻」來比喻少女的美。豆蔻,是一種常綠的草本植物,它的葉子像芭蕉一樣,它的果實可以用來入藥,還散發著很好聞的香氣,豆蔻有草豆蔻或者白豆蔻以及紅豆蔻,一般我們所說的豆蔻專指白豆蔻。從豆蔻的照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張而不顯,麗卻不驚的美好,這就像懵懂的少女一樣帶點嬌羞,但是又懷著成為一枝獨秀欲望的那種複雜情緒。
所以小編覺得杜牧真的太有才華了,將少女比作豆蔻,真的特別生動形象,所以後世中有許多引用豆蔻典故的詩人們,而每一次引用都是對這些精髓的傳承。讓我們可以明白在中國古代除了李白與杜甫之外,還有著很多很多優秀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