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終於在昨晚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衝洗出來與世人相見了,從而也霸屏了各大新聞頭條。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卻給人一種蜂窩煤拍糊了的趕腳,這就是「事件視界望遠鏡」這種探索宇宙的神器給我們的驚喜?
先腦補一下,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還是上面的圖更加高大上。當然就算拍出來的只有一個小白點,單單「黑洞」兩個字就足以燃爆所有吃瓜群眾的情緒,估計所有和黑洞有關係的科幻電影都會被影迷們扒出來重溫,比一比誰的腦洞更大吧。
要說腦洞,中國人可不輸給任何人。之前曾經發過一篇文章,講到中國古人造了三個漢字(日、月、夕),就代表所有的天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日專指太陽,月專指月球,夕則表示所有星星,看來古人既有智慧,也懂得偷懶,一個夕就想把除了日月以外的星體一網打盡。
如果用一個漢字來形容黑洞,該用哪個合適呢?古人造字的時候,只能用肉眼觀察,結合想像力,黑洞神馬的那時候肯定是木有概念的,用日月夕顯然不合適了。當然如果簡單粗暴地用【黑】或者【洞】,那更不靠譜,因為這既不科學,也……太杜蕾斯了。
從《雙法字理》這套漢字科普叢書中的「字部·天文」一書中,找到了靈感,覺得用「夢」這個字來形容黑洞,有點意思。
在小篆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中,第273個部首就是「夢」,吳大瀓版本的寫成這樣:
裡面有代表星體的「夕」字有木有?這是在房中臥榻睡覺,夢見星星的形態。「夢」的繁體字寫作「夣」,拆開來解釋,就是眼睛上面有草,遮住視線看不清,到晚上光線暗淡更顯得朦朦朧朧,總之就是各種看不清,這和黑洞的照片是多麼地不謀而合,有點佩服古人的智慧了,有木有!!!
其實文化和科技,寄託了人類文明的夢想,前者代代相傳,後者探索進取。當年造字的時候,人們沒有探索太空的科技,但有著觀察總結的智慧;如今靠一張模糊的照片,雖然還看不清黑洞的真容,但也喚起我們更多的希望。相比浩瀚的宇宙充滿了未知,漢字的海洋就更為真實,只要你去了解去探知,就能發現很多隱藏在其中的寶藏。雖然未必能給你帶來實際的物質利益,卻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因為,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漢字無處不在。
《雙法字理》漢字科普叢書,講述你不知道的漢字知識,夢識黑洞,就這麼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