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出血熱困擾次大陸—資訊—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猴子出血熱困擾次大陸
遏制致命病毒威脅人畜安全成當務之急

 

到2018年,印度全國病毒實驗室網絡將全面運行。有朝一日,常年暴發的猴子發熱將重回森林深處——它原本的歸屬地。

科學家從森林中收集扁蝨,然後研磨,用於KFD病毒研究。

圖片來源:R. STONE

在一個悶熱的4月天,Hoovanna Gowda慢慢從門廊走到後院蜂房。這位76歲的養蜂人生活在一個名為Kannangi的小村莊裡,2月,由於高燒,他昏倒在門廊裡。直到現在,Gowda仍飽受關節痛和疲勞的困擾。

「村裡的許多人都生病了。」他說,「我們都知道是因為什麼。」1個月前,村民在附近的森林裡無意中發現了死去的冠毛獼猴,憑經驗他們就知道這是誇賽納森林病(KFD)暴發的前兆。在印度,KFD是猴子會得的出血熱。在數周裡,該疾病席捲了村莊,但萬幸的是沒有人死亡。

這裡是印度西南卡納塔克邦草木叢生的希莫加地區,自1956年開始,KFD就成了定期「訪問者」,當時該病毒主要通過蜱叮咬進行傳播。一個病毒學家小組曾將它納入出血熱病毒花名冊,並將它置於生物武器高風險行列,僅次於伊波拉病毒和青猴病。

局部威脅

在極大程度上,KFD似乎沒有形成比局部威脅更大的風險。年復一年,希莫加地區平均有約400例病例和數十例死亡病例。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而且Gowda認為自己的村莊幸運地避開了疾病,不過,印度曼尼帕大學病毒學家Govindakarnavar Arunkumar並不同意。

2012年~2013年冬季,該病毒出現了地理性暴發。在數百公裡外的班迪普老虎保護區—— 一個著名的生態旅遊地,焚燒染病猴子屍體的森林工作人員也被傳染了KFD。「這種神秘病毒如何會出現在400公裡外的地區,並且中間沒有任何疾病跡象。」Arunkumar說,他擔心KFD 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疾病威脅」。

KFD的廣泛出現為次大陸貧困、偏遠和草木覆蓋地區帶來了新關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新興和動物傳染病國家中心的Stuart Nichol表示,印度西南部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人與動物的相互作用也較為深刻,這使得該地區成為病毒出現的熱點。

目前,當地衛生官員已經開始應對新到來的另一種蜱傳播疾病——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蝙蝠傳播的尼帕病毒以及金迪普拉病毒—— 一種由白蛉傳播的新興病原體,通常會引發致命腦炎。他們希望了解哪些動物病毒正開始讓人患病,並且更廣泛地傳播。「這些人中的每一個都充當了培養皿。」Nichol說。

發生在班迪普的疾病暴發讓科學家開始警惕KFD方面存在的缺口,並且這為人們帶來了這樣一種感覺,即該國在對抗新興病毒方面的準備嚴重不足。在經歷了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研究熱潮後,大部分科學家忽略了KFD。例如,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是如何在野外循環的,它與其他近親在亞洲傳播的範圍如何,以及每年印度不明原因發熱導致的死亡有多少是由KFD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

為了填補這些空白以及應對其他新興病原體,印度政府於2013年啟動了一個為期5年、耗資1.07億美元的項目,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開設160個病毒研究實驗室。「我們非常警惕更廣泛的威脅。」印度衛生研究部部長、該項目負責人Vishwa Mohan Katoch說,「隨著人們到達森林深處,我們就開始冒著接觸新病毒的風險。」

深入密林

「擴展能力是個好主意。」英國公共衛生局特殊病原體中心出血熱專家Roger Hewson說。目前,15個實驗室已經建成運營,另外19個計劃今年年底開放。該項目的首個州級機構是Arunkumar負責的馬尼帕爾病毒研究中心(MCVR)。今年春天,MCVR利用CDC提供的120萬美元經費,在印度西南部啟動了一項針對急性發熱的流行病學調查。但該機構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找出打敗KFD的方法。「我們需要評估目前的方法,而非盲目遵循50年前的做法。」Arunkumar說。

在樹木茂密的森林裡,MCVR研究管理者、流行病學家Jazeel Abdul Majeed頂著炎炎烈日,揮舞著一根2米長的竹枝。卡納塔克邦的居民會定期冒險進入這裡收集柴火和樹葉。在這裡,冠毛獼猴是一種常見景象。它們常常到芒果、腰果等作物種植地中大快朵頤。黑面葉猴和豹子也徘徊在這片樹林裡。

Abdul Majeed像使用金屬探測器那樣揮動著竹竿,希望能捕捉森林中的秘密吸血鬼:扁蝨。竹竿的末端纏著一塊白色棉布,扁蝨會被纏到粗織物上。

KFD隨著另一種災難——黑死病,首次出現在這裡。上世紀30年代,細菌性疾病——由嚙齒類動物攜帶的感染經跳蚤傳播,摧毀了希莫加地區,幾乎全體村民外遷。但到上世紀50年代,居住者紛紛返回,伐木闢田,並且放牧和伐木的強度大於從前。

1956年春季,冠毛獼猴和黑面葉猴開始成群死亡。然後,人們開始出現發燒症狀,並也開始出現死亡。科學家也開始來到這個村落。

Shivaram Bhat仍然記得那些「洛克菲勒醫生」——他們在1957年春天來到這裡。如果有人發燒,科學家會為他們採集血樣,並帶回普納,在病毒研究中心(VRC)進行分析。Bhat能夠用英語與科學家交流,他至今依然抱怨他們用這座村莊的名字為該疾病命名。「沒有人願意與來自誇賽納的人結婚。這是一個恥辱,至今仍然是。」他說。

黑死病消散後的安置區點燃了KFD暴發的導火索。「當森林完好無損時,猴子很少從樹上下來。」Arunkumar提到,這就意味著它們鮮少接觸到森林地面攜帶病毒的扁蝨。同時,擴大的種植園和稻田讓猴子和扁蝨離人類更近。「人與動物間的衝突加劇了該疾病的蔓延。」薩加爾衛生官員K. P. Achyut說。

難以應對

一般而言,KFD在初冬季風雨季結束時出現,春季達到高峰,夏季季風雨季開始時減弱。研究人員從16種扁蝨物種身上分離出KFD病毒,但只有一種扁蝨(Haemaphysalis spinigera)被認為是主要的疾病媒介物。

起先,VRC主任Telford Work及其同事認為,他們當時在處理黃熱病—— 一種蚊媒疾病——通常出現在非洲和南美洲,之前從未在印度出現過。但當傳染病隨著季風雨的到來逐漸減少後,他們意識到自己遇到了新敵人。Work團隊在數月內隔離出一種新病毒,它們的近親是引發俄羅斯腦炎暴發的一種複合病毒。

應印度政府邀請,研製了抵禦該複合病毒疫苗的華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研究認為該疫苗也能抵禦KFD。但在1958年~1959年的實驗中,該疫苗完全無效。

但數年中,科學家利用被殺死的KFD病毒製造了一個有適度療效的疫苗。無論何時,一個村莊附近一旦發現感染病毒的死猴子,衛生工作者會立刻實施免疫措施。但防護效果十分短暫。

另一方面,在印度之外設置「哨兵」十分有必要。1995年,KFD病毒的一個近親——Alkhurma出血熱病毒,出現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地區附近,首先感染了那些屠宰羊和駱駝的人們。基因數據顯示,這種新病毒是KFD病毒的後裔,並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傳播到中東地區,渠道可能是候鳥身上攜帶的感染KFD病毒的蝨子。在那裡,KFD病毒突變成Alkhurma病毒,2010年這種新病毒又擴散到埃及。

同時,印度的KFD病毒也開始出現變異,更具傳染性和致死性。Arunkumar認為,印度正在遠離對KFD病毒暴發的「下意識反應」。在普納,國家病毒研究院正在進行針對KFD的新抗體實驗。2012年底,該研究院開始在該國首個生物安全等級4的實驗室裡處理這些危險病毒。到2018年,印度全國病毒實驗室網絡將全面運行。有一天,常年暴發的猴子發熱將重回森林深處——它原本的歸屬地。(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4-07-21 第3版 國際)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Sci Rep:非洲出血熱病毒在多種非洲蝙蝠中廣泛傳播
    圖片來自:whyfiles.org2016年5月25日/生物谷BIOON/--科邁隆-剛果出血熱病毒(CCHFV),或者又叫非洲出血熱病毒,是一種由蜱傳播的高致病性病毒,可能引起人類的出血熱。由人類的出血熱案例,可以反映出蜱蟲的地理分布。近期,德國科學家證實,在非洲多地的蝙蝠中,都發現了大量個體攜帶了非洲出血熱病毒。
  • 伊波拉出血熱防控科普知識
    關於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指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的數種病毒,感染後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
  • 馬爾堡病毒症狀簡介 無治療藥物系出血熱傳染病
    發病時間平均為9天,致死率約為80%;  馬爾堡出血熱最先有記載的爆發是在1967年的德國馬爾堡,31人獲病,病症亦因此而以該地命名,之後在法蘭克福及貝爾格勒亦有病例。31人中,25人是直接感染,當中七人死亡。直接染病的人多是因為接觸當地實驗室內染有馬爾堡病的猴子而致病。
  • 被老鼠咬傷 要不要打出血熱疫苗?
    被老鼠咬傷 要不要打出血熱疫苗?聽聽市疾控中心專家怎麼說福州晚報訊 前段時間,一條關於山東5歲男孩被老鼠咬手,急尋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的求助消息在網上傳播。很多熱心網友積極提供幫助,但最終還是沒找到流行性出血熱疫苗,後來孩子只打了狂犬病疫苗。
  • 學生感染出血熱進ICU,請遠離「鼠輩」做好預防
    凌晨1點,重症監護室收了一名18歲的大一學生,入院時小夥子因為發燒精神不佳,面部頸部通紅,乍眼看上去像喝醉了一樣,仔細詢問了後才知道,小夥子根本沒喝酒,只是前幾天和同學一起在路邊吃了燒烤後,回去開始發燒全身酸痛,一直以為天冷凍感冒了,直到晚上發現一天都沒有小便,病情也越來越重,才給家裡打電話,急診入院,經過急診科醫生診斷後,才知道原來小夥子是感染了——出血熱。
  • 「三紅三疼」又發熱需提高警惕 初冬勿把出血熱當感冒
    「三紅三疼」又發熱需提高警惕 初冬勿把出血熱當感冒 西安新聞網訊每年關中平原各市都有出血熱病例報告,尤其秋冬季為高發季節。專家對此表示,出血熱初期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如出現「三紅三疼」又發熱需提高警惕。
  • 五位中國大陸科學家新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近日,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2015年度新當選名單發布。
  • 對嘴喝了罐冰鎮飲料,深圳男子被確診流行性出血熱
    罐裝飲料瓶可能被老鼠汙染腎症候群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蟲媒傳播。專家認為,導致陳先生發病的原因正是那罐對嘴喝下的罐裝飲料。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顧華寧報導】「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 市民誤信老鼠營養豐富 吃鼠肉染出血熱險丟命
    吃頓老鼠肉,差點丟了命  一周以來,長沙市多家醫院連續收治了多名出血熱患者,這些人無一例外地吃過鼠肉,或者直接與老鼠接觸過。醫生提醒,近期該類病人有增加趨勢,市民應當心病從口入,不要盲目貪食野味。  【病例】男子吃鼠肉染上出血熱  2月18日,長沙市民龍先生突然出現發燒、頭痛、乏力、腰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在衛生所打了一天治感冒的吊瓶,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開始噁心、嘔吐,醫生初步診斷為出血熱。19日,經長沙市一醫院實驗室出血熱抗體檢測,龍先生的確患了出血熱。  「如果再耽誤一天,後果不堪設想。」
  • 獼猴泛濫成災 臺灣雲林縣一小學成「猴子樂園」
    雲林縣農業處建議,儘量以鞭炮驅趕,不要餵食,發現猴子行蹤通報,該處會誘捕。開學在即,林內鄉猴災嚴重,先前淵明初中營養午餐被猴子偷吃,林中小學校長林志郎拍下猴群侵入校園的畫面,約有20隻,分析是1個家族,有的在樹上,有的在車頂,也有穿梭在校門口及校園內,不停亂竄且不時發出咆哮聲音。
  • 西安一學生患出血熱死亡 校方:已放假,檢測老鼠採樣
    家屬提供的資料顯示,當時醫院初步診斷為:「發熱原因待查、流行性出血熱疑診,告病重。」12月14日17時左右,陳某楠轉入唐都醫院,確診為:流行性出血熱,隨後立即轉至感染性疾病科ICU病房。經過3天搶救,12月17日12時左右,唐都醫院告知家屬,陳某楠多臟器衰竭、腦死亡,宣布放棄治療。
  • 症狀像伊波拉出血熱!非洲出現神秘未知病原體 致死率或高達90%
    最近,非洲也出現了神秘的未知病原體:一名女性患者出現了與伊波拉出血熱類似的症狀,但其伊波拉病毒檢測至今仍為陰性。 這種病原體在剛果的一個偏遠小鎮因因德(Ingende)被發現。其導致疾病後,致死率或高達90%!而這名女性,可能就是這種神秘疾病的「零號病人」。
  • 醫專學生患出血熱死亡,校方:已放假,正檢測老鼠採樣
    12月17日,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歲學生陳某楠死亡,醫院診斷其患流行性出血熱。12月20日,陳某楠的家人說,經了解該病主要通過老鼠傳播,因此懷疑陳某楠的死與學生宿舍頻繁出現的老鼠有關。家屬提供的資料顯示,當時醫院初步診斷為:「發熱原因待查、流行性出血熱疑診,告病重。」12月14日17時左右,陳某楠轉入唐都醫院,確診為流行性出血熱,隨後立即轉至感染性疾病科ICU病房。
  • 對嘴喝罐裝飲料感染出血熱 專家稱極可能易拉罐被老鼠汙染所致
    【對嘴喝罐裝飲料感染出血熱】6月9日,喝聽裝飲料之前,不少人都會擦擦罐口再喝,可是即便這樣「消毒」,一名深圳男子還是「中招」了。深圳45歲的貨車司機陳先生就是這樣喝了一瓶冰鎮罐裝飲料後,竟然發生了腎症候群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
  • 鄭州一女子被老鼠咬傷手指頭,急診:出血熱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
    母親手指頭被老鼠咬傷出血 想打出血熱疫苗卻哪都沒有?傳染病醫院急診人員說,老鼠咬傷出血最好出血熱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 核心提示 母親手指頭被老鼠咬傷出血後,想打出血熱疫苗,但問遍了省市區三級疾控中心和很多醫院,都沒有這種疫苗。 老鼠咬傷可能會感染傳染病,想打疫苗預防一下卻怎麼都找不來,這可急壞了鄭州市民謝政濤。
  • 《只狼》怎麼抓猴子 抓猴子方法介紹
    《只狼》抓猴子方法介紹,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說不定正好是對你們有幫助的內容。1.隱身猴子 ... 小編為您盤點只狼抓猴子方法,只狼遊戲中怎麼抓猴子,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只狼》抓猴子方法介紹,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說不定正好是對你們有幫助的內容。
  • 「第八大洲」科普:發現新「大陸」很正常—新聞—科學網
    嚴謹的地質學研究報告經過媒體記者的演繹和加工,我們公眾就看到了一個「轟動」的新聞資訊——「發現了第八個大陸」和「發現了第八大洲」,甚至有媒體稱「地理教科書」要被改寫了。   「第八大洲」是新發現?
  • 猴子記仇連續在武漢搗亂 太聰明逃脫4次抓捕
    四次出手,潑猴都跑了  捕捉行動,由該中心救助科楊科長帶隊,誘捕地點設置在卓越大酒店門前。  下午3時,工作人員慢慢靠近猴子,將香蕉、花生擺在其面前。讓人意外的,猴子僅嘗了幾下,將香蕉剝開後,扔了。就在救助人員掄起特製的大號網兜剛剛靠近時,就被猴子察覺了。很快,連蹦帶跳逃走了。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