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感染出血熱進ICU,請遠離「鼠輩」做好預防

2021-01-14 瀟湘晨報

凌晨1點,重症監護室收了一名18歲的大一學生,入院時小夥子因為發燒精神不佳,面部頸部通紅,乍眼看上去像喝醉了一樣,仔細詢問了後才知道,小夥子根本沒喝酒,只是前幾天和同學一起在路邊吃了燒烤後,回去開始發燒全身酸痛,一直以為天冷凍感冒了,直到晚上發現一天都沒有小便,病情也越來越重,才給家裡打電話,急診入院,經過急診科醫生診斷後,才知道原來小夥子是感染了——出血熱。

一、什麼是出血熱?

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症候群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充血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出血熱不僅會造成肝腎等多臟器的功能損害,嚴重者還可危及生命。我國以黑線姬鼠、褐家鼠為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家鼠亦可傳染,罕見人傳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我國是該疾病的高發區,疫情最重。發病呈周期性波動,每數年會有一次較大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二、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出血熱潛伏期4~45天,一般為1~2周。典型臨床經過分為五期,包括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輕型可有越期的情況,重型可有重疊的情況。

(1)發熱期: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熱、畏寒,體溫在39~40℃之間,全身酸痛,多伴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三紅),呈酒醉貌。皮膚出血好發於雙側腋下及胸背部,多為出血點或搔抓樣、條索樣出血斑點。

(2)低血壓休克期 :發熱4~6病日後體溫下降,部分患者出現低血壓或休克。此期患者出血傾向十分明顯,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者數小時,長者可達6天之久。

(3)少尿期:少尿期是本病的極期,與低血壓休克期常無明顯界限,兩期也可重疊發生或完全缺如。本期一般出現於第5~8病日,持續約3~5天,長者可達2周以上。臨床表現有頭昏、頭痛、嗜睡、煩躁、譫妄,以至抽搐、昏迷,但皮膚、黏膜出血往往加重,伴嘔血、咯血、便血和血尿。

(4)多尿期:尿量逐步由每日400ml增加至3000ml以上,有些患者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ml。大量排尿而不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極易發生脫水、低血鉀和低血鈉,甚至發生二次休克而導致繼發性腎衰竭,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仍需加強監護和治療。

(5)恢復期:多數患者病後3~4周開始恢復。尿量逐漸減至每日2000ml左右,精神、食慾和體力亦漸恢復。

三、主要傳染源是什麼呢?

本病是由漢坦病毒屬的各型病毒引起,主要傳染源是野鼠及家鼠。少有人傳染人,所以患者不是主要傳染源。

四、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1)接觸感染:被帶毒的老鼠咬傷或感染性的鼠排洩物,直接接觸皮膚傷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傳播:鼠排洩物進入空氣中與塵埃形成氣溶膠,人因吸入而感染。

(3)消化道感染:人因為吃到了受感染鼠排洩物直接汙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

(4)蟲媒傳播:老鼠體表寄生的蟎類叮咬人亦可引起傳播。

(5)垂直傳播:垂直傳播即母嬰傳播,出血熱可經宮內或分娩時傳播。

五、預防措施都有哪些?

(1)防鼠滅鼠:應用藥物、機械等方法滅鼠,一般認為滅鼠後發病率可以下降。

(2)做好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防止鼠類排洩物汙染食品,不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洩物。

(3)滅蟎:對床鋪、草墊、地面、室外草叢、柴草堆等處採用藥物滅蟎。

(4)做好疫苗注射: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最有效措施。高發地區16~60歲的適齡人群,尤其是接近60歲的農民和剛滿16歲的學生,應儘早接種疫苗。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裴紅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人民網科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對嘴喝罐裝飲料感染出血熱 專家稱極可能易拉罐被老鼠汙染所致
    【對嘴喝罐裝飲料感染出血熱】6月9日,喝聽裝飲料之前,不少人都會擦擦罐口再喝,可是即便這樣「消毒」,一名深圳男子還是「中招」了。深圳45歲的貨車司機陳先生就是這樣喝了一瓶冰鎮罐裝飲料後,竟然發生了腎症候群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
  • 醫專學生患出血熱死亡,校方:已放假,正檢測老鼠採樣
    12月17日,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歲學生陳某楠死亡,醫院診斷其患流行性出血熱。12月20日,陳某楠的家人說,經了解該病主要通過老鼠傳播,因此懷疑陳某楠的死與學生宿舍頻繁出現的老鼠有關。受訪者供圖學校:已放假,全面篩查未發現異常西安醫學院高等專科學校20日回應稱: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傳染病的預防與宣傳教育工作,並且定期進行消毒。
  • 西安一學生患出血熱死亡 校方:已放假,檢測老鼠採樣
    公告同時稱,對全校餐廳、公寓樓、教室等公共區域進行了多次消毒,並嚴格落實管控責任,邀請市區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到學校現場指導疾控與防控工作,確保各項預防措施落實到位。公告還表示,學校召開全校輔導員會議,要求輔導員立即召開主題班會,講解出血熱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消除學生恐慌情緒。
  • 對嘴喝了罐冰鎮飲料,深圳男子被確診流行性出血熱
    罐裝飲料瓶可能被老鼠汙染腎症候群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蟲媒傳播。專家認為,導致陳先生發病的原因正是那罐對嘴喝下的罐裝飲料。
  • 某大學265名學生腹瀉嘔吐,部分確認感染諾如病毒!如何預防?
    從2日起,該學校多位學生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經多部門進行實地調查,取樣檢測,確認校內學生是感染諾如病毒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出現。 截止9.4日晚6時,已有214人在治療之後恢復健康,重返校園,其他同學還在醫院進行治療。
  • 12月健康提示:請您注意以下事項,做好個人防護
    而腎症候群出血熱依然處於流行大高峰,仍需密切關注。此外,西安12月出現霧霾天氣也屢見不鮮。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健康信息提示:特別提醒市民在PM2.5重汙染期間注意個人防護,保護健康。目前受國際和國內疫情形勢影響,西安新冠肺炎防控依然不能放鬆警惕。
  • 市民誤信老鼠營養豐富 吃鼠肉染出血熱險丟命
    吃頓老鼠肉,差點丟了命  一周以來,長沙市多家醫院連續收治了多名出血熱患者,這些人無一例外地吃過鼠肉,或者直接與老鼠接觸過。醫生提醒,近期該類病人有增加趨勢,市民應當心病從口入,不要盲目貪食野味。  【病例】男子吃鼠肉染上出血熱  2月18日,長沙市民龍先生突然出現發燒、頭痛、乏力、腰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在衛生所打了一天治感冒的吊瓶,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開始噁心、嘔吐,醫生初步診斷為出血熱。19日,經長沙市一醫院實驗室出血熱抗體檢測,龍先生的確患了出血熱。  「如果再耽誤一天,後果不堪設想。」
  • Sci Rep:非洲出血熱病毒在多種非洲蝙蝠中廣泛傳播
    圖片來自:whyfiles.org2016年5月25日/生物谷BIOON/--科邁隆-剛果出血熱病毒(CCHFV),或者又叫非洲出血熱病毒,是一種由蜱傳播的高致病性病毒,可能引起人類的出血熱。由人類的出血熱案例,可以反映出蜱蟲的地理分布。近期,德國科學家證實,在非洲多地的蝙蝠中,都發現了大量個體攜帶了非洲出血熱病毒。
  • 諾如病毒頻頻「放倒」學生!速看校園諾如病毒感染預防指引!
    福州一中學30多名學生感染諾如病毒,學校停課; 哈爾濱16名學生感染諾如病毒; 多名幼兒吐瀉 鐵西一幼兒園停園 6名幼兒諾如病毒檢測陽性; ......
  • 4月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18種 出血熱報告發病數同比上升
    無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腦、流腦、白喉、血吸蟲病和鉤體病發病、死亡報告。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B肝、梅毒、C肝和愛滋病。報告死亡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愛滋病、肺結核和人感染H7N9流感。同期,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10種,無絲蟲病報告。發病10477例,死亡2人。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出血熱|腸道傳染病|手足口病|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細菌...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在野生動物間流行,並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的疾病。洪災後需要重點預防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有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血吸蟲病、鼠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等。以下為洪澇災害後重點疾病防控要點。
  • 高考學霸感染愛滋病毒 即將踏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如何遠離愛滋病?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愛滋病防治組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我國,15歲到24歲之間的HIV病毒感染者,每年的新增病例在3000人左右,中國大學生群體中新感染HIV病毒人數正以每年30%到50%的增長率上升。此前,上海有部分高校在校園內新增了「愛滋病檢測包」自動售賣機,上架當天就引起了學生們的瘋狂搶購。當然檢測結果也在意料之中,多名學生被檢測出HIV陽性。
  • 伊波拉出血熱防控科普知識
    關於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指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的數種病毒,感染後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
  • 猴子出血熱困擾次大陸—資訊—科學網
    科學家從森林中收集扁蝨,然後研磨,用於KFD病毒研究。 圖片來源:R. STONE 在一個悶熱的4月天,Hoovanna Gowda慢慢從門廊走到後院蜂房。一個病毒學家小組曾將它納入出血熱病毒花名冊,並將它置於生物武器高風險行列,僅次於伊波拉病毒和青猴病。 局部威脅 在極大程度上,KFD似乎沒有形成比局部威脅更大的風險。年復一年,希莫加地區平均有約400例病例和數十例死亡病例。
  • 病毒感染難辭其咎,做好3件事,或可遠離
    可能和受到感染、化學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現在明確的誘發因素是嗜肝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包括麻疹病毒、乙型和C型肝炎病毒以及EB病毒等,會激發免疫系統。病毒抗原表位和某些肝臟抗原有相同的決定簇,會通過分子模擬,從而誘發交叉反應,導致自身免疫性肝病。
  • 16歲女孩ICU搶救一周!竟是得了這種傳染病
    不久前,16歲的小靜突然發燒、血象低,被確診為出血熱。小靜的媽媽:發燒燒到39℃,然後到醫院一查,是出血熱。西安市兒童醫院感染三科主任表示:小靜來的時候剛好處在發熱期,就是疾病的早期。並且已經出現了肺水腫、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小靜的媽媽: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個禮拜,14號才轉出來。
  • 海鯊網絡:996.icu到底是什麼?
    看到最近很多人在討論996.icu,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搞清楚996.icu是什麼意思,網上的解釋也是亂七八糟,畢竟不是程式設計師的人,可能比較難以理解相關概念,趁著清明節這個愉快的假日,小編就來講一講996.icu是什麼。
  • 鄭州一女子被老鼠咬傷手指頭,急診:出血熱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
    傳染病醫院急診人員說,老鼠咬傷出血最好出血熱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 核心提示 母親手指頭被老鼠咬傷出血後,想打出血熱疫苗,但問遍了省市區三級疾控中心和很多醫院,都沒有這種疫苗。 老鼠咬傷可能會感染傳染病,想打疫苗預防一下卻怎麼都找不來,這可急壞了鄭州市民謝政濤。
  • 被稱為「人類的噩夢」死亡率超高的伊波拉病毒,該怎麼預防呢?
    人類感染比較普遍,發病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集中,主要體現在成年人身上,這和成年人暴露和接觸的是分不開的,主要是因為接觸的患者或被感染動物人體水分、分必物和糞便等而傳染,到如今伊波拉病毒主要是在大自然的狐蝠科的果蝠身體中寄存,尤其在錘頭果蝠、富氏前肩上果蝠和小領果蝠。在正常狀況下不接觸被感染人、動物的各種人體水分、分泌物、糞便等,便不會無故感染。
  • 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如何預防?
    HIV傳染速度和死亡率極高, 人人都可能感染HIV,但是學生群體和老年群體感大幅增長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愛滋病的已經達到81.6%。高校學生無知的安全性觀念和性行為的改變化是學生HIV感染上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