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哈木·阿地力的APP在土耳其火了:因為站在中國巨人的肩上

2020-11-2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隆洋】上周,因為一段恐怖組織視頻,土耳其再次封禁臉書、推特,但一家中國人創辦的新聞類APP卻意外用戶激增。GüNDEM,中文翻譯「話題、議程和熱門」,目前日活已經接近100萬,成為土耳其「增長最快的內容聚合媒體平臺」。

「其實我們也會提心弔膽」,12月28日,當和觀察者網聊起這事兒,創始人艾地哈木·阿地力道出了心聲,不過,儘管承認困難和挑戰重重,他卻更願意談戰略、能力和願景。

艾地哈木·阿迪力(左三)今年8月在德國考察

「我們成功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核心是『三個尊重』。尊重用戶,尊重當地法律,尊重當地的商業環境。」艾地表示,他特別反感一些人說「佔領XX國家、打敗什麼人民」,「我們不覺得是在搶佔土耳其市場,而是服務好這個市場和這裡的人民。」

這也讓他格外贊同中國近年來在處理海外敏感問題時採取的「尊重當地人民」的立場,「這是一種智慧和自信的表現。」

談到在土耳其的發展,艾地坦言,土耳其當地的大媒體已經轉戰移動端,實力雄厚,但自己的企業也有獨到之處,「我們站在中國巨人的肩上」,「在高新網際網路科技方面,中國技術全球領先;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理念和變現手段早就百花齊放。全世界很多地區還沒有想到過東西,在中國已經經歷過長期的競爭和完善。」

艾地畢業於北大計算機系,懂五門語言,尤其喜歡歷史,「中國史、東亞史、歐洲史,我基本上看了無數次」,他認為,自己的努力也是出於一種「歷史使命」。「我是中國人,又是少數民族。我懂漢語,又懂土耳其語。我還恰好還在從事中土兩國的商業交流。」

說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艾地也總結起了感受,「中國的B2C(對消費者 )產業在海外的存在感很低。但隨著產業升級的進行與國力的上升,中國產品在海外的地位會慢慢改變。」

而在B2B(對企業)的領域,艾地認為,中國的高鐵、核電、水利、公路、電網世界聞名。土耳其的高鐵是中國建的,中工、中鐵、哈電、工商銀行在當地都很有名,「這隻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其他的國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用比較了。」

除了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最好的內容服務,艾地還有另一個目標。他發現,歷史上的大國崛起,總伴隨著媒體的保駕護航,但「中國的國力和目前的媒體實力卻並不匹配。」

「你可以說我們有一些『驕傲和傲慢』,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願意肩負這個使命,用我們的技術、文化、理念,去促成中國媒體在海外的影響力。」

觀察者網:艾地你好,我們先從你的北大學霸經歷聊起吧。聽說你懂七門語言?

艾地:是五門(笑)。首先我本來是在一個多民族的地區長大,像哈薩克族他也會說維吾爾語,反過來也一樣,我這一出生就會兩門語言了。我又是上漢語學校,從高中開始學習漢語。我本來喜歡學習新東西,英語、德語、土耳其語也學得很用心。另外,我父親算是新疆最早一批到北京上學的大學生,他也經常鼓勵我多學幾門語言。

觀察者網: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或者有意思的事嗎?

艾地:最難忘的事兒應該是在高中吧,我復讀了一年。當時在昌吉住校,可能我的個性也比較突出,比較「不會做人」,然後就被孤立了。嚴重的時候,每隔一兩天,就有五六個同學來欺負我一下。那段時間非常孤獨。

但你也得活著呀,得想辦法開心地活著,還不能影響學習。所以那段時間我就是各種想辦法堅持下去,不斷鼓勵自己,激勵自己。到最後,還算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吧,考上了北京大學。

現在我覺得,未來才是最重要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一種恩賜,能夠享受並利用好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成長。當時我才十七八,什麼都不懂,所以也非常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非常地支持我。

我記得有一次跟同學們吵架了,那次真的忍無可忍,就跟母親打電話說不想復讀了。我媽當時就說,艾地你是個男人,你如果說你不復讀了,你當初考到哪裡,我作為一個女人我能幫你搞定,你也不要廢話。但是,如果你這次作了這個決定,那就是放棄,你是真的要作這個決定嗎?

當時我哭得稀裡譁啦的,暫時掛了電話,兩三分鐘後,大概冷靜下來了,我回電話說:「媽,你別管我了,我繼續在這兒搞。」

艾地父親拍攝的照片:艾地與祖爺爺,這張照片曾在新疆克拉瑪依的一場攝影比賽中獲得金獎

觀察者網:你當時是怎麼樣想到去土耳其去創業呢,對於大多數人,土耳其還是比較陌生的,可能更多是在國際局勢動蕩時才會去關注。

艾地:這個問題特別容易被問到,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對土耳其還是不太了解,甚至可能也不太願意去了解吧。

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土耳其的突厥文化、語言,跟整個中亞,還有新疆的西部,都有一定的相似度。對於新疆的少數民族來說,它沒有那麼陌生。

第二個原因,我在2013年時曾與土耳其有過合作,給一個外包商工作。所以,我們並不是憑空就去了土耳其,一切是水到渠成而已。

說到這裡,我想再簡單地說一下,有些公司和創業團隊,他們更多是一拍腦袋就想去做一件事,但事情的發展,有時更多是一種自然的過程,這樣成功率更高,努力也不會淪為無用功。

此外,我在去土耳其之前去過日本、韓國、美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亞塞拜然。韓國美國市場太成熟,能做的不多。而土耳其的網絡環境、人文和政治環境都比較開放,也比較世俗,更加願意去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

觀察者網:聽說你之前也做過一系列產品,怎麼會想到做「今日頭條」?

艾地:我們一直在試水,哪怕一些數據並不理想。之前跟土耳其電信合作過軟體商店,也做過土耳其版91軟體商店、土耳其的好123、美團。

當時做著好123,它是各種網站的分發渠道。我們就想,能不能把一些內容,比如說笑話啊、新聞吶,文字啊,也放到一個網頁上。其實很自然。

除了產品的形式,我們在變現的手法上也在不斷嘗試。從今年11月開始,我們已經啟動了一個變現戰略,大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到每天2000美金。明年三四月,希望做到5000美金。六七月,希望做到一萬美金。這也是我們明年的工作重點,希望能達到流水1億。

艾地提供了公司11月6日-12月29日的每日變現增長趨勢,因涉及商業機密,具體數字已被隱去

觀察者網:目前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你認為有哪些原因?你們是怎麼拿到當地80%的媒體版權的?

艾地:我們的成功原因非常複雜,但核心是「三個尊重」。尊重用戶,我們進行了多次線下訪問,獲取用戶需求。尊重當地法律,比如籤署了80%左右的媒體版權。最後,尊重當地的商業環境。

我曾在一些「出海」群裡看到什麼「佔領XX國家、打敗什麼人民」的說法,對此我很反感。我們不覺得是在搶佔土耳其市場,而是應該服務好這個市場,和這個地區的人民。

拿到版權的原因也很多,首先還是文化上的優勢。我們會和合作方進行非常充分的溝通,說清楚我們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們會變成什麼樣,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和未來契機。

另外,我們的成功之處也在於能把競爭對手轉變成為合作夥伴。但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核心機密了。

觀察者網:目前你的產品在下載排行榜上僅次於推特,成為了土耳其「增長最快的內容聚合平臺」。你們離土耳其最大的新聞類APP距離有多遠,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艾地:我們永遠希望成為最有價值的內容聚合平臺,但「最大」的定義千差萬別,可以是用戶數量、使用時長或者轉發數量。所以這個詞很難有效定位我們的價值。

土耳其的幾大媒體都已經從傳統紙媒轉向了移動端,它們長期耕耘,有深厚的用戶基礎,還有更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而且都有10億美金的估值。我們不談「最大」,也是想尊重這些媒體。

但是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我們是發展最快的。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最有價值的」聚合類資訊平臺。和本地區的傳統媒體相比,我們有三大區別。

第一,在高新網際網路科技方面,中國在第一梯隊,技術全球領先,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

第二,我們背靠中國,深刻了解中國市場百花齊放的商業模式、商業理念和變現手段。比如視頻直播、今日頭條風格的廣告、問答欄目。全世界很多地區還沒有想到過東西,在中國已經經歷過長期的競爭和完善。

第三,土耳其地跨兩大洲,我們的擴張潛力巨大。

相關焦點

  • 《寓意隨想》0062 站在巨人的肩上
    0062站在巨人的肩上 主題——借勢 站在巨人肩上就是馬太效應文章的繼續,具體是如何實施的,我個人的理解,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們從小學語文,學到的都是經典名篇,而學英語的文章既無聊又無用,學語文我們就是站在巨人肩上,藉助古人的智慧結晶,幫助我們成長,如果你喜歡閱讀的話,讀古代的書籍收穫往往很多,顯然現代的書也不差,比如作者都是精通古今思想的人,而各種思想最終都要歸於具體的人,或者是偉人名人
  • 牛頓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其中的味道你真的知道嗎?
    另一個評價是如果說自己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一般情況下,對這兩個評價的解讀往往把牛頓塑造成謙謙君子的形象。牛頓發現了那麼多重要的定律,卻把未知的世界比作大海,而自己撿到的只是幾枚石子、貝殼而已。「站在巨人的肩上」更被當作牛頓不忘科學前輩的體現,沒有伽利略、笛卡爾等人的工作,牛頓就不會有這麼偉大的科學貢獻。
  • 牛頓站在哪些巨人的肩上1
    牛頓說:「我之所以比別人望得遠些,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那麼這些巨人有哪些呢?1、第一個是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在中世紀以前,人們在思想領域信奉的就是他。布魯諾因為堅定地捍衛日心說,引起教會的恐懼和仇恨,並整整把他囚禁八年。最後竟被處以火刑,活活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教會如此的殘忍,而布魯諾卻不畏殘暴在烈火中守住了理性和科學的尊嚴。
  • 看得更遠,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表示:其實我在損同行
    牛頓有一句名言經常被引用:「如果說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是這樣的一句話,牛頓的本意,其實是損一位同行。同時,牛頓因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會經常遭受同齡孩子們、同學們的欺凌,作為無人護看的「野孩子」,這太常態不過了。
  • 運用海外資本,李書福成功的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而就在三天後,針對媒體報導的「吉利投資戴姆勒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國某地方國資」,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該報導不實,純屬捕風捉影。楊學良再次強調,本次投資是吉利集團海外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交易資金的自我平衡,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
  • 名人英語: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further/farther是far的比較級upon=onother 其他人shoulder肩膀giant巨人;巨大的句子結構:
  • 牛頓說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確實是發自肺腑
    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誰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關於這句話,有人解釋為是牛頓反諷他的某位學術競爭對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西方的科學發展史,就會發現牛頓這句話可能真是發自肺腑。1000年前,整個歐洲大陸處於中世紀黑暗之中。
  • 「站在巨人肩上」的豪華車,品質、顏值、性價比全優,排面還足
    而對於很多普通消費者來說,選擇二手車時最大的擔心就是自己不太懂車,而這就需要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權威性機構」,而作為豪華品牌一哥的梅賽德斯-奔馳在二手車上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其早在2009年就專為中國市場打造出了「星睿」二手車業務品牌,背靠梅賽德斯-奔馳的星睿無疑更加權威和專業化,為不懂車的消費者解決了後顧之憂,「站在巨人肩上」的豪華車,品質、顏值、性價比全優,排面還足
  • 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一家國產晶片龍頭崛起,被稱中國的「英飛凌」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投入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國晶片企業開始崛起。其中最著名的三家企業包括中芯國際,紫光集團和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以晶片代工為主,而紫光集團旗下包括晶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存儲企業長江存儲等。
  • 試駕,站在巨人肩上成功起跳的本田皓影
    作為廣本「舉全力」的車型,顯然它的地位不在雅閣之下,當然,更讓我好奇的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它,向上的空間還有多少,在哪裡?不可否認,儘管皓影在有意避開與CR-V的正面較量,尋求增量市場,但其雙胞胎車型的身份依然是它被眾多購車者所關注的原因之一,好處很明顯,自帶流量,但同時也面臨挑戰,怎麼走出光環,成就更獨特的自己。
  • 以後還是不要說「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了
    巨人的肩膀==巨人者,指已經取得很高成就的前輩。==肩膀者,意指前人的成就就是後人成功的基礎。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牛頓站在哪些巨人的肩上2
    圖片來自網絡3、第五位巨人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克卜勒。克卜勒不斷地努力學習,有幸成為了第六位巨人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得到了第谷傾囊相授。科學家大多是「瘋子」,因為他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在他眼裡:科學就是一切,科學就是人生!——克卜勒
  • 馬斯克是怎麼站在巨人肩上做腦機的?
    業內投資人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某種意義上看,馬斯克更像是一個「產業代理人」,因為他,一個產業鏈上的各種資源能夠快速實現商業整合。可以從馬斯克身上學到什麼?儘管馬斯克在腦機接口上賺足「全球眼球」,但在腦機接口這條路上,並非他一人在探索,某種意義上看,馬斯克同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暉光表示。人類對於腦機接口的探索迄今已經有了近100年的歷史。
  • 第一富豪談成功:站在巨人肩上
    去年,他以超過149億元人民幣的身家,超越了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富豪。  富豪印象:不像富豪的富豪   出現在黃浦總裁西部行企業家高峰論壇講壇上的施正榮看上去安詳而鎮定,他給自己在成都的時間是1個小時,隨後要馬上飛到上海、德國。「我一年有2/3的時間都在滿世界跑。」
  • 超盟金服站在巨人的肩上,從0做餐飲,日增120多單!
    幾年前,俞冬鳳一直在廣州的一家玉器店工作,因為業績難提升,店裡生意也不景氣,她便辭去了幹了6年的工作,一心留在家裡照顧家人。後來,隨著小孩子慢慢長大,俞冬鳳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小孩子小的時候,需要人照顧,現在長大了,各方面都需要開支,一直在家也不是長久之計......」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1254字,閱讀需要4分鐘名人語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
  • IPFS/Filecoin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這個世界與實物世界完全不同,它是一個以數字為媒介的虛擬世界,因此,認知不能僅限於實物世界,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認知是個挑戰,因為數字世界衝擊著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不過,大多數人都不會買,因為他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就是QQ聊天,看電視劇,玩遊戲,或者開個會員,充Q幣。大家都這麼努力,每個人都貢獻一點,所以人家公司市值突破兩萬億,逼著人家無可奈何只有上市了。這些中心化的機構掌握龐大的數據,作為廣大消費者,絕對功不可沒,但是,論功行賞你分紅了嗎?這簡直不可能!
  •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以至於牛頓後來曾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太陽系行星運行不過有對於牛頓這個「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頓在巨人肩上~~~牛頓也因為這事情非常氣憤,於是他給胡克回信中提到了胡克的「功績」,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IPFS/Filecoin時代變遷創造機遇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IPFS/Filecoin時代變遷創造機遇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先講個小故事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將兩個金條和一個香蕉放在猴子面前,猴子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香蕉。並且動作也很嫻熟,快速剝皮,秒入口中,醉於眼前的美食。金錢自然不是黃金,但是黃金自古就是金錢,它成了財富的象徵。猴為何不選富貴?這樣香蕉就會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