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舞刀弄劍,稀鬆平常。大刀是一種常見的古代兵器,但是不要以為刀只有一種,刀的身形不一樣,種類也就有很多種。
比如:刀口圓若半弦月者,就會被叫做偃月刀,刀身寬大者,就叫做寬刃刀等等還有很多種類的刀。
刀作為最典型的傳統冷兵器之一,是中國所特有的兵器。外國人把刀叫做「中國寬劍」。現在人們對刀的印象,是來自於宋代的手刀,宋朝由於常年戰亂,打仗需要兵器,所以宋代的兵器生產規模就已經非常的龐大了,再加上政府管理得當。
除了朝廷的兵器製造機構,各個地方也有一定規模的兵器製造局。加上國家鼓勵工匠們創新。宋朝的手刀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手刀的特點是刀身雖然短但是闊氣,刀背寬厚,刀刃極其鋒利。非常適合攜帶,而且在攻城戰中短兵相接,具有一定的優勢。
刀的出現是在很久以前,是出現最早的兵器之一。早在石器時代就有類似刀形的打制石器,那時候的原始人用它切,砍以及割獸皮。在最開始時,刀其實被當做生產工具來使用,到後來,刀才漸漸被用於戰場上使用。
其實剛開始,刀的形狀和劍是差不多的,都是直刃,但是刀是單刃的,劍是雙刃的。在青銅器時代,刀的原料就開始變成青銅的了。
這也就標誌著人類的兵器開始進入兵器時代。雖然刀開始變成銅製的了,但戰場上的主要兵器還是劍。漢代之後,冶金技術開始成熟及應用,刀的作用慢慢開始變成歷史舞臺的主角,人類的武器開始變得多種多樣。
漢代的時候,鋼刀開始廣泛運用,青銅刀劍被淘汰。漢朝時期,刀韌性遠遠高於青銅刀。這個時候,刀也開始風靡天下。
從皇帝到百官都非常喜歡佩刀,漢朝的等級制度非常的森嚴,所以官員的佩刀也自然就會被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人,佩刀的質地和材料、刀的形狀,以及刀的顏色,刀上的花紋都是有區別的。所以這個時候佩刀就成為了貴族子弟身份的象徵。
說到刀,每個人都會想起,蜀漢名將,被譽為「武聖」的關羽。關羽的身邊的大刀就是大名鼎鼎的青龍偃月刀。此刀為一把長柄大刀,關羽與這把絕世神兵一起身經百戰,所向披靡。
青龍偃月刀就像關羽一樣,是中國人心中的神的化身。青龍偃月刀,不論材質,資歷,戰績都是無可挑剔的,可謂是「中華刀祖」。
在唐朝的時候,刀的冶煉技術經過前朝的改進以及實驗,可以算是比較成熟的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唐刀」。
唐刀不僅吸收了中國刀的優良傳統,而且在前朝的技術上加以改進,加上唐朝自身的冶煉技術,刀刃不僅堅硬可以劈砍輕甲,而且刀尖可破扎甲,同時刀身堅韌不變形、耐用。
在唐朝的時候,國家與外面的國家交往非常的密切,每個國家都想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日本也不例外,他們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先進技術,唐刀也是這個時候傳入日本。在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唐刀被慢慢的改造為符合日本人的倭刀。
苗刀,是中國明朝時期的一種道具,是明朝軍隊的主要兵器。由於當時倭寇盛行,加上倭寇使用的武器非常的厲害,明朝有名的將領戚繼光便發揮聰明才智便將倭刀改造成為了苗刀,此後,明軍利用苗刀的鋒利,以及戚將軍獨特的打仗方法成功擊退了倭寇。
清朝時期,鋼鐵冶煉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人們對刀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大環刀了,與普通的刀相比,其實大環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除了在刀背上那一排標誌性的鐵環。
還有就是刀身特別的厚重。根據鐵環的數量,大環刀可以被分為:三環刀,四環刀等等。九環刀自然是刀可以具有的最大環數。這些刀上的鐵環被分為這麼多數字究竟有什麼作用呢?大刀上裝鐵環不會覺得多此一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刀背上加上鐵環,打仗的時候,揮動大刀,可以對敵人起到震懾作用。雖然不能直接傷害敵人,但能夠對其他敵軍形成強烈的震懾作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是古人們在練習刀法的一種方式,在練習刀法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會與刀發出聲響。
但是有些武功高深的人,對刀的控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上,刀仿佛會與自己合為一體,在出刀的時候,鐵環並不會發出震蕩聲。要知道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鐵環越多,對人的要求更加嚴格。
刀背上的鐵環的數量之分,有六環、七環,更有的人用的是九環刀。如果此人用的是九環刀的話,就代表這個人擁有極高的江湖地位,每個人都會對他表示極高的敬重。
但是,幾乎所有的刀都是殺人的利器,用之善就是善,用之惡則為惡。刀不在於鋒利,而在於用刀之人的心。要知道即使是菜刀,在庖丁的手中,也會變成完美的刀。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