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學聯合研發多功能超薄隱形眼鏡傳感系統 檢測精度更靈敏

2021-01-09 RFID世界網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巨大影響,加上其他疾病或慢性健康風險,極大地促進了生物電子和醫療設備的發展和應用,用於實時監測和診斷健康狀況。在這些設備中,智能隱形眼鏡因其能夠直接監測生理和環境信息而受到廣泛關注。配備了高靈敏度傳感器的智能隱形眼鏡將為一種非侵入性方法提供可能性,以連續檢測眼淚中的生物標誌物。它們還可以配備專用集成電路晶片,以進一步豐富其獲取、處理和傳輸生理特性的功能,管理疾病和健康風險,並最終促進健康和福祉。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前的演示仍然需要多步驟集成過程,檢測靈敏度和機械生物相容性有限。

近日,來自薩裡大學、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哈佛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寧波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多功能超薄隱形眼鏡傳感系統。傳感器系統包括一個用於接收光學信息、成像和視覺輔助的光電探測器、一個用於診斷潛在角膜疾病的溫度傳感器和一個用於直接從淚液監測葡萄糖水平的葡萄糖傳感器。

領導這項研究的薩裡大學高級技術研究所(ATI)儲能和生物電子學講師、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高級研究科學家趙雲龍博士說,「這些結果不僅為製造先進的智能隱形眼鏡提供了一種新穎且易於製造的方法,而且為物聯網、人機界面等多功能電子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趙博士補充道,「我們基於超薄電晶體的蛇形網傳感器系統和製造策略允許為了進一步結合其他功能組件,例如用於電生理學的電極陣列、用於無線通信的天線以及用於未來活體探索和實際應用的功率模塊,例如薄膜電池和酶生物燃料電池。我們在ATI、薩裡大學和NPL的研究團隊目前正致力於這些領域。」

「與傳統的智能隱形眼鏡不同的是,我們的超薄傳感器層可以直接安裝在隱形眼鏡上,並保持與眼淚的直接接觸,具有組裝簡單、檢測靈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機械穩定性好、不幹擾眨眼和視力等優點。」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現任哈佛大學博士後郭士奇博士說。

這種帶有場效應電晶體的多功能隱形眼鏡能夠提供來自眼睛的多種信號,這些信號可以與先進的數據分析算法相結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精確的醫療分析。這類研究將成為寧波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薩裡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的ATI主任拉維?席爾瓦(Ravi Silva)教授表示:「這種創新性的工作符合我們研究所的使命,它旨在應對能源、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可持續技術以及更廣泛的與「生活質量」相關的技術方面的重大挑戰。」

這篇研究論文「基於多功能超薄MoS2電晶體的集成隱形眼鏡傳感器系統」已經發表在Matter上。

1

相關焦點

  • 多功能鏡片傳感器系統可為智能隱形眼鏡帶來革命性變化
    智能隱形眼鏡因其能夠直接監測生理和環境信息而引起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配備高靈敏度傳感器的智能隱形眼鏡將開啟一種非侵入式、連續檢測眼淚中生物標誌物的可能性。它們還可以配備特定應用的集成電路晶片,進一步豐富其功能,以獲取、處理和傳輸生理特性,管理疾病和健康風險,並最終促進健康。
  • 傳感器熱點:新型超薄傳感器,讓智能隱形眼鏡走向現實
    傳感新品 【新型超薄傳感器,讓智能隱形眼鏡走向現實】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製造工藝開發了多功能超薄傳感器,這為智能隱形眼鏡的生產鋪平道路。該傳感器由薩裡大學、哈佛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
  • 通通交給智能隱形眼鏡
    研究人員以超薄二硫化鉬電晶體蛇形網絡傳感器系統為基礎,設計了一款新型智能隱形眼鏡。 COVID-19大流行以及其他慢性健康風險的盛行推動了生物電子及醫療設備領域的發展。其中,智能隱形眼鏡由於能夠直接監測生理、環境信息贏得了廣泛關注。
  • 復旦大學採用光強檢測SPR傳感,精度提高100倍
    復旦大學朱曉松博士課題組提出採用光強檢測SPR傳感方式,利用單色光的入射並檢測傳感器的輸出光強與折射率的關係,在靈敏度與波長檢測型傳感器相當的條件下
  • 中國海洋大學研發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的新型傳感機制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這一開創性工作在信號傳導、調節、數據處理、無線傳輸、系統集成、現場數據處理和通信等方面實現了重大進步,使得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向實用化邁出了一大步。我國在這一領域也有所建樹。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暨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先進材料實驗室聯合展示了多標誌物電化學傳感技術。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這一開創性工作在信號傳導、調節、數據處理、無線傳輸、系統集成、現場數據處理和通信等方面實現了重大進步,使得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向實用化邁出了一大步。 我國在這一領域也有所建樹。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暨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先進材料實驗室聯合展示了多標誌物電化學傳感技術。
  • 華科納米等離子光學傳感晶片突破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劉鋼教授團隊利用其擁有的國際最新納米等離子光學晶片專利技術,成功研發基於新型納米等離子光學晶片技術的高靈敏度光學檢測系統,可以快速特異性測量樣品中的新冠病毒顆粒的濃度,使得新冠肺炎早期無症狀感染現場快速無創檢測成為可能。
  • 多功能「影響」熱傳感效果 電子溫度計最不準
    原標題:多功能「影響」熱傳感效果 電子溫度計最不準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院專家表示,目前電子溫度計尚無計量檢定規程,導致溫度誤差在實際檢測中無法判斷。
  • 海大研發新型傳感機制,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
  •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發新型隱形眼鏡「矯正紅綠色盲」
    高科技的產物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他們開發的新技術可以應用到隱形眼鏡上幫助色盲患者看到真實的鮮豔色彩,並且能夠提高10倍對於色彩的感知度。據報導,這項研究涉及到將被稱為超表面的超薄光學設備整合到普通隱形眼鏡中,以矯正紅綠色盲,目前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到光學學會期刊《光學快報》上。我們對以色列可以治近視的眼藥水等了好多年了,期待下一個高科技產物的誕生!什麼時候才能把近視給治好?不是雷射手術的那種!貌似是前幾年說的,滴一滴液體就可以治療近視也是以色列的吧?
  • 以色列研發高科技隱形眼鏡 可以幫助矯正紅綠色盲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他們開發的新技術可以應用到隱形眼鏡上幫助色盲患者看到真實的鮮豔色彩,並且能夠提高10倍對於色彩的感知度。據報導,這項研究涉及到將被稱為超表面(metasurfaces)的超薄光學設備整合到普通隱形眼鏡中,以矯正紅綠色盲,目前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到光學學會期刊《光學快報》上。研究人員表示,對於色盲患者而言,這種可定製的隱形眼鏡是一種方便而且舒適的解決方案,並且隨著研究的推進,這種方法最終會擴展到幫助其他形式的色盲以及其他眼部疾病。
  • 海大研發新材料,可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抗幹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梅永豐課題組研發柔性薄膜組裝集成晶片傳感器
    物聯網(IoT)應用是「超越摩爾」技術路線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需要數量巨大的集成電路晶片來分析處理來自外部傳感器件的海量信號。目前,大多數傳感信號採集器件和信號處理單元均為分離設計,將在整體上產生更大功耗並佔據更大的空間。由此,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梅永豐課題組提出了將信號檢測和分析功能集成於同一個晶片器件中的全新概念。
  • 復旦大學呂銀祥教授《ACS AMI》:低成本高靈敏碳基層狀多功能傳感...
    針對這一問題,復旦大學呂銀祥教授利用高彈性的氨綸織物作為柔性基底,通過原位還原法和「浸漬-提拉」法製備了rGO/石墨/PVA複合層狀導電織物,實現了低成本和高靈敏的目標。圖1 多功能傳感織物的製備流程示意圖、微結構表徵及可靠性測試。該導電織物在拉伸過程中出現了靈敏度跳躍式增加的有趣現象,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拉伸過程中由於「磚-砂-漿」結構的PVA表層、還原氧化石墨烯中間層及織物基底層在不同拉伸強度下的形變具有較大差異,導致較大的導電通路變化從而引起了靈敏度在某些臨界點急劇增加的現象。
  • 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11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Tuning interfacial energy barriers in heterojunctions for anti-interference sensing」(《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
  • 電容傳感技術使智能家電更智能
    固態電容液位傳感技術  液位傳感對於一系列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來說是一種核心技術。浸沒式機械系統在傳統上一直服務於這一領域,用於製冰機、洗碗機、洗衣機、水過濾系統及飲料售賣機等。這類系統中使用的傳感器、浮子和開關都浸沒在液體當中,這會造成過度的磨損、腐蝕,甚至是交叉汙染。
  • 英國研發超快且超靈敏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
    英國卡迪夫大學複合半導體研究院(Cardiff University's Institute for Compound Semiconductors,ICS)的一組研究人員與其他人合作,創造了一款超快、高度靈敏的雪崩光電二極體(APD),該款二極體產生的電子「噪音」與其他矽競品的要小。
  • 復旦大學武利民課題組在高靈敏壓力傳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武利民教授團隊所發展出的超高靈敏度傳感薄膜材料,厚度僅為20mm,最高靈敏度達260.3 kPa-1,擁有著1至10000Pa壓強範圍的傳感能力,且薄膜無色透明,可通過旋塗方法大面積應用於各種形狀的表面(圖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