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右)與韓國外長康京和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談。(圖源:共同社)
近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推動談判取得了重要進展礎。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已經結束的消息尤為令人振奮,意味著各方在原則性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為後面的談判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RCEP談判已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然而,作為RCEP談判的兩個重要參與國,日韓在雙邊貿易方面產生的摩擦及其不斷升級的態勢,不禁令人擔憂。日韓貿易爭端究竟會給亞太地區這一規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帶來何種影響?
8月2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將韓國移出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名單國家」,著實給當時正在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添了把「堵」,對RCEP談判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目前看來,日韓雙邊貿易關係在這一階段的衝突仍將不斷發酵,導致兩國可能為了反對而反對,在區域合作及對外貿易政策中放棄合作。在推進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這樣的負面效果是區域各國都不想看到的。若最終沒有中間人可以緩解或彌合日韓直接的衝突,未來協定談判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可能隨之增加。
但如果放在更大的圖景中考慮,日韓頭頂上的這團「低氣壓」對RCEP談判大局的影響是可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日韓雙方都有積極推動RCEP談判儘快達成的意願。日韓經濟發展階段相似,兩國在RCEP談判中較困難的部分,即開放市場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就維繫全球自由貿易秩序而言,日本挑起的這次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倒退。積極推動RCEP談判對韓國而言無疑是有利的,意味著未來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對日本施加壓力,敦促其做出有利於維護自由貿易的選擇。
東協是RCEP的發起者與積極主導力量,東協各國極為重視RCEP談判,並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談判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廣泛的尊重和支持。在RCEP框架內,東協也可以在調停日韓爭端上發揮一定作用。
RCEP達成後將覆蓋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貿易量,一個全新的大型經濟網絡將連接到各個國家,形成地區新的價值鏈。包括日韓在內的所有成員國都應該秉持負責任的態度,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發揮積極作用。在RCEP談判全力衝刺的關鍵階段,希望日韓兩國將分歧控制在雙邊層面上,與其他成員攜手一道努力奔跑,年內結束這場接近7年的追夢「長跑」,達到各國互利共贏的終點。(海外網評論員 欒雨石)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