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結果,研究生畢業的我自閉了

2020-12-04 量子位

金磊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現在的中小學「後浪們」,到底強到了什麼地步?

看了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結果,我快自閉了。

結果簡直驚掉下巴…..這都是些什麼天書般的課題?

原來,小學生就已經開始搞「6-BA細胞分裂」、「黃酮類化合物」、「C10orf67」。

中學生也是不甘示弱,「響應型納米粒」、「螺吡喃-芘雙色團」、「腎小管IMCD3細胞株」。

不禁讓人想到前不久火爆全網的演講《後浪》裡的一句話:

然而,冷靜思考一下,這真的是初高中,甚至小學水平的孩子,就能hold得住的課題嗎?

翻了翻資料,挖了挖人——哦,原來這比賽,是一場「科研親子接力棒大賽」

為什麼這麼說?各位看官且細品。

超乎尋常的課題難度

這些課題中涉及到的概念,難度係數有多高?

先來看下最近比較熱議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

根據公開資料來看,這項研究的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一所小學的學生,陳某石。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反應都會是——什麼是C10orf67

在網上查了查資料,原來,C10orf67是人類第10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

換成簡單一點的說法,這個題目的意思就是——某個基因在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小學生就知道什麼基因了?

要知道,對於「基因」這個概念,本科生都需要發給一年的時間來研究。

而根據這位陳小朋友在日記中的描述,他一開始也不是非常明白什麼是基因。

然而,短短4天時間內,已經到了「了解PCR技術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設計」這種境界了。

而且也了解了「PCR擴增mRNA底物和螢光基因的概念」

有網友評論道:

這項論文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博士級別。

不明覺厲……

再來看下最近熱議的另一個題目——《二氫楊梅素調節肝臟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

這是第33屆比賽的中學組一等獎研究。

單從題目上來看,也是一項難度係數極高的研究了(它下面的2項研究也是如此…)。

這項研究的作者,是當時還在重慶念高二的彭某珊同學。

雖然高中生對於生物可以說是具有一定生物知識儲備,但單是這項研究的水平,應該是碩士級別。

怎麼說?

因為有網友扒出來,彭某珊的研究和某篇碩士論文裡的圖片數據一模一樣。

來感受下二者之間數據圖的畫風。

嗯,確實是比較明顯了。

難以置信的操作難度

除了課題概念上的難度外,還有操作方面讓人費解的點。

先看這位曾同學的研究——「基於同步輻射技術對提高鎂合金硬度的熱處理過程的研究」。

這個實驗是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做的,惹得量子位同事一陣「檸檬」:

我讀研那會兒,老師都弄不到這個資源。

要說「同步輻射光源」,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技術了,全國範圍內只有三家,北京、上海、合肥。

北京的同步輻射光源被稱為「第一代」,合肥是「第二代」,而「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

據媒體報導, 一位業內人士發文說,因為需求旺盛,上海光源的測試排期都是24小時連軸轉,每年一堆人排隊等著用。

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上,有這樣一個機時申請資格:在職科研人員,特別強調的是,目前學生不能獨立申請。

申請時間則是全年接收課題申請,每年分兩期進行專家評審。而她又是如何能夠申請到呢?

進一步,就搜到了在航空材料報上刊發的論文「基於同步輻射技術的WE54鎂合金原位時效研究」。

同樣都是鎂合金,同樣採用「同步輻射技術」,同樣進行的「原位研究」。

而第一作者正是曾同學,而二作則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周某晉同學。

嗯,同在上海,又有知名機構背書,答案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再來看這位段某嚴同學,全重慶市唯四獲得一等獎的同學。他的研究是「用蛋清做個元器件——柔性憶阻器及交叉陣列的研究與製備」。

顧名思義,就是採用蛋清作為原料,利用黑色素、甘油和去離子水對蛋清蛋白質進行改性,製備出一種高柔性憶阻器。

憶阻器,就是一種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通過控制電流的變化可改變其阻值。

用它設計的電路有仿生功能,能夠實現類似人腦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功能,大大提高了運算效率。

但就有網友表示,一個中學生很難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這個同時涉及計算機電子物理等專業的課題。

那他是如何做到的?

從他提供的圖片顯示,他在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查閱資料,在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與研究生商討實驗方法和步驟,接著就在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101實驗室」完成整個實驗流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他們之後,又有2名武漢小學生火了——她們,合作研究茶多酚抗腫瘤,在33屆比賽中獲小學組三等獎。

而在獲獎時,他們分別在念小學3年級和5年級。

熱議的點在於,僅僅是小學階段的李某怡和李某卿,便能在實驗室裡完成動物抓取、稱重、小鼠藥物注射、腫瘤測量等「簡單操作」。

但想一想便知,此實驗的要求邏輯性強且嚴謹,網友們的質疑點也比較明顯:

這麼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腎?以及是如何進入這樣的實驗室的?

裙帶關係、親子接力棒大賽?

那麼,如此高難度的選題和操作,這些後浪們是如何實現的呢?

根據網上的一些爆料,初步有了眉目。

「高難度選題」組

關於陳某石小朋友,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在其網站發布了一則聲明:

在這份聲明中,已然明確的指出了此次熱議事件的一個關鍵信息——該獲獎項目系我所研究員之子

而在陳小朋友的日記中有寫道:

指導老師呂某梅,帶他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還有楊老師商量參與開展研究工作。

這裡提到的陳老師和楊老師,正是陳小朋友的父母。

而擔任此次雲南省青少年科創大賽的資深評委,也正是其父母單位的同事。

雖然昆明動物研究所至今還未給出明確的說法,但如此看來,這件事情也就有了初步的眉目。

然後,是彭某珊同學。

她的研究和「撞衫」的碩士生張某的研究,在圖表和數據上如出一轍。

並且,指導老師都是同一人——易某教授,並且在彭某珊的輔導教師中,也出現了張某的名字。

但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中,明確指出參賽作品應該滿足「三自」原則,即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製作和撰寫。

那麼,同樣的數據、同樣的結果,到底是誰的結果?

若是張某的碩士論文結果,那麼彭某珊的研究是如何入圍這個獎項的?

若是彭某珊的原創研究,那麼張某在其碩士畢業論文致謝中,為何對彭某珊隻字未提?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導,在對張某的培養單位多次致電卻未予接通。

「高難度操作」組

細看曾同學的這篇「一作」論文也是大有來頭。

且不說裡面的具體內容,就是放在最後的參考文獻,就有32篇之多,其中中文文獻僅有3篇

而其中兩篇,都有同一個人參與——曾某勤,參考的份量也是很高的。

還有他的一些外文文章。

而這位曾某勤教授,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教授,他其中的一個研究方向則是「先進鎂合金設計與製備」。

這當然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

此外,他還是「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中心」的副主任,曾採用原位同步輻射方法研究稀土鎂合金變形機理取得重要進展。

而這恰好正是那篇論文二作「周某晉」同學所在的機構。

還記得《航空材料學報》嗎?不管是曾同學,還有曾教授之前的文章都是在這張報紙上刊發的。

就去看了一下這個編委會,好像又發現了什麼事情!

其中就有曾教授的名字。那就是說,曾教授是這份《航空材料學報》的編委。

細思極恐……

再來說這位來自「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段某嚴同學。

他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常客了。

在初二的時候,就已經利用數學分析、物理分析和計算機仿真,結合人工魚群算法,對「水中叉魚」問題進行了定量分析和智能優化,最終獲得了三等獎。

初三的時候,設計的「鷹眼」系統,一個用於無人駕駛,可做到自動識別交通標誌的APP,獲得了三等獎。

或許去特斯拉,馬斯克會pick他!

而落回到他身上,在前面的敘述當中,與「西南大學」聯繫緊密。

而在西南大學的教授當中,正有一位段某凱教授。

現任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教授,重慶市人工智慧學會理事,IEEE會員,此外,他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同行評議專家。

這場大賽自然科學基金會正是主辦方之一。

這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人工神經網絡、自適應控制、憶阻器(memristor)及憶阻系統(memristive system)、非易失性存儲器等領域研究。

當中就有「憶阻器」這一點,這不正好就是段同學的項目相關了。

至於李某怡和李某卿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似乎也有一絲眉目。

原來,小學生的父親是武漢大學院長李某良,對此,近日這位院長父親,甚至武漢科協都做出了回應。

院長父親的回應是:

我沒參與,不要傷害孩子。

武漢科協的回應是:

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實驗,並按照程序申報。

如此回應更加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首先,依據《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從事醫學動物實驗的工作人員必須持證操作!

那麼這兩位小學生,如此年級輕輕便真的持有「實驗資格認可證書」了嗎?

其次,熱議的點在於武漢科協回應的「按照程序申報」。

在2017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比賽規則中,明確提出:

不接受人體或動物離體組織、器官、血液和其他體液的小學生研究項目。

對此,有網友感慨道:

簡直是在挑戰科研工作者的智商和良知,也是在踐踏科研規範的底線!

......

15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對近期熱議事件發布了一項聲明:

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單位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並對相關調查進展作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如發現違反大賽規則問題,將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同一天,昆明「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父親對外發布了公開信,信中表示,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編撰過程,特此鄭重道歉,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

最終,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

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對於這件事,網友評論:這樣的競賽本身是為了激勵特殊人才,但卻變成了鑽空子的漏洞

還有網友說,「請問如何了解前沿科技成果?」「請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也有網友感慨,生錯了人家。

你怎麼看?

參考連結: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AttachFile/2019/7/1011000105/636996970331745590.pd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408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249457988853890&wfr=spider&for=pc

相關焦點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向「成人化」說不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向「成人化」說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1:16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八月四日,第二十二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雲南昆明閉幕,各個獎項花落誰家均見分曉,所有選手經過公開展示
  • 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側記
    編者按:剛剛閉幕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示了我國青少年的「最強腦洞」,也讓我們發現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天賦的青少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剛剛閉幕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稱創新大賽),展示了我國青少年的「最強腦洞」,也讓我們發現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天賦的青少年。
  • 瓜州少兒科幻畫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中新網甘肅新聞9月7日電 據甘肅省科技廳網披露,近日,為期6天的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市落下帷幕,瓜州縣選送的少兒科幻畫《蔬菜健康成分檢測儀》榮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賽事。
  • 深度扒皮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
    於是我懷著膜拜的心情打開了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的網站,我承認,當我打開網頁的一瞬間,手指再次微微顫抖了一下:石墨烯,鋰硫電池,生物傳感器,螢光探針,這些碩博們兢兢業業想要解決的課題中學生們竟然信手拈來?作為985的本科生,我們當年可是畢業時才對科研有了一知半解的概念啊!
  • 中小學生全國競賽「白名單」公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列入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0至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類,活動總數由去年的29項增至35項,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以及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均入選,世界機器人大賽等14個項目為新增,去年還在名單之列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今年未列入
  • 市小蘭若湉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繪畫一等獎
    龍泉新聞網訊(記者 嘯武 通訊員 黃冰梅)近日,從「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傳來喜訊,我市實驗小學蘭若湉同學的作品《太陽能空中停車場》獲得全國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一等獎,另有綠谷外國語小學鄭易洲同學的作品《未來學校》獲浙江省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二等獎,楊錦鴻同學的《機器人保姆》作品獲浙江省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三等獎。
  • 零陵區選送作品分別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科幻畫類...
    紅網時刻6月27日訊(零陵站記者 楊坤 通訊員 楊超 何嘉麗 楊贇)6月25日下午,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結果公布。永州市零陵區選送的作品《洩洪抗旱系統》《全自動空中消防隊》脫穎而出,分別獲科幻畫類全國一、二等獎。
  • 實驗小學在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中喜獲佳績
    近期,2020年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落下帷幕,漳平市實驗小學選送的兩個作品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均榮獲小學初級組三等獎。據了解,2020年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是由北京大學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科技作品大賽,旨在響應國家支持人工智慧發展政策,推廣普及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科普知識,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科學素養、科技視野,支持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發掘優秀科技項目與技術創意。
  • 我州舉行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首屆機器人大賽
    科技點亮希望 創新改變世界我州舉行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首屆機器人大賽為獲獎選手頒獎。近日,以「創新 安全 綠色 成長」為主題的甘孜州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首屆機器人大賽在州民族體育館舉行。
  • 重慶兩位小學生調查作品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建議把大轟炸相關知識寫入鄉土教材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為期6天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7月25日在澳門落幕。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參賽的作品《探尋歷史遺蹟,發掘抗戰精神——重慶市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歷史的認知情況調查》獲得青少年項目一等獎。
  • 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30個作品獲發明類一等獎
    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這裡舉行,來自各縣(區)和市直學校的8支代表隊607名師生,帶著621個項目前來參賽。據介紹,本次大賽分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板塊,包括競賽活動和展示活動兩大系列。競賽活動包括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展示活動包括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等。
  • 「維盛杯」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
    2016年8月26至27日,「維盛杯」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決賽在北京大學順利舉行。本屆大賽共吸引了全國179所高校的1700餘支隊伍報名參賽,經過線上初賽,最終共有來自全國66所高校的168支隊伍470餘名參賽選手進入決賽。
  • 寮步:西溪小學學生科幻畫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日前,寮步西溪小學謝晉譽同學創作的科幻畫作品《地下黑能源採集工程》榮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那麼這幅作品究竟是怎樣的呢?
  • ...放飛少年夢想 第五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啟動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鍾豔平) 今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學會、新華網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啟動。                第五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全體代表合影        楊晉表示,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是以創新模式進行青少年科技培養的有益嘗試
  • 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 新型晾衣杆捕鼠神器這些小發明很接...
    (原標題: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 新型晾衣杆捕鼠神器這些小發明很接地氣)
  • 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大賽線上「直播」
    四,賽事升級為全國邀請賽,上海青少年將與全國青少年碰撞科學火花。           賽道全面梳理革新,以嶄新面貌呈現AI魅力。不僅如此,在賽前賽後主辦方也動足了腦筋——賽前,將舉辦「AI大咖在線說」科普講座、AI公益培訓課程,定期開展線上前沿科技交流活動,進行AI科技的普及。
  • 小發明嬰兒床獲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丹溪小學一女生的科學夢實現了:  小發明嬰兒床獲  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王乙格同學獲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了!」最近,在丹溪小學的校園裡同學們都在討論這個事情。原來,上個月在湖州舉行的為期3天的浙江省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王乙格同學的小發明「五合一多功能松木嬰兒床」經過公開展覽、封閉答辯等環節在大賽中脫穎而出,將一等獎收入囊中,並且在頒獎典禮上作為典型展示,同時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海南省「全國科普日」青少年徵文大賽舉行複評
    近日,2020年海南省「全國科普日」青少年徵文大賽複評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舉行。2020年海南省「全國科普日」青少年徵文大賽活動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全省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他們放飛想像的翅膀、展現科技創新的思維,利用課餘時間撰寫科技幻想、科技活動感悟等各類科普文章。
  • 小發明讓生活更便利 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
    13日,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本次大賽以「青春奮鬥·築夢科學」為主題,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個項目。盲人智能導航手環,讓盲人出行更方便;眼鏡防霧裝置,讓人們不用再為眼鏡起霧煩惱……本次大賽中,一大批科技創新產品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技盛宴。
  • 新津職高喜獲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成都泡桐樹中學開幕本屆大賽由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團市委共同主辦,以「青春奮鬥·築夢科學」為主題,設置了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