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是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很難能躲得掉的一個問題和現象,基本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遭受過物種的入侵問題。
物種的入侵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來說,所產生的影響覺得是空前盛大的,不僅會對當地原本的生態環境和生態鏈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從而影響到經濟方面的損失。其中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也是遭遇過很多次物種的入侵問題的,比如說水葫蘆和小龍蝦等等。
只不過不同的是,不同於大多數國家都受到了一定影響,物種入侵給中國帶來的困擾和問題並沒有那麼大。只因為絕大多數入侵物種最後都是難逃我們的飯桌的,好像不管是什麼,偉大的中國吃貨們總有辦法將它們處理乾淨並且吃掉。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牛蛙和小龍蝦了,而且現在它們已經到什麼一個程度了呢?就是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跟得上我們吃的速度了。但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入侵的物種,國外的確有人吃它們,但是在我們國家,它們卻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強大「魅力」,從而脫離了被搬上餐桌的一個命運。
它就是福壽螺,福壽螺也叫大蘋螺,原產地是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在我國則是大量分布在東南沿海一帶,也是我國的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基本上都是重150克左右,最大則是有250克以上,所以也被稱為是巨型田螺。因為殼薄肉多的一個特性,所以福壽螺可食用的部分是佔了全身體重的一半的。
雖然外形和田螺很像,但是在大小和形狀、顏色方面福壽螺和田螺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除了最直觀可以見到的外觀顏色以外,前者是黃褐色,後者則是青褐色。二者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形狀,田螺的垂尾是又尖又長的,福壽螺的垂尾則是又平又短。
身為入侵物種,福壽螺在一開始也是有對周邊環境造成迫害的,因為頑強的生命力和超高適應能力,所以福壽螺一下子就能產卵上千粒,對農田的破壞程度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喜歡吸附在植物的根莖上,並且啃食水稻苗,但數量實在太多所以很難消滅。
既然也是螺,為什麼人類不吃呢?那自然是因為福壽螺體內有很多寄生蟲,數量和種類可以高達上百種,所以一旦沒有煮熟或者處理乾淨,那麼吃完以後身體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但是本身福壽螺的處理過程也是很繁瑣的,烹飪處理方式也很複雜,所以也就很多人都放棄吃它了。
雖然也會有人吃福壽螺,但人數不多就是了,你們吃過嗎?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或者點個讚再轉發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