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性消費,是一種合法的「勒索 」

2020-12-05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李檬相對論,作者李檬,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目前,國內什麼硬體創業最火?

很多人會認為:電子菸。

粗略統計,2019年上半年電子菸產業的投資案例超過35筆,投資總額至少超過10億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全球90%電子菸產於深圳,但是,2016年起美國一直是電子菸銷售的第一大國(全球市場佔比40%以上),英國和義大利排名第二、第三,中國電子菸消費的全球佔比只有6%左右。

資本大動作投向電子菸,因為這很容易形成「用戶黏性」,即上癮很快。

過去一年,美國16-18歲的青少年中,抽過電子菸的比例超過30%(超過400萬),歷史上沒有哪一種成癮物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

一位電子菸品牌的創始人公開表示,自己原本不抽菸的,看見商業機會之後果斷投入電子菸創業,不體驗自家產品怎麼能徵服市場?

不料自己很快沉迷其中,成了一個職業菸民......

我看,最火的創業項目哪裡是電子菸啊?

而是「用戶上癮」。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騰訊重「體驗」,馬雲重「精準」,雷軍重「效率和性價比」。

其實,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就兩個字——上癮。

上癮,其實是很多人內在的、隱秘的但又特別剛性的欲望。

過去,印第安人特別喜歡嚼那個菸葉,據說可以去溼氣(熱帶雨林),後來點燃吸那個煙味,時間久了,這種精神刺激在大腦中形成了一種神經元的固定連接,於是,這種上癮——固有的精神依賴,就戒不掉了。

豈止是菸草,包括社交、網購、網遊甚至炫富、炫技等等,都能成為很多人固有的精神依賴。

當你戒不掉的時候,也就成了別人商業上的提款機。

曾經,百度搜索是國內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很快被阿里電商、騰訊(社交+網遊)超越,近年,又接連跑輸今日頭條、拼多多。

不知你發現沒有,百度產品的最大弱點是「不容易上癮」。相比之下,淘寶、微信和網遊(比如王者榮耀)、頭條和抖音、拼多多,個個都是「操作用戶上癮的絕頂高手」。

那些科技公司擅長提供上癮體驗,使你無時不刻不是盯著手機;那些電商平臺大量利用上癮手段,使你身不由己總是忍不住想買買買、逛逛逛。

你是否有一種被挾持的感覺,但你是樂意的?可見,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就是使用戶上癮。

01、商業就是製造各種癮,然後給你解藥

如果用戶對一個消費品牌上癮、對一個微博大V上癮,就會粉絲化(粉絲是「口碑的媒介」,粉絲規模決定了你的影響力)。營銷的目的、網紅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粉絲的「癮」,讓用戶對你上癮。

粉絲管理其實是一種成癮性管理,涉及很多複雜因素,精神層面的、經濟層面的甚至潛意識層面的,並非單純的內容創作、語境創作就能搞定。

你看石油公司、電信公司壟斷用戶市場,壟斷的是什麼,是產品和渠道。如果你開車不找中石油、中石化加油,手機不找聯通、移動、電信入網,你能找誰,石油別人沒有礦啊,電信網路就幾家能建。

可是,你看阿里電商、騰訊甚至微博、抖音,他們不能阻止競品出現,不能控制電信網路,但他們可以掌握龐大用戶,因為用戶有癮。

比如AWS(亞馬遜)在創業的前10年中,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壓力,但AWS仍自主降價了51次,就是要持續培育用戶的癮。騰訊持續將社交網絡拓展到電商、網遊、影視以及各種娛樂體驗上,達到了一種「你是我的癮,也是我的解藥」的效果。

商業,實際上就是製造各種癮、然後給你解藥的過程。

很多人學「Google方法論」,其實,真正的「Google方法論」就一句話——「這世界上一定存在使人上癮的代碼。」

你以為Google那些世界一流工程師,僅是用技術定義問題、然後用算法加以解決?資本和技術不關心人的真實生活,Google工程師從來不會將「什麼是用戶的最好生活方式」當作KPI考核指標,包括Google、Facebook以及別的主流科技產品,商業模式幾乎都是廣告,那麼,越多的用戶、越長的停留時間以及更加確定的購買慾望,才是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們真實的壓力所在。

只要你我足夠上癮,YouTube用戶就會一個接一個看更多視頻,Facebook用戶就會一個接一個點開帶有廣告的帖子,國內的資訊APP(比如今日頭條)對每個用戶的打開頻次、滑屏速度都有細緻分析,總能在你最舒服的時候,恰到好處來一條廣告推送。

很多時候,自己為何會買這個東西,為何會去這個地方遊玩消費,為何會看這部電影......你自己也沒搞懂怎麼就這樣把錢花了。

「使人上癮的代碼」已無處不在,你以為是基於自己的獨立意志做出的一些購買決定,其實,是那些代碼在操作你的癮。

Google旗下產品Gmail的負責人有一句名言:「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公眾的生活被Facebook、Google和亞馬遜(國內對標騰訊、阿里電商和今日頭條)那些25歲-35歲的男性技術人員所深刻影響著。這些人手下誕生的代碼和設計,決定著數億用戶每天錢怎麼花,時間該以何種方式度過……」

02、成癮的時代,創業更要做小

幾年前,我認識一個30歲出點頭的創業者,辭掉了月薪1.5萬的設計師工作,去做VR(虛擬實境)產品。

他當時跟我說:「VR技術將極大提升用戶體驗,極大降低運營成本,極大提升商業效率。」這個「極大」是多大呢?至少是5倍到10倍的改進。

這個我信,你看電影《頭號玩家》當中的VR場景,確實,那是革命性的體驗和效率。

可是,且不說VR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即使若干年後,虛擬實境(VR)已經可以90%以上模擬3D世界中的東西,你甚至可以見到任何想見的人,這很容易使人上癮,使人全身心投入並沉迷其中。可是,這絕不是一般創業者所能涉足的領域。

凡是容易使人上癮的大眾消費市場,比如網遊、社交、網購等等,殺到最後都是巨頭的天下,創業公司大多會很慘。像是網遊、電子菸,還要面臨很大的監管壓力。

更重要是,你以為創業公司拼的是產品、營銷,深層次講,拼的是觸發、管理用戶的癮。

一個人上癮的背後,是成百上千聰明大腦的努力工作、想方設法使你上癮。

縱觀網際網路江湖,現在一切都只是用戶數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線長度等可以用數字和貨幣衡量的指標,「沉迷和誘惑正在被批量生產」。

創業公司的任何創新,要麼體驗不好,不能使用戶上癮,自己就是在那裡浪費錢;體驗好的部分,行業老大會立刻拿過去用,最後做得比你更使用戶上癮。

迅雷的創始人之一程浩就說過,迅雷在下載市場有很多追趕型的競爭對手,對方其實也推了一些不錯的功能。於是,迅雷中就有產品經理,每周都去觀察這些對手發布了什麼新功能,有好的就直接拿過來用。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選擇,不像硬體技術有專利保護。

所以,如果你不是行業老大,你的很多創新最終都會被行業老大拿過去用,你是白辛苦一場,給別人打工。

大眾成癮市場(比如社交、網購、網遊)都要有大軍團的體系作戰,一般創業者最好別碰。

那些巨頭覆蓋不到的小眾成癮市場(比如母嬰、精緻生活服務),或許才是創業可選之地。

一定要建立一個利基市場,或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渠道,或是一個細分人群,利基市場的意思是說,小眾的90%高度上癮,要遠遠好過大眾的10%低度上癮。至於具體做法,我建議六個步驟:

1、誘發用戶的癮

像是花錢的癮、閒聊的癮、抽菸的癮,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用誘發。但有些潛在的癮,你稍作洞察,那就是巨大商機。

有一個母嬰電商,95%以上的生意源於會員,每服務100個媽媽,就有76個會成為會員。這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女人懷孕,一定要去做產檢。女人一進入懷孕期,情緒特別敏感,對很多事情不滿意,她們有一個很大的癮——傾訴。OK,那些母嬰電商、母嬰領域的紅人大V,特別擅長各種嘮,跟婆婆吵架了怎麼辦?在老公那裡失寵了怎麼辦?奶粉怎麼泡、紙尿褲怎麼換?

我的天啊,這麼大的癮,能沒有「用戶黏度」嗎?這類小眾成癮市場,生活中有很多,只要你願意去發現。

2、高頻操作

成癮性消費有一個硬性指標——高頻,或者固定頻次。

比如外賣很容易上癮,因為這是剛需,頻次很高。電動牙刷比較容易成為「上癮」的產品,因為刷牙是高頻和有固定頻次的。但是什麼健身房、遊泳館就難以成癮了,因為很多人堅持不下來,頻次難以保證。

3、創造高附加值

什麼是產品附加值呢?就是你總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好東西。

比如你去海底撈吃飯,尖峰時段就要等一會兒,正常情況下這很煩人。但是,哪怕你在海底撈等位子,這個浪費時間也是值得的。

因為海底撈有特定的等候區,等候區即附加的服務區,有服務員會給排隊的客人提供免費擦皮鞋、美甲等服務,還有免費水果飲料。這些附加的細緻服務,逐漸將客人的負面情緒,轉化成了一種癮。

4、製造不可替代性

賈伯斯總是會質問產品經理:「你的不可替代性是什麼?」這當中有兩層意思:這個產品哪些地方不可替代,你這個人哪些地方不可替代。

現在國內有一個熱詞叫「個性化規模",就是品牌要不惜一切代價滿足用戶最微小的需求,而且是大範圍、大規模去做,這顯示你的特殊洞察力和誠意。一個好一點的星級酒店,往往要兼顧客人可能在意的幾萬個服務細節。你看,國內已經外賣盛行,為何海底撈、西貝莜麵村還能做大,做到幾萬人的龐大規模。這裡面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訣竅,就是對顧客微妙需求的洞察力和誠意,這是最不可替代的地方。

5、上癮的是快樂

有一句名言:「品牌不上癮,上癮的是快樂。」

以前,國內很多人排隊買蘋果手機,最近,是排隊買星巴克貓爪杯。上癮就是人們為了下一次能獲得同樣的快感,而持續進行上一次的行為。

所以,最好的品牌策略就是重複身邊一切使人快樂的事物。

6、積累無形資產

不知你是否發現,凡是那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APP,特別熱衷於用戶帳戶管理,比如獎盃、勳章、稱號,積累的金幣水晶,好友列表網絡,社交支持,以及慈善、各種福利組合。

用戶與產品接觸得越多,就會產生各種難以割捨的情緒。就像是生命中的一段記憶,積累、沉澱在APP上了,成了一種無形資產。這就是最穩定的癮。

幾年前,你還可以說,得粉絲者得天下。但現今時代,商業競爭的深度已不同以往,得了粉絲也是暫時的。管理用戶的癮,成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地。

一切的商業成功,都是看你製造了多大強大、不可替代的癮。成癮性消費,幾乎就是一種合法的勒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香菸是「合法的毒品」嗎?看完後,是否感到細思極恐?
    「合法的毒品」其實是自相矛盾的,毒品是非法的,合法的就不能稱之為毒品。如今很多朋友都將「香菸」定義成了「毒品」,這並非無的放矢,而是香菸與毒品確實有一些共同點。要闡述清楚「香菸是不是合法的毒品」,我們需要了解「癮品」這個概念。
  • 搖頭丸沒有成癮性?那是您對合成毒品認識的誤區!
    是富有、氣派的象徵  這些錯誤的認識與海洛因剛泛濫時  在部分人群中流行的講法幾乎如出一轍  處於身心發育不穩定期的青少年  往往會被這些錯誤觀念所左右  走向吸毒—戒毒—復吸的路  毀滅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誤區二  搖頭丸等興奮劑沒有成癮性
  • 勒索病毒是什麼?勒索病毒是什麼類型的電腦都侵害嗎?
    近日,「勒索」病毒網絡攻擊席捲全球,中國高校成為此次攻擊的重災區,不少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文件被鎖,要求支付300美元比特幣贖金才能解鎖,這也病毒也瞬間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那麼勒索病毒是什麼,究竟勒索比特幣病毒哪些危害?
  • 勒索病毒肆虐背後:網際網路「變得更安全了」只是一種錯覺
    很不幸,網際網路「變得更安全了」只是一種錯覺。根據《CNCERT網際網路安全威脅報告》2016年12月(總第72期)顯示,當月中國境內總計感染終端281萬個,其中蠕蟲病毒66萬,木馬病毒有215萬之多。蠕蟲病毒逐漸減少的最重要原因是:製作蠕蟲病毒的作者無法從蠕蟲感染中獲得利潤。
  • 謹防Ouroboros勒索病毒偷襲!
    概 況近日,美創安全實驗室監測到Ouroboros勒索病毒在國內有部分傳播,監測數據表明,已有湖北、山東等地的醫療、電力系統的電腦遭遇該勒索病毒攻擊。並在桌面上留下勒索信息文件,文件名為Read-Me-Now.txt,提示受害者如何繳納贖金獲取解密工具,文件信息如下:防護措施美創安全實驗室再次提醒廣大用戶,勒索病毒以防為主,目前大部分勒索病毒加密後的文件都無法解密,注意日常防範措施,以儘可能避免損失:(1)及時給電腦打補丁,修復漏洞。
  • 《自然-醫學》:通過高頻微電流神經調節協助治療成癮性
    全世界有成億成億的人患有各種這樣的成癮性,但是我們對這些行為的機制及其治療方法卻還很有限。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醫學》上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題為:「高頻神經調節改善強迫性行為」,開發出了一種通過高頻電流刺激調節協助大腦神經治療成癮性的途徑。
  • 2018勒索病毒全面分析報告
    圖:BadRabbit勒索病毒3、GlobeImposter家族:變種眾多持續更新GlobeImposter勒索病毒是一種比較活躍的勒索病毒,病毒會加密本地磁碟與共享文件夾的所有文件,導致系統、資料庫文件被加密破壞,由於Globelmposter採用RSA算法加密,因此想要解密文件需要作者的RSA私鑰,文件加密後幾乎無法解密
  • 在線教育巨頭遭勒索軟體攻擊,為防止洩密向勒索軟體支付贖金
    在線教育巨頭k12inc.在其系統在11月中旬被Ryuk勒索軟體攻擊後支付了贖金。K12為學生創建量身定製的在線學習課程,讓他們在幼兒園到12年級期間在家學習。超過100萬的學生利用K12在家學習,而不是在傳統的公立學校環境。
  • 論述MMO遊戲玩家成癮性和遊戲結構特徵
    心理學家論述MMO遊戲玩家成癮性和遊戲結構特徵遊戲邦註:本文作者為心理學研究者和作家Neils Clark,其從心理學和神經系統學角度論述了MMO遊戲玩家存在的有害行為。本文為其研究論文的節選,由遊戲邦編譯整理。
  • 世界上排名前五的成癮性物質,你碰過幾種?
    2007年,大衛·納特和他的同事們讓成癮專家做了研究,簡要描述了成癮性最高的幾類藥物。  第一名:海洛因   納特團隊將海洛因列為最容易上癮的藥物,在最高分為3分時得分為3分。海洛因本質上是一類鴉片製劑,他們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發現,海洛因可使大腦獎中的多巴胺水平增加200倍。除了可以說是最容易上癮的藥物之外,海洛因也是危險的,可導致死亡的劑量僅比致幻所需劑量的五倍。
  • SpaceX火箭發射成功,勒索團夥祝賀?奇葩「套路」你見過嗎
    面對如此囂張的挑釁,就連SpaceX就奈何不了,這可能是本年度最奇葩的勒索事件之一了。近年來勒索產業鏈的「玩法」推陳出新,逐漸成為新興的「黑產」掘金之路。今天G探長跟大家聊聊一些奇葩的勒索套路,幫助企業和個人更好地規避風險。
  • 連載|網絡法典型案例評析——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
    相關連結:勒索軟體簡介勒索軟體( Ransomware),又稱勒索病毒,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為一種特殊的惡意軟體,被歸類為阻斷訪問式攻擊,與其他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手法。一種勒索軟體單純地將用戶的電腦鎖起來;另一種則系統性加密用戶硬碟上的文件。所有的勒索軟體都會使用戶數據資產或計算資源無法正常使用,要求用戶支付贖金以取回對電腦的控制權,或是取回用戶無從自行獲取的加密密鑰。
  • 有「成癮性」都算毒品?臺學者酸當「立委」也上癮
    中國臺灣網4月18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親民黨「立委」陳怡潔17日在「立法院」提案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擬將有「成癮性」或「影響精神」等物都列為新型毒品。
  • 防範勒索軟體攻擊的六個行動
    勒索軟體是惡意軟體滲入到計算機系統後加密數據時發生的網絡勒索,將其淪為人質,直到受害者支付贖金,它對組織帶來的影響比數據洩密事件的影響更大。從短期來看,勒索軟體可能使公司損失數百萬美元;從長期來看,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從而影響聲譽和可靠性。從美國的知名醫療保健機構和零售商到中東的保險提供商,勒索軟體攻擊者是持續存在的網絡安全威脅。
  • 新勒索軟體再次席捲全球!歐美多政府與企業機構受創
    ,勒索軟體感染了30萬臺計算機。  病毒中包含了「Eternal Blue」代碼,網絡安全專家相信,這段代碼是黑客從美國NSA(國家安全局)竊取的,上個月的勒索攻擊也使用了該代碼,勒索軟體的名字叫作「WannaCry」。  網絡安全公司Secure Ideas的CEO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說:「網絡攻擊可以輕鬆摧毀我們,企業本來應該做一些事情修正問題,但是它們沒有做。」
  • 從「哈勃」中看出的勒索病毒的解決之道
    2017年5月,一款名為Wannacry 的勒索軟體襲擊全球網絡,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勒索交費活動,影響近百國家以及上千家企業及公共組織。再看前不久,富士康的大型勒索病毒攻擊造成了上億元的損失。面對勒索病毒,很多企業束手無策。提起勒索病毒,業內多人都會想到「哈勃」,但大多數人還不知道什麼是哈勃。「哈勃」其實是從傳統安全中走出的創新路線,既可以代表一種思想,同時也是一個系統。
  • Radware深度解讀WannaCry勒索攻擊
    【IT168 評論】2017年5月12日,勒索軟體變體WannaCrypt惡意軟體(也作WCry、WannaCry或WanaCrypt0r)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攻擊目標是全球範圍內的電腦,並成功擊垮了全球數十家企業。
  • Precise Security:2019年勒索軟體感染排行榜 WannaCry依然排名榜首
    Precise Security公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WannaCry在去年勒索軟體感染排行榜當中位居第一。Precise Security稱,超過23.5%的設備最終被勒索軟體鎖定,其中垃圾郵件和網絡釣魚郵件仍然是去年最常見的感染源。
  • 實例:某大型企業遭受勒索蠕蟲襲擊紀實
    結合12日外界已傳播的「永恆之藍」校園網絡勒索蠕蟲(WannaCry)事件現象,初步判定勒索蠕蟲,立即啟動應急響應:1) 將被攻擊主機進行斷網隔離,同時關閉核心交換生產網通訊鏈路,防止WannaCry跨域擴散;2) 聯絡並指導各場站接口負責人立即就位,以減少場站工作人員恐慌;3)同時,緊急聯繫綠盟科技應急響應中心,協調安全專家協助遠程排查分析;
  • 特斯拉與FBI阻止勒索軟體攻擊
    本周早些時候,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名試圖對美國公司進行勒索軟體攻擊的27歲的俄羅斯公民。據 報導,事實證明這家公司是特斯拉。根據司法部的投訴,7月份,Egor Igorevich Kriuchkov前往美國,並聯繫了在內華達州Sparks 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工作的講俄語的非美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