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關注了這件事!

2020-12-05 CCTV4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關注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文章說,嫦娥五號任務如果成功,將是繼60年代美國和70年代前蘇聯的任務以來,再有月球物質返回地球。

文章認為,嫦娥五號即將帶回的月球樣本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之前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任務所獲得的巖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億到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因此,如果嫦娥五號的月球樣本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本期編輯:李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END

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期待嫦娥五號帶回新的月球樣本
    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關注了中國的嫦娥五號。文章說,嫦娥五號任務如果成功,將是繼60年代美國和70年代前蘇聯的任務以來,再有月球物質返回地球。文章認為,嫦娥五號即將帶回的月球樣本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之前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任務所獲得的巖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億到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因此,如果嫦娥五號的月球樣本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2018-03-2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對三件事,SCI文章在招手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篇論文能夠被SCI期刊接收並發表,主要需要經歷三個環節,包括文章撰寫(含修改)、期刊選擇以及和編輯的溝通。只有在這三個環節都做得相對完美,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以我自己的投稿經驗來看, Letters to the Editor和針對期刊已經發表的文章進行Commentaries是比較容易發表的。因為這兩種類型的文章沒有太多固定的格式,更多是一種觀點、態度的表達,而且篇幅也比較短小精悍,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整個審稿周期相對也很快,甚至從投稿到接收,可以在10天左右就完成。
  •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刊發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文章
    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撰寫的「城市: 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文章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8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第584期(Vol 584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國際重要期刊發表齊魯工業大學歐陽俊教授團隊文章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的最新研究成果。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通訊單位,歐陽俊教授為該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 盤點| 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圈都發表了哪些文章?
    Nature、Science、Cell、PNAS是國際上公認的四大頂尖期刊,其上的文章是各個學科研究前沿的風向標。隨著我國核能研究能力及影響力日益增強,國內學者逐漸開始在這些頂級期刊上嶄露頭角。 應讀者要求,小編嘗試整理了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能領域發表的研究型論文。鑑於小編水平有限,如有遺漏,歡迎大家指出。
  • 「城市: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青海日報8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第584期(Vol 584)以4頁的篇幅(517-520頁)發表了由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撰寫的題為「城市: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的文章。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閆理停博士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李海明 出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供稿審核人:沈建興 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閆理停博士與沈建興教授、材料學院特聘教授趙學波及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 《自然》期待嫦娥五號任務成功:新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央視新聞11月24日消息,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關注了中國的嫦娥五號。文章說,嫦娥五號任務如果成功,將是繼60年代美國和70年代前蘇聯的任務以來,再有月球物質返回地球。文章認為,嫦娥五號即將帶回的月球樣本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之前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任務所獲得的巖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國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因子也非常高的三大頂級期刊。  那麼三大頂級期刊到底是哪三個期刊呢?其分別是:《nature》《science》《cell》。並且science和其他期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並且science一直以「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為宗旨,因此期刊中有許多科普資料,一般讀者也可多關注下。
  •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這一成果8月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發表封面文章
    本網訊 近日,理學院劉東暉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Multifunctional β-Cyclodextrin MOF-Derived Porous Carbon as Efficient Herbicides Adsorbent and Potassium
  • 郴州科研項目論文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12月3日,記者從市一醫院獲悉,該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團隊撰寫的新冠研究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康復患者保護性抗體與T細胞免疫應答)》,發表在
  • 西華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文章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波)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韓志強副教授課題組在等量層流燃燒研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題為「On the equivalent effect of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 國際期刊是否對Meta-analysis文章更感興趣?
    很少整合未發表的研究。有證據表明未發表的研究不能被期刊接受的原因,是研究結果不顯著;而研究結果顯著的研究卻能發表及收錄在元分析,這會令後設分析結果出現統計上的偏誤(bias)。 國際期刊是否對Meta-analysis文章更感興趣?
  • 「掠奪性」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獲得很少或零引用
    Jeffrey Brainard於 2020年1月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在「掠奪性」期刊樣本中發表的每10篇文章中有6篇在5年內沒有獲得一次引用,與許多開放獲取期刊一樣,掠奪性期刊會要求作者發表論文, 但掠奪性期刊的被引率大大低於傳統的,經同行評審的期刊。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在人類歷史上,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 如何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我們拿《自然》來舉個例子
    創刊於1869年的《自然》雜誌是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最權威的綜合性自然科學期刊之一,它刊載的內容經常被世界各地新聞媒體作為最新科學信息的最可靠來源而披廣泛傳播。那麼,什麼樣的論文可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中國學者怎樣才能有效地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論文?抑或說,向頂級期刊投稿,有哪些方面需要留心呢?說好的先定一個小目標——一篇SCI,你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