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物理化學性質
第一章
▲苦盡甘來
1.化學成分。硬玉的礦物成分主要為鈉和鋁的矽酸鹽,常含Ca、Cr、n、Mg、Fe等微量元素。
2.礦物成分。以硬玉為主,次為綠輝石、鈉鉻輝石、霓石、角閃石、鈉長石等。
3.晶系。其主要礦物成分硬玉為單斜晶系。
4.結晶習慣。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緻密塊狀,其原生礦床為塊狀體俗稱山料;其次生礦床包括兩種,一是經短途搬運而形成的堆積物,這種翡翠通常是巨粒礫,俗稱山流水;另一種是經長途搬運而在河床中堆積形成的卵石,俗稱籽料。
5.結構。經薄片鑑定,硬玉的結構有:粒狀纖維交織結構,表現為組成玉石的礦物顆粒較粗,邊界平直,沒有遭受明顯的動力變質和蝕變作用;纖維交織結構,表現為礦物顆粒通常亞顆粒化,並普遍發生晶界活動、波狀消光和動態重結晶等現象;交織結構,是長柱狀和纖維狀的角閃石、陽起石、透閃石等交代硬玉而形成的纖維粒狀變晶結構類型。
6.顏色。典型的有綠、紅、藍、紫、白、黃、青、黑色。
7.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8.光澤。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
9.硬度。6.5-7,略有方向性差異。
10.韌性。很強,在玉石中僅次於軟玉,因而不易破損。
11.解理。由於是礦物集合體,整體不見解理面。但作為硬玉礦物,其具有兩組比較發育的解理面。光從這些解理面上放射可形成片狀的絲絹狀的閃光效應,內行人俗稱「翠性」。
12.折射率。硬玉礦物為1.65-1.67,一般僅在折射儀的1.66附近見到一模糊的陰影邊界。
13.發光性。在長波紫外光下,翡翠的螢光一般為無色到極弱白色,少數可見綠色或黃色螢光。在短波紫外光下無反應。
翡翠的產地
翡翠習慣上又稱為緬甸玉,是緬甸出產的硬玉。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地均產有硬玉,但其質量與產量遠遠不如緬甸。
緬甸北部印密支那地區,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採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緬甸是翡翠原石的主要產地,佔世界產量的80%以上。史記載有翡翠產於雲南永昌府(今雲南保山)之說。在唐代,中國與間,曾出現了一個較為強盛、存在長達數世紀的南詔國,在大理建都,曾屬於唐代的版圖,包括了緬甸北部和永昌郡。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一直沒有發現翡翠的產地。很多人認為中國雲南產翡翠,其實是緬甸北部產的翡翠,經密支那輸入中國,集結於雲南騰衝、大理等地,然後運轉進入內地的。上等翡翠產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霧露河一帶幾百平方公裡的範圍內。礦區分布在早第三世紀變質巖帶中。組成變質帶的巖石有蛇紋石化純橄欖巖、角閃石橄欖巖、蛇紋巖藍閃石片巖、陽起石片巖以及綠泥石片巖,而這些片巖在局部地區被花崗巖脈切穿。翡翠礦床在度冒地區的蛇紋巖中。翡翠礦體呈脈狀、透鏡狀組成長而厚的礦帶。最著名的四個原生翡翠礦為: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緬甸次生翡翠,主要分布於河流的衝積層中,是泥土、沙石混合層,第四紀礫巖層是主要的翡翠礦床富集層。
礫巖層長達幾十千米,最寬達6.5千米,翡翠以礫石體積大為特點,是雕大件翡翠的主要來源,也有優質翡翠產出於底部的礫巖層。現代河流沉積型翡翠礦床是最有價值的礦床,翡翠有比重大、硬度高、質地均勻細膩、裂紋少等特點,多為高檔首飾翡翠,珠寶市場上優質的翡翠大多數來至緬甸烏龍河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巖層次生翡翠礦床中。殘破積層翡翠礦床主要產出於山坡上,礫石有了一定的磨圓度,保留了原生翡翠礦床的特點,質量介於原生礦和沙礦之間,產量較少。除緬甸外,日本、哈薩克斯坦、美國、瓜地馬拉以及墨西哥、瑞士、蘇格蘭等地也產翡翠。這些產地的硬玉雖在礦物學上屬同類,但其質地、顏色、
硬度、透明度都無法與緬甸產的硬玉相比,從玉器使用價值的角度看,價值很低,因此不被世人接受認可可以這樣說,只有緬甸產的硬玉才能稱為翡翠,才是唯一能用於玉器雕刻的優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