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八號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也是文昌發射場2020年成功發射的第4枚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B、長徵八號,兩種新型號火箭首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開啟我國首次行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採樣返回,完成我國首次地外採樣返回任務。這是文昌發射場2020年成績單!
長徵八號火箭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在一個月內實現兩次發射,是發射場能力形成3年來發射的第5枚新型號火箭,也是文昌發射場成功實施高密度並行任務的正名一戰,標誌著發射場正式走向成熟!成熟的背後是文昌航天人紮根海島、堅韌不拔、默默奉獻精神特質!
文昌航天人的根扎在發射場
二級動力系統指揮員王磊,2010年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後,果斷選擇了航天事業,來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當單位問起個人意願,他毫不猶豫地填寫了文昌發測站,這是發射任務的一線。
那時候文昌發射場還只有施工隊,發測站還只有一個框架,測發系統還沒有組建完畢,未來很多年可能都沒有任務,個人的成長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是王磊仍然不後悔,他相信為了探月工程建設的文昌發射場未來將成為中國航天主陣地。
2011年,王磊作為第一批先遣隊奔赴海南,作為站在排頭的舉旗人,他對在文昌的生活有過種種幻想,卻沒有想到夢想和現實差距如此之大。
剛到文昌,面對的是烈日高溫、鹽霧潮溼、颱風暴雨、荊棘密布、蛇蟲遍野……居住的是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沒有電視信號,晚上蝙蝠亂飛,壁虎亂竄的民房
為了提升能力,他先後前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駐廠所學習新型火箭知識。
為了吃透新型液氧煤油發動機原理,王磊加班加點3個月,將兩百餘個閥門、數十條管路爛熟於心。
從零開始,沒有資料,他和他的團隊就自己對照圖紙編寫教材,很快編寫出了動力系統教材、操作規程等初稿。為後續人員培訓積累了原始材料。
圖片說明:成長為指揮員的王磊
為了更加安心的投身航天事業,他的愛人也放棄原來的工作,追隨他來到文昌,並在文昌領取了結婚證,生下了小寶寶。
他說:「我的根在腳下,而腳下站著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
在文昌發射場紮根的人還有很多,從建設初期到現在,有像胡雷鳴一樣把愛人從北京等大城市接到文昌定居的科技工作者,也有像郭策一樣把妻兒安頓在老家,孤身一人奮戰發射場的創業者。
挫折壓不跨文昌人堅韌的脊梁
一個新的發射場,5種新型號火箭,文昌發射場的成長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長五遙二失利後,故障一直未能徹底歸零,火箭復飛一推再推,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每個月都可能成為發射窗口。
文昌發射場利用兩年多的時間積極進行設備設施改造,對加注系統、供氣系統進行升級換代。
設備現代化程度提升,人員能力更要提高,發測站組織二代指揮員培訓,為今年高密度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儲備了大量的指揮人才和重要崗位操作手。
漫長的等待、精心地準備,終於迎來了長五遙三完美復飛。
長徵五號B是在文昌發射場首飛的第四種型號火箭,新型號51%的首飛成功率讓不少人擔心。
今年初,兩枚火箭同時進場,文昌發射場首次迎來火箭並行測試,首次迎來高密度任務,本來單獨執行長五發射任務都需要加班加點,如何進行人員分配,怎麼制定測試流程考驗著每個系統。
年初爆發的疫情更是讓超過三分之一的崗位人員不能投入任務,人從哪裡來?能不能完成任務在不少人心目中還是一個問號。
一次次班前會、雙想會,崗位人員各抒己見,各系統分解流程,進一步細化各項測試時間,每項測試精確至10分鐘。
出徵動員重拾信心,質量整頓提升測試標準,最終,文昌航天人頂住壓力,歷時109天,成功完成長徵五號B首飛。
發射成功後,同時擔任嫦娥五號任務和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01」指揮員的胡旭東在朋友圈裡這樣寫道:慶幸同事們眾志成城的並肩堅守,讓我們最終排除萬難,不負眾望!是勇氣!是毅力!是智慧!是擔當!
任務成功背後是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獻
翻開文昌發射場科技人員名冊,小孩乳名叫宇航、小航、阿伍、小七的有很多,還有劉巾傑、陳吉偉、王旭的三個小孩出生在發射日當天。
天舟一號任務前,控制系統工程師劉巾傑忍著產前種種生理反應堅守工作崗位,直到發射前最後兩天,身體出現生產徵兆時才被送往醫院。
控制系統工程師劉巾傑。
動力系統工程師王旭女兒出生在長徵五號首飛任務發射日當天,愛人第一時間給他電話報喜,等來的卻是手機裡暫時無人接聽的聲音。等他趕赴醫院時,折騰了一天的愛人和剛出生幾小時的孩子已經沉沉睡去。
長徵五號B發射前三天,宋揚的愛人二胎生下女兒,他正在文昌組織測試工作。他的朋友圈裡曬出女兒照片,贏得同事們的紛紛點讚,「慢慢」「再等等」「等不及」的花式取名,讓宋揚深感內疚。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和長五B任務,他和愛人給女兒取名小五。
花式取名的原因,是宋揚第一個小孩的乳名叫「等等」。在「等等」降生前夕,宋揚還在北京跟蹤長五遙二火箭發動機歸零試車,他給孩子取名等等,希望等他完成工作返回成都來迎接新生命。
提起長徵五號火箭發動機,宋揚簡直又愛又恨。長徵五號首飛發射日遇到的最難解決的故障就是一級發動機預冷問題。
當時液氫加注完成,塔上工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所有預案嘗試都用完,故障仍然不能解決,眼看著發射就要取消時,宋揚、李攀飛頂著可能爆炸的風險重新返回崗位,成功排除困難。
宋揚指揮測試。
談及這些,宋揚說道:「能幹航天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幸運,祖國給了我奉獻的機會。」
深紮根、壓不跨、甘奉獻,文昌航天人用努力戰勝了困難,挺過了挫折,實現了夢想。隨著長徵八號發射升空,文昌發射場的超級2020已經收官。2021,他們還將承擔起空間站工程建設任務,相比以往任何時候,他們都更加信心十足。
通訊員李帆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文 李汶駿、都鑫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