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走向成熟!中國文昌發射場首次在一個月內實現兩次發射

2021-01-09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八號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也是文昌發射場2020年成功發射的第4枚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B、長徵八號,兩種新型號火箭首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開啟我國首次行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採樣返回,完成我國首次地外採樣返回任務。這是文昌發射場2020年成績單!

長徵八號火箭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在一個月內實現兩次發射,是發射場能力形成3年來發射的第5枚新型號火箭,也是文昌發射場成功實施高密度並行任務的正名一戰,標誌著發射場正式走向成熟!成熟的背後是文昌航天人紮根海島、堅韌不拔、默默奉獻精神特質!

文昌航天人的根扎在發射場

二級動力系統指揮員王磊,2010年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後,果斷選擇了航天事業,來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當單位問起個人意願,他毫不猶豫地填寫了文昌發測站,這是發射任務的一線。

那時候文昌發射場還只有施工隊,發測站還只有一個框架,測發系統還沒有組建完畢,未來很多年可能都沒有任務,個人的成長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是王磊仍然不後悔,他相信為了探月工程建設的文昌發射場未來將成為中國航天主陣地。

2011年,王磊作為第一批先遣隊奔赴海南,作為站在排頭的舉旗人,他對在文昌的生活有過種種幻想,卻沒有想到夢想和現實差距如此之大。

剛到文昌,面對的是烈日高溫、鹽霧潮溼、颱風暴雨、荊棘密布、蛇蟲遍野……居住的是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沒有電視信號,晚上蝙蝠亂飛,壁虎亂竄的民房

為了提升能力,他先後前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駐廠所學習新型火箭知識。

為了吃透新型液氧煤油發動機原理,王磊加班加點3個月,將兩百餘個閥門、數十條管路爛熟於心。

從零開始,沒有資料,他和他的團隊就自己對照圖紙編寫教材,很快編寫出了動力系統教材、操作規程等初稿。為後續人員培訓積累了原始材料。

圖片說明:成長為指揮員的王磊

為了更加安心的投身航天事業,他的愛人也放棄原來的工作,追隨他來到文昌,並在文昌領取了結婚證,生下了小寶寶。

他說:「我的根在腳下,而腳下站著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

在文昌發射場紮根的人還有很多,從建設初期到現在,有像胡雷鳴一樣把愛人從北京等大城市接到文昌定居的科技工作者,也有像郭策一樣把妻兒安頓在老家,孤身一人奮戰發射場的創業者。

挫折壓不跨文昌人堅韌的脊梁

一個新的發射場,5種新型號火箭,文昌發射場的成長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長五遙二失利後,故障一直未能徹底歸零,火箭復飛一推再推,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每個月都可能成為發射窗口。

文昌發射場利用兩年多的時間積極進行設備設施改造,對加注系統、供氣系統進行升級換代。

設備現代化程度提升,人員能力更要提高,發測站組織二代指揮員培訓,為今年高密度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儲備了大量的指揮人才和重要崗位操作手。

漫長的等待、精心地準備,終於迎來了長五遙三完美復飛。

長徵五號B是在文昌發射場首飛的第四種型號火箭,新型號51%的首飛成功率讓不少人擔心。

今年初,兩枚火箭同時進場,文昌發射場首次迎來火箭並行測試,首次迎來高密度任務,本來單獨執行長五發射任務都需要加班加點,如何進行人員分配,怎麼制定測試流程考驗著每個系統。

年初爆發的疫情更是讓超過三分之一的崗位人員不能投入任務,人從哪裡來?能不能完成任務在不少人心目中還是一個問號。

一次次班前會、雙想會,崗位人員各抒己見,各系統分解流程,進一步細化各項測試時間,每項測試精確至10分鐘。

出徵動員重拾信心,質量整頓提升測試標準,最終,文昌航天人頂住壓力,歷時109天,成功完成長徵五號B首飛。

發射成功後,同時擔任嫦娥五號任務和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01」指揮員的胡旭東在朋友圈裡這樣寫道:慶幸同事們眾志成城的並肩堅守,讓我們最終排除萬難,不負眾望!是勇氣!是毅力!是智慧!是擔當!

任務成功背後是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獻

翻開文昌發射場科技人員名冊,小孩乳名叫宇航、小航、阿伍、小七的有很多,還有劉巾傑、陳吉偉、王旭的三個小孩出生在發射日當天。

天舟一號任務前,控制系統工程師劉巾傑忍著產前種種生理反應堅守工作崗位,直到發射前最後兩天,身體出現生產徵兆時才被送往醫院。

控制系統工程師劉巾傑。

動力系統工程師王旭女兒出生在長徵五號首飛任務發射日當天,愛人第一時間給他電話報喜,等來的卻是手機裡暫時無人接聽的聲音。等他趕赴醫院時,折騰了一天的愛人和剛出生幾小時的孩子已經沉沉睡去。

長徵五號B發射前三天,宋揚的愛人二胎生下女兒,他正在文昌組織測試工作。他的朋友圈裡曬出女兒照片,贏得同事們的紛紛點讚,「慢慢」「再等等」「等不及」的花式取名,讓宋揚深感內疚。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和長五B任務,他和愛人給女兒取名小五。

花式取名的原因,是宋揚第一個小孩的乳名叫「等等」。在「等等」降生前夕,宋揚還在北京跟蹤長五遙二火箭發動機歸零試車,他給孩子取名等等,希望等他完成工作返回成都來迎接新生命。

提起長徵五號火箭發動機,宋揚簡直又愛又恨。長徵五號首飛發射日遇到的最難解決的故障就是一級發動機預冷問題。

當時液氫加注完成,塔上工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所有預案嘗試都用完,故障仍然不能解決,眼看著發射就要取消時,宋揚、李攀飛頂著可能爆炸的風險重新返回崗位,成功排除困難。

宋揚指揮測試。

談及這些,宋揚說道:「能幹航天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幸運,祖國給了我奉獻的機會。」

深紮根、壓不跨、甘奉獻,文昌航天人用努力戰勝了困難,挺過了挫折,實現了夢想。隨著長徵八號發射升空,文昌發射場的超級2020已經收官。2021,他們還將承擔起空間站工程建設任務,相比以往任何時候,他們都更加信心十足。

通訊員李帆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文   李汶駿、都鑫鑫/攝

相關焦點

  • 文昌航天發射場:明年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12月22日報導,當日中午,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日報導,今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值得中國人民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科技又進了一步,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單永強:文昌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開門紅」。發射場初創的建設者2012年夏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的單永強同志來到了初創時期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那時的發射場,到處都是工地,一片建設的場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條件異常艱苦。住在民房,沒有空調沒有自來水;住處沒有電,首先就要自己動手拉電線。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計劃年底前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今年「十一」恰逢國慶和中秋兩個節日,地上的人們忙賞月,而天上的月亮也正等待著中國探測器的再次造訪。「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日)中午12點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傳來重磅好消息!中國走出重要戰略一步
    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日本鹿兒島發射升空,正式拉開了中國、美國、阿聯火星探測年度大戲的帷幕。就在7月23日,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傳來好消息。據央視網7月23日報導,中國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並成功將其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中國正式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已就位;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日前,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傳來好消息,於5月底運抵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成功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將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於7月下旬或8月上旬按計劃實施發射。火星探測任務可以說是我國這幾年來最為重要的一個航天項目之一了,這次的火星探測,也標誌著我國航天將正式開始走向深空,這是中國航天的一個新起點。
  • 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曾遭17級大風 主體結構完好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6月25日晚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首飛,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發射任務中首次亮相。在發射現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證了這兩個即將寫入中國航天史的「第一次」,並採訪相關專家,解碼這一新建發射場。
  • 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等待探訪月亮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9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 通訊員 黃國暢 高傑)今年「十一」恰逢國慶和中秋兩個節日,地上的人們忙賞月,而天上的月亮也正等待著中國探測器的再次造訪。「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7/8)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7/8) "← →"翻頁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
  • 海南文昌,未來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告訴記者:「文昌,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王世玉 徐靜 李廈 李寧 劉常連 段遜 陶嘉樹)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郭文彬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
    記者今天獲悉,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開展相關準備工作。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據介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守護好火星探測研製團隊的身體健康,對於確保任務圓滿實施意義重大。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向該院火星探測研製團隊捐贈一批「琦香囊貼」,呵護航天科研人員健康,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疫情防控工作。
  •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黃兵坦言,經歷過長徵五號第二次發射的失敗,再到第三次發射的成功,我們整個團隊對火箭的認識都在提升,整個系統也越來越成熟。通過後續的幾次發射,包括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們現在對「胖五」更加充滿信心。
  • ...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社會新聞播報】1、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文昌VR航天體驗館助力航天事業
    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據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於2010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年底初步投入使用,2016年同時具備長徵五號、長徵七號兩型火箭發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