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廉地區」也叫「欽廉四屬」,指的是由廣東劃歸廣西的前廉州府四個屬縣:合浦縣、欽縣、靈山縣、防城縣。1949年廣東解放,「欽廉地區」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1950年欽廉專區成立,下轄合浦縣、欽縣、靈山縣、防城縣等縣;1951年欽廉專區改稱欽州專區,同時欽州專區改隸屬廣西省;1955年欽州專區改稱合浦專區,復改廣東省管轄;1965年恢復欽州專區,再次劃歸廣西管轄,此時的廣西已經正式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至此,「欽廉地區」隸屬廣西終於塵埃落定。
新中國初期,關於「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其實是一直充滿爭議的。即使是今天「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已經50多年,其正確與否、成功與否在民間也是時有熱議。那麼新中國初期, 「欽廉地區」為什麼要從廣東劃歸廣西呢?「欽廉地區」安安穩穩老老實實的隸屬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地理位置相對優越的廣東不好嗎?
其實在清朝末期,兩廣地方就已經有將「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的呼聲了。當時正值法國侵略軍入侵清朝藩屬國越南,並且一路打到了清朝本土廣西鎮南關,一時邊疆危機重重。當時的兩廣地方大員就曾經奏請朝廷,將「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將更加有利於集合兩廣之力抵禦法國侵略軍。其時抗擊法國侵略戰爭的中方主將,正是廣東欽州人氏——老將馮子材。馮子材督辦高、廉、雷、瓊4府25州縣團練,組成10營"萃軍"從欽州開拔,奔赴廣西鎮南關抗法前線。馮子材率領10營廣東兵行抵廣西上思後,又加招了8營廣西兵。最後馮子材率領的兩廣兵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為清朝在中法戰爭中取得了陸路的勝利。抗擊法國侵略戰爭是打勝了,然而當初兩廣地方大員湊請朝廷將「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的提議,卻是不了了之了。但是廣西邊陲一旦有難需要集合兩廣之力共同抵禦的意識,卻是開始深入人心。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廣西,但是境內卻殘留著不少國民黨軍隊殘部,他們從城裡撤出來上山搖身一變就成了土匪。據統計湖南、廣東、廣西這些解放稍晚的地區的匪情非常嚴重有各式土匪20萬餘人,其中廣西的土匪就主要活躍在十萬大山、八萬大山、六萬大山這些地區以及大瑤山。而十萬大山、八萬大山、六萬大山這些地區,要麼就是位於「欽廉地區」, 要麼就是位於「欽廉地區」附近。正是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出於肅清匪患維護地方政權、經濟、交通的原因,1951年5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將「欽廉地區」委託給廣西省領導。至1952年3月正式將「欽廉地區」劃歸廣西省。
建國初期的剿匪鬥爭從1950年打至1953年,西南地區的土匪基本上被肅清剿匪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從廣東省劃歸的「欽廉地區」在廣西省的領導下,也完成了肅清剿匪的任務。在隨後的幾年裡國內是穩定了,但是國際時局卻發生了變化。1950年我們國內開始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剿匪的時候,毗鄰的越南也在進行著驅逐法國殖民者收復越南北部的戰爭。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伸出了友誼的雙手,派出了以韋國清上將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和共向越南提供11.6萬槍枝、420門火炮以及相應的通信、工程、後勤等器材物資。但是在1954年4月26日的日內瓦會議中,中越雙方產生了間隙。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55年5月為了對南海國防和漁業加強統一領導,國務院特決定將「欽廉地區」 仍然劃歸廣東省領導。
雖然越南對中國心生間隙,但是中國作為越南的好兄弟、老大哥卻一如既往的幫助越南。趕走了法國人後美國人又來了、越南抗美戰爭打起時,中國就曾表示無論付出多大犧牲都會去努力幫助越南。這一歷史時期,中國通過海上、陸上開闢了多條直達越南的運輸線,動用所有生產儲備甚至還抽調戰備庫存,給越南運送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糧食、藥品等戰略物資。中國同時向越南派遣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保障等約32萬人,極大有效保障了越南抵禦美國侵略的戰爭。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時主政廣西的韋國清上將向周總理和毛主席提出了關於援越抗美及相關國防的建議,認為廣西沒有沿海、沒有港口,這樣對廣西方面援越以及自身發展很不利。於是1965年國家恢復了欽州專區,「欽廉地區」( 欽州專區)再次劃歸廣西管轄。
唐朝時期的嶺南東道(廣東前身)、嶺南西道(廣西前身)
由此可知,建國初期「欽廉地區」到底是劃歸廣西還是繼續留在廣東,是反反覆覆的。而確定「欽廉地區」到底是劃歸廣西還是繼續留在廣東,則是根據國家的策略方針和國防需要而變化的。其實之所以圍繞「欽廉地區」的「歸屬」問題反覆變化,以及民間一直充滿爭議,歸根到底還是歷史原因。
在唐朝之前今廣東、廣西本是一家:秦朝時期今廣東廣西同屬嶺南三郡,漢朝時期今廣東廣西同屬蕃屬國南越國、交趾部刺史部,隋朝時期今廣東廣西同屬揚州刺史部,唐朝前中期今廣東廣西同屬嶺南道。直到唐朝中期今廣東、廣西才進行分家,唐朝懿宗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嶺南道拆分成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嶺南東道即今廣東的前身治所廣州,嶺南西道即今廣西的前身治所邕州。當時的嶺南東道(今廣東的前身)並沒有現代廣東那麼大,還缺少了今天的粵西地區。而當時的嶺南西道(今廣西的前身)就相當的大了甚至可以用「廣闊
」來形容,除了包括今天的廣西本土外還包括了文中所提到的「欽廉地區」以及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越南(當時稱安南、安南都護府)。
宋朝時期的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唐朝滅亡宋朝建立,宋朝也是沿襲唐朝舊制先是在唐朝嶺南道的基礎上設立了廣南路,隨後沒過多久又對廣南路進行了劃分。宋朝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廣南路拆分成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治所廣州,廣南西路簡稱「廣西」治所邕州,這也是歷史上「廣東」、「 廣西」名字的首次出現。但是此時的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管轄的區域已經沒有唐朝時期的嶺南西道(今廣西的前身)那麼大了,因為宋朝是唐朝滅亡後歷經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割據時期才建立的,此時的越南(當時稱交趾)已經獨立不再是中央直接管轄區域而是成了藩屬國。所以宋朝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的管轄區域包括今廣西本土、「欽廉地區」、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而不再包括越南(當時稱交趾),但是相對於今天而言宋朝的廣西依然廣闊。
明朝初期的西南邊疆地區並不安穩,山地少數民族頻繁挑起反亂使得明朝並不得安心,如後來的廣西大藤峽起義、海南少數民族農民起義等。而毗鄰的安南(今越南)在明朝時期其內部並不安穩,時而是明朝的屬地由明朝直接管轄,時而是明朝的屬國向明朝稱臣納貢,明朝時期朝廷數次不得不向安南用兵就是明證。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早在明朝初期看到西南地區暴露的問題就已經初見端倪,因此就把原屬廣西的「欽廉地區」、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統統劃給了廣東管轄,以加強明朝國防和廣東海防。
明朝時期朱元璋之所以把原屬廣西的「欽廉地區」、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統統劃給了廣東,除了陸上的原因外還有海上的原因。明朝時期世界上的海運已經較發達,如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同時期列強也開始了大航海時代。不好的一面是明朝海疆已經有海盜出現,如明朝前中期東南沿海就已經出現的倭寇災害、瓦氏夫人抗倭、戚繼光抗倭。當時的廣東沿海地區已經常備有大量水師,但是廣東的水師只能負責廣東沿海地區。而廣西的沿海地區和海南島沿岸同樣廣闊,但是因為毗鄰安南又是邊疆地區且又距離明朝中樞較遠,因而廣西沿海並沒有常備有大量的水師。朱元璋為了加強廣東海防和明朝國防、統合廣東廣西海防更好的管理、整合廣東廣西的水師力量使得水師利用最大化、同時為了實施封禁海運,從而把原屬廣西的「欽廉地區」、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統統劃給了廣東。廣西從此由曾經無比廣闊的沿海「省份」,一下子就變成了狹小的內陸「省份」。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因為國家形勢需要而進行地區的區劃調整是很正常的,這一行政區劃調整從明朝、清朝、民國一路延續到了新中國初期,直到新中國初期把「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才有所變化。
兩廣人都知道此次「欽廉地區」能夠從廣東重新劃歸廣西,是殊為不易、是特殊照顧廣西的了。廣西重新擁有了「欽廉地區」後,從狹小的內陸「省份」又重新變回了擁有一定海岸線和優良港口的沿海「省份」。廣西向海發展、靠海興桂、立足北部灣、發展欽北防,港口經濟、海洋經濟等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廣西原有的各地市的產業發展能夠享受到通江達海、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便利和紅利,廣西的經濟社會得到了有效發展、健康發展、長足發展。通過此次「欽廉地區」能夠從廣東重新劃歸廣西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廣西曾經是無比的廣闊,那麼如今的廣西還有沒有希望「光復」曾經失去的其他地方呢?
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越南,在唐朝中後期一直屬於嶺南西道(今廣西的前身),在宋朝時期也一直屬於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雖然歷史悠久但哪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且現在的粵西地區、海南島隸屬廣東也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越南從宋朝時期獨立起(雖然中間時而為朝廷直接管轄時而為藩屬國)也有上千年歷史了,歷史同樣悠久時間同樣不算短。如今的粵西地區是廣東的四大地區之一(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其隸屬廣東已久早就忘記了曾經還屬於廣西這一碼事,這裡心向廣東隸屬廣東也早已經是不容更改的事實。而海南島自改革開放之時的1988年4月13日,就已經從廣東省劃出成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現在的海南省是中國的七個經濟特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各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別說如今的廣西「光復」它無望,就是原來管轄它的廣東省也只能望島興嘆;而越南就更加不要妄想了,無論越南曾經是叫交趾、安南、安南都護府,還是越南曾經隸屬中國多少千年、是中國的直接管轄之地。哪已經是歷史、已經成為歷史、已經是過眼雲煙、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越南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是無可改變、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不管怎麼說新中國初期將「欽廉地區」從廣東劃歸廣西,始終是好事一件、是有利於國防建設的、是有利於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廣西應該抓住機遇認真發展,未來的廣西則十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