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兩幅地圖,看現在的和1964年的有什麼不同?

2021-01-11 阿六說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我國大陸南端,東南鄰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是我國與東南亞交流的重要門戶。廣西為多民族聚居之地,自秦始皇平定嶺南後開始納入華夏版圖,歷史上因處於「廣信」之西而得名,兩宋時曾設廣南西路,元末明初正式建省,建國後因施行民族自治制度而於1958年改廣西省為廣西僮族自治區,後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下面來看看廣西的兩幅地圖,看看有什麼變化?

現在廣西地圖
1964年廣西地圖

變化在於北部灣的三市——欽州市、北海市和防城港市。

民國年間,欽州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1983年10月8日,撤銷欽州縣,設立欽州市,以原欽州縣的行政區域為欽州市的行政區域。1983年10月劃出北海縣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1994年6月28日,撤銷欽州地區、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新設欽北區、欽南區。

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屬廣東南路專區)。1951年1月前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屬湛江專區)。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3年10月,提升為地級市。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1995年2月,撤銷郊區,設立銀海區;增設鐵山港區,以合浦縣屬的南康、營盤2個鎮歸轄,增設興港鎮。

相關焦點

  • 西洋人繪製的第一幅中國分省地圖
    由葡萄牙耶穌會士、傑出的地理學家巴布達(LUIZ JORGE DE BARBUDA)1584年繪製的西方世界第一幅單張的、並以中國命名的中國分省地圖,最近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  在這幅地圖上,巴布達概括了自16世紀以來葡萄牙的航海探險者、商人、國家公使、耶穌會士傳教士等在中國的發現和觀察。
  • 避免繪製「問題地圖」!廣西上線海量標準地圖供公眾免費下載使用
    今年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的主題為「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細心的市民可能會注意到,在標準的中國地圖上,會特別標註一些島嶼,即使這些島嶼在地圖上僅是一個小點,實際面積也很小。這些不起眼的小點能否隨意去掉?答案是「一點都不能錯」。地圖是表達國家版圖的最主要形式,代表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錯誤繪製地圖,輕則會影響使用者出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外交糾紛。
  • 從58幅地圖看人類歷史的變遷
    「在所有時期裡,我們都使用了一種單調的橄欖色底紋來標示......野蠻和未開化的國度,」他寫道,「就像當下廣袤的非洲內陸。」有證據表明,1945年之後的地圖經歷了一場「信任危機」。歷史地圖冊對自然地理的關注有所減少,這背後有多重因素,包括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唯物主義思維方式的式微。
  • 5481幅山東標準地圖上線!濟寧市地圖標準畫法圖看這裡
    所謂標準地圖是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的適合大眾公開使用的系列標準化的地圖產品。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作為山東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歷來高度重視標準地圖服務工作,曾在2017年發布了山東省及17設區市標準畫法圖幅共計23幅。
  •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如何通過地圖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在繪製這幅「世界文學地圖」之前,他已經繪製了「網際網路地圖」、「氣候變化地圖」、「政治地圖」和「國家的刻板印象地圖」等等。「世界文學地圖」最特別的地方,在於Martin的自定義分類。整幅地圖由不同國家的文學流派、作品類型和文學家三大板塊構成。連考試用書,勵志雞湯和暢銷書的銷量也包含在內。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地圖是富含信息的文獻類型,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用簡潔的符號和文字,將複雜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映像到時空的大背景下,任由讀者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渠道研讀,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和樂趣。小編今天就從百餘幅老地圖中選出69幅比較有代表性的介紹給大家,今後還將陸續更新,如需大圖請留言。
  • 這幅430年前手繪的世界地圖,開啟你的時間之旅
    一位紳士, 一位只想畫全世界的紳士 烏爾巴諾·蒙特生於1544年米蘭一個富裕且有影響力的上層家庭,並不需要工作的他是一位安靜的紳士學者。直到41歲時,蒙特才開始對地理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要知道, 那是一個充滿新發現的時代,人們認知的世界範圍在不斷變大,每一天都被新的發現和新的發明驚嘆。
  • 《地圖上的寧波》首發 300幅地圖全方位展示寧波前世今生
    改圖由新學會社於1914年發行。繪圖者為寧波人李海澄。由寧波市檔案系統收藏。)  《地圖上的寧波》一書匯集了300幅與寧波有關的各種地圖,包括古舊地圖和現代地圖,跨越了宋、元、明、清及近現代700多年歷史。
  • 11幅地圖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美國《時代》雜誌8日刊發了一組地圖,看完這11幅地圖,你對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看法或許會不一樣哦。(註: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在這幅地圖中,深藍色的區域代表喜歡速溶咖啡的國家(或地區),淺藍色區域代表喜歡現煮咖啡的國家(或地區)。實際上,各國對於現煮咖啡和速溶咖啡的不同偏好,與各國(或地區)對茶葉和咖啡的不同偏好密切相關。
  • 地圖的「進化史」世界上第一幅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映射出於各種目的,形式也是不同的。450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巴比倫地圖是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對象。據考證,這是古人用符號來記錄或解釋自己的生存環境,起到了確定方位、辨別方向的作用。
  • 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發布 首幅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發布 首幅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原標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賈政 通訊員馮建奎)昨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布會獲悉,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使用。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首幅「中國膚色」土壤地圖 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 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提供了我國第一個標準一致、詳細的土壤顏色視圖,是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  這些顏色各異的土壤,究竟是什麼力量塑造的?  據了解,土壤裡腐殖質含量的多少和礦物質成分的差異,會讓土壤呈現不同的顏色。
  • 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除署名外)這幅繪製在一塊泥板上的地圖,誕生於公元前900年-600年之間,是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揭開中華五色土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Geoderma》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圖?又是如何繪成的?土壤顏色不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又該如何利用它的價值呢?我們約請此項研究的參與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楊順華博士向讀者介紹有關情況。
  •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人們對於地圖是相當熟悉,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地圖,去一個單位或地方,駕車旅遊等等都用上了電子地圖了。但是你們知道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地圖的嗎?我們的先民在那個時候是怎麼樣製作地圖和實用地圖的呢?
  • 日本喜歡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他們將自己當成了哪個國家?
    兩種繪製方式,雖然側重點不同,但依然遵循了地圖繪製的基本原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繪製的基本原則,古今中外的地圖幾乎都是如此。但凡事也有例外,我們的鄰國日本就不喜歡按常理出牌。在日本有一份東亞的地圖冊,卻採用了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原則。也就是說,和傳統的地圖相比,這份地圖中的國家版圖全是倒著的。
  • 世界地圖史上一次罕見的大發現
    經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和譚其驤、詹立波、張修桂等學者研究,據同時出土文物考證,三幅地圖均成圖於漢文帝十二年以前,即公元前168年以前,距今2100多年。第一幅圖定名為《地形圖》,又稱《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圖》、《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圖》等;第二幅圖定名為《駐軍圖》,又稱《守備圖》;第三幅圖定名為《城邑圖》。
  • 斑鳩和鴿子有什麼區別 斑鳩和鴿子有什麼不同
    斑鳩和鴿子非常相似,所以比較難以區分,那你知道斑鳩和鴿子有什麼區別嗎?它們又有哪些不同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斑鳩和鴿子有什麼不同吧!斑鳩屬於鳥綱、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的歐洲和北非鳥類。體長28公分(11寸)。體淡紅褐色,頭藍灰色,尾尖白色。
  • 176幅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首張標準地圖亮相
    首次實現了除全省地圖外,21個地市、121個縣級行政區域均有一幅標準地圖,粵港澳大灣區也有了首張標準地圖。  廣東省標準地圖是指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的適合大眾公開使用的系列標準化的地圖產品,是依據全省各地界線畫法標準結合部分專題要素需求編制而成的簡單示意性地圖。  2009年廣東曾發布了114幅標準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