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技術是讓導體實現零電阻

2021-01-12 情滿懷上得

超導技術是讓導體實現零電阻,即導體本身具有空穴。空穴並非導體本身固有的,而是靠射頻放大技術產生的。所以題主的問題是假設導體沒有電阻,那麼:1,從電子、空穴來看,沒有電阻會導致電場偏轉角變大。無窮大的電場,一定是來自一個朝著導體表面方向的電流。也就是說,沒有電阻,電子或空穴嚮導體表面的偏轉角變大。2,關於射頻技術的放大效率,有了電阻,導體的射頻放大效率一定比沒有電阻大。

3,對射頻放大電路而言,這個電阻也不是一個靜態的阻礙,因為射頻放大電路必須以載波放大,載波放大時,沒有電阻,可以想像為傳輸電壓為電源供電。注意,載波放大不是無損放大,電路本身也有損耗,如何利用載波放大的基帶電阻放大信號,這個更加關鍵,也更難。一個簡單的反饋電路即可,如果用帶電阻的導體,電流反饋過來效率低很多。另外,零電阻會使空穴內容移動很快,無論實現導體導電的前提是所有導體全部均勻導電。所以,如果只有導體帶電阻,導體無窮大的電流就轉到無窮大。這個電壓就是,導體中的電子或空穴移動的電壓,等於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

關於,如何實現導體電阻也無窮大的超導態,見這篇文章吧:薛健:討論:超導體,超導流體,超導磁體以及超導技術-beewong:超導體,超導流體,超導磁體-在對超導體的討論中發現,理論上空穴電流要遠大於電流,但我們還是往常規導體體積尺寸上壓了一個納米厚的導體,實驗驗證中,即使超導態,沒有電阻的導體體積約只有普通導體的四十分之一,因此,很難想像從普通導體,實現電流,電壓以及導體內阻在一個只有二十多毫米的厚度上再壓縮。你看那些超導的,上方電極的體積已經跟電阻差不多了,所以有電阻的導體放電是很快的.導體沒有電阻是不可能的,你舉的那些例子,如果體積足夠小,沒有電阻它也不行,有電阻的導體是已經證明會不會熱裂的。

如果按照你的問題,假設導體內部全都是不帶電荷的空穴或者電子,可能有這種可能,但這樣不是超導態了,超導態只是給物體外加電場形成導電,超導態內沒有電場,會對物體產生阻礙。所以,就現有物理來說,普通導體是不可能成為超導體的,不僅要求沒有電阻,而且要在有限的能量下變成超導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量子的事情。真空中不帶電荷不存在斥力,導體從外界放電會形成電場,導體放電會產生電場,然後通過工作原理引起大量的發熱來散熱。從外部放電結果就是,溫度會很高。有限放電電流有很大可能導致破壞超導體。還有電流一定會到達極高溫度。

相關焦點

  • 導體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溫度怎樣影響電阻,什麼叫超導現象?
    導體電阻顧名思義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探究導體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實驗是每次期中考試的必考題目,實驗雖然簡單,但在此基礎上也會加深難度出科普閱讀題,涉及到超導現象。這就需要同學們鞏固基礎知識並且發散思維多了解關於電阻的知識。下面就是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 讓導體實現遠紅外反射的技術
    超導技術是讓導體實現零電阻效應,讓導體實現遠紅外反射的技術,是單個材料少量元件組成整體並行時會發生的事情。你先把導線添加一個零電阻,再接一對聚合物絕緣體基片組成薄膜就行了啊,可以做參考queen'sballgrind聚合物絕緣體技術,可以利用聚合物絕緣體作為接觸載體,然後採用多導體環路的雷射器、射頻耦合器等雷射裝置實現多元素傳輸。能發一部像樣的有聲無畫的片子才是關鍵。
  • 高壓下的光化學實驗中,零電阻的溫度實現了提高15℃
    高壓下的光化學實驗中,零電阻的溫度實現了提高15℃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0-16 09:59:07 超導現象指電能可以在材料中零電阻通過。但嚴格來說,是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而超導不僅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這讓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耗損,每平方釐米超導材料上還能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不過,這種效應最初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觀察到的,目前大多數超導體也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
  • 超導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常壓會怎麼樣?
    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超導,那麼在很多領域中國將成為世界一流,並且,這項技術能統領世界的科技發展進程。有的小夥伴們會說,那至於嗎?線面我們來說一說超導的問題,我想你就明白了。超導體,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材料實際應用範圍那是相當廣的。一會來介紹。那麼,超導材料主要有什麼性質呢?
  • 利用高溫的材料去集中產生電容器,實現最大電阻效應
    超導技術是讓導體實現零電阻或零電勢差運動的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跟絕緣體在理論上同等安全。超導問題要解決的是溫度因子變化時形成對流和多孔現象等強影響形態(physicalaesthetic)現象的問題。
  • 超高壓下可實現室溫超導
    研究人員表示,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超導現象指電能可在導體中零電阻通過,這種效應首先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約等於零下273.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溫度的限制一直影響著超導材料應用,實現室溫超導有望使電能極少轉變為熱量,從而提升導體和裝置的效率。
  • 美研究人員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2020-10-17 17:25:23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倫敦10月16日電(記者張家偉)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 《自然》: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
    超導顧名思義就是「超級導電」的能力,導體具有什麼樣的導電性才可以在科學上被稱為「超級導電」?就是當電流通過的時候,沒有因為受到任何阻力而導致損失,即該導體的電阻為零。超導現象通常在極低溫狀態下出現,超導體有一個特性臨界溫度,低於這個臨界溫度後,導體的電阻就會突然降到零,變為「超導體」。
  • 美研究發現可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
  • 電學:靜電現象及導體與絕緣體
    2.導體處於靜止平衡時的特徵①.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沒有電場線(疊加後的);②.整個導體是個等勢體,導體表面是個等勢面;電感線疏密能很好的描述電場強弱③.導體外表面處場強方向必跟該點的表面垂直,表面場強不一定為零;④.對孤立導體,靜電荷分布在外表面,且表面曲率(1R)越大,電荷密度越大,電場越強。
  • 俄科學家常溫超導獲突破!-20℃即可實現零電阻,或引領全球發展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常溫超導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科學家的夢想。可以說,如果誰掌握了研發常溫超導的技術,誰就將一躍成為全球科學科技的尖端選手。最近,來自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開創性地設計了一個計算程序,能夠準確預測出哪些元素可以與氫(H)結合,從而實現「常溫」超導體的可能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發現一些特殊材料可以利用其外圍電子形成穩定的庫珀對,實現零電阻的超導體。然而,庫珀對的穩定需要聲子的振動來保持,所以材料需要冷卻到-234.5℃才可以。
  • 超導材料帶來用電方式革命
    超導材料除零電阻特性外,還具有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效應等諸多常規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特性質。利用超導體的這些特性,可以傳輸大電流、獲得強磁場、實現磁懸浮、檢測微弱磁場信號等,因此超導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力、電子、軍事、醫療、交通運輸、高能物理等許多領域。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 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上周,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室溫超高壓狀態下實現了超導。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自然》雜誌甚至將其作為封面文章,足見其重大意。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超導研究是物理學一個很小的分支領域,卻受到學界的重視,但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0位科學家直接因為超導研究獲得諾貝爾獎。超導是什麼?一般來說,物質按照其電阻大小可以分為兩類,電阻過大使得電流無法通過是絕緣體,可以通過的即為導體。在實際運用中,導體的電阻並不討喜,它會降低電流傳輸的效率,增大電流損失。
  • 違反常規的現象:超導!了解一下超導磁體和超導的原理吧!
    他親自動手,反覆試驗,最終證明:在零下269℃時,水銀線圈中的電阻為零。於是,他發表論文,向世界宣布,他發現了低溫下材料的「零電阻」現象。這種材料取名「超導材料"」。由於這一發現,他獲得1913年諾貝爾物理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許多金屬及其合金在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時,都有超導現象。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作者:馮美良1什麼是超導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體具有三個臨界參數:臨界轉變溫度Tc、臨界磁場強度Hc、臨界電流密度Jc。當超導體同時處於三個臨界條件內時,才顯示出超導性。在本文發表以前所發現的超導材料全部都是低於零度。
  • 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假如在室溫條件下實現了超導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在測量低溫下水銀的電阻時發現,水銀的電阻並不會隨著溫度的降低連續地減小而是在4.15k(-269℃)時,電阻會突然變成零。當溫度降低到絕對零度0K(-273.15℃)附近時,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突然減小為零,物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超導,發生超導現象的材料叫做超導體。
  • 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
    科學日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根據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報導,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罕見的天然超導材料,而且在於它為人類找到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的希望。 超導材料是超導體,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高溫超導高速磁浮速度這麼快,為什麼不存在脫軌問題?
    高溫超導用於磁浮可以說是目前可以實現的改變世界的科技,由於超導體天然具有的磁浮效應,幾乎不用任何機械設計,不需要外部的電源,只依靠自身的超導材料實現自懸浮,當列車在懸浮狀態時,只用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移動整列車廂。科學界普遍共識,理論上能達到時速4000公裡以上,用於航空航天和節省運輸成本上有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