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穎穎 王文婷
開學季,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近視專科門診每天從一大早就擠滿了帶孩子來配鏡的家長。家長們互相交流後發現,經過「超長假期」,不僅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視力也變差了。
如何為孩子選配一副合適的眼鏡?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李堅博士提醒,青少年配鏡要避免走入誤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我家孩子體檢視力看不到1.0了,是不是就要配眼鏡了?
小孩子的睫狀肌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長時間用眼後容易出現睫狀肌調節痙攣而出現視力下降。但這種視力下降並不是不可逆的,當使用睫狀肌麻痺劑解除睫狀肌痙攣後,近視也會隨之消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假性近視。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假性近視呢?
李堅博士建議,可以使用睫狀肌麻痺劑後進行再次驗光。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阿託品眼膏和複方託吡卡胺兩類睫狀肌麻痺劑用來散瞳,而對於首次驗光配鏡以及驗光度數加深較快的孩子,採用阿託品散瞳的結果更為準確。
2.一旦戴上眼鏡,度數會越來越深吧?平時別戴了,看黑板再戴吧。
很多家長都有眼鏡「戴上就摘不下來」的觀點,甚至認為長期佩戴眼鏡會導致眼神空洞,何況孩子只有一兩百度近視,平時不戴眼鏡也不影響生活,還是上課看黑板再戴吧。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眼鏡度數會越配越高,每次都會在醫生要求配的度數基礎上再減掉一些。對此,李堅博士解釋道,孩子近視主要是由眼球在發育的過程中眼軸逐漸變長導致,頻繁的摘戴或是配鏡不足反而會會刺激近視進展,誘發眼球增長,使近視度數增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配鏡前,我們家孩子要做什麼檢查嗎?
配鏡前的眼底檢查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一旦近視度數達到600度以上,很多眼底併發症也會隨之而來,而孩子後期參加劇烈運動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其中,高度近視患者發生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落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即使手術成功,視力也很難恢復如初。所以為防患於未然,高度近視孩子配鏡前的眼底檢查應當納入必需的檢查項目之中。
4.市面上有那麼多種材質的鏡片,選哪種比較好呢?
根據材質不同,鏡片可分為玻璃鏡片、樹脂鏡片和太空鏡片(PC鏡片),這幾種鏡片都各有優劣。
其中,PC鏡片是改良版的樹脂鏡片,其抗擊力是普通樹脂鏡片的10倍,玻璃片的60倍,且質量更輕、抗紫外線能力較強,因被用於航空航天工作中,所以又叫「太空片」。
綜合來看,PC鏡片性能是普遍高於普通樹脂鏡片的,對於頑皮好動的青少年來說,在價格承受範圍內,最好選擇質量較好的PC鏡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鏡片1.56、1.60、1.67、1.74,這一串串看不懂的數字應該怎麼選?
鏡片折射率,反映了鏡片對光線的折射能力。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樹脂鏡片折射率有:1.56、1.60、1.67、1.71、1.74等幾種。同等前提條件下,鏡片的折射率越高,鏡片越薄越輕。
如何根據孩子的近視度數選擇鏡片的折射率?折射率越高越好嗎?李堅博士建議,300度以下的孩子選擇1.56折射率即可,300度以上選擇1.60、1.67或1.74折射率的鏡片更為合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目前大熱的防藍光眼鏡真的有效麼?
防藍光眼鏡的誕生源自一種觀念,即我們日常所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會產生對眼鏡有害的藍光。
事實上,電子產品中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目前也沒有藍光導致近視的直接證據。且有研究表明,480-500nm之間的藍光甚至具有調節生物節律的作用。因此,家長不必過分擔憂所謂的「藍光危害」,有時間去排隊配防藍光眼鏡,不如多陪孩子到戶外走走。
7.大框眼鏡顯臉小又時髦,我家孩子能戴麼?
近幾年,大框眼鏡越來越流行,我們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很多年輕人、甚至學生都戴著時尚的大框眼鏡。但是,孩子們真的適合大框眼鏡嗎?
實際上,佩戴大框鏡要特別慎重,尤其是瞳距小又處於近視增長期的青少年,如果長時間配戴瞳距過大的眼鏡,更容易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疲勞等不適,嚴重的還會加深近視度數。因此,鏡框挑選尺寸適中輕巧的、瞳孔中央位於鏡片的中央為最宜,佩戴舒適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除了框架眼鏡,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延緩近視進展麼?
有一種「隱形眼鏡」,每晚睡覺時佩戴8-10小時,白天不用戴眼鏡可以看得清,那就是角膜塑形鏡,又叫OK鏡。
OK鏡作為一種硬性鏡片,其作用原理是在夜間佩戴,使角膜中央變平坦,第二天可暫時性提高裸眼視力,避免角膜曲率進一步加深,是目前控制青少年近視度數增長過快的最有效辦法。
OK鏡效果雖好,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它只能在一些中低度近視(500度以下)人群上取得較好效果,度數過高的人群使用效果不佳。
此外,OK鏡本身價格昂貴、易遺失,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更換一次,且一旦硬鏡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角膜損傷、眼部感染。因此建議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量眼定製」OK鏡,同時做到規範護理、規範複查,才能保障使用安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