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邊看嫦五採樣,美國那邊看星艦首飛。最近風景兩邊皆好。
繼上周馬斯克親口宣布本周SN8高空首飛之後,11月30日再次發布消息:12月1日再執行一次靜態點火。首飛不會早於周三。
11月25日,星艦第一先鋒SN8進行第4次靜態點火測試,也是SN8完整合體後首次成功啟動三臺猛禽靜態點火。
為了讓SN8首次15公裡高空試飛前熱身更充分更靠譜,星艦測試團隊決定至少兩次三臺猛禽靜態點火。目前瞄準當地時間12月1日早8點至晚5點擇機測試。
如果再度順利闖關的話,預計本周晚些時候啟動歷史性測試飛行——首次15公裡高空飛。這不僅是星艦系列前所未有的飛行高度(此前星蟲、SN5、SN6都只是150米低空跳),而且將會首次挑戰「腹部拍水式俯衝」等關鍵性姿態測試,這將是前所未見的航空飛行。不難想像,這可是高達50米、直徑9米、重達幾百噸、推力多達600多噸的飛行怪獸,要想演繹一次最大飛行高度15公裡的空氣動力學航空之旅,絕非易事!
所以,馬斯克多次調低公眾期望值,提高風險度。最近他表態稱,這次首飛成功機率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對比一下,2018年2月重鷹首飛之前,他聲稱成功率50%。可見星艦首飛風險度無疑更高。
臨時劃定一個自毀區
SpaceX必須未雨綢繆,做足風險防範預案。德州星艦基地團隊與美國海岸警衛隊通力合作,已在臨近的墨西哥海灣設立一個自毀區。▲(如圖所示紅色區域),該海域面積約90平方英裡,測試期間禁止任何船隻人員進入該禁區。以防萬一,防止SN8發射失敗或者飛行失控等意外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
▲看看星艦專業粉製作的星艦N種失敗相視頻。
不管現實結果怎樣,反正馬斯克內心足夠強大:「如果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還不夠創新。」
即便SN8壯烈犧牲,後繼者都已躍躍欲試,SN9已在中塔垂直整合完畢,看起來可以隨時待命。SN10也已完工大半,還有一周時間即可裝配頭錐,看樣子也能及時衝鋒陷陣。而且據馬斯克透露,這兩款星艦都有升級改進,布線更牢固,引擎更穩定,密封更穩固。
此外,SN15也已現身,燃料艙穹頂部分最近打造完成。據馬斯克透露,這艘原型星艦將有重大升級,意味著會有一些實質性改進和優化設計。只是暫時對外保密,先賣個關子。
加緊打造星艦發射基地
眾所周知,SpaceX目前租用三個成型發射場:佛州卡角40號、甘迺迪航天中心39A、加州范登堡4E。分工不同,滿足現役獵鷹9號、重鷹火箭發射需求。而開發、測試前所未有的星艦超重鷹系統,必須另起爐灶,另闢天地。於是就有了南德克薩斯發射場。
這裡是SpaceX唯一自營的發射場,位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以東35公裡的博卡奇卡海岸。不僅是德州最南端,也是僅次於佛羅裡達半島的美國本土最南端,較比佛州卡角發射場更靠近赤道,這意味著更節省火箭燃料。緊靠墨西哥邊境,瀕臨灘涂,人煙稀少,很適合開疆拓土,從零開始。
2014年開建,起初定位於火箭製造基地、測試基地、發射基地的集合地。但隨著與NASA深度合作,SpaceX隨之重心轉移,現階段將發射主場鎖定佛州卡角兩大發射場,再加之前期投資預算巨大,環保審批手續一再拖延,導致開工建設步伐緩慢。
直到2019年正式啟動星艦開發,這裡才變成SpaceX太空帝國的西部世界,瞭望未來神器的最佳觀測站。從最開始的小星艦、星蟲/跳蟲,到第一代全尺寸原型星艦Mark 1、2、3、4,再到新一代星艦SN1、2、3、4、5、6……SpaceX採用高密度流水線模式,邊設計邊測試邊迭代的激進開發方式,一度引入佛州、德州雙線競爭AB開發模式,直到去年底全部轉至德州星艦基地。
從今年3月起,這裡有超過500名員工晝夜不停地投入激情與夢想——這一切都是為了最短期最高效的研製成型,趕上馬斯克時間表。
事實上,南德克薩斯發射場的未來版圖更加令人不可思議。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局審批文件顯示,SpaceX計劃在南德克薩斯發射場每年大約執行28次星艦、超重鷹火箭靜態點火測試,15次30公裡高空飛行測試以及亞軌道飛行測試。
還計劃未來星艦測試飛可能會在一座大型無人海上平臺著陸。類似於現役兩艘海上平臺,但規模無疑更大,著陸平臺遠超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另外針對環保問題,SpaceX提交報告顯示,儘管發射場所在地博卡奇卡當地居民人口很少,但周圍大部分地區屬於野生動物棲息地。為了儘可能降低夜間幹擾,今後將最大程度地減少夜間點火測試和發射。夜間靜態點火測試時間每年總計不超過420秒,15次高空試飛最多只安排一次夜間飛行。
為了加速建設星艦基地及南德克薩斯發射場,SpaceX必須先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一份新的安全和環境審查報告。只有獲批後,SpaceX才能拿到新的許可證,繼續在博卡奇卡測試星艦和建造基地。目前SpaceX一方面積極配合審批部門要求,另一方面動用遊說力量敦促審批流程。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星艦先驅者的凱旋門,偶爾可能變成先烈們的滑鐵盧。但不管怎樣,這裡都將成為通向未來、火星之門的旋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