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視角」盧曉霞:修復六價鉻汙染地下水的生物牆技術室內模擬研究
作者:盧曉霞2000-2005年先後在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美國環境保護局地下水與生態系統修復部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今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汙染物的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復研究。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發表論文70多篇,發明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2項。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項。
-
【專家觀點】水合硫酸亞鐵修復六價鉻汙染土壤、地下水- 你所不知...
導讀:鉻汙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鉻主要以六價鉻和三價鉻兩種價態形式存在,其中三價鉻毒性低、穩定性較高,而六價鉻毒性強易遷移,為了達到降低鉻毒性和遷移性的目的,最常用的修復技術為化學還原法。在實際修復工程中,水合硫酸亞鐵(其中又以七水硫酸亞鐵為主)由於廉價易得,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滿足修復要求,儼然成為國內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復使用頻率最高的化學還原劑,遠至幾年前河北某項目、近到眼下的中南某鉻鹽廠中試項目等等。但水合硫酸亞鐵存在的引入二次汙染、修復能力有限和長效性差等問題亟待引起有關各方的高度重視。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鉻汙染來源及危害鉻及其化合物在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是冶金工業、金屬加工電鍍、製革、油漆、顏料、印染、製藥、照相製版等行業必不可少的原料。六價鉻多溶於水中,主要以HCrO4-和 CrO42-兩種形態存在,其化學活性大,毒性強,是造成地下水汙染的主要汙染物,在工業廢水中,主要以六價鉻的形態存在。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地下水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目前重金屬汙染評價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地表水與沉積物,關於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較少。地下水關乎人民健康,重金屬汙染事件一旦出現,其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因此研究出針對地下水重金屬汙染治理的技術迫在眉睫。本文將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修復技術分為異位修復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2大類。
-
「案例分享」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劉益風1,李 潔2,申源源1,張 建1,鄧 磊1,曹 俊1,龍 宇1(1重慶美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2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摘要選取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治理修復工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修複方案設計、項目工程實施以及修復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為了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原位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通過高精度環境調查、精準定位監測,構建了場地汙染物遷移與暴露概念模型,應用三維空間地下水流動與溶質遷移數值模型解析了汙染源特徵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研發與製備了高效、綠色、低耗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基於精準風險管控原理構建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的工程示範為解決我國氯代烴類高風險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可複製
-
對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後遺留下許多汙染較為嚴重的場地,其中鉻汙染情況較為嚴重。基於此,本文以金屬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城市金屬鉻汙染現狀,探究鉻汙染帶來的危害,從電動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等角度闡述鉻汙染修復技術。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土壤的重金屬汙染具有隱蔽性、長期性、不可降解和不可自然逆轉等特徵,不僅會導致土壤肥力與作物產量及品質下降,還易引發地下水汙染,並通過食物鏈途徑造成植物、動物和人體的重金屬累積。因此,土壤系統中重金屬汙染的防治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篇文章中,奧科環境將為您繼續介紹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
-
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監控自然衰減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汙染形勢嚴峻,汙染場地數量巨大、類型複雜,相應的管理和修復技術體系仍然滯後。監控自然衰減(MNA)作為一種基於汙染風險管控的場地修復和長期監測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修復中較為經濟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實現修復的成本效益最大化。近幾年來MNA在美國汙染場地修復中的應用比例約佔30%左右,場地修復的平均成本為數十萬美元。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已成為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治理汙染地下水工作迫在眉睫。綜述了PRB技術的原理、結構類型、活性填料、修復機理和工程應用,指出PRB系統長期有效運行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PRB技術的應用前景和重點研究方向,以期為PRB技術在我國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及地下水汙染治理提供參考。關鍵詞:可滲透反應牆(PRB);地下水汙染;零價鐵(ZVI)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導致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汙染。
-
15種常見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大盤點
【導讀】十五種修復技術適用於各種不同程度的汙染土壤和地下水,但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更適合我國的修復技術才是最實用的。
-
【乾貨】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篩選步驟和方法
筆者參考美國「基於風險評估和非風險考慮的修復技術選擇標準指南」,提出一種較為簡單、易行的篩選方法,具體篩選步驟如下:1) 不適宜修復技術的剔除首先列出目前可用於地下水汙染場地修復的技術清單,針對具體的地下水汙染場地,對各種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排查,該階段要求發現那些明顯不符合目標場地修復要求的技術,並把它們排除在進一步評估之外,以縮小可供篩選技術的範圍。
-
中試尺度下可滲透反應牆位置優化模擬——以鉻汙染地下水場地為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可滲透反應牆(PRB)是一種高效的地下水汙染原位修復技術。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汙染場地牆體位置布設合理性影響其修復效果,而利用地下水數值模擬可實現牆體位置優化。文章以某Cr'汙染地下水場地為例,基於 Visual Modflow建立了研究區平面二維穩定流數值模型,並通過模型檢驗。
-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汙染修複方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三氯乙烯(TCE)是一種半揮發、厭水性的無色透明液體,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被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中。TCE在環境中易發生遷移,可通過揮發、容器洩漏、廢水排放、農藥使用及含氯有機物成品的燃燒等途徑進入環境,汙染大氣、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是美國環境保護局(USEPA)列出的重點汙染物之一。
-
方法整合|地下水汙染處理技術方法研究
客觀上講,我國目前在地下水汙染調查及地下水汙染物遷移轉化模式方面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但在具體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方面做的工作卻不多,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地下水點源汙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且逐漸發展形成較為系統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原位處理法。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各國政府加強了相應的管理,廣大科技工作者也迅速開展了深入研究和相關土壤修復的工作。關於土壤鉻汙染及其修復狀況,已有學者對其研究狀況按照修複方法:固化/穩定化法、化學還原法、土壤淋洗法、電化學修復法、生物修復法等進行了一些闡述,為科學合理地處理土壤修復問題提供了方向。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納米材料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
「技術交流」氯代烴汙染地下水綠色高效修復新方法
吉林大學石油化工汙染場地控制與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暨南大學劉娜教授團隊,聯合寶航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研發團隊,通過科學研究首次證實了四氯乙烯可在硫化物共存環境中,在艾草基生物質炭的催化作用下發生高效降解,為氯代烴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新方法。
-
預處理方式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了探究氧化與還原預處理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選取2,4-DNT (2,4-二硝基甲苯)為研究對象,構建過硫酸鹽/鐵炭修復技術體系,分別設置2個試驗槽,一個試驗槽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預處理聯合以鐵炭作為還原後處理,另一個試驗槽以鐵炭作為還原預處理聯合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後處理,對比研究構建的氧化-還原聯合系統中不同氧化與還原預處理方式對
-
地下水汙染的水體修復和處理方法
1.為那些遭受汙染影響的整個地區議定一項基於該地區全局觀的綜合修復研究方案,包括對處理方法和水體修複方案的綜合考慮。2.對於水體汙染源地點的地表土層問題和存在相關的地下水汙染並可能會受到未來開發影響的底層土問題需加以區分。在綜合研究得出的結論時需要分別考慮底層土中的問題和地面以上出現的問題。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課題背景「密懷順地區的地下水汙染以排汙河道線狀汙染為主,局部地區存在硝酸鹽氮超標現象。」在密懷順平原區調研時,「京津冀地下水汙染特徵識別與系統防治研究」課題組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