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男鑿壁入閨房
青竹為馬續姻緣
白話縮文:
山西人霍桓的父親去世早,母親過分愛護他,不讓他出門,直到十三歲時還分不清叔伯、舅甥。同村武評事進山訪道一去不返,他女兒青娥偷看父親的書,羨慕何仙姑的為人,立志不嫁。
霍桓偶然見到青娥,很喜歡她,便託人去說媒。武家不應,霍桓很鬱悶。一天,一個道士送他一把神奇的小鐵鏟。霍桓思念青娥,竟鏟透幾道堵牆,半夜進了青娥閨房。青娥大驚,以為是賊人。霍桓坦白了自己的愛戀,青娥左右兩難。婢女說:『此人的名聲門第,倒也不玷汙小姐,不如放他回去託人來說媒。』
縣令歐公器重霍桓,促成了這樁姻緣。青娥過門後,善待婆母,夫妻恩愛,卻不太留心家務。生下兒子孟仙三年後,忽然死去。後來,霍桓在山中踏空墜落,在深洞中與青娥重逢,卻被嶽父叱責逐出。霍桓用小鏟奮力鑿洞,找到青娥。青娥折兩根樹枝化作馬匹,夫妻一路奔馳回了家。
十八年後霍母去世,青娥指定了墓地,讓兒子孟仙守墓。一月後,孟仙去探望父母,卻杳無蹤影。孟仙四十多歲時進京考試,巧遇從未見過面的弟弟仲仙。考完,跟著仲仙去見父母。仲仙妻子說:『昨晚婆母說:「明天你大哥來了,我就無牽掛了。」今早進屋一看,已寂靜無人。』
仲仙中舉後,隨哥哥回到山西老家。他希望父母還在人間,四處探訪,卻始終沒有音訊。
文言縮文:
霍桓,晉人。父官縣尉,早卒。十一歲,聰慧絕人,以神童中秀才。母溺愛之,不令出戶。年十三尚不辨叔伯甥舅。同裡有武評事者,好道,入山不返。有女青娥,年十四,美異常倫。一日,霍生於門外瞥見之。雖少年無知,只覺可愛之極。告母致聘。母以門第懸殊,不可。生行思坐籌,無以為計。
會一道士在門,送生小鏟,才尺許,言可摧堅石。生試之,斫牆,應手如切豆腐。頓念穴牆則青娥可見,而不知其非法也。夜深,至武第,凡穴兩重垣,始達中庭。見小廂燈下有青娥影,少頃,燭滅,遂鑿牆而入。輕解雙履,悄然登青娥榻。恐其驚覺,而遭呵逐,遂潛伏繡衾之側,略聞香息,心願竊慰。半夜經營,疲殆頗甚,稍一合眸,不覺睡去。女醒,驚駭大呼,家人共爇火操杖而往。則見一少年書生酣睡繡榻,細審之,識為霍生。生醒,言鏟牆始末。訝為神受,又以聲名門第,殊不辱玷。眾勸夫人,不如縱之使去,託媒求焉。縣令歐公知之,以為美事,遂促成姻緣。
青蛾過門後,善待婆母,夫妻恩愛。年餘,生一子孟仙。青娥為人溫良寡默,惟閉門寂坐,不甚留心家務。五年後,與生訣別,仰臥床榻而氣絕矣。母子痛悼,購良材而葬之。
一日,霍生持鏟行於山中。路迷,慌竄間,不意,一腳踏空,墮落深洞。在洞中,行約三四裡,忽睹廊舍,光明若晝,一麗人自房中出,視之,則青娥也。生愕然曰:「卿死年餘,此得無冥間耶?」女曰:「非也,此乃仙府,曩時非死,所葬一竹杖耳。郎今來,仙緣有分也。」生約女同榻眠,女卻之曰:「此何處,可容狎褻?」生捉臂不舍。方爭拒間,嶽翁出見,叱曰:「俗骨汙吾洞府,宜即去!」遂將霍生逐出洞門。回首則峭壁巉巖,無少隙縫。生隻影煢煢,無所歸途。面壁叫號,迄無應者。憤極,腰中出鏟,鑿石攻進。女怨曰:「何處老道,授汝兇器,將人纏混欲死?」生得女不復置辯,但憂路險難歸。女遂折竹為馬,二人疊騎之,俄頃至家。
十八年後,霍母卒,二人亦渺無蹤影。孟仙長成,文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