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集成電路會被終結嗎?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集成電路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半導體器件。它是經過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半導體製造工藝,把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所需的電晶體、電阻、電容等元件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導線全部集成在一小塊矽片上,然後焊接封裝在一個管殼內的電子器件。六十年來,以單晶矽為主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成為整個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柱。依賴於集成電路存在的計算機,手機和其他數字電器成為現代社會結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集成電路帶來的數字革命是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集成電路的製造以及設計技術的不斷突破也使其本身有了飛速的發展。早在1965年Gordon Moore (英特爾創始人之一)就曾預言: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18個月便會翻一番,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回顧從那時到現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情況,確實如他所說。為提高性能,人們不斷地按照這個規律提高單個晶片上矽電晶體的數量。幾十年來微晶片技術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工藝極限,今天,英特爾的第三代處理器已經用上了22納米工藝。 

  但是,隨著器件特徵尺寸的不斷縮小,特別是在進入到納米尺度的範圍後, 集成電路技術的這種一維發展模式面臨著一系列物理限制的挑戰, 這些挑戰有來自於基本物理規律的物理極限,也有來自於材料、技術、 器件和系統方面的物理限制。矽晶片遲早有一天會因為尺寸無法繼續縮小而走向終結。哪種材料能替代矽晶片呢?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方向。其中有二個比較可行的候選方案:一個是被稱為「光子集成迴路」或者叫「集成光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與集成電路主要不同的是用光子而不是電子作為數據的載體,其傳輸速度快,信息量大。已經製造出一些PICs的器件,成功地用於光通訊,特別是光纖通訊上。但是,由於PICs也是採用光刻技術製造,因此也會遇到器件的臨界尺寸問題。另一個被科學家較為看好的途徑是採用碳納米管 (CNT Carbon Nanotube)來取代矽。 

  

  1991年人類首次發現的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徑向尺寸為納米量級,軸向尺寸為微米量級,管子兩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維量子材料, 是捲成管狀的單層碳原子。碳納米管是碳的一種形態,成分與金剛石、石墨一樣,主要構成成分是碳。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碳納米管直徑一般為幾個納米到幾十個納米,管壁厚度僅為幾個納米,像鐵絲網捲成的一個空心圓柱狀「籠形管」。它非常微小,頭髮絲粗細的空間就可以容納數萬個碳原子。其次,碳納米管韌性很高,可以彎折,強度重量比在目前已知的材料中是最高的。碳納米管具有超常的強度、熱導率、磁阻,且性質會隨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可由絕緣體轉變為半導體、由半導體變為金屬。其導電性極強 ,是銅的100倍。用碳納米管所製造出的新一代電子元器件,要比矽元器件體積更小、耗能更低且有更強的傳導能力,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而它與電晶體的導電方式和原理不一樣,所以在進行導電的時候,它的能效相對較高。現在使用的電晶體,在導電過程中會漏電,會發熱,這樣就使得其能效比可能只有60%至70%。而碳納米管晶片的能量利用率則比較高,而且發熱也比較低。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功耗水平相當的條件下,使用碳納米管技術製造的電路在運行速度上要比傳統的矽半導體電路塊5倍以上。 

  這些年隨著碳納米管及納米材料研究的深入, 製備工藝日趨成熟,其廣闊的應用前景也不斷地展現出來。科學家們首先在試驗室裡成功使用納米管制造出了單個電晶體,但是要把這些單獨的電晶體相互連接在一起,組成較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晶片製造者必須找出一種可以大規模的非常精確地排列碳納米管的方法,這樣的電腦晶片才有可能走向實用階段。研究人員提出了一項新的技術能夠使碳納米管靈巧地對準了蝕刻在晶片上的路線。日前,結合化學方法,他們已經可以將單個的碳納米管放置在矽晶片上他們想要放的特殊的溝道裡。在構造碳納米管場效應器件時(CNTFET),在一個晶片上放置了一萬多個碳納米管,能夠達到每平方釐米10億個納米管的密度。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只能同時放置最多幾百個碳納米管,遠遠無法投入商業化。 

  

  雖然科學家們樂觀地認為碳納米管技術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準備就緒,可以取代矽成為製造晶片的材料,屆時預計半導體晶片的尺寸將縮小至5納米的極限尺寸。但是否能夠成功,現在看來還為時過早。因為除了有許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外,還有成本以及成品率等問題。何況矽基集成電路的龍頭老大英特爾公司還在堅持繼續走自己的路,大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氣勢。他們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相信,矽晶片的尺寸還有繼續縮小的空間,至少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從1959年,英特爾的創始人、矽谷的締造者之一羅伯特·諾伊斯發明矽集成電路之後,世界就進入了矽時代。 這些方案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碳化矽、氮化鎵等,其中無論是石墨烯、還是碳納米管或者碳化矽都是和碳原子有關,所以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終結矽時代的會是碳時代。
  • 碳基晶片會超越現有的矽基晶片嗎?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近日在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展示一片8英寸晶圓上,排滿了碳納米管電晶體。,矽基半導體的領先一直持續到了現在,而且還在進步!在1納米和更小的刻度上,矽基晶片的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自發的躍遷到相鄰的空位,從而使得電晶體構成的邏輯門失效,這樣晶片就沒用了。(理論上5納米也有隧穿效應)但是也不是說矽基晶片走到盡頭了,現在流行的3D封裝就是向立體進軍,在空間上增加電晶體密度,這樣晶片的性能也能大幅度提高,當然也會帶來難以解決的新問題。
  • 瞄準集成電路前沿技術 重慶打造矽基光電子創新平臺
    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4月9日電(王龍博)在一間約70平米的實驗室內,來自海內外的科研人員利用自主建設的8吋矽基光電子工藝線製造的集成電路產品完成晶片封裝、測試等環節,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電微系統先導工藝平臺。  在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一家名為聯合微電子中心的企業正通過發力集成電路前沿技術,打造可以賦能電子信息產業和智能產業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 什麼是矽基生命 ?矽基生命為什麼會永生?
    矽基生命就像是電子產品一樣,交流方式所使用的意識波,智慧會延續,並且還能夠升級,與人類不同。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生命存在,那麼人類的勝算比較小。矽基生命猶如超級電腦,如果是這樣的一類生命體,那麼一定會永生。
  • 碳基生命與矽基、硼基生命的比較
    地球以外會不會可能有其它元素生物呢?生物儲存遺傳信息需要一些結構複雜的大分子,在地球上主要是DNA和RNA。還有一些生物大分子負責催化各種維持生命活動的化學反應。這些複雜的大分子必須要有結構穩定的骨架,地球上的生物大分子主要以碳元素為骨架,所以稱為碳基生物。雖然元素周期表中有那麼多種元素,卻只有硼、矽和碳,才能形成長鏈大分子。
  • 外星生命是矽基的嗎?地球生命所需的氧氣竟是矽基生命的致命毒氣
    外星生命是矽基的嗎?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在探索外星生命時均以碳基生命的誕生及生存條件為依據,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碳基生命並非一定是生命的唯一組成形式,那麼除碳基生命以外,還有可能會出現哪些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呢?想必此時,大多數人們最先想到的是科幻作品中的常客:矽基生命。
  • 修仙文明真的會有嗎,矽基生命真的可能存在嗎?
    由於構成這些生命的這些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骨架為基礎,所以研究者稱這樣的生命為「碳基生命」。但是根據元素周期律,和碳同一主族的元素矽,也具有這樣的特點,那麼我們可以將碳替換成矽從而形成生命體嗎?一起來看一下吧。什麼是矽基生命?矽在宇宙中分布廣泛,且在元素周期表中,它就在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許多基本性質都相似。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中國可以憑藉碳基晶片實現直道超車,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用碳納米管做替代可行嗎?這是不是一招妙棋?這就是智東西今天要回答的問題。一、偶然被發現的半導體產業「明日之子」半導體早期發展階段,電晶體由鍺製作。發現鍺材料製成的晶片難以承受高溫工作條件後,研究人員翻開元素周期表,選出與鍺屬於同族、儲量更足、耐熱性更好的矽成為替代。
  • 矽基生命是可能的嗎
    ----文/萬象NASA公布的砷生命消息,將生命的可能性又大大擴展了一步,這次科學現實走在了科幻的前面。實際上,砷生命仍然是碳基生命,它們只是用砷取代了磷,正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科幻中對非碳基生命的描寫有很多,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矽基生命,矽是上帝創造的第二種生命元素。
  •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
    矽基光電子集成旨在結合光子學器件的高傳輸處理速度、高傳輸帶寬和電子學器件的低成本、微尺寸、高集成度等特點,實現高速、低耗的數據運算和傳輸,是信息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次研討會旨在搭建矽基光電子產學研用的分享交流平臺,推動矽基光電子產業駛入高速發展通道。
  • CUMEC矽基光電子MPW流片開放預訂
    6/12/2020,光纖在線訊     2020年5月30日,聯合微電子中心(CUMEC)在重慶向全球發布「180nm成套矽光工藝PDK」,標誌著聯合微電子中心具備矽基光電子領域全流程自主工藝製造能力,正式向全球提供矽光晶片流片服務。
  • 「老故事」變「新起點」 重慶高新區布局矽基光電子技術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矽基光電子是研究和開發以光子和電子為信息載體的矽基大規模集成技術,是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目前,正大力發展的大數據中心、5G、物聯網等產業,對矽基光電子技術需求非常迫切。
  • ai來了,矽基生命還會遠嗎?
    AI來了,矽基生命還會遠嗎?隨著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那麼,基於AI的矽基生命還會遠嗎?應該來說,不遠了。那麼,通過矽基生命去探索宇宙還會遠嗎?我想,也不遠了。路徑應該是這樣的:AI之後,出現基於AI打造的矽基生命,這些矽基生命,慢慢進化出可以自我繁衍、可以自我進化。然後,出現由矽基生命自行打造的太空飛行器,然後他們自行探索宇宙。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中國可以憑藉碳基晶片實現直道超車,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
  • 為什麼說矽基生命比碳基生命高級?矽基生命真的存在嗎?
    碳基既然地球的碳基生命如此發達,那麼這種生命形式是宇宙的常態嗎?那麼,宇宙中就沒有其它生命存在的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碳元素以外,還有一個化學性質跟碳元素非常相似,也能夠形成四個化學鍵的元素,那就是矽元素!以矽元素為根基組成的生命形態,被科學家們稱之為矽基生命!
  • 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如今,摩爾定律已在失效的邊緣,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已到極限。
  • 矽基生命會存在嗎?或生活在行星內部,呼吸時造水晶,能活百萬年
    地球上有著千千萬萬的生命物種,但是目前來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物種都屬於碳基生物,那麼宇宙中就只有碳基生物這一種生命嗎?其實雖然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種類的生命形式,不過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很可能還有著諸如矽基生命,氨基生命、硫基生命,砷基生命等,其中以存在矽基生命的說法最為常見。
  •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
    2020年9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來訪我所,以「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為題在我所「院士大講堂」做專題講座。彭院士從半導體行業現狀與危機、矽基微電子技術的極限與後摩爾時代、碳納米管電子學的挑戰與前景及電子技術發展的第四次浪潮與碳基技術的商業化進展四個方面,對碳基集成電路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講座中,彭院士認為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發展,而晶片是信息技術的基礎,要繼續推動世界信息產業的奇蹟性增長,必須保證晶片性能的飛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