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探針-共軛低聚物 I 一種可鑑別革蘭氏菌類型的螢光探針

2021-02-12 化學之光
研究進展:迄今為止,以革蘭氏菌型為分類依據的方法仍是細菌的一項重要分類特徵,並且,這種方法在臨床抗生素應用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目前並沒有一種簡單合適的方法對革蘭氏菌進行區分,因此研製出性能優良且可簡單快速區分革蘭氏菌型的探針,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解決方案:本篇文章中,作者報導了一種共軛低聚物COE-S6,它可以作為簡單易用的革蘭氏特異性螢光探針(圖1)。其基本原理是:COE-S6可以自發地插入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膜中,並通過特徵顯示膜邊界,可以很容易觀察到單個細胞(圖1)。相反,COE-S6由於被細胞外膜上的脂多糖(LPS)屏障所阻隔,所以不能有效地分布到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膜中。此外,COE-S6可以簡單、快速地通過常規螢光計測量或利用紫外線燈照射肉眼觀察到增強的螢光強度,從而區分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菌群。該方法易於使用,不需要固定劑或其他預處理要求即可使區分革蘭氏菌型(圖2)。並且COE-S6不會抑制細菌的生長,為原位監測活細胞行為提供了一個可靠平臺。

圖1:(A)COE-S6的結構式;(B-D)用COE-S6評估革蘭氏菌型: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杆狀銅綠假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

圖2:浮遊混合物的共焦顯微成像。(A-D)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銅綠假單胞菌;(E-H)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K12(同樣是革蘭氏陰性菌)

結論:作者開發了一種可快速、簡便地區分不同革蘭氏菌種的聚合物,為開發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奠定了基礎。參考文獻:Guillermo C. Bazan et al. Gram-Typing Using Conjugated Oligoelectrolytes.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4068.

相關焦點

  • ChemNanoMat:「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圖1基於FRET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用於細胞內1O2的靈敏檢測為了克服DPBF的固有缺陷,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彭洪尚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螢光共振能量傳遞(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來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 螢光探針-羅丹明 I 環境敏感型探針用於生物成像
    最近研究表明蛋白質影響羅丹明染料結構的平衡取決於蛋白質本身的構象,這一特徵可用於設計新型的蛋白質生物傳感器。解決方案:在本文中,作者設計、合成了一種螺環形式穩定的羅丹明螢光探針:如圖1,通過將醯胺等缺電子基團取代傳統羅丹明染料的羧基得到探針2,3,4。
  • Ursa BioScienceo品牌螢光和磷光探針Sensitizer Blue
    憑藉強大的內部科學團隊和世界知名的螢光,合成有機化學和眼科外部顧問,Ursa BioScience已經做好準備,為複雜問題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年中,Ursa已經開發並商業化了一系列螢光探針和智能分子傳感器,具有專利保護和多樣化的特性。我們的探針是*的,在當今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找到。
  • 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檢測多巴胺的工具,以研究在活體模式生物中、複雜行為模式下多巴胺信號的動態變化情況。自2018年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檢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即GRAB探針系列,其中即包括多巴胺探針(GRABDA)。
  • 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選擇性檢測活細胞溶酶體中的亞硫酸氫鹽
    在此,華東理工大學朱為宏、王成雲、郭志前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NY-Lyso),它通過響應細胞內細胞器之間的pH差異、選擇性與亞硫酸氫鹽(HSO3-)反應來工作。這種方法使探針的螢光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保持沉默,在低pH和亞硫酸氫鹽的共刺激下激活。此外,它還被證實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於監測活細胞溶酶體中的HSO3-。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將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給受體引入到金屬有機框架(MOFs)中,通過對給受體比例的簡單調控,簡單高效的構築了對食品添加劑(特丁基對苯二酚)具有螢光放大檢測性能的MOFs,從而發展了一種構建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的簡單策略。
  • 高靈敏度線粒體螢光探針&ATP檢測
    CytoFix™紅色線粒體染色劑可與GFP表達的細胞,其他螢光偶聯物和其他細胞器染色劑一起使用,進行多色分析。它既可用於懸浮細胞,也可用於貼壁細胞,並易於適應各種螢光平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螢光探針,用於分析活細胞中正常線粒體活性的各個方面,包括活性氧(ROS)產生,線粒體膜電位和鈣通量。1. JC-10™雙發射膜電位(ΔΨm)探針JC-10™是JC-1的衍生物,是電位依賴性探針,用於通過流式細胞儀,螢光顯微鏡和基於微孔板的螢光測定法確定ΔΨm。
  • 大連化物所提出螢光探針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與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合作,基於概念密度泛函理論中的局域親電性指數,提出了一種穀胱甘肽硫轉移酶(GST)檢測螢光探針的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 「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基因編碼的多巴胺螢光探針。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巴胺相關的神經環路還是成癮藥物如古柯鹼等的作用靶點。
  • 一種檢測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的可逆螢光探針
    該工作建立了快速靈敏可逆的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高選擇性識別方法,設計合成了亞硫酸氫根比率可逆螢光探針。該探針不僅可以用於檢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還能對細胞內的亞硫酸氫根進行成像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二氧化硫以及亞硫酸氫根不僅造成酸雨等危害,還嚴重影響人體呼吸系統和身體健康。
  • 螢光引導手術來襲 靶向螢光分子探針或將改變腫瘤診療現狀
    但是,根據癌症類型的不同,8-70%的病例腫瘤在經過切除後切緣仍呈陽性(手術邊緣存癌細胞)。為了降低復發率和改善患者術後生存質量,腫瘤的精準切除已成為手術的趨勢,而術中指導(guided surgery)對外科醫生來說變得至關重要。目前,外科醫生在術中主要依賴視覺(普通白光)和觸覺反饋。
  •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記山東師範大學「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螢光成像研究」項目科研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昌  走進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實驗室,在雷射顯微鏡下
  • 科學網—合成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可逆螢光探針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
  • 科學網—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開發成功可細胞選擇性標記細胞內重金屬離子的可視化螢光探針,這對於未來發展體內跟蹤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螢光小分子探針,動態標記特定組織及病理狀態下細胞對於特殊物質的內吞和表達,一直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命題。雖然近年來這一領域發展迅速,然而為實現「靶向性」示蹤並減少探針的毒副作用,發展可高特異性、高選擇性檢測待測物的螢光探針仍然是一個挑戰。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檢測生物活性物質的多功能螢光探針平臺的構建
    然而,大多數單分子螢光探針都是基於螢光基團的修飾位點引入識別基團或者靶向基團,存在可修飾位點少、芳香結構較大、π-π鍵的堆積導致螢光探針的水溶性較差的特點,這些特徵對於開發具有較好水溶性、靶向性、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螢光探針造成很大的挑戰。
  •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它與帕金森氏症、藥物成癮、精神分裂症、多動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擁有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監測多巴胺的趁手「兵器」。此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監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其中包括第一代多巴胺探針。
  • 螢光探針-尿嘧啶 I 高螢光的核鹼基分子轉子
    研究進展:螢光光譜法是研究核酸體系結構和動力學的重要工具,螢光技術的應用需要使用螢光標記物,如螢光染料或螢光鹼基類似物
  • 科學網—實現一氧化氮螢光探針高靈敏可循環檢測
    本報訊(見習記者程唯珈)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孫耀、李海兵和楊光富研究團隊合作研發出一種高特異性一氧化氮(NO
  • 專家點評|新型紅色螢光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和rGRABDA1h),可與其他綠色螢光探針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在HEK293T細胞中的螢光響應情況針對新一代多巴胺探針,研究者在細胞、腦片、果蠅(圖2)、小鼠他們研發的系列新型多巴胺探針都是基於蛋白質的螢光探針,可以通過基因操作將這些探針精準地表達到特異腦區和細胞集群中去,從而提供了準確的細胞類型特異性以及精準的亞細胞定位。這次他們研發的新一代多巴胺探針將檢測信號的靈敏度提高了數倍,為實時在體檢測多巴胺信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時間、空間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