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講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實驗探究

2021-01-13 元德國學講堂


典題精講

下列各組物質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的是(    )

A.NaOH、HCl                B.BaCl2、Na2CO3 

C.NaCl、Na2SO4              D .CuSO4、KOH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複分解反應發生必須具備的條件,物質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就是不具備條件。要使複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水、沉澱或者氣體生成。A中有水生成,B中有沉澱生成,D中有沉澱生成,所以A、B、D中物質相互間能發生反應。

答案:C

綠色通道:除了關注反應物的性質,還要關注反應物的溶解性:對於酸+鹼====鹽+水的反應,酸和鹼至少有一種可溶;對於酸+鹽====新酸+新鹽的反應,鹽除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對於酸+鹼性氧化物=鹽+水的反應,酸常用HCl、H2SO4和HNO3,鹼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對於鹼+鹽====新鹼+新鹽的反應,鹼和鹽都須溶解於水;對於鹽+另一種鹽====另外兩種鹽的反應,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

變式訓練  用一種試劑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1)氯化鉀(碳酸鉀)

(2)氯化亞鐵(氯化銅)

(3)硝酸鐵(氯化鐵)

(4)硝酸鈉(硝酸鋇)

思路解析:在除雜時儘量把要除去的離子轉化成原溶液中已有的離子,不要引入新的雜質。

答案:(1)K2CO3+2HCl====2KCl+H2O+CO2↑

(2)CuCl2+Fe====FeCl2+Cu

(3)FeCl3+3AgNO3====Fe(NO3)2+3AgCl↓

(4)Ba(NO3)2+Na2SO4====BaSO4↓+2NaNO3

例2 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過量鋅粉,充分反應後,過濾,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A.AgNO3和Cu(NO3)2                               B.Cu(NO3)2和Zn(NO3)2

C.Zn(NO3)2                                            D.Cu(NO3)2

思路解析:根據題意,AgNO3首先跟Zn發生反應,待AgNO3反應完畢後,Cu(NO3)2再與Zn發生反應。又知Zn是過量的,則Cu(NO3)2也反應完全。故濾液中一定無AgNO3、Cu(NO3)2,只有反應生成的Zn(NO3)2。

答案:C

綠色通道:金屬活動性的規律及應用:(1)判斷金屬跟酸能否發生置換反應;(2)判斷金屬跟鹽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3)判斷未知金屬的活動性順序;(4)判斷混合鹽溶液中金屬離子被置換出來的先後順序。

變式訓練1 下列金屬和酸能反應而放出H2的是(    )

A.Fe和H2SO4                          B.Ag和稀HCl

C.Zn和HNO3                          D.Al和濃H2SO4

思路解析:和酸能反應而放出H2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酸非氧化性酸,二是金屬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

答案:A

變式訓練2 有X、Y、Z三種金屬,根據下列有關的化學方程式:Z+YSO4====ZSO4+Y,X+YSO4====XSO4+Y,Z+H2SO4====ZSO4+H2↑,X和H2SO4不發生反應。則這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第一個反應可知Z>Y,由第二個反應可知X>Y,由第三個反應可知Z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X和H2SO4不發生反應說明X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後面,故Z>X>Y。

答案:Z>X>Y

例3 已知Ba2+被人體吸收會引起中毒,BaSO4是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酸的一種物質,醫學上常常用於X射線透射用,俗稱「鋇餐」,服用「鋇餐」不會引起中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服用了BaCO3,則會引起中毒,中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種物質可用作解毒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①水  ②MgSO4  ③石灰水  ④O2

思路解析:Ba2+被人體吸收引起中毒,而BaSO4不溶於水,也不電離出Ba2+,因此服用了BaSO4不會引起中毒,若誤服了BaCO3,BaCO3可以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BaCl2,所以會引起中毒。如果此時再服用MgSO4等可溶性硫酸鹽,可以把Ba2+反應生成BaSO4,就可以解去毒性。

答案:BaSO4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酸  BaCO3可以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BaCl2,被人體吸收而中毒  BaCO3+2HCl====BaCl2+H2O+CO2↑  ②MgSO4

綠色通道:把化學知識多與生活相聯繫。利用生活常識,聯繫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把知識運用於生活,特別是一些常見問題,如胃液中存在大量胃酸,胃酸的成分是鹽酸,如果胃酸過多怎麼處理。

變式訓練1 要洗去燒水用的鋁壺中的水垢〔主要含有 CaCO3和Mg(OH)2〕,可以加入鹽酸除去,但加入的鹽酸不能過量,因為______________,寫出有關除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除去水垢,就要從水垢的成分和鹽酸的有關反應考慮,鹽酸過量後,即CaCO3和Mg(OH)2反應完全,要再反應,則只能從壺的成分來考慮了,答案不難得出。

答案:因為過量的鹽酸可以和鋁壺反應

(1)CaCO3+2HCl====CaCl2+H2O+CO2↑

(2)Mg(OH)2+2HCl====MgCl2+H2O

變式訓練2 人的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鹽酸,pH在0.9—1.5之間,試完成下列問題:

(1)胃酸分泌過多是一種常見的胃病,下列物質中適宜於用作治療此病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

①小蘇打粉  ②氫氧化鋁粉末  ③氧化鈣粉末  ④純碳酸鈣粉末

(2)三矽酸是一種不溶於水的酸。三矽酸鎂是一種鹽,它的化學式是Mg2Si3O8,也可以寫成2MgO·3SiO2。三矽酸鎂也是一種常見的用來治療胃病的藥物,該藥(有效成分是MgO)不溶於水,能中和胃酸且作用持久。試寫出它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1)用顯鹼性的物質中和胃酸即可,但氧化鈣粉末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2)可以從化學組成2MgO·3SiO2上考慮,MgO和酸反應,SiO2不溶解於酸。

答案:(1)①②④(有「③」不得分)

(2)Mg2Si3O8+4HCl====2MgCl2+H4Si3O8↓(或MgO+2HCl====MgCl2+H2O也可)

問題探究

問題1 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已經部分變質,請分別選用三種不同類別的試劑完成三種實驗方案的設計,並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方案

步驟一

步驟二(選用試劑及實驗現象)

方案一

取樣2 mL於試管中


方案二

取樣2 mL於試管中


方案三

取樣2 mL於試管中


    探究氫氧化鈉變質的基本方法在於分析氫氧化鈉變質後變成了什麼。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生成碳酸鈉,利用化學的方法檢驗碳酸鈉是否存在,就能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已經變質。

設計實驗時,緊緊圍繞碳酸鈉這一根本,結合碳酸鈉的化學性質,通過加入過量的酸(先中和氫氧化鈉);或者結合碳酸鈉與Ca2+或Ba2+生成沉澱,來證明碳酸鹽的存在。

探究:根據氫氧化鈉變質後生成碳酸鈉來進行判斷。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還可以與鈣離子、鋇離子等結合生成沉澱等性質判斷,選擇試劑。

    方案一:滴加適量鹽酸,有氣泡產生;

    方案二: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

    方案三:加入氯化鈣溶液,溶液變渾濁。

問題2  是不是酸、鹼、鹽及鹼性氧化物都可以發生複分解反應呢?

    複分解反應要發生,且能夠進行到底,一般應考慮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需考慮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對反應物要求的條件)。

    二是需要考慮反應趨於完成的條件(對生成物的條件要求)。反應物同時滿足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還不能肯定反應就一定能夠進行(如KNO3+NaCl),即:生成物中要麼有沉澱生成、要麼有氣體產生、要麼有水生成,這三個條件至少需具備一個,反應才能進行到底。兩方麵條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常出現的錯誤主要有:

(1)只滿足了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忽視了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有水生成的條件。

    如H2SO4+2KNO3====K2SO4+2HNO3

NaOH+KCl====NaCl+KOH

Na2CO3+K2SO4====Na2SO4+K2CO3

(2)反應物中有不溶物或全是不溶物,反應難於發生。

    如Cu(OH)2+Na2CO3====CuCO3↓+2NaOH

CaCO3+2NaOH====Na2CO3+Ca(OH)2

CaCO3+BaSO4====CaSO4+BaCO3↓

(3)忽視碳酸是弱酸,不跟強酸鹽反應,也不能跟不溶性鹼性氧化物反應。

BaSO4+2HCl====BaCl2+H2SO4

CaCl2+H2CO3====CaCO3↓+2HCl

CuO+H2CO3====CuCO3+H2O

    另外,像CO2、SO2、SO3、SiO2、P2O5等酸性氧化物與可溶性鹼的反應,常被視為複分解反應,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滿足不了複分解反應的定義,即兩種化合物之間並沒有互相交換成分。

探究:可以把常見的複分解反應分類進行探究。

(1)酸+鹼====鹽+水

    條件:(1)酸和鹼至少有一種可溶;(2)若酸是常見的三種強酸,無論鹼是否可溶,反應均可進行。如:

HCl+NaOH====NaCl+H2O

H2SO4+Cu(OH)2(不溶)====CuSO4+2H2O

3HNO3+Fe(OH)3(不溶)====Fe(NO3)3+3H2O

(2)酸+鹽====新酸+新鹽

    條件:(1)鹽除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2)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水生成。如: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CaCO3(不溶)+2HCl====CaCl2+H2O+CO2↑

BaCO3(不溶)+2HNO3====Ba(NO3)2+H2O+CO2↑

(3)酸+鹼性氧化物====鹽+水

    條件:(1)酸常用HCl、H2SO4和HNO3;(2)鹼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須注意,不溶性鹼性氧化物與H2SO4反應時需加熱。如:

Na2O+2HCl====2NaCl+H2O

ZnO+2HNO3====Zn(NO3)2+H2O

CuO+H2SO4====CuSO4+H2O

(4)鹼+鹽====新鹼+新鹽

    條件:(1)鹼和鹽都須溶解於水;(2)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或生成物中有氣體放出。如:

Ca(OH)2+Na2CO3====CaCO3↓+2NaOH

Ba(OH)2+CuSO4====BaSO4↓+Cu(OH)2↓

NaOH+NH4Cl====NaCl+H2O+NH3↑

(5)鹽+另一種鹽====另外兩種鹽

    條件:(1)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2)新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還應該注意,若反應物中有一種鹽微溶,則生成物中必有一種鹽不溶。如:

NaCl+AgNO3====AgCl↓+NaNO3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CaSO4+Na2CO3====Na2SO4+CaCO3↓

問題3 設計實驗證明鋁、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

    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與酸作用生成氫氣的反應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於氫的前面,二是酸不能為濃硫酸或硝酸。

    據此可以把鋁片、鐵釘、銅片分別和稀鹽酸反應。

    金屬能否與鹽發生置換反應判斷的依據是金屬活動順序表,具體來說是:位於金屬活動順序表前面的金屬能將後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極活潑的金屬(鋁以前的)例外。由此可知該類反應的發生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①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是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於鹽中金屬的前面。②金屬不包括K、Ca、Na、Mg。③鹽應是可溶或微溶於水的。用一般式可直觀表示如下:前面的金屬M1+鹽(溶)→新鹽+新金屬M2(M1不包括K、Ca、Na、Ba、Mg;M1在M2前)。

    可以選擇:鐵釘、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探究:方法一

    實驗所需藥品:鋁片、鐵釘、銅片、稀鹽酸、硫酸鋁溶液。

    實驗儀器:燒杯。

    實驗步驟:(1)將鋁片、鐵釘、銅片充分打磨後,分別投入到稀鹽酸中,觀察現象。鋁片、鐵片表面出現大量氣泡。銅片表面沒有現象。

    結論:鋁片、鐵片能與稀鹽酸反應,2Al+6HCl====2AlCl3+3H2↑

Fe+2HCl====FeCl2+H2↑。

    活動性:Al>H,Fe>H,銅片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活動性:Cu<H。

(2)用鐵釘投入到硫酸鋁溶液中,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現象。鐵釘表面沒有明顯現象,說明鐵釘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

    活動性:Fe<Al。

    方法二

    實驗所需藥品:鐵釘、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實驗儀器:燒杯。

    實驗步驟:(1)將鐵釘投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到鐵釘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說明鐵釘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Fe+CuSO4====FeSO4+Cu

    金屬活動性:Fe>Cu。

(2)將鐵釘投入到硫酸鋁溶液中,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現象。鐵釘表面沒有明顯現象,說明鐵釘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

    活動性:Fe<Al。

    實驗證明鋁、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為Al>Fe>Cu。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23講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探究
    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已經部分變質,請分別選用三種不同類別的試劑完成三種實驗方案的設計,並填寫實驗報告。探究氫氧化鈉變質的基本方法在於分析氫氧化鈉變質後變成了什麼。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生成碳酸鈉,利用化學的方法檢驗碳酸鈉是否存在,就能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已經變質。設計實驗時,緊緊圍繞碳酸鈉這一根本,結合碳酸鈉的化學性質,通過加入過量的酸(先中和氫氧化鈉);或者結合碳酸鈉與Ca2+或Ba2+生成沉澱,來證明碳酸鹽的存在。
  • 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變質問題,聚焦中考
    以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的變質問題為情境,考查身邊的化學物質以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試題,在近年的中考試題中頻頻出現.以此問題為信息載體,幾乎可以拓展初中酸鹼鹽大多數的知識,中考試題經常在這裡出現一題多點的習題,非常靈活,巧妙.
  • 氫氧化鈉變質與氧化鈣變質探究
    氫氧化鈉變質與檢驗  1、NaOH  原理:Na2CO3會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氫氧化鈉與酸反應無明顯現象。  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Na2CO3+HCl=NaCl+CO2+H2O  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或者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澱,說明已變質。
  • 探究氫氧化鈉變質問題
    氫氧化鈉及其變質的產物碳酸鈉,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認識和了解的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是中考的熱點內容.現就氫氧化鈉變質的問題分析如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考點1:氫氧化鈉的變質例1(2018.達州)小明查閱資料得知,氫氧化鈉溶液露置在空氣中容易變質,其變質的化學方程式是 。
  • 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酸鹼鹽
    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酸鹼鹽》,僅供參考!   初三化學酸鹼鹽實驗:     有關鹼的性質的實驗探究     一、酸鹼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     1、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於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鹼性進行探究。
  • 如何確定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氫氧化鈉要想知道氫氧化鈉是否變質,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敞口放置,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化學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H2O,如果您沒有做上述的事情,那麼存放時間過長
  • 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及除去雜質的方法
    下列關於鹽酸性質的描述中,不屬於酸的共同性質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B.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水C.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D.能與鋅反應生成氫氣答案 C 酸的通性有: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
  • NaOH、Ca(OH)2、CaO變質專題
    她要選用以下試劑:氯化鈣溶液、稀鹽酸、酚酞、氫氧化鈣溶液,進行實驗探究。提出問題:這瓶NaOH溶液一定變質了,其變質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猜想I:NaOH溶液部分變質 猜想II:                       。
  • 易錯23化學實驗評價與探究
    易錯23化學實驗評價與探究【易錯分析】完整的化學實驗方案包括「四大環節」: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和藥品(其中包括:裝置類型、儀器的組裝等)、實驗步驟(其中包括:加裝藥品、氣密性檢查、除雜乾燥、主體實驗、安全措施等)、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及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等。
  • 中考化學重點複習——實驗探究題 類型四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某無色溶液的溶質是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兩種,化學小組對該溶液的溶質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以下探究內容:【提出猜想】溶質可能是猜想一:氯化鈉 猜想二:碳酸鈉猜想三:氫氧化鈉 猜想四:氯化鈉和碳酸鈉猜想五: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猜想六:_________________;【進行實驗】(1)取少許無色溶液後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則猜想____ (填數字)不成立;(2)另取少許無色溶液後滴加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
  • TOP前五:平南大量高活性氧化鈣價格
    平南大量高活性氧化鈣價格 6 汪多仁;;蛋白複合纖維的開發與應用進展[A];雪蓮杯第10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氧化鈣和氫氧化鈣有什麼區別答:氧化鈣是生石灰CaO;氫氧化鈣是Ca(OH)2,二者是不同的物質 生石灰變成熟石灰會產生大量熱量,可以參考水泥製作過程;3.磷酸氫鈣和小蘇打是一種東西嗎問:磷酸氫鈣和小蘇打是一種東西嗎4.檢驗氫氧化鈣是未變質,還是完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答: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1.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過濾; 2.取少量濾液於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 3.取少量濾渣於試管中,加入鹽酸。
  • AT-1自動滴定儀測定石灰石中氧化鈣含量
    本試驗通過CT-1Plus自動電位滴定儀來測定石灰石中氧化鈣含量。儀器配置1. AT-1自動滴定儀2. Ca-101鈣離子電極3. R-101D飽和甘汞電極3. 100mL滴定杯4. 電子天平 ( 0.1mg)5. 燒杯,量筒,容量瓶等試劑1. 滴定劑:0.0373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標準溶液2. 純水3. 20%氫氧化鈉4. 鹽酸(1+1)測定方法1.
  • 中考化學滿分之路:吃透這6道例題,拿下中和反應實驗探究題
    中和反應實驗探究【質疑】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仍然是無色),上述結論是否正確?【討論】探究活動一中的最後溶液一定顯中性嗎?你有哪些猜想?【解答】解:(1)①酚酞遇鹼性溶液可以變紅,而遇到酸性或是中性溶液時則不會變色,所以當溶液變成無色時,證明NaOH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②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中和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③當與鹽酸反應時有氣泡,氣泡很可能是CO2,便可找出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NaOH與空氣中CO2反應生成碳酸鈉;(2)鎂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 中考化學實驗題分類考查,中考的孩子必看!
    ,它以實驗探究為載體,考查同學們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和表達交流能力,分值在中考試卷中佔25%~40%。二、探究基本概念和化學原理例2:某學習小組測定實驗室裡一瓶NaOH溶液是否變質以及變質程度,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方案正確的是( )。
  • 名師精講|第11講 硫及其化合物
    第11講硫及其化合物【知識梳理】一、硫和硫的氧化物分析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的結果。甲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H2和CO2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1)寫出產生C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2)裝置A中試劑的作用是_____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
  • 家用吸氫機的產氫原理,這次可能是講的最清楚的一次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疑問下面就講一講吸氫機制氫原理家用吸氫機的技術全稱叫做PEM + MEA 電解核心產氫技術以高密度質子交換膜(質子膜)為固態電解質搭配膜電極能高效率地將純水電解產生純氫與純氧左側為吸氫機核心配件,右側為質子膜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圖只加高純水,產氫純度才最高利用高分子質子交換膜做固態電解只需加入高純水即可產出純度達 99.995%以上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20講 常見的酸和鹼
    二、常見的酸1.幾種常見的酸實驗探究:鹽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質實驗步驟:分別打開盛有鹽酸、硫酸的試劑瓶蓋,觀察現象並聞氣味。3.濃硫酸的腐蝕性實驗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實驗內容:①用玻璃棒蘸濃硫酸在紙上寫字;②用小木棍蘸少量濃硫酸;③將濃硫酸滴到一小塊布上。
  • 實驗二:探究實驗設計之酸、鹼溶液與指示劑的作用
    2.實驗儀器:試管、滴管、研缽、紗布等。   實驗藥品: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食醋、石灰水、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牽牛花、月季花、紫捲心菜、胡蘿蔔、酒精、蒸餾水等。   3.探究方案:   方案一:   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組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
  • 檢驗二氧化碳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通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由於沒有明顯的外觀現象很難直接判斷二氧化碳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上述兩種方法也可以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2)改進實驗裝置,通過一些明顯的實驗現象間接證明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利用CO2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氣體減少,壓強變小的原理)。如:通過觀察形變的方法來驗證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提化碳的反應,需要排除二氧化碳溶於水產生的質疑,這樣才能使實驗更具有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