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23講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探究

2020-12-06 初中化學大師

典題精講

1 下列各組物質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的是( )

A.NaOH、HCl B.BaCl2、Na2CO3

C.NaCl、Na2SO4 D .CuSO4、KOH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複分解反應發生必須具備的條件,物質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就是不具備條件。要使複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水、沉澱或者氣體生成。A中有水生成,B中有沉澱生成,D中有沉澱生成,所以A、B、D中物質相互間能發生反應。

答案:C

綠色通道:除了關注反應物的性質,還要關注反應物的溶解性:對於酸+鹼====鹽+水的反應,酸和鹼至少有一種可溶;對於酸+鹽====新酸+新鹽的反應,鹽除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對於酸+鹼性氧化物=鹽+水的反應,酸常用HCl、H2SO4和HNO3,鹼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對於鹼+鹽====新鹼+新鹽的反應,鹼和鹽都須溶解於水;對於鹽+另一種鹽====另外兩種鹽的反應,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

變式訓練用一種試劑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1)氯化鉀(碳酸鉀)

(2)氯化亞鐵(氯化銅)

(3)硝酸鐵(氯化鐵)

(4)硝酸鈉(硝酸鋇)

思路解析:在除雜時儘量把要除去的離子轉化成原溶液中已有的離子,不要引入新的雜質。

答案:(1)K2CO3+2HCl====2KCl+H2O+CO2↑

(2)CuCl2+Fe====FeCl2+Cu

(3)FeCl3+3AgNO3====Fe(NO3)2+3AgCl↓

(4)Ba(NO3)2+Na2SO4====BaSO4↓+2NaNO3

例2 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過量鋅粉,充分反應後,過濾,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A.AgNO3和Cu(NO3)2 B.Cu(NO3)2和Zn(NO3)2

C.Zn(NO3)2 D.Cu(NO3)2

思路解析:根據題意,AgNO3首先跟Zn發生反應,待AgNO3反應完畢後,Cu(NO3)2再與Zn發生反應。又知Zn是過量的,則Cu(NO3)2也反應完全。故濾液中一定無AgNO3、Cu(NO3)2,只有反應生成的Zn(NO3)2。

答案:C

綠色通道:金屬活動性的規律及應用:(1)判斷金屬跟酸能否發生置換反應;(2)判斷金屬跟鹽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3)判斷未知金屬的活動性順序;(4)判斷混合鹽溶液中金屬離子被置換出來的先後順序。

變式訓練1下列金屬和酸能反應而放出H2的是( )

A.Fe和H2SO4 B.Ag和稀HCl

C.Zn和HNO3 D.Al和濃H2SO4

思路解析:和酸能反應而放出H2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酸非氧化性酸,二是金屬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

答案:A

變式訓練2 有X、Y、Z三種金屬,根據下列有關的化學方程式:Z+YSO4====ZSO4+Y,X+YSO4====XSO4+Y,Z+H2SO4====ZSO4+H2↑,X和H2SO4不發生反應。則這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第一個反應可知Z>Y,由第二個反應可知X>Y,由第三個反應可知Z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X和H2SO4不發生反應說明X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後面,故Z>X>Y。

答案:Z>X>Y

例3 已知Ba2+被人體吸收會引起中毒,BaSO4是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酸的一種物質,醫學上常常用於X射線透射用,俗稱「鋇餐」,服用「鋇餐」不會引起中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服用了BaCO3,則會引起中毒,中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種物質可用作解毒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①水 ②MgSO4 ③石灰水 ④O2

思路解析:Ba2+被人體吸收引起中毒,而BaSO4不溶於水,也不電離出Ba2+,因此服用了BaSO4不會引起中毒,若誤服了BaCO3,BaCO3可以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BaCl2,所以會引起中毒。如果此時再服用MgSO4等可溶性硫酸鹽,可以把Ba2+反應生成BaSO4,就可以解去毒性。

答案:BaSO4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酸 BaCO3可以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BaCl2,被人體吸收而中毒 BaCO3+2HCl====BaCl2+H2O+CO2↑ ②MgSO4

綠色通道:把化學知識多與生活相聯繫。利用生活常識,聯繫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把知識運用於生活,特別是一些常見問題,如胃液中存在大量胃酸,胃酸的成分是鹽酸,如果胃酸過多怎麼處理。

變式訓練1要洗去燒水用的鋁壺中的水垢〔主要含有 CaCO3和Mg(OH)2〕,可以加入鹽酸除去,但加入的鹽酸不能過量,因為______________,寫出有關除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除去水垢,就要從水垢的成分和鹽酸的有關反應考慮,鹽酸過量後,即CaCO3和Mg(OH)2反應完全,要再反應,則只能從壺的成分來考慮了,答案不難得出。

答案:因為過量的鹽酸可以和鋁壺反應

(1)CaCO3+2HCl====CaCl2+H2O+CO2↑

(2)Mg(OH)2+2HCl====MgCl2+H2O

變式訓練2 人的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鹽酸,pH在0.9—1.5之間,試完成下列問題:

(1)胃酸分泌過多是一種常見的胃病,下列物質中適宜於用作治療此病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

①小蘇打粉 ②氫氧化鋁粉末 ③氧化鈣粉末 ④純碳酸鈣粉末

(2)三矽酸是一種不溶於水的酸。三矽酸鎂是一種鹽,它的化學式是Mg2Si3O8,也可以寫成2MgO·3SiO2。三矽酸鎂也是一種常見的用來治療胃病的藥物,該藥(有效成分是MgO)不溶於水,能中和胃酸且作用持久。試寫出它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1)用顯鹼性的物質中和胃酸即可,但氧化鈣粉末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2)可以從化學組成2MgO·3SiO2上考慮,MgO和酸反應,SiO2不溶解於酸。

答案:(1)①②④(有「③」不得分)

(2)Mg2Si3O8+4HCl====2MgCl2+H4Si3O8↓(或MgO+2HCl====MgCl2+H2O也可)

問題探究

問題1 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已經部分變質,請分別選用三種不同類別的試劑完成三種實驗方案的設計,並填寫實驗報告。

探究氫氧化鈉變質的基本方法在於分析氫氧化鈉變質後變成了什麼。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生成碳酸鈉,利用化學的方法檢驗碳酸鈉是否存在,就能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已經變質。

設計實驗時,緊緊圍繞碳酸鈉這一根本,結合碳酸鈉的化學性質,通過加入過量的酸(先中和氫氧化鈉);或者結合碳酸鈉與Ca2+或Ba2+生成沉澱,來證明碳酸鹽的存在。

探究:根據氫氧化鈉變質後生成碳酸鈉來進行判斷。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還可以與鈣離子、鋇離子等結合生成沉澱等性質判斷,選擇試劑。

方案一:滴加適量鹽酸,有氣泡產生;

方案二: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

方案三:加入氯化鈣溶液,溶液變渾濁。

問題2 是不是酸、鹼、鹽及鹼性氧化物都可以發生複分解反應呢?

複分解反應要發生,且能夠進行到底,一般應考慮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需考慮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對反應物要求的條件)。

二是需要考慮反應趨於完成的條件(對生成物的條件要求)。反應物同時滿足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還不能肯定反應就一定能夠進行(如KNO3+NaCl),即:生成物中要麼有沉澱生成、要麼有氣體產生、要麼有水生成,這三個條件至少需具備一個,反應才能進行到底。兩方麵條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常出現的錯誤主要有:

(1)只滿足了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忽視了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有水生成的條件。

如H2SO4+2KNO3====K2SO4+2HNO3

NaOH+KCl====NaCl+KOH

Na2CO3+K2SO4====Na2SO4+K2CO3

(2)反應物中有不溶物或全是不溶物,反應難於發生。

如Cu(OH)2+Na2CO3====CuCO3↓+2NaOH

CaCO3+2NaOH====Na2CO3+Ca(OH)2

CaCO3+BaSO4====CaSO4+BaCO3↓

(3)忽視碳酸是弱酸,不跟強酸鹽反應,也不能跟不溶性鹼性氧化物反應。

BaSO4+2HCl====BaCl2+H2SO4

CaCl2+H2CO3====CaCO3↓+2HCl

CuO+H2CO3====CuCO3+H2O

另外,像CO2、SO2、SO3、SiO2、P2O5等酸性氧化物與可溶性鹼的反應,常被視為複分解反應,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滿足不了複分解反應的定義,即兩種化合物之間並沒有互相交換成分。

探究:可以把常見的複分解反應分類進行探究。

(1)酸+鹼====鹽+水

條件:(1)酸和鹼至少有一種可溶;(2)若酸是常見的三種強酸,無論鹼是否可溶,反應均可進行。如:

HCl+NaOH====NaCl+H2O

H2SO4+Cu(OH)2(不溶)====CuSO4+2H2O

3HNO3+Fe(OH)3(不溶)====Fe(NO3)3+3H2O

(2)酸+鹽====新酸+新鹽

條件:(1)鹽除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2)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水生成。如: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CaCO3(不溶)+2HCl====CaCl2+H2O+CO2↑

BaCO3(不溶)+2HNO3====Ba(NO3)2+H2O+CO2↑

(3)酸+鹼性氧化物====鹽+水

條件:(1)酸常用HCl、H2SO4和HNO3;(2)鹼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須注意,不溶性鹼性氧化物與H2SO4反應時需加熱。如:

Na2O+2HCl====2NaCl+H2O

ZnO+2HNO3====Zn(NO3)2+H2O

CuO+H2SO4====CuSO4+H2O

(4)鹼+鹽====新鹼+新鹽

條件:(1)鹼和鹽都須溶解於水;(2)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或生成物中有氣體放出。如:

Ca(OH)2+Na2CO3====CaCO3↓+2NaOH

Ba(OH)2+CuSO4====BaSO4↓+Cu(OH)2↓

NaOH+NH4Cl====NaCl+H2O+NH3↑

(5)鹽+另一種鹽====另外兩種鹽

條件:(1)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2)新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還應該注意,若反應物中有一種鹽微溶,則生成物中必有一種鹽不溶。如:

NaCl+AgNO3====AgCl↓+NaNO3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CaSO4+Na2CO3====Na2SO4+CaCO3↓

問題3 設計實驗證明鋁、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

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與酸作用生成氫氣的反應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於氫的前面,二是酸不能為濃硫酸或硝酸。

據此可以把鋁片、鐵釘、銅片分別和稀鹽酸反應。

金屬能否與鹽發生置換反應判斷的依據是金屬活動順序表,具體來說是:位於金屬活動順序表前面的金屬能將後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極活潑的金屬(鋁以前的)例外。由此可知該類反應的發生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①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是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於鹽中金屬的前面。②金屬不包括K、Ca、Na、Mg。③鹽應是可溶或微溶於水的。用一般式可直觀表示如下:前面的金屬M1+鹽(溶)→新鹽+新金屬M2(M1不包括K、Ca、Na、Ba、Mg;M1在M2前)。

可以選擇:鐵釘、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探究:方法一

實驗所需藥品:鋁片、鐵釘、銅片、稀鹽酸、硫酸鋁溶液。

實驗儀器:燒杯。

實驗步驟:(1)將鋁片、鐵釘、銅片充分打磨後,分別投入到稀鹽酸中,觀察現象。鋁片、鐵片表面出現大量氣泡。銅片表面沒有現象。

結論:鋁片、鐵片能與稀鹽酸反應,2Al+6HCl====2AlCl3+3H2↑

Fe+2HCl====FeCl2+H2↑。

活動性:Al>H,Fe>H,銅片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活動性:Cu<H。

(2)用鐵釘投入到硫酸鋁溶液中,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現象。鐵釘表面沒有明顯現象,說明鐵釘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

活動性:Fe<Al。

方法二

實驗所需藥品:鐵釘、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實驗儀器:燒杯。

實驗步驟:(1)將鐵釘投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到鐵釘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說明鐵釘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Fe+CuSO4====FeSO4+Cu

金屬活動性:Fe>Cu。

(2)將鐵釘投入到硫酸鋁溶液中,片刻後,取出鐵釘觀察現象。鐵釘表面沒有明顯現象,說明鐵釘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

活動性:Fe<Al。

實驗證明鋁、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為Al>Fe>Cu。

相關焦點

  • 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變質問題,聚焦中考
    以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的變質問題為情境,考查身邊的化學物質以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試題,在近年的中考試題中頻頻出現.以此問題為信息載體,幾乎可以拓展初中酸鹼鹽大多數的知識,中考試題經常在這裡出現一題多點的習題,非常靈活,巧妙.
  • 第23講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實驗探究
    思路解析:由第一個反應可知Z>Y,由第二個反應可知X>Y,由第三個反應可知Z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X和H2SO4不發生反應說明X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後面,故Z>X>Y。答案:(1)①②④(有「③」不得分)(2)Mg2Si3O8+4HCl====2MgCl2+H4Si3O8↓(或MgO+2HCl====MgCl2+H2O也可)問題探究問題1 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已經部分變質,請分別選用三種不同類別的試劑完成三種實驗方案的設計
  • 氫氧化鈉變質與氧化鈣變質探究
    原理:Na2CO3會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氫氧化鈉與酸反應無明顯現象。  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Na2CO3+HCl=NaCl+CO2+H2O  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或者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澱,說明已變質。
  • 探究氫氧化鈉變質問題
    氫氧化鈉及其變質的產物碳酸鈉,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認識和了解的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是中考的熱點內容.現就氫氧化鈉變質的問題分析如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考點1:氫氧化鈉的變質例1(2018.達州)小明查閱資料得知,氫氧化鈉溶液露置在空氣中容易變質,其變質的化學方程式是 。
  • 中考化學物質的俗稱與成分複習知識
    中考化學《物質的俗稱與成分》複習知識梳理   12、物質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學式:   氫氯酸(俗名為鹽酸)HCl氯酸HClO3氫硫酸H2S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   氧化鈣CaO(生石灰)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 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酸鹼鹽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酸鹼鹽》,僅供參考!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1講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 初中化學大師
    第一部分、知識儲備知識點一、化學歷史及科學探究環節1.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用氫氧化鈉作乾燥劑 B.將氮氣充入燈泡保護燈絲C.用活性炭消除房間的異味 D.用乾冰營造仙境般的舞臺效果 考查3 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
  • 2019中考初三化學複習技巧總結
    1、初三化學除了學生自己做的探究實驗外,可以不必預習,但一定要每天課後要進行複習,把當天學過的知識點當天記清楚;每周要進行一次周複習,把本周學過的概念、理論、實驗方法和要求、現象、注意事項等做總結性的整理複習。因為化學科中的很多東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這種概念,即使有,理解上也有較大的偏差,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的複習,才能讓這些概念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 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有關酸鹼鹽的化學方程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有關酸鹼鹽的化學方程式》,僅供參考!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20講 常見的酸和鹼
    要點提示濃硫酸能使蔗糖、澱粉、纖維素等物質失水碳化,並不是因為濃硫酸吸取了有機物內部所含有的水分(結晶水),而是把組成有機物成分裡的氫、氧元素的原子按2∶1的比率(水的組成比)從有機物裡奪取出來,形成硫酸的水合物,同時剩下有機物組成中的碳。對濃硫酸來說,它起了脫水作用,對有機物來說,則發生了碳化現象。
  • 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固體的顏色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固體的顏色,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
  • 中考化學三輪複習
    ,教師在上課時應分「羅列、強調、練習、講解、總結」五步走,根據最近幾年的中考化學試題及時對上課進度做出調整。 化學被喻為理科中的文科,無論是碳酸鈉、硫酸鈉等易混淆化學物質的書寫,還是鑑別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實驗方法,再或是工業製備金屬的一系列化學反應方程式,都需要學生熟練地記憶下來。在一輪複習時期,學生的主要任務便是記憶,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起引領的作用,圍繞教學大綱進行系統總結,不讓學生的複習方向發生偏離,杜絕學生「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出現。
  • 2015年中考化學複習必讀:重點知識歸納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裡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 高三化學一輪複習知識點總結 化學一輪複習怎麼學
    高三化學一輪複習知識點總結 化學一輪複習怎麼學高三階段是整個高中生涯的衝刺階段,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通過這個階段的努力學習來實現高考的逆襲。高三複習最重要的就是緊跟老師的節奏,每一輪複習都要把握好,下面有途網小編給大家說說高三化學一輪複習知識點總結,化學一輪複習怎麼學,歡迎閱讀。
  • 中考化學複習專題——化學物質顏色與物質的檢驗、除雜內容梳理
    化學實驗題、推斷題是每年中考理科綜合試卷中必考的內容,是對大家的化學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要想成功突破中考化學實驗題、推斷題,不僅需要大家牢固掌握化學知識點,還需要大家掌握得更熟練,並能做到活學活用。其他的白色固體還有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五氧化二磷、氧化鎂。水、雙氧水都是無色液體。石蕊溶液是紫色溶液,用於檢驗溶液的酸鹼性。至於氣體的顏色,比較容易記憶,只需記住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氯氣是黃綠色氣體,其餘的(初中階段接觸過的)基本上都是無色氣體。
  • 中考化學全冊常考知識點匯總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分類   1、單質:非惰性氣體一般由兩個原子組成:F2,O2,H2,Cl2   2、惰性氣體:一般由一個原子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氫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 中考化學重點複習——實驗探究題 類型七 教材實驗拓展類探究
    下面小編帶來分享給大家的是中考化學中實驗探究題類型七 教材實驗拓展類探究,我們來共同學習,希望對你的複習有所幫助!1.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探究二氧化碳氣體能否用排水集氣法收集。【猜想】Ⅰ.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中考一輪複習——第11講 碳單質和一氧化碳
    碳單質及其氧化物(第01期)-2017年中考化學試題一、選擇題1.【2017年湖南省長沙市】下列有關碳單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金剛石、石墨充分燃燒的產物都是二氧化碳B.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書寫檔案時規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為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 中考化學實驗題分類考查,中考的孩子必看!
    #化學實驗題是歷年中考必考題型之一,它以實驗探究為載體,考查同學們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和表達交流能力,分值在中考試卷中佔25%~40%。下面從四種不同考查方式解讀中考化學實驗題,幫助同學們掌握解答此類題的思路和方法。一、考查實驗基本操作例1:(2015年黑龍江省綏化市)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 一道化學中考試題所引發的思考與實踐
    二、分析客觀地說,這道題目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化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認識常見酸、鹼的主要性質和用途,而南京市中考化學指導書中也明確要求探究鹼式碳酸銅加熱分解的產物,並且這也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課題3 中的一個演示實驗。具體實驗內容如下:用10 mL量筒量取2 mL氫氧化鈉溶液,倒入試管中,然後用滴管向該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