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將於3月26-28日在廣州召開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第三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第三號通知)(PDF文件) 

為更好的延續前兩屆「構造地質論壇」會議精神與特色,並及時展示我國構造地質學及其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該領域研究的發展,增進交流,深化構造地質學研究工作,探討構造地質學的發展方向,經討論決定於2010年3月26日~28日在廣州召開「第三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構造地質論壇)」。 因此,為交流學術和共商發展,現誠邀各位專家光臨會議並積極發言,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討專題

(1) 克拉通破壞的構造-巖漿制約

召集人:朱 光,章軍峰, 徐義剛,林偉, 王濤

(2) 華南大地構造與演變

召集人:舒良樹,李獻華,周美夫,張嶽橋,顏丹平

(3) 中亞增生造山作用與燕遼構造帶

召集人:李錦軼,張長厚,袁超,胡健民,郭召傑,張拴宏

(4)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構造巖漿作用

召集人:丁 林,王二七,許繼峰, 王國燦,劉焰

(5) 秦祁昆-大別造山帶

召集人:董雲鵬,董樹文,王宗起,裴先治,楊坤光,李三忠 

(6) 盆山耦合與油氣構造

召集人:陳漢林,劉少峰,漆家福, 劉樹根, 劉永江,何登發,李本亮

(7) 構造成礦與礦產資源

召集人:陳衍景,胡瑞忠,王京彬, 王登紅, 馮佐海, 劉亮明

(8) 前寒武紀構造演化及超大陸聚合與裂解

召集人:趙國春,郭敬輝, 劉樹文,吳春明, 周建波

(9) 區域構造、構造熱年代學與構造物理

召集人:劉俊來,張波,侯泉林,宋傳中, 王非,王勤,周建勳

(10) 構造地貌與地表過程

召集人:趙 越,方小敏,劉靜, 孔屏,周立平

(11) 新構造與自然災害

召集人:付碧宏,徐錫偉, 李勇,李海兵,吳珍漢 

二、會議組織方式

會議由會前專題講座、會議研討組成。

1. 會前專題講座(3月25日下午)

(1) 構造地質學基本工作方法及其前沿動態

(朱光教授,合肥工業大學;

林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 Overview of numerical modeling in Geosciences

(Yanhua Zhang教授: CSIRO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3) 構造環境判別與存在問題

(趙振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 會議研討(3月26-28日)

包括大會報告和專題研討兩部分,其中專題研討包括特邀報告、一般報告和圖板展示三部分,由各專題召集人負責邀請、組織和安排特邀報告和一般報告(每個專題應有學生代表發言)。大會報告和各專題特邀報告時間為30分鐘,其中報告20分鐘,討論10分鐘;各專題一般報告時間為20分鐘,其中報告15 分鐘,討論5分鐘;圖板展示版面規格120cm(高)×95cm(寬)。

三、會議徵文

會議組委會決定印刷論文摘要集,論文摘要限A4紙1-2個頁面(包括圖、表),請以宋體5號字1.25倍行距(word格式)的電子文檔形式提交至會議組委會,再由秘書長轉交各專題召集人。會議召集人將推薦優秀論文向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等雜誌推薦出版,或直接投稿至編輯部 (請註明為構造會議專輯,Email: ddgz@gig.ac.cn。特別是鼓勵學生提交論文摘要 (學生請提交詳細論文摘要或全文,以備評選優秀論文和推薦發表用),會議也將評選優秀學生與會報告或展板。收稿截止日期為2010年2月28日(yjwang@gig.ac.cn; ddgz@gig.ac.cn; zhangff@gig.ac.cn)。

四、會議註冊費

會議註冊費:正式代表(含博士後)註冊費1000元;隨行人員500元;學生免註冊費,學生註冊時須提供能證明其學生身份的證件;食宿自理

五、會議時間和地點

會議地點:珠江賓館(廣州市越秀區寺右一馬路2號),住宿標準每晚315元/晚

報導地點:珠江賓館大廳(廣州市越秀區寺右一馬路2號)

從廣州火車站坐公交車線路:出站後步行到市客運站(大約 0.5 公裡)坐空調公交225路(機務段總站(始發站)--五羊新城總站(終點站)) 於五羊新城總站下車(大約8.0 公裡), 然後步行到寺右一馬路向左轉(賓館在右側,大約411 米)(火車站的士到珠江賓館在30元左右)

地鐵自廣州火車站坐地鐵五號線到-五羊新城A出口,直走到萬佳百貨前左轉300米即到(火車站的士到賓館約30元)

飛機自新白雲機場乘坐空港快線6號線到珠江新城(新機場—珠江新城廣場(20元),後乘的士8元到珠江賓館(從機場直接的士到賓館約140元)

考慮到個別代表的實際需要,會務組也聯繫了長城酒店供選擇(長城酒店距離珠江賓館路程走路10分鐘,住宿標準258元/晚)

自新白雲機場和火車站前往珠江賓館路線請參考附件一和二,會議原則上不安排車輛接送,確因特殊原因需要接送的代表請事先與會務組聯繫。

2010年3月25日:全天報到,下午會前專題講座。

2010年3月26~28日:會議研討

六、重要日期

2009年7月15日:會議第一號通知

2009年9月25日:會議第二號通知

2009年12月30日:會議第二號通知回執

2010年 2月20日:會議第三號通知

2010年 2月25日: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0年 3月10日:會議報告順序

2010年3月25日:代表報到

2010年3月25日:會前專題講座

2010年 3月26~28日:會議研討

七、聯繫人

1 王嶽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510640,

email: yjwang@gig.ac.cn, 電話:020-85290527, 13631316028 (王嶽軍)

2 張菲菲,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510640,

email: zhangff@gig.ac.cn, 電話020-85290245,13450218675 (張菲菲)

3 邱亮斌: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編輯部,510640,

email: ddgz@gig.ac.cn, 電話020-85290272 (邱亮斌)

4 單業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510640,

email: shanyh@gig.ac.cn, 020-85292405 (單業華)

八、指導委員會(按拼音順序排列)

鄧起東  丁國瑜   賈承造   金振民   李廷棟  馬 瑾  馬宗晉 

任紀舜  肖序常   許志琴   張國偉   鍾大賚  朱日祥 

九、學術委員會

主 任:張培震

副主任:柴育成 張進江 劉俊來 肖文交 王嶽軍 

委 員(按拼音順序排列):

曹代勇 陳漢林 丁 林 董雲鵬 董樹文 葛肖虹 方小敏 馮佐海 付碧宏 劉少峰 胡 明 侯泉林 李錦軼 李 明 李三忠 李文淵

林 偉 劉俊來 劉樹根 劉永江 裴先治 漆家福 曲國勝 單業華 舒良樹 宋傳中 孫 敏 湯良傑 萬天豐 王登紅 王二七 王國燦

王京斌 王 濤 王 毅 王宗起 徐錫偉 徐義剛 楊樹鋒 張長厚 章軍鋒 趙國春 趙 越 鄭亞東 朱 光 吳珍漢

秘書組:張進江 肖文交 王嶽軍 邱亮斌 張菲菲 單業華 高 偉 劉惠萍

九、承辦和發起單位

會議承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

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

廣東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

發起單位(按拼音順序排列):

北京大學

長安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西北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南大學

第三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
會議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代章)
 2010年2月22日

相關焦點

  •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14年4月20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於
  • 第六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昨日在長春開幕
    為進一步交流構造地質學及相關領域最新學術成果,總結我國構造地質學的發展經驗,探索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促進我國構造地質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第六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4月13日上午在長春開幕。
  • 2020年第八屆青藏高原東部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WTGTP2020)順利召開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與固體地球物理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八屆青藏高原東部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
  • 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 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召開
    9月26日至27日,第一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學術交流中心召開,全國16所高校孤立子研究領域的近3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研討會期間,中科院物理所魏志義研究員、中科院授時中心張曉斐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劉文軍教授、陝西科技大學董亮偉教授、浙江農林大學戴朝卿教授、太原理工大學郭睿教授、內江師範學院吳國成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尹曉軍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王徵平教授、武漢大學周國全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鄭安壽副教授、湖北科技學院徐四六教授、湖北科技學院何俊榮副教授、武漢東湖學院周勤教授等14位專家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 徵文通知 | 第三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徵文通知
    空間地球科學作為空間科學中的一個前沿交叉學科,近年來在國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突破,並在支持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為促進空間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應用研究領域學術交流,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於2018年發起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並分別於2018年11月在三亞和2019年10月在廈門成功召開了前兩屆會議。
  •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將於4月6日召開
    為充分展示、交流和總結我國礦物學、巖石學與地球化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我國地球科學的發展與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決定於2011年4月6日~9日在廣州召開「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我們誠邀相關研究領域的同行們相聚羊城。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0月2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將於10月18日 -21日在重慶召開,17...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第二號通知第七屆「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將於2020年10月18-21日在重慶召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詳細情況可登陸會議網站。
  •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36屆學術...
    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主辦
  •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2019-12-1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第三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2020-11-27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
    為增進各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推動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學科發展,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11月27日,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與AEIC學術交流中心承辦,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ISPECE 2020)在重慶召開。
  • 第三屆「羊城杯」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信息時報訊(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李熠星)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廣東高院、廣州中院承辦的第三屆「羊城杯」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分頒獎儀式、專題研討環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廣東高院院長龔稼立出席頒獎儀式。
  • 中國力學學會2020年學術活動計劃
    「美麗力學」研討會及女性領導力論壇3月8日北京4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3月27-29日杭州5第五屆全國顆粒材料計算力學會議4月17-20日杭州16第三屆江蘇湖北兩省固體力學學術會議4月24-26日南京17第四屆多體系統動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 第11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5年中國科協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活動月——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9月11-14日在山西太原成功召開。而後由來自臺灣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王陸海院士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作大會特別演講,裴鋼院士和龔行健院長共同主持。
  • 青藏高原2014地質年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青藏高原2014地質年會在京召開中國地學家長期奮戰高原, 獲得大量資源和成果,取得基礎研究的長足進步…。但是, 青藏高原基礎研究的重大關鍵在哪裡?哪些是實質性、突破性的重大進展? 解決了哪些關鍵性的科學問題以及指導找礦的重大突破? 創造了那些理論? 發表多少「重拳」的文章?有幾個被世界公認的青藏大科學家? 在國際青藏舞臺上究竟有多少話語權?「中國人在做小文章,外國人在做大文章」的現狀, 還要維持多久?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 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召開
    6月28日至7月3日,「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共有來自全球的古生物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約八百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戎嘉餘院士、楊群所長等26位科研人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分別作口頭學術報告。本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著「地質和化石記錄與生物多樣性」、「宏演化及現代綜合進化論」、「全球變化的微體古生物學記錄」、「微體化石與生命之樹」、「古生物收集」等27個主題開展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除學術報告會外,會議還安排了多條內容豐富的野外地質考察路線。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召開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徐紅梅)為搭建自然類博物館與科普創作、科普出版、科普傳播等領域團隊和單位交流合作的橋梁,10月20日,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會期4天研討會上,來自全國的地質古生物專家、學者將分別作「生物演化探秘與思考」「從科學發現到多元科普產品轉化」「從億萬年的演化史看人類的命運」、「自然類博物館策展實踐」等地質古生物報告;參會代表將分別作「關於博物館應急科普機制與能力建設的思考」「以科研創新點亮古生物科普核心特色」「化石助力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考」「古生物學科普與科學精神」等推動科普宣傳的報告。
  • 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東京2017年11月3日電 /美通社/ -- 10月27日,由日本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主辦的「第26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捷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500多名專業學者匯聚日本養樂多本社,聚焦腸內菌群與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