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科番荔枝屬植物。本屬約100種,其中果實可食用的約14種。番荔枝原產熱帶美洲,現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和較溫暖的亞熱帶地區。約300多年前引入我國,廣東、廣西、貴州、福建、臺灣及我省均有栽培,其中廣東和臺灣管理技術較成熟,大面積的栽培。番荔枝發展較慢的原因主要是根腐病嚴重,其次是鮮果易爛,不耐保鮮,以及加工技術問題尚未解決等。
一、生物學特性
半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全緣,葉柄有短毛,葉基部將芽包裹。花淡黃色,兩性花單生或2?4枚著生在短枝上;雌蕊多數,群生在一個延長的花託上,雄蕊多數,小輪生於雌蕊群外。果實為聚合果,由雌蕊和花託聚合而成。我國南方生長較快,春天種植,第二年可以開花結果,一般1?2月落葉,3?4月開始萌芽吐蕾,5?6月開花,6月後仍有少數開花,8?9月果熟。
番荔枝類果樹需要溫暖的氣候和適量的降水,不耐霜凍和陰冷天氣,在我們海南氣候不會對它造成危害。相反的5、6月份高溫的天氣不利於授粉。據觀察,大氣溫度低於70%時,會增加落花,使柱頭變幹,減少坐果,幼果脫落。
番荔枝類果樹雖較耐旱,但適量的降水或灌溉有利於開花和坐果,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無論砂土、排水良好的粘質土、酸性土至微鹼性土均能生長,但總的來就以肥沃的砂壤土為好。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值5.5?6.5。
二、主要栽培種和品種
我國栽培種主要是番荔枝,刺番荔枝牛心番荔枝只有少量栽培,阿蒂莫耶番荔枝和毛葉番荔枝於近年引入,正在發展中。
1、番荔枝,又稱普通番荔枝。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是臺灣,其次是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貴州、海南有少量的栽培。每年8?9月份果熟,單果重約150g,每果約含種子40?50粒,可食用用部分佔50%,果肉乳白色,味甜,有香味,主要是鮮食。據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分析,果肉含糖18%、酸0.25%、維生素C13.6mg/100g,此外還有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2、毛葉番荔枝,又稱秘魯番荔枝,高山番荔枝,臺灣、廣東、雲南等地均已引入栽培。果肉芳香柔軟,有蛋奶似的風味,口感特佳。主要鮮食。
3、阿蒂莫耶番荔枝、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海南、臺灣均已引入,正在試種推廣之中。經引種觀察,AP(非洲驕傲)表現較好。每年9?10月果熟,用產期調節可以把果期延長第二年的3月。果肉白色柔軟而芳香、濃甜。含糖25%,維生素C40mg/100g。
4、刺果番荔枝,臺灣、廣東已引入,果實長卵形,果皮表面密布肉質刺狀突起,果大,重者可達4公斤。果實淡黃色或白色,味淡而略帶酸,香氣濃鬱。可鮮食,但適用於制果醬,果露,飲料等。該種耐力低,適應我省等無霜地區栽培。
三、栽培要點
(一)育苗
1、實生繁殖 種子經洗乾淨曬乾就可播種,或放到第二年的3?4月播種,播後20天左右出芽,小苗越冬時要注意防寒,要注意排水。
2、無性繁殖 也就是嫁接苗,砧木對接穗影響較大,宜注意選擇,根腐病常發生地區要選用抗病砧木。
(二)園地選擇和種植密度
宜選擇水良好,避風、土層較深厚的地方種植,如果有灌溉條件的更理想。種植密度因品種萬而異,番荔枝較小,可用株行距3×3 m,AP較高大,4 m×4 m或4 m×4.5 m。但為了方便授粉,護果,採收等工作,宜將高控制在2?3 m,冠輻3?4 m之間。
(三)營養與施肥
通常每年至少要施肥三次肥,以有機肥為主,混以磷肥和少量的鉀肥,第一次於2?3月施促花果肥,第二次於6?7月施壯果肥,第二次於果實收後施,以有利於恢復。據廣東、澄海等地的果農經驗,常於7?8月加施人糞尿等水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
(四)整形修剪
植後株高50?60Cm時定幹摘葉,在分枝中選3條分布均勻的作為一級主幹枝,以後每長40?50 Cm時再打頂摘葉,所以要摘去葉片,才能萌發新芽。
(五)授粉
番荔枝類果樹的花有雌蕊先熟的特性。花瓣開始松開始,雌蕊已成熟,這時候可授粉,但雄花要到2天後才成熟放粉,此時雌蕊已失去容受性。因而在自然條件下坐果率不高,但人工授粉卻取得良好的效果。作為生產上已普遍採用人工授粉。據試驗,人工授粉比自然授粉成果率高達65%,果長1.5 Cm,果寬1 Cm,果重80 g,果形端正、圓。
(六)採收
番荔枝的果實鱗目間的淺溝呈黃色時,可以採收,用剪刀把果剪下,並剪平果柄,以防止包裝時造成損傷,有利於保鮮。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一)主要病害
1、細菌性青枯病 這種病常引進大批植株死亡,最好的防治辦法是選用抗病砧木,另外要結合藥物預防,如農用鏈黴素800倍灌根,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夜噴施,可以起一定的作用。
2、焦腐病 這種病發生的症狀是,果實變黑,成幹僵果,主要發生在果實上。真菌病害,病斑近圓形,後期暗褐色至黑色,皮皺,最後整個果實變黑,容易造成減產或失收,嚴重時枝條變黑枯死。防治的方法是要多施基肥,提高抗病性,發病初期噴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或75%後菌清800?1000倍液。同時在修枝結合徹底清除田間枯枝,病枝、落葉和病果,集中燒毀,減少傳染。
(二)主要蟲害
1、蛾類 幼蟲蛀食枝條,使枝條乾枯。藥物防治,清除越冬蟲源,幼蟲初期噴90%敵後蟲800倍液或20%功夫2000?3000倍液。
2、粉介殼蟲 剪除蟲害枝,並噴藥,消滅越冬蟲源。抓準產卵期噴藥。常用的藥物有松脂合劑10?15倍液,40%撲殺700倍液,萬靈2000?3000倍液噴。
五、採後處理和貯藏
1、採後處理 一般放在稻草中後熟幾天後變軟,即可食用,若留樹則會裂開,腐敗,而不是變軟。為防果實採後腐爛,用加熱到50?52℃的苯來特浮液(有效成分0.5%)或雙胍鹽(有效成分0.5%)藥液浸5分鐘。上蠟對果實有保護作用,應於果實未軟前上蠟,濃度為0.3%?10%。
2、貯藏 番荔枝果不耐貯,不宜冷藏,硬果在15.5℃以下會受寒害,合適的貯藏條件是高溫和15?16℃的溫度,可貯存兩周時間。
六、應用價值及發展前景
番荔枝主要以鮮食為主,營養豐富,富含多種對人體所需的營養。它的種子含油為肥皂用油,油餅可作為很好的有機肥料。樹皮含有多種生物鹼,可以抑制多種細菌的活性,也可以作農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