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是接納不了的人,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1-01-09 陝西法制網

你越不能接納的人,那是我們生命中越重要的貴人;你越嗔恨的人、越排斥、越不喜歡的人,在這些人的身上蘊藏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能量,往往這些人是我們生命的貴人。

你是否也在排斥、否定、攻擊、批判助你成長的貴人?

很多、很多人,他們真的在為我們而默默奉獻付出,但是通常被我們所排斥、所瞧不起、甚至所嗔恨。

你越不能接納的人,那是我們生命中越重要的貴人;你越嗔恨的人、越排斥、越不喜歡的人,在這些人的身上蘊藏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能量,往往這些人是我們生命的貴人。

但是真正可以幫助我們生命成長的這些貴人,卻被一般人的那個自我,把這樣的人,把這樣的人排斥、否定、攻擊、批判,一般人的自我是這樣在運作。

1

不是別人在纏縛我們,而是我們的自我和習性

所以為什麼佛陀跟我們提醒,一般人在苦海裡面浮浮沉沉,大多數的眾生在苦海裡浮沉、糾纏,而很少眾生能夠遊到彼岸,不是別人在陷害我們,不是別人在纏縛我們,而是我們那個自我、那個習性,它就是會把真正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人、事、物,把這一份排除掉。

自我有一個界限範圍,它無形中就是讓自己局限在一個界限範圍,這個界限範圍有利有弊,有好有壞,二元對立,這是一個苦海。

但是超越我們界限的那些人、事、物呢,自我它是不喜歡的,因為它覺得它感受到它被威脅、它被挑戰。

有人某方面的能力比我們強的時候,正常本來我們是應該虛心學習,可是那個自我它會引導你去設法找這個人的缺點。

設法否定、排斥這些人,所以那個自我,它會讓你把這個人,設法看到他的缺點,然後界定他是壞人,讓你深信不疑,覺得不錯,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這個人真的是壞人,然後你有很多的理由可以把這樣的人排除掉。

所以,把這樣的人排除掉或是遠離這樣的人之後,那個自我它又可以比較安心的在它的世界裡面繼續。但是就是這樣的習性運作,讓一個人沒辦法超越、突破它的無形的心靈囚牢。

2

習性和自我讓我們無法突破心靈囚籠

「稀有諸人民能遊到涅磐彼岸」,關鍵在這裡。

是自我把自己局限,然後把很多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那些能量、助緣、善知識,那些人、事、物,因為自我,它覺得,我會受到挑戰,我受到威脅啊,它會惶恐不安,然後就設法、設法要怎麼樣來排除這些因緣,然後讓自己可以比較安心。

耶穌要幫助眾生找到真正的上帝、找到真正的生命皈依處,所以他講真話,講真相實相,但是就是被眾生覺得你這個對我們威脅太大,我們不要。

絕大多數的眾生,還是要活在那個自我的世界裡面,一般的宗教師,我要活在我們那個自我的世界裡面。

我這樣可以立山頭,我這樣可以展現我的權威、我的厲害,所以就這樣聯合起來,把耶穌界定為是壞人,然後把真正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偉大善知識,把他設法釘死。

3

你最不能接受的人,就是你生命中最需要的人

希望大家能夠有所警惕,有所覺醒,我們會不會犯這樣的毛病?我們會不會有這一種情況?

因為這方面如果沒有相當的警覺,你是不容易看到的。

如果你這方面你沒有去警覺到,你的生命成長就很有限,那些真正可以幫助我們生命蛻變、脫胎換骨的因緣,人、事、物,往往都會被我們那個自我把它排除掉。

你最不能接受的人,就是你生命中最需要的人。你最不能接受的人,事實上就是,最需要我們改變心態用愛心、恭敬心去對待的人。

4

開發明覺,修煉正知正見,才是修行的基礎

如果你順著自我的習性,你就繼續在苦海輪迴,如果你要跳脫出苦海,你真的要邁向解脫,你就要扭轉這方面的觀念、知見、心態、習性。

所以修行就是這樣,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問題是什麼是錯誤的觀念,如果你沒有相當的聞思基礎,你沒有開發明覺,沒有正知正見、沒有開發明覺這兩樣做基礎的話,你根本看不到,你根本不知道。

所以希望大家這兩個基礎要有,然後又能夠真正的虛心的學習,如實面對我們自己。

你能夠這樣的話,你的生命就會一天一天的成長,你的生命就會不斷在我們如實面對自己的情況之下,一直的在淨化成長,矯正我們那些錯誤的觀念心態,把我們的心量打開,把那些自我、習性、顛倒夢想的習性,把它矯正過來。

你能夠這樣的話,你才會超越出那個無形的囚牢,你才會生命真的升華,才會開啟高等的智慧,才有可能來到真正的超越二元對立,遠離顛倒夢想。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啊,其他的各種法門禪修,這些是打基礎,這些是結善緣、打基礎,醞釀、醞釀,這些基礎。

希望大家目標不要放錯了,不要只是在法門上面,不要只是用自我在練功夫,是要真的讓生命成長、蛻變,開啟高等智慧。

來源:幸福密碼學、心理分析家

相關焦點

  • 越優秀的人,越是孤獨,越不被別人喜歡
    越優秀的人,越是容易孤獨,這是為什麼的呢?因為越是優秀的人,他越是與眾不同,和他同一個頻道的人就越少。越優秀的人,他做的一些事情,在剛開始都常不被理解,只有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得不到周圍朋友和親人的理解,他只有一個人慢慢的孤獨的走下去。
  • 光影效應:你越崇拜某個人,就越有人詆毀這個人
    作者:九霄雲客什麼是光影效應光影效應指的是,越是強光之下,陰影也就越深刻。我不知道是否有過類似的規律總結,也許是我才疏學淺,我暫且稱之為「光影效應」。你可以很容易理解它,在陽光普照的時候,你的影子會顯得更加深刻;而在光照不是很好的時候,你的影子就會很模糊。
  • 人,越優秀,越孤獨
    真正優秀的人,大抵都是孤獨的,越是合群的人,往往就越平庸。一個人的優秀,往往都是從孤獨開始的,而一個人越是熬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就越是優秀。人,越優秀,越孤獨。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容易孤獨,你越是與眾不同,跟你同在一個頻道上的人就越少,層次不同,思想不同,做法不同,行動也顯然是不一樣的。
  • 金庸奇怪的愛情觀:越是愛你,越不碰你
    而文中經常有這樣的愛情觀:越是愛你,越不碰你。黃蓉和郭靖兩人從十幾歲就在一起,到了《射鵰英雄傳》結束之後,金老先生兩三句就交代了他們結婚的事情。這一對,就算在金庸小說裡,也是最純情的一對,除了在牛家村,郭靖因為受傷的關係,對黃蓉產生一點幻想之外,其他完全沒什麼暗示。令狐衝最開始喜歡的是嶽靈珊。
  • 男人越是愛你,越不會給你三樣東西,不要認為對方不愛你了!
    女人要知道,真心愛你的男人,他們寧願自己累一些,受委屈也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因此就算遇到什麼也都在自己內心中承受,畢竟越是愛你的男人越懂你、越關心你,所以總是會把心思放在你身上,有些時候會讓你覺得很累。
  • 你若想強大,風霜也能錦上添花|接納負能量,才是最好的正能量
    它會因為你慈悲的觀察和觀照而逐漸消融,減退」。真正的修心成長,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接納自己吧,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負面情緒,只有接納了它,才能找到它的來源;只有正視它,才能知道它在訴說和表達著愛……擁抱自己,你是完整而且美好的,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當然,你也有宣洩負能量情緒的權利。
  • 越是愛一個人,越會感到心痛
    沒有愛過一個人之前,總覺得愛情是一件美好和快樂的事情,但是真的愛過,才發現,愛情除了給人快樂,也會讓人感到心痛。越是愛,越是在乎,越是在乎,反而越是心痛。愛上一個人,會特別的害怕失去他,於是拼命地想要做些什麼,想要抓住他,然而,越是做,越是失望,越是抓緊,越是什麼都抓不住。都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個是太陽,另一個人是人心。
  • 到處在說「自我接納」你明白什麼是「接納」麼?
    如果有一天你不慎患上了心理疾病,這個時候你走進心理諮詢室的時候。我們可能聽到心理醫生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接納」。由於網絡的快速普及,接納這個詞慢慢頻繁出現在網絡上,於是一部分有悟性,或者有過專業指導的人,在改變這條路上慢慢能夠體會到接納到底是什麼,但是很多一部分人不但不理解接納的真正意義,甚至有時候還在詆毀它,覺得它誤導了自己。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題記:錢鍾書在《圍城》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第一種人先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則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結果,第一種人雖然開頭甜,但越吃越絕望,第二種人,雖然一開始比較苦澀,但只要耐得住,會越來越甜。你是哪一種人??
  • 心理: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看到狐狸,你看到了什麼?
    心理: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看到狐狸,你看到了什麼? 測試開始: 題目:觀察下面的圖片,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這基於你有良好的反應力。
  • 接納與承諾:當現實不似我所想-虎嗅網
    當然,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也即當痛苦抑鬱時,如果我們不逃避,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如果嘗試控制抑鬱或焦慮症狀並不能起療愈作用,那什麼才能夠呢?此處我們引入接納的概念。ACT療法中,接納是個被普遍誤解的概念。緩和平息方法重在放開那些在當下無用的想法,而接納方法專注於直接面對困難、不舒服或痛苦的情感體驗。
  • 你越是「勉強貓咪」做不喜歡的事情,貓咪越會遠離你
    貓咪在很多方面,其實跟人的感情很相似。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卻被這個人糾纏著,被追求,你不僅不會感到快樂,還會覺得充滿壓力。他越是勉強你做什麼事情,你就越是想要反抗,甚至想要遠離這個人,希望不再被這個人打擾到你的正常生活。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4個性格特徵,你佔了幾個呢?
    每個人都會有孤獨寂寞的時候,而有些人則會掩飾自己的心理,強顏歡笑。明明內心孤獨的不行,卻硬要裝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除了孤獨,還有一部分人自卑,只是自己沒有發覺而已。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4個性格特徵,你佔了幾個呢?
  • 心理學:為什麼越想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
    今天的文章將對後者進行分析,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越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基於某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讓我們避免陷入一種「挫折」情境中去。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壓抑、投射、反向形成、轉移或代替、否認、升華等。反向形成,讓問題欲蓋彌彰反向形成,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它卻讓問題欲蓋彌彰。
  • 人越是沒錢,越要戒掉這4點毛病,否則窮苦一輩子!
    可有些人能從低谷中爬出來,有些人卻越混越差,應該是因為有下面幾個毛病1貪小便宜的毛病很多人越是沒錢,越是想省錢,於是不由自主地想佔別人的便宜。能蹭一頓飯是一頓飯,能少出點錢是一點錢。久而久之,你只會在別人心中留下一個貪小便宜的印象,對你毫無信任可言.別人不會願意和你共事,你也不會遇到願意拉你一把的貴人,只能越來越沒錢。
  • 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
    其實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正所謂大智若愚,市面上機靈鬼好多,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有好多人攀比誰更聰明,人活到老了以後,「難得糊塗」更是難得。我們辯證思考——真正高智商的人,還用得著表現自己多聰明?就像一個有錢人,還用天天裝有錢嗎?沒錢人才裝呢!
  • 人際交往中,越不合群的人,往往過得越痛苦
    排斥的傷害和社會性疼痛是非常尖銳的,遠遠超出那些不受排斥的人的想像。 不合群的人,不僅僅會表現得孤僻,還會讓他們表現出攻擊性。 有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給一些人提供社會接納體驗(被鼓勵,被讚揚,被喜愛),而給另一些人提供社會排斥體驗(貶低,小瞧,不願意他們加入自己的團體)。
  • 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低頭」,願你也能做到
    那些懂得低頭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其實,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低頭」,願你也能做到。01每個人前期總會不那麼盡如人意,但眼光長遠的人,從來不計較這眼前的得與失,而是低頭保護自己。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未雨綢繆,更是難得的品質,生活中,總是需要我們提前去思考。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作者認為:精神富足來源於好壞兼修,壞的部分也會帶來能量。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從小身體不好,但他把自卑化為能量,靠自己勤學苦練,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心理學大師。他渴望把自己成長的過程,傳授出去,幫助更多的人,於是走上心理學之路。
  • 越不自信的人待人越是嚴苛
    一個人的接人待物,對人的態度,在事情的處理上都能體現出這個人的深度與豁達。盲目的自信、自大其實是自卑。張狂的自信是手裡有牌、有料兒、有資源,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這樣的人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為人輕狂,骨子都散發著傲慢。在人與人接觸交往中,要有最基本的誠信。和親人、朋友相處要誠實、相互體諒,彼此包容。和同事相處也一樣,有的人滿心狐疑,對誰都不信任,覺得誰都不能比自己強,待人疑神疑鬼,斤斤計較,這樣的人要是當了LD下面人可要倒黴了。